自然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67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自然温差的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地上和地下温差综合 现有建筑物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自然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空调器,主要有压縮机、冷凝器、蒸发器及风机等组装而成,通常还需 要制冷剂氟利昂配备,然而现有的空调器售价较高、耗电量大,对低收入的城镇居民及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普及尚有困难,并且氟利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此,很多人利用自然条件来建造空调系统,如专利号为ZL00257563.9的中国实 用新型专利《节能型空气调节器》(授权公告号CN2450578Y),该专利包括气管、排风 扇、温度摇控器,气泵及地下管,气管分别为输气管和吸气管,排风扇与气泵为同一电 机相带连,在气泵的出气口装连输气管,输气管的另一端插连于地下管内,排风扇的进 气口装连吸气管,吸气管的另一端插连于地下管内,温度摇控器装于排风扇侧体上。利 用地下自然温度达到空调的目的,同时节省了用电量。类似的还有CN2670808Y、 CN1213061A、 CN1138682A等。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设计粗糙、功能单一、空调效果欠佳,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及, 作为改进,出现了另一种自然空调系统,参见专利号为ZL200520015301.8的中国实用 新型专利《自然冷暖通风装置》(授权公告号CN2864451Y),该专利通风机的进风口与 空气过滤器相连,它们都位于地下室;电动通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连接,送风管设置 在房间的墙角或墙壁内,送风管在每个房间设有出风窗,出风窗设有滤网和调节风量的 风门。地下室设有带滤网和风门的进风口,后者经进风管与带滤网的地面进风窗连通, 夏季用的地面进风窗设置在绿地的树阴下,冬季用带透明屋顶的进风窗设置在向阳面。 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房屋排风系统设计欠佳,自然空 调系统没有与原先的暖通通风系统很好的结合,影响气流的循环;其次,房屋内的进气 系统不能根据实际气候和场合随意调控风量大小;再次,现有的进气系统噪音较大,影 响人们的正常作息;最后,实用性不佳,不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条件,而且建造投入收 益比不高,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原有建筑 物通风系统且通风顺畅、调温效果佳的自然空调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然空调系统,包括地下室、 位于该地下室上面的上层建筑以及用于连通前述地下室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通风机构,该 地下室具有与地面相通的进气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层建筑具有所述地下室相通的通风井,该通风井的顶端延伸到所述上层建 筑顶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并且,所述上层建筑(l)内部空间具有与该通风井相连通的排 气管;
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
进气机构,包括进气管道及设于该进气管道通路上的进气风机,该进气管道一端与
所述地下室进气口相接,另一端则通入所述地下室内;
送气机构,包括具有多个集气端口、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的送气管道、通 风管道及设于前述送气管道通路上的送气风机,该送气管道布置于靠近所述地下室顶部 内壁位置,且前述的第一出气端口与所述的通风井相连通,该通风管道设置于前述的通 风井内,并底端与前述的第二出气端口相连通,且具有延伸进所述上层建筑内部空间的 通风支管。
所述的送气管道通路上靠近所述送气风机设有消声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 所述的第一出气端口设有的泄压阀。当系统不用闲置时或风量超过系统需求时,打 开该泄压阀,可将空气排入地下室或通风井内。
所述的第二出气端口的通路上设有空气净化器。
所述的第二出气端口的通路经过一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并且,所述的通风管道 采用保温材料制作,进一步提高室内调温效果。
所述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为一与自来水管路相连通的水箱,而所述的送气管道 位于前述水箱的部分呈螺旋状或迂回曲折状。作为改进,所述的送气管道由二个支路构 成, 一路通过所述的水箱,另一路则不通过所述的水箱,且两个支路上均设有各自的开 关阀门。所述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也可以为一与地下下水道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管 道。
作为改进,所述的通风支管上具有比例积分调节阀。
作为改进,所述的通风支管通过一空调器后排入到所述上层建筑的内部空间,这时 充当空调器49补充新风的作用,以此也可以降低空调器49的用电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原有的通风系统稍加改造,达到了室内温
度与地下温度通过空气相互补给的目的,使室内的气温冬暖夏凉,可常年重复利用,极
大地节约了电能,而且改造成本较低,适于普及推广应用;通风井的自然拉力可以迸一
步减少送气风机和送气风机的用电量,提高空调调温效果,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的设 计也是在原有的建筑设施的基础上加以稍微改造利用的,而且无需强制制冷制热,所以 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也不高;整体空调系统在带有地下室、地下车库的住宅小区、建筑 物内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图l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下室平面布置图。 图3为送气机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地下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自来水管路)。
图5为地下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下水道排水系统)。
图6为上层建筑室内送风排风立面图(作为空调使用时)。
图7为上层建筑室内送风排风立面图(作为空调器提供新风使用时)。
图8为实施例空气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参考图1 、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然空调系统包括地下室2、 位于该地下室2上面的上层建筑1以及用于连通地下室2与上层建筑1之间的通风机构, 该地下室2具有与地面相通的进气口 33,该上层建筑1共有六层,每层有独立空间的房 间11。
上层建筑i具有地下室2相通的通风井5,该通风井5的顶端延伸到上层建筑1顶 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并且,上层建筑1内部空间具有与该通风井5相连通的排气管51 , 排气管51上可设调节阀。
通风机构又包括进气机构3和送气机构。
进气机构3包括进气管道31及设于该进气管道31通路上的进气风机32,该进气 管道31 —端与地下室进气口 33相接,另一端则通入地下室2内。
送气机构由送气管道41、通风管道43、送气风机42、消声器45、空气净化器48、 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47及泄压阀46组成。
送气管道41具有多个集气端口 411、第一出气端口 412和第二出气端口 413,送气 管道41布置于靠近地下室2顶部内壁位置,而多个集气端口 411均匀分布于送气管道 41上,第一出气端口 412与通风井5相连通,第二出气端口 413与通风管道43相连通。
通风管道43设置于通风井5内,采用保温材料制作,以减少通风井5内的空气与通风管道43内空气的热交换,具有延伸进上层建筑l内部空间的通风支管44,该通风 支管44上具有比例积分调节阀441 。
送气风机42和消声器45设于送气管道41通路上,并且,送气风机42和消声器 45靠近设置,消声器45优选箱型消声器。
泄压阀46设于第一出气端口412处,当系统闲置时或风量超过系统需求时,打开 该泄压阀46,可将空气排入地下室2或通风并5内,泄压阔46可以根据气压大小来自 动开启或关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进一步,当设计的泄压阀46排入地下室2 时,需另外增加一个专用管道。
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47和空气净化器48设于第二出气端口413的通路上。参考 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47为一与自来水管路473相连通的水 箱471,水箱471设于地下或地下室2内,送气管道41位于水箱471内的部分呈迂回曲 折状;
当然也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47为一与地下下水道 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管道472,该管道472埋于地下深度1.5米以上,在管道472内被水 浸没的送气管道41部分越长效果越佳。平时不需要利用水箱进行热交换时,关闭开关 阀门K1和开关阀门K2,同时打开开关阀门K3;当需要进行热交换时,打开开关阀门 K1和开关阀门K2,同时关闭开关阀门K3。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的通风支管44可以直接排放到房间1内,充当空调使用, 也可以如图7所示方式设置,在通风支管44上设置空调器49,空调器49自身具有排风 口,这时充当空调器49补充新风的作用,以此也可以降低空调器49的用电量。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流向从室外100依次经过进气机构3、地下室2、 进气管道41、进气风机42、消声器45,然后分两路, 一路直接与通风井5连接相通, 另一路则依次经过空气净化器48、通风管道43、通风支管44、比例积分调节阀441、 房间11及排气管51,最后通过通风井5排出室外100,以此循环。
考虑到便于操作性,本实施例中的送气风机、进气风机、开关阀门K1、开关阀门 K2、开关阀门K3、比例积分调节阀441及泄压阀46等都可以通过室内设置的控制面板 来实现远程调节控制,在这里泄压阀46也可以通过自动感应来实现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然空调系统,包括地下室(2)、位于该地下室(2)上面的上层建筑(1)以及用于连通前述地下室(2)与上层建筑(1)之间的通风机构,该地下室(2)具有与地面相通的进气口(3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建筑(1)具有所述地下室(2)相通的通风井(5),该通风井(5)的顶端延伸到所述上层建筑(1)顶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并且,所述上层建筑(1)内部空间具有与该通风井(5)相连通的排气管(51);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进气机构(3),包括进气管道(31)及设于该进气管道(31)通路上的进气风机(32),该进气管道(31)一端与所述地下室进气口(33)相接,另一端则通入所述地下室(2)内;送气机构,包括具有多个集气端口(411)、第一出气端口(412)和第二出气端口(413)的送气管道(41)、通风管道(43)及设于前述送气管道(41)通路上的送气风机(42),该送气管道(41)布置于靠近所述地下室(2)顶部内壁位置,且前述的第一出气端口(412)与所述的通风井(5)相连通,该通风管道(43)设置于前述的通风井(5)内,并底端与前述的第二出气端口(413)相连通,且具有延伸进所述上层建筑(1)内部空间的通风支管(4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气管道(41)通路上 靠近所述送气风机(42)设有消声器(4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气端口(412)设 有泄压阀(46)。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出气端口(413)的 通路上设有空气净化器(48)。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出气端口(413) 的通路经过一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置(47),并且,所述的通风管道(43)采用保温材料制 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 置(47)为一与自来水管路(473)相连通的水箱(471),而所述的送气管道(41)位于前述水箱 (471)的部分呈螺旋状或迂回曲折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气管道(41)由二个 支路构成, 一路通过所述的水箱(471),另一路则不通过所述的水箱(471),且两个支路 上均设有各自的开关阀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温度自然调节装 置(47)为一与地下下水道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管道(472)。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支管(44)上具有 比例积分调节阀(441)。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支管(44)通过一 空调器(49)后排入到所述上层建筑(1)的内部空间。
全文摘要
一种自然空调系统,包括地下室(2)、位于该地下室(2)上面的上层建筑(1)以及用于连通前述地下室(2)与上层建筑(1)之间的通风机构,该地下室(2)具有与地面相通的进气口(3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建筑(1)具有所述地下室(2)相通的通风井(5),该通风井(5)的顶端延伸到所述上层建筑(1)顶部并与外界大气相通,并且,所述上层建筑(1)内部空间具有与该通风井(5)相连通的排气口(51);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进气机构(3)和送气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原有的通风系统稍加改造,达到了室内温度与地下温度通过空气相互补给的目的,使室内的气温冬暖夏凉,可常年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电能,而且改造成本较低,适于普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24F5/00GK101344299SQ20081012022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罗德兵 申请人:罗德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