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67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工件受热均 匀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罐头、茶叶、食品等罐体类包装产品的企业,需要在罐体的底 盖、顶盖或易开盖等金属密封盖外周的结合处涂抹密封胶以保证罐体封闭 后的密封性能,而涂抹密封胶以后的金属密封盖需要加热烘干,传统的烘 干方式大多采用带工件传送装置的电热管加热或燃气烘房加热的结构形
式。这类加热烘干工艺的缺点是能耗高、烘干时间长。授权
公开日为2003 年3月12日、授权公告号为CN1103042C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罐头盖垂 直烘干炉的进料系统,也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形式。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工 效,现在先进的加热烘干设备开始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这种技术的加热 烘干设备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如图5所示,它由管体1及包围于管体外周的 感应加热线圈3组成,管体为水平状态设置,管体内的空腔用于放置金属 密封盖等待加热的工件4,加热时,感应加热线圈工作,工件则从水平方向 依次通过加热管,利用铁制工件自身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涡流损耗来 完成加热烘干过程。这种加热方式由于只针对工件本身,且热量由工件自
身由内到外产生,因此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具有发热快,工件受热均 匀等优点,同时可以大幅度的节约能源并縮短烘干所需时间。但现有技术 的感应加热管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散发废气的通风需要,感应加热管 的内径要比工件的外径大,两者之间的空隙作为风道使用。工件放入后, 由于感应加热管是水平设置的,工件会出现偏置状态,即工件下端紧贴在 感应加热管的底部位置,而风道则偏向感应加热管的上侧,这样的结构会 产生两个问题, 一是由于工件不在加热管的中心位置,使得工件上下两端 的发热程度不一致,工件下端由于离感应线圈较近,工件发热量较大,而 工件上端离感应线圈较远,工件发热量较小,这样就导致了位于工件上下 两端的密封胶受热程度相差很大,有时候会在同一工件上出现一边密封胶 尚未烘干而另一边的密封胶已经过热起褶、起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件 的烘干质量,使工件的合格率降低。二是由于通风道相对集中于感应加热 管的上侧,导致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风不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工件上 密封胶的受热不均匀状况,严重影响了工件的烘干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感应加热管存在的工件偏置而引起工件上下两端受 热程度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工件烘干质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工件受热均匀、 烘干质量好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感应加热管存在的通风道相对集中 于感应加热管的上侧,使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风不良,从而导致工件受 热不均匀,严重影响了工件烘干质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风道设置均匀、烘
干质量好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密封 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由管体及包围于管体外周的感应加热线圈组成,所 述的管体呈水平状态设置,管体的空腔内设有工件架空机构,管体及工件 架空机构均采用非导磁耐热材料。在管体的空腔内设置工件架空机构,使 工件处于管体的空腔的中心位置,这样,工件的上下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的 距离相等,工件上下端的发热量也基本一致,保证了工件的均匀加热,另 外,工件架空后给其下端也留出了通风道,改变了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 风不良的状况,使得整个工件受热均匀,保证了工件的烘干质量。
作为工件架空机构的优选方案工件架空机构为2至6条设置在管体 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条状体,条状体与条状体之间相互平行,条状体与管 体的轴心线平行。由于感应加热管为水平设置,因此只需在管体空腔内壁 上设置相互平行的条状体,将工件置于条状体上,即可达到架空工件的目 的,条状体一般为2至6条,条状体数量太多,不但增加架空机构的复杂 程度,而且使感应加热管的通风受到影响。
作为优选,管体为圆管,条状体为圆棒或圆管,圆棒或圆管的外径与
管体的内径比为1比6至1比15。圆管形状的管体有利于感应加热线圈的
绕制,因为只有圆形的感应加热线圈才能保证工件的外周与感应加热线圈 的距离处处相等。作为架空机构的圆棒或圆管的外径与管体的内径比为1
比6至1比15,可以将工件外周与管体内壁的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该距离太大,会使工件的外周到感应加热线圈的距离增加,影响加热效果, 该距离太小,则通风道横截面积减少,影响通风效果。条状体的横截面也
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如多边形、梯形、半圆形等。
作为优选,条状体为两根,对称设置在管体内空腔的下侧。在管体内 空腔的下侧对称设置条状体,即可托起工件,起到工件架空机构的作用, 这种方式结构最为简单。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条状体为三根,其中一根设于管体内空腔的底部, 另外两根对称设置在管体空腔的下侧。这种方案利用一个倒置的三角形结 构来固定工件,起到工件架空机构的作用。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条状体为四根,对称设置在管体内空腔的下侧, 四根条状体构成一个倒置的梯形结构。这种方案利用一个倒置的梯形结构 来固定工件,起到工件架空机构的作用,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稳固。
工件架空机构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案管体为圆管,工件架空机构为3 至6条设置在管体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条状体,条状体在管体内壁上均匀 分布,沿管体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条状体采用螺旋状设置,工件水平移 动时会随着条状体的旋转而旋转,从而抵消了感应加热管可能出现的加热 不均匀性,保证了工件的均匀受热,但由于条状体在管体内壁上呈螺旋状 设置,加热管的加工制作难度较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条状体为圆棒或圆管,圆棒或圆管为三根,在 管体内壁上均匀分布,并沿管体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圆棒或圆管的外径 与管体的内径比为1比6至1比15。三根均匀分布的条状体可以在管体的 任意位置起到将工件固定在管体中心位置的作用,作为架空机构的圆棒或
圆管的外径与管体的内径比为1比6至1比15,可以将工件外周与管体内
壁的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保证加热效果,又不影响管体内的通风。 作为优选,管体为玻璃结构,条状体为玻璃圆棒或玻璃圆管。考虑到 管体及工件架空机构须采用非导磁耐热材料且密封胶烘干的所需温度不是 很高,因此管体与条状体均优选采用玻璃,玻璃具备足够耐热性能,且表 面坚硬光滑,有利于工件的水平移动,另外,在玻璃管体内固定工件架空 机构玻璃圆棒或玻璃圆管,可以采用熔接方式,易于实施。
本发明的实质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现有感应加热管存在的工件偏置 而引起工件上下两端发热程度不一致、同时通风道相对集中于感应加热管 的上侧,使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风不良,从而使工件上的密封胶受热不 均匀,严重影响了工件烘干质量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工 件合格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是本发明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 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 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 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 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对比技术的感应加热 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 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由管体1
及包围于管体1外周的感应加热线圈3组成,管体1为玻璃质圆管,呈水 平状态设置,管体1的空腔内设有工件架空机构,工件架空机构为2条设 置在管体1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条状体2玻璃圆棒,玻璃圆棒对称设置在 管体1内空腔的下侧,玻璃圆棒与玻璃圆棒之间相互平行,玻璃圆棒与管 体1的轴心线平行,玻璃圆棒的外径与管体1的内径比为1比12。 实施例2
实施例2采用的条状体2为三根玻璃圆棒,其中一根设于管体1内空 腔的底部,另外两根对称设置在管体1空腔的下侧的结构形式(见图2), 其余和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采用的条状体2为四根玻璃圆管,玻璃圆管对称设置在管体1 内空腔的下侧,四根条状体2构成一个倒置的梯形结构的结构形式(见图3), 其余和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4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4中,管体l为玻璃质圆管,工件架空机构为 三条设置在管体1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条状体2玻璃圆棒,玻璃圆棒在管
体1内壁上均匀分布,并沿管体1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圆棒的外径与管
体1的内径比为1比10,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
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使用时,感应加热线圈3工作,金属密封盖 等工件4从水平方向依次通过管体1,铁制金属密封盖在感应加热线圈产生 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涡流,涡流损耗引起金属密封盖自身发热、温度 升高,从而完成金属密封盖上密封胶的加热烘干过程。由于感应加热管内 架空机构条状体2的作用,金属密封盖位于管体的中心位置,金属密封盖 的外周与感应加热线圈的距离相等,金属密封盖外周的发热量也基本一致, 保证了工件的均匀加热,另外,金属密封盖架空后给其下端也留出了通风 道,改变了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风不良的状况,使得整个金属密封盖受 热均匀,保证了金属密封盖上密封胶的烘干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由管体及包围于管体外周的感应加热线圈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体(1)呈水平状态设置,管体(1)的空腔内设有工件架空机构,管体(1)及工件架空机构均采用非导磁耐热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架空机构为2至6条设置在管体(1)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 条状体(2),条状体(2)与条状体(2)之间相互平行,条状体(2)与 管体(1)的轴心线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管体(1)为圆管,工件架空机构为3至6条设置在管体(1) 空腔内壁上的等截面条状体(2),条状体(2)在管体(1)内壁上均匀 分布,沿管体(1)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管体(1)为圆管,条状体(2)为圆棒或圆管,圆棒或圆管的 外径与管体(1)的内径比为l比6至1比1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条状体(2)为两根,对称设置在管体(1)内空腔的下侧。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条状体(2)为三根,其中一根设于管体(1)内空腔的底部, 另外两根对称设置在管体(1)空腔的下侧。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条状体(2)为四根,对称设置在管体(1)内空腔的下侧,四 根条状体(2)构成一个倒置的梯形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条状体(2)为圆棒或圆管,圆棒或圆管为三根,在管体(1) 内壁上均匀分布,并沿管体(1)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圆棒或圆管的外 径与管体(1)的内径比为1比6至1比15。
9.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金属密封 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管体(1)及条状体(2)为玻璃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密封盖的感应加热管结构,由管体及包围于管体外周的感应加热线圈组成,所述的管体呈水平状态设置,管体的空腔内设有工件架空机构,管体及工件架空机构均采用非导磁耐热材料。它有效地解决现有感应加热管存在的工件偏置而引起工件上下两端发热程度不一致、同时通风道相对集中于感应加热管的上侧,使感应加热管下侧部位通风不良,从而使工件上的密封胶受热不均匀,严重影响了工件烘干质量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工件合格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26B23/00GK101360364SQ20081012018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骆立波 申请人:骆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