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67375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种对泵等进行控制的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
法,该泵将热源^L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L。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调控制系统等中,为了使输送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 的泵通过变频器实现节省能源,在配管的末端设置压力信号发送器, 根据末端差压来设定供水压力,并根据该设定的供水压力来对由变 频器调控的泵的转速和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例如,参照日本发 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99980号)。图9是表示该专利文献所公 开的现有技术中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9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热源机21-1 ~ 21-3,其用于输出冷水 或热水等载热体; 一次泵22-1 ~ 22-3,其作为该热源机21-1 ~21-3 的辅机;供水集管23-1、 23-2,其用于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21-1 ~ 21-3的载热体;供水管路24;风机盘管机组、空调机等负载机25-1 ~ 25-3;差压传感器26,其用于测量末端差压P2;回水管路27;回水 集管28,用于使载热体在负载机25-1 ~ 25-3中被热交换后经由回水 管路27送出再返回原处;二次泵29-1 ~ 29-3,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 23-1、 23-2之间;旁通阀30,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23-1 、 23-2之间; 压力传感器31,其用于测量供水压力P1;供水控制装置32,其用于 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25-1 ~ 25-3的泵29-1 ~ 29-3等进行控制。二 次泵29-l、 29-2分别具有变频器29-la、 29-2a。
在被一次泵22-1 ~ 22-3加压并被热源机21-1 ~ 21-3冷却或加热 后的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被输送到供水集管23-1,然后被 二次泵29-1 ~ 29-3加压并经由供水集管23-2供给到供水管路24,之 后流经负载机25-1 ~ 25-3,并作为回水^皮回水管路27送到回水集管 28,接下来,再次被泵22-1 ~ 22-3加压送出。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 路径进行循环。
图9这样的空调控制系统中,压力传感器31用于测量供水压力 Pl。差压传感器26用于测量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P2,即,用于测 量被输入到负载机25-3的送水与从负载机25-3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 压,该负载机25-3被设置在从供水管路24供水侧(负载机侧)的最 末端。然后,供水控制装置32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供水压力, 再根据该供水压力设定值来对二次泵29-1、 29-2的由变频器调控的 转速和旁通阀30的开度进行控制。
采用图9所示的系统,由于泵所需能耗与扬程相关,因此能耗可 得到削减,实现节能。
然而图9所示的系统存在如下的问题若采用图9所示的系统, 需要确定配管的末端,并在该末端部设置差压传感器,而确定配管 的末端比较困难,向配管的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也比较困难,所以 通常会放弃采用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控 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即使在设置差压传感器时不能确定配管末 端,也能实现末端差压控制,即根据末端差压来对变频泵的压力进 行控制,还可节能。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包括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 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用于 连接所述回水被输入的所述泵的输入侧和所述供水被输出的所述泵 的输出侧的旁路上;多个第一差压测量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多个 负载机入口设置的阀各自上,并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和所 述负载机的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4亍测量;末端差压确定机 构,其对该第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确定
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
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所述供水压力 测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的压力,所述控制机构根 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的压力进行设定,并根 据该设定值和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测量出的供水压力,来对所述 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所述第二差压
测量^/L构用于对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的所述回水之 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 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设定,并根 据该设定值和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差压,来对由变频器 调控的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方法为供水控制系统中将所述热源机输出的 冷水或热水送向所述负载机的供水控制方法,其中,供水控制系统 包括输出冷水或热水的热源机;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 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用 于连接所述回水被输入的所述泵的输入侧和所述供水被输出的所述 泵的输出侧的旁路上,所述供水控制方法具有差压测量步骤在 所述多个负载机各自上设置的阀中,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 和所述负载机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4亍测量;末端差压确定 步骤对该差压测量步骤中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确定配 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步骤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由变频 器调控的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多个负载机上分别设置有阀,并在各阀中分别设 置有对负载机入口的供水和负载机出口的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 的第 一差压测量机构,对该第 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 行比较,来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由此,即使在设置差压测量
机构时不能确定配管末端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根据末端差压对变频 泵和旁通阀的压力进行控制的末端差压控制,并可实现节能。


图1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控制系统 的结构。
图2是方块图,用于例示图1中空调控制系统的供水控制装置的 结构。
图3是流程图,用于表示图2的供水控制装置的动作。 图4是用于说明供水压力与末端差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 关系的图。
图6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控制系统 的结构。
图7是方块图,用于例示图6中空调控制系统的供水控制装置的 结构。
图8是流程图,用于表示图7的供水控制装置的动作。 图9是用于表示现有技术中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1 ~ 1-3:热源才几,2-1 ~ 2-3: —次泵,2-la~2-2a:变频器,3、 3-1、 3-2:供水集管,4:供水管路,5-1 ~ 5-3:负载机,6-1 ~ 6-3: 阀,7:回水管路,8:回水集管,9-1 ~ 9-3: 二次泵,9-la~9-2a: 变频器,10、 15:旁通阀,11:压力传感器,12、 12a:供水控制装 置,13:负载机控制装置,14:差压计,120: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 121:差压信号接收部,122:设定部,123:末端差压确定部,124、 124a:运算部,125、 125a:泵控制部,126、 126a:旁通阀控制部, 127:差压信号接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系统的 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复式泵形式向负载机进行供水。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 的冷热水机、热泵、冷冻机、锅炉等热源机1-1 ~ 1-3; —次泵2-1~ 2-3,其作为该热源机1-1 ~ 1-3的辅机;供水集管3-l、 3-2,其用于 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1-1~ 1-3的载热体;供水管路4;风机盘管 机组、空调机等负载机5-1 ~ 5-3;阀6-1~6-3,其用于控制向负载 机5-1 ~ 5-3供给的载热体的流量;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8,用于使 载热体在负载机5-1~5-3中被热交换后经由回水管路7送出,再返 回该回水集管8; 二次泵9-1 ~ 9-3,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1、 3-2 之间;旁通阀10,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1和3-2之间;压力传感 器(供水压力测量机构)11,其用于测量供水压力P1;供水控制装 置12,其用于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5-1 ~ 5-3的泵9-1 ~ 9-3等进行 控制;负载机控制装置13,其通过调整阀6-1 ~ 6-3的开度来控制向 负载机5-1~5-3供给的载热体的供给量。二次泵9-l、 9-2分别具有 变频器9-la、 9-2a。
该空调控制系统中,如下部分构成了供水控制系统热源机1-1 ~ 1-3, 一次泵2-1~2-3,供水集管3-l、 3-2,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7, 回水集管8, 二次泵9-1~9-3,旁通阀10,压力传感器ll以及供水 控制装置12。
在寻皮一次泵2-1 ~ 2-3加压并净皮热源机1-1 ~ 1-3冷却或加热后, 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被输送到供水集管3-1,然后被二次泵 9-l ~ 9-3加压并经由供水集管3-2供给到供水管路4,之后流经负载 机5-1 ~ 5-3,并作为回水被回水管路7送到回水集管8,接下来,再 次被泵2-1 ~ 2-3加压送出。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路径进行循环。
供水压力Pl是指,被二次泵9-1 ~ 9-3等加压并输送到供水管路
4的供水的压力。
末端差压P2是指,在设置有图1的空调控制系统的建筑物上的 配管末端,即,由供水管路4输出供水的一侧(负载机侧)的最末 端位置上设置的负载机所受到的供水压力与从负载机输出的回水压 力之间的差压。此处的配管末端是指,从泵的角度来看时配管内阻 力最大的地方。但鉴于下面的理由,要确定实际的配管末端也比较 困难。
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确定配管末端的,而实际情况中,在设置好 配管后,配管内阻力最大的地方可能并不一定是配管长度最长的地 方,此外,由于还存在^皮手动阀节流的地方这样的不确定因素,所 以要准确的确定实际的配管末端比较困难。 一般情况下,会从集管 分出多个配管系统,所以如果至少在该各系统中不能确定配管内阻 力最大的地方,则不能保证整个空调机的工作能力。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安全地进行控制(即,不引起空调机 的能力不足),在多个阀6-1-6-3中设置对供水和回水之间的压力 进行测量的差压传感器(差压测量机构),该多个阀6-1~6-3被设 置在假定为配管末端的地方。由此,因为将差压传感器内置到阀 6-1~6-3中,则不需要在配管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
图2是用于例示供水控制装置12的结构的方块图。供水控制装 置12包括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0,其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11 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l的值;差压信号接收部121,其用于经由负载 机控制装置13接收阀6-1 ~ 6-3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出的差压值;设定 部122,其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等来设定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末 端差压确定部123,其对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到的多个差压进行 比较而确定末端差压P2;运算部124,其根据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 120接收到的供水压力Pl、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末端差压P2、 设定部122设定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来运算由变频器调控的二次 泵9-l、 9-2的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泵控制部125,其根据运算 部124的运算结果通过变频器9-la、 9-2a来控制二次泵9-1、 9-2的
转速(下面,称为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控制部126,其根据运 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0的开度。
由运算部124、泵控制部125、旁通阀控制部126构成控制才几构。
泵控制部125根据用户经由设定部122进行的操作输入或者运算 部124的运算结果,来对二次泵9-3的通/断动作进行控制。泵控制 部125将二次泵9-l 9-3运行状态的信息发送给运算部124。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 用于表示供水控制装置12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用于说明供水压力 与末端差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变频器调控转速、旁 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首先,以负载机5-1 ~ 5-3为空调机的情况为例对负载机控制装 置13的动作进行说明。负载机5-1 ~ 5-3从热源机1-1 ~ 1-3接收所 供给的载热体,对从空调控制区域的室内返回的空气(回气)与外 界空气的混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并利用鼓风机将冷却或加热后的供 气送入室内。为了使负载机5-1 ~ 5-3送出的供气的温度与设定温度 相一致,负载机控制装置13例如通过PID运算算出控制量,并将算 出的控制量输出给阀6-1 ~ 6-3,由此控制阀6-1 ~ 6-3的开度。
像这样在负载机侧进行上述空调控制的同时,在热源机侧进行下 面的供水控制。
首先,内置在阀6-1内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向负载机5-l输送的供 水与从负载机5-l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压。同样,内置在阀6-2、 6-3 内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向负载机5-1、 5-2输送的供水与从负载机5-1、 5 - 2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压。
用于对这些差压传感器测量出的差压进行表示的差压信号被送 到负载机控制装置13。负载机控制装置13和供水控制装置12被有 线、无线等通信线路相连。负载机控制装置13经由通信线路将差压 信号发送到供水控制装置12。
供水控制装置12的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从负载机控制装置 13发送的差压信号(图3中的步骤Sl )。
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0接收供水压力信号(步骤S2),这供 水压力信号的内容为由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l的值。
末端差压确定部123对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的差压信号所表 示的多个差压值进行比较,并将这些差压中的最差值作为末端差压 P2(步骤S3)。此处是将多个差压中的最小值作为最差值。
接下来,如图4所示,运算部124根据用户等预设的末端差压设 定值P2set,利用PID控制对供水压力进行设定(步骤S4)。当末端 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末端差压P2比末端差压i殳定值P2set小时, 运算部124则利用P动作(比例动作)将供水压力设定得较大。当 末端差压P2比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大时,运算部124则利用P动 作将供水压力设定的较小。
例如,在图4中,当末端差压P2为小于末端差压i殳定值P2set 的末端差压P2a时,若供水压力变大,则末端差压P2a也变大,所 以将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设定为比相应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的 供水压力x大的供水压力a。图4中,当末端差压P2为大于末端差 压设定值P2set的末端差压P2b时,若供水压力变大,则末端差压 P2b也变大,所以将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设定为比相应于末端差压 设定值P2set的供水压力x小的供水压力b。
通过I动作(积分动作)使偏差消失,从而,若当前的末端差压 P2小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时,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则进一步变 大,若当前的末端差压P2大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时,供水压力 设定值Plset则进一步变小。
接下来,运算部124根据在步骤S4中设定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lset,来决定二次泵9-1、 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 度(步骤S5)。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l小于供水压 力设定值Plset时,运算部124则使二次泵9-1、 9-2的变频器调控 转速变大,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l大于供水压力设 定值Plset时,运算部124则4吏二次泵9-1、 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 变小。像这样来确定变频器调控转速,以使得供水压力Pl与供水压
力设定值Plset相一致。当供水压力Pl比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大 出较多时,即使运算部124使二次泵9-1、 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处 于下限值,也不能使供水压力Pl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相一致, 该情况下,运算部124根据当前的供水压力Pl的大小来决定旁通阀 IO打开的开度。
图5中,II、 12为表示变频器调控转速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 特性,B为表示旁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变频器 调控转速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是不同的泵单 独运行的情况,即,只有带变频器的泵(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泵9-l、 9-2)在运行;泵并行运行的情况,即,带变频器的泵与未设置变频 器的泵(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泵9-3)同时运行。变频器调控转速下 限值根据该两种状况而切换。II为泵单独运行时的特性,12为泵并 行运行时的特性。
例如,在图5中,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l为小于 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的供水压力Pla时,若提高变频器调控转速, 供水压力则变大,所以将变频器调控转速设定为比与供水压力设定 值Plset相对应的供水压力y大的变频器调控转速a。图5中,当供 水压力Pl为大于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的供水压力Plb时,若降低 变频器调控转速,供水压力则变小,所以将变频器调控转速设定为 比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相对应的供水压力y小的变频器调控转速 b。此外,在图5中,当供水压力Pl为比供水压力设定值Plset大出 很多的供水压力Plc时,因变频器调控转速已经达到下限值,所以 通过打开旁通阀IO来使供水压力Pl下降。因此,像图5所示那样 将旁通阀10的开度设定为开度c。
如上所述,变频器调控转速的下限值根据二次泵9-1~9-3的运 行状况而切换。根据未设置变频器的二次泵9-3的运行状况,该下限 值的切换由运算部124来进行。
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泵控制部125经由变频器9-la、9-2a 来控制二次泵9-l、 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当未设置变频器的二次
泵9-3动作时,泵9-3的供水压力通常被设定为固定值(最大值)。 旁通阀控制部126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0 的开度。
上述的图3所示的处理反复进行,直到系统停止动作(图3中步 骤S6为YES )。
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认为配管末端的地方设置有多个阀6-1 ~ 6-3,并在这些阀6-1 ~6-3上分别设置差压传感器,通过比较这些差 压传感器测量到的多个差压来确定末端差压P2,所以即使在设置差 压传感器时不能确定配管末端,也可获得末端差压P2的信息。本实 施方式中,将差压传感器内置到阀6-1 ~6-3中,由此不需要确定配 管末端和在该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供水压力,并根 据该设定的供水压力来对二次泵9-1、 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 阀10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可实现节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 末端差压P2来改变供水压力,所以可在流量较小时减小供水压力。 由于泵所需能耗与扬程相关,因此能耗可得到削减,由此可更节能。
本实施方式中,负载机控制装置13被设置在负载机5-1~5-3的 附近,供水控制装置12被设置在二次泵9-1~9-3附近。负载机控制 装置13和供水控制装置12被有线或无线等通信线路相连,所以不 需要从配管末端到设置有泵动力盘的机械室进行大规模的布线设 置,可使布线设置较容易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供水压力Pl来设定二次泵9-1、 9-2的变频 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IO的开度,此外,也可根据集管间(图1中集 管3-1和集管3-2之间)的差压来设定所述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 10的开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方块图,用 于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在与图1相同 的结构上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单式泵对负
载机进行供水。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热源机1-1 ~ 1-3; —次泵2-1 ~ 2-3;供水集管3,其用于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1-1 ~ 1-3的载热体; 供水管路4;负载机5-1~5-3;阀6-1 ~ 6-3;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 8;供水控制装置12a,其用于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5-1 ~ 5-3的泵 2-1 ~2-3等进行控制;负载机控制装置13;差压计(差压测量机构) 14,其用于测量供水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的差压;旁通阀15, 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
该空调控制系统中,如下部分构成了供水控制系统热源机1 -1 ~
1- 3, 一次泵2-1~2-3,供水集管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7,回水 集管8,供水控制装置12a,差压计14以及旁通阀15。
在被一次泵2-1 ~2-3加压并被热源机1-1 ~ 1-3冷却或加热后, 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经由供水集管3被输送到供水管路4, 流经负载机5-1~5-3,并作为回水被回水管路7送到回水集管8,接 下来,再次被泵2-1 ~2-3加压。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路径进行循环。 此处的一次泵2-l、 2-2分别具有变频器2-la、 2-2a。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集管间差压,并根据该 设定的集管间差压经由变频器2-la、 2-2a来控制一次泵2-1 ~ 2-3的 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此处的集管间差压是指,供水 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的差压,即,从供水集管3输送到供水管 路4的供水与从回水管路7输送到回水管路8的回水之间的压力差。
图7是用于例示供水控制装置12a的结构的方块图,在与图2 相同的结构上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供水控制装置12a包括差 压信号接收部121;设定部122;末端差压确定部123;运算部124a, 其根据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 末端差压P2、设定部122设定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来运算一次 泵2-l、 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泵控制部125a, 其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经由变频器2-la、 2-2a来控制一次泵
2- 1、 2-2的转速(下面,称为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控制部126a, 其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5的开度;差压信号 接收部127,其用于接收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DP的值。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表 示供水控制装置12a的动作的流程图。
负载机5-1~5-3、阀6-1 ~ 6-3、负载机控制装置13的动作与第 一实施方式相同。
供水控制装置12a的差压信号接收部121用于接收负载机控制装 置13发送的差压信号(图8中的步骤Sll )。
差压信号接收部127用于接收对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 DP的值进行表示的集管间差压信号(步骤S12)。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用于确定末端差压 P2 (步骤S13)。
接下来,根据用户等预设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运算部124a 通过PID控制对集管间差压进行设定(步骤S14)。然后,根据在 步骤S14中设定的集管间差压设定值DPset,运算部124a决定一次 泵2-l、 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步骤S15)。像 这样来决定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的开度,以使差压计14测量出 的集管间差压DP与集管间差压设定值DPset相一致。
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泵控制部125a经由变频器2-la、 2-2a对一次泵2-l、 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进行控制。在未设置变频 器的一次泵2-3动作的情况下,通常将泵2-3的供水压力设定为固定 值(最大值)。
旁通阀控制部126a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对旁通阀15的 开度进行控制。
上述的图8所示的处理反复进行,直到系统停止动作(图8中步
骤S16为YES)。
采用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可分别利用具有CPU、储存装置、接口的计算机和对这
些硬件资源进行控制的程序,来实现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供
水控制装置12、 12a、负载机控制装置13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的CPU 按照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 理。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机的供水 控制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供水控制系统,用于将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控制系统包括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与所述泵的输入侧和输出侧连接的旁路上,所述泵的输入侧有回水输入,输出侧有供水输出;多个第一差压测量机构,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负载机入口设置的各阀上,并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的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末端差压确定机构,其对该第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控制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所述供水压力测 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的压力,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 的压力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和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测量出 的供水压力,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所述第二差压测 量机构用于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处的所述回水 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 和所述泵入口处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 和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差压,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 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4. 一种供水控制方法,其为供水控制系统中将所述热源机输出 的冷水或热水送向所述负载机的供水控制方法,其中,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输出冷水或热水的热源机;泵,用于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 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 在与所述泵的输入侧和输出侧连接的旁路上,所述泵的输入侧有回 水输入,输出侧有供水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控制方法具有差压测量步骤在所述各负载机上设置的阀中,对所述负载机入 口处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出口处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末端差压确定步骤对该差压测量步骤中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 比较,并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步骤#4居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 开度进行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即使在不能确定配管末端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末端差压来实现对变频泵的压力进行控制的末端差压控制。该供水控制系统具有差压测量机构和供水控制装置(12),其中,差压测量机构被分别设置在多个负载机(5-1~5-3)入口配置的阀(6-1~6-3)上,并对负载机(5-1~5-3)入口的供水和负载机(5-1~5-3)出口的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供水控制装置(12)对所述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并根据末端差压来对泵(9-1、9-2)的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F24F11/00GK101354171SQ20081012653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
发明者佐藤庆大, 森田暖, 水高淳, 竹迫雅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