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89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上下叶片的空调机,该上下叶片设在吹出口,使 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
背景技术
已往已知的空调机,备有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 机箱、设在上述风路内并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上述吹出口并且使从 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的上下叶片(例如参见专利 文献1 )。
该空调机,使上述上下叶片朝水平方向或下方向转动,将上述气 流的方向控制为水平方向或下方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586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该已往的空调机存在的问题是,例如,若为了使气流的方 向朝下方向偏转而使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则当气流通过上下叶片 时,通过上下叶片的上面的气流的一部分不朝下方向偏向而朝上方向 流动,导致气流的控制性降低。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为i果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 机,该空调机,例如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朝 下方向倾斜,当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能抑制气流的一部分不朝下方 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从而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备有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 机箱;设在上述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上述吹出口、朝着划 分上述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第1旋转轴;上下叶片,其设在
上述吹出口,以上述第1 4t转轴为中心转动,j吏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 上述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上述第 1旋转轴与上述上下叶片之间,使上述第l旋转轴和上述上下叶片的 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述上下叶片以上述第l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例如,当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 而将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能抑制气流的一 部分不朝下方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构造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B看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要部的图。
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停止状态时的吹出口的 说明图,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6 (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从吹出口将气流朝水平 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的说明图,图6 (b)是表示图6(a)所示的上下 叶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7 (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时 的吹出口的说明图,图7 (b)是表示图7(a)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 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l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 一例的图。
图ll是表示实施方式l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 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构造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15 (b)是从图15 (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5 (c)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15 (d)是从图15 (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图17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图18是图13的空调机停止时的构造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 立体图。
图20 (a)是表示图19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20 (b)是从图20 (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0 (c)是表示图19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20 (d)是从图20 (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2 (a)是表示图21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22 (b)是从图22 (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2 (c)是表示图21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22 (d)是从图22 (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或 相当的部件、部位注以相同标记。
在本说明书中,把图1中的箭头A方向作为上方向。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造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 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B方向看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备有机箱4,该才几箱4形成有从外部吸入空 气的吸入口 1、把从吸入口 1吸入的空气吹出到外部的吹出口 2、将吸 入口 l与吹出口 2连通的风路3。
另外,该空调机还备有设在风路3内并产生气流的风扇5、设在 吸入口1与风扇5之间并与从吸入口1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 换器6、设在吹出口 2并使从吹出口 2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方向偏 转的圆弧形断面的上下叶片7、设在风扇5与上下叶片7之间并且使 风路3内的气流方向朝左右方向偏转的左右叶片8。
在吹出口 2,可旋转地设有朝向划分吹出口 2的侧面在水平方向 延伸的第l旋转轴、即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
在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通过连杆机构(图未示)连接着被 控制部(图未示)控制的滑动运动用马达(图未示),滑动运动用旋转 轴9被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旋转。
在上下叶片7的一个面、即划分吹出口 2的侧面侧的端部,设有 内侧为空腔的箱形状的连结体本体10a。
在该连结体本体10a的下侧设有支承部10b,该支承部10b的断 面形状是3字形,将上下叶片7的端部可滑动地支承着。
连结体10由连结体本体10a和支承部10b构成。
在与划分吹出口 2的侧面相向的连结体本体10a的侧面形成了贯 通孔,在该贯通孔处安装着第1轴承11。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可旋转地由第1轴承11支承着,滑动运动用 旋转轴9的端部面临着连结体本体10a的内部。
另外,连结体本体10a,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轴线方向两侧 面、在比第l轴承ll更靠上下叶片7侧,形成贯通孔,在各贯通孔处 安装着第2轴承12。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安装着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平行的 传递用旋转轴13,该传递用旋转轴13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第2 轴承12上。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第1齿轮14,该第1齿轮14固定
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一起旋转。
另外,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与第1齿轮14啮合的作为旋
转体的第2齿轮15,该第2齿轮15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13上,与传
递用旋转轴13 —起旋转。
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是用树脂做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强度方面没有问题的材料做成。
在上下叶片7的与连结体本体10a相向的面上,形成了凸部7a,
该凸部7a是能与第2齿轮15啮合的被卡合部。
该凸部7a在与传递用旋转轴13正交的方向,并排地设有若干个。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附着在第l齿轮14和第2齿轮15上或
者产生结露,连结体10将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收纳在内侧为空
腔的箱形状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但是,只要不存在空气中的灰尘
等附着到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上或者产生结露等的问题,连结
体本体10a也可以不是箱形状。
这时,连结体本体10a只要能安装第1轴承11和第2轴承12即可。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安装着第l轴承ll的侧壁的外侧,固定着 第3齿轮16,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贯通该第3齿轮16的内部。
这样,当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时,连结 体IO也连动地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
在第3齿轮16上,啮合设置着第4齿轮18。第4齿轮18固定在 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平行配置着的第2旋转轴、即转动运动用旋转 轴17上。
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通过连杆机构(图未示)连接着转动 运动用马达(图未示),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被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 旋转。
借助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的旋转,第4齿轮18连动地旋转,第 3齿轮16转动,连结体1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由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第1齿轮14、传递
用旋转轴13、第2齿轮15、连结体IO、凸部7a、第3齿轮16、转动 运动用旋转轴17及第4齿轮18构成。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先说明从停止状态切换到将气流从吹出口 2朝水平方向吹出的状态。
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停止状态时的吹出口 2的说明图, 图5 (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图6 (a) 是表示图l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 2将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 2的说明图,图6 (b)是表示图6 (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 的图。
在空调机停止着的状态下,上下叶片7关闭吹出口 2地倾斜着。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而使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则
风扇5旋转而产生气流,空气从吸入口l被吸入,该吸入的空气通过
热交换器6。
由于热交换器6的温度被控制在预定的温度,所以,通过了热交 换器6的空气成为设定的温度,被运送到吹出口2。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着箭头20a 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的第l齿 轮14,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1齿轮14啮合着的第2齿轮15,以传递用旋转轴13 为中心朝箭头21a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
结果,与第2齿轮15啮合着的上下叶片7,朝着箭头22a所示方 向移动,即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下游侧移动。
接着,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朝顺时针方向 旋转,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的第4齿轮18,以转动运动用 旋转轴17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4齿轮18啮合着的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在第3齿轮16上的连结体10以滑 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结果,支承在连结体IO上的上下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 为中心,朝箭头23a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上下叶片7转动而朝向水平方向的同时,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 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即朝下游侧移动,所以,即 使将上下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的上 游侧端部与左右叶片8碰撞。
结果,可以提高将上下叶片7朝水平方向倾斜时的、气流的控制性。
下面,说明从停止状态切换到将气流从吹出口 2朝下方向吹出的 状态。
图7 (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 2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 时的吹出口 2的说明图,图7 (b)是表示图7(a)的上下叶片驱动机 构19的图。
若使用者从上下叶片7将吹出口 2关闭的状态起操作空调机、使 气流朝下方向吹出,则风扇5旋转而产生气流,从吸入口l吸入的空 气通过热交换器6后,被运送到吹出口2。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箭头20b所 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的第l齿轮 14,以滑动运动用S走转轴9为中心朝顺时4f方向4t转。
另外,与第1齿轮14啮合着的第2齿轮15,以传递用旋转轴13 为中心,朝箭头21b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
结果,与第2齿轮15啮合着的上下叶片7,朝着箭头22b所示方 向移动,即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下游侧移动。
接着,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使得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的第4齿轮18以转动运动 用旋转轴17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4齿轮18啮合着的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9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在第3齿轮16上的连结体10以滑 动运动用4t转轴9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结果,支承在连结体IO上的上下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 为中心,朝着箭头23b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上下叶片7转动而朝向下方向的同时,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端 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即朝下游侧移动,所以,即 使将上下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的上 游侧端部与左右叶片8碰撞。
结果,可以提高将上下叶片7朝下方向倾斜时的、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由于可将上下叶片7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 2的顶面, 所以,可以抑制通过上下叶片7上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 向流动的问题,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于用上下叶片驱动机构 19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上下叶片7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下 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所以,即使例如为了使气 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7朝下方向倾斜,通过将上下叶 片7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 2的顶面,也可抑制通过上下叶片7上 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从而可提高气流的 控制性。
另外,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使上下叶片7向上下方向反转,并 且,在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端部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使滑 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上下叶片7的相对位置变化,所以,即使将上下 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与左右叶片8 碰撞,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具有与上下叶片7接触并与滑动运动 用旋转轴9连动地旋转的第2齿轮15,在第2齿轮15旋转的同时, 上下叶片7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可以 用简单的构造,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7。
另外,由于在上下叶片7上形成了与第2齿轮15啮合的凸部7a, 所以,可用简单的构造,把第2齿轮15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具有与滑动运动
ii
用马达连接着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与转动运动用马达连接着的 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图8所示那样的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即,把第5齿轮24固定在滑动运动旋转轴9 上,把与第5齿轮24啮合的第6齿轮25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 上,通过使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旋转,也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同时 旋转。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l相同。
这时,马达可以安装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或转动运动用旋转轴 17中的任一方上,这样,可以减少马达数。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例 的图。
支承部10b这样地形成朝着离开连结体本体10a的方向沿水平 方向延伸后,朝着上下叶片7弯曲,再在上下叶片7的跟前弯曲,再 朝着离开连结体本体10a的方向水平地延伸。
上下叶片7在与连结体本体10a相向的面上具有L字形的支承部 承接部26,该支承部承接部26的前端部朝向连结体本体10a。
支承部10b的前端部可滑动地配置在支承部承接部26的内部。 这样,上下叶片7可滑动地支承在连结体10上。 根据该空调机,不必将支承部10b从上下叶片7的一个面设置到 另一个面,可简单地形成,另外,安装连结体10的位置也可以自由设 定而不限定于在上下叶片7的吹出口 2的侧面侧端部。
图IO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 例的图。
支承部10b的下侧的断面形成为3字形。
上下叶片7,在与划分吹出口 2的侧面相向的面上具有凹部27,
支承部10b的前端部可在该凹部27内滑动。
这样,上下叶片7可滑动地支承在连结体10上。 根据该空调机,不将支承部10b延伸形成到上下叶片7的连结体
本体10a相反侧的面,所以,可以4吏上下叶片7的连结体本体10a相反侧的面更加靠近吹出口 2的顶面或底面。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 例的立体图。
上下叶片7在与连结体10相向的面上,在与传递用旋转轴13正 交的方向,连续地形成若干个凹部7b,该凹部7b是能与第2齿轮15 啮合的被卡合部。
凹部7b与凸部7a相比,由于降低了与气流的碰撞,所以,可以 抑制气流中所含的灰尘等附着在凹部7b。
结果,可提高上下叶片7的驱动可靠性。
另外,被卡合部不限定是有底的凹部7b,也可以是贯通上下叶片 7的贯通孔。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第1圆筒部28。该第1圆筒部28 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 一起旋转。
另外,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与上下叶片7接触的旋转体 即第2圆筒部29。该第2圆筒部29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13上,与传 递用旋转轴13 —起旋转。
第1圆筒部28和第2圆筒部29,在相互接触的区域即周缘部具 有作为防滑部件的橡胶,第1圆筒部28旋转时,第2圆筒部29也连 动地旋转,上下叶片7相对于笫2圆筒部29朝一个方向移动。
防滑部件不限定于橡胶,也可以是其它部件。
另外,上下叶片7在与第2圆筒部29的周缘部接触的区域也可以 具有作为防滑部件的橡胶,另外,在第2圆筒部件29或上下叶片7 的任一方上也可以设置防滑部件。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于在第1圆筒部28、第2圆筒部29 及上下叶片7上,不形成相互卡合的凸部或凹部,而是以相互不打滑 的面接触,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相比,可以减少灰尘等对第
1圆筒部28、第2圆筒部29以及上下叶片7的附着。 结果,上下叶片7的驱动具有高可靠性。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7是形成了与第2齿轮 15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上下叶片7、或者与第2圆筒部29接触的上下叶 片7,但并不限定于此,该上下叶片7也可以是具有形成了与第2齿 轮15卡合的被卡合部的部件的上下叶片7,或者也可以是具有与第2 圆筒部29接触的部件的上下叶片7。
实施方式3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造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上下 叶片驱动机构34的立体图。图15 (a)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 动机构34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 (b)是从图15 (a)的箭头B看 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图15 (c)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 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 (d)是从图15 (c)的 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
另外,图15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图15(d)中省略了滑动 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47。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备有断面圆弧形的上下叶片30和左右叶片 31。上下叶片3(H殳在吹出口 2, 4吏从吹出口 2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 方向偏转。左右叶片31设在风扇5与上下叶片30之间,使风路3内 的气流方向朝左右方向偏转。
在吹出口 2,支承着可旋转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和转动运动用 旋转轴33。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是与上下叶片30相向并且朝向划 分吹出口 2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l旋转轴。转动运动用旋转轴 33是与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平行的第2旋转轴。
在上下叶片30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之间,设有使上下叶片30 和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下叶片30以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具有连结体35、移动机构36和转动机构37。 连结体35的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另一端
部支承着上下叶片30。移动机构36使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 相对移动。转动机构37使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 动。
连结体35分别设在上下叶片30的两端部侧,移动机构36和转动 机构37设在各连结体35上。
移动机构36具有第1旋转力传递部和第10齿轮42。第1旋转力 传递部由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 构成。第7齿轮38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与滑动运动用旋 转轴32—起旋转。第8齿轮39可旋转地支承在连结体35上,与第7 齿轮38啮合。第9齿轮40与第8齿轮39啮合而可旋转。传递用旋转 轴41可旋转地支承在连结体35上,其一端部与第9齿轮40固定。第 10齿轮42是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41另一端部的旋转体。
第7齿轮38、第8齿轮39和第9齿轮40,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32朝着上下叶片30并排地配置在内部为空腔的连结体35的内部。
在上下叶片30上,在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相向的面、,即划分 吹出口 2的两侧面侧,固定着偏平形状的环状滑动导引件30a。
该滑动导引件30a朝着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内侧的底面上沿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了三角形状的第1接触部即突 起部30b。
在该突起部30b上啮合着第10齿轮42。
这样,当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 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传递给第10齿轮 42,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作相对移动。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30具有形成了突起部30b 的滑动导引件30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直接形成了突起部 的上下叶片30。
转动机构37具有第11齿轮43和第2旋转力传递部。第11齿轮 43是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固定在连结体35上的第2接触部。 该第2旋转力传递部由第12齿轮44和第13齿轮45构成。第12齿轮
44与该第11齿轮43啮合而可旋转。第13齿轮45固定在转动运动用 旋转轴33上,与第12齿轮44啮合。
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和第13齿轮45,从滑动运动用旋 转轴32朝着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并排配置着。
这样,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第13齿轮 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 轴32为中心转动。
另外,第11齿轮4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连结体35上。
突起部30b、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第10齿 轮42、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及第13齿轮45,是由铜系金属 构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铁系金属、聚缩醛树脂、尼龙树 脂等其它部件构成。
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一方端部,连接着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32旋转的第1马达即滑动运动用马达46。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 一方端部,连接着使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的第2马达即转动运动 用马达47。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图16是图13的空调机停止状态时的构造图。图17是图13的空 调机将气流从吹出口 2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图18是图13的 空调机将气流从吹出口 2朝下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在空调机停止着的状态,上下叶片30关闭吹出口 2地倾斜着。
这样,可以制造外观上流畅的结构。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进行供暖运转,则转动运动用 马达47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13齿轮 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连动地以滑动运动 用旋转轴32为中心、朝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向下侧的方向转动。
由于可以使气流沿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朝下方向偏转,所以,抑 供暖风从上下叶片30的下游側端部飞扬,可以提高暖风朝着地面方向
的到达性。
另外,用大的角度使上下叶片30转动,可以使上下叶片30靠近 吹出口 2的顶面,所以,抑制通过了上下叶片30上侧的气流朝上方向 的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46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其 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传递用旋转轴 41,传递给第10齿轮42。
由于第10齿轮42—边与突起部30b啮合一边旋转,所以,上下 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上下叶片30与左右叶片31或吹出口 2的顶面石並撞。
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则转动运动用马达47朝着与 供暖时相反的方向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 13齿轮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连动地以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朝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向上侧的方向 转动。
由于可以使气流沿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朝水平方向偏转,所以, 可抑制冷风从上下叶片30的下游侧端部垂落。
另外,用大的角度使上下叶片30转动运动,可以使上下叶片30 靠近吹出口 2的底面,所以,抑制通过了上下叶片30下侧的气流朝下 方向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46朝着与供暖时相反的方向驱动,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笫9 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传递给第10齿轮42。
由于第10齿轮42—边与突起部30b啮合一边旋转,所以,上下 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上下叶片30与左右叶片31或吹出口 2的底面石並撞。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借助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 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和上下叶片30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 下叶片3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所以,例如,即使为 了使气流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30朝下方向倾斜,通过使上 下叶片30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 2的顶面,也可以抑制通过了上下 叶片30上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 制性。
另外,借助第l旋转力传递机构,可将滑动运动用马达46与上下 叶片30分开地配置,另外,借助第2旋转力传递机构,可将转动运动 用马达47与上下叶片30分开配置,所以,可以降低滑动运动用马达 46或转动运动用马达47造成的、风路3内的气流压力损失,另外, 可抑制因紊流产生的结露。
另外,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被滑动运动用马达46驱动旋转,转 动运动用旋转轴33被转动运动用马达47驱动旋转,所以,可以使上 下叶片30不与吹出口 2或左右叶片31碰撞地转动。
另外,只驱动滑动运动用马达46,不改变上下叶片30的角度, 可以将上下叶片30推出到下游侧或拉入到上游侧。结果,例如将吹出 口2的流路缩窄、使气流缩流,可以增加气流的流速,加长气流的到 达距离,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例 的立体图。图20 (a)是表示图19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一端部 的主视图,图20 (b)是从图20 (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 构34的侧视图,图20 (c)是表示图19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 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0 (d)是从图20 (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 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
图20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 图20 (b)中省略了转动运动 用马达47。图8 (d)中省略了滑动运动用马达46。
滑动运动用马达46配置在吹出口 2的一方侧面侧。转动运动用
18
马达47配置在吹出口 2的另一方侧面侧。
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架设在转动运动用马达47与接近该转动运 动用马达47的一方连结体35之间。转动机构37设在该一方连结体 35上。
连结体35、转动机构37和上下叶片30由具有如下程度的机械刚 性的材料构成,当一方的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 动时,上下叶片30和另一方连结体35能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 心转动。
才艮据该空调才几,由于滑动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47分 别离开地配置,所以,可提高滑动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 47的尺寸自由度。
另外,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架设在转动运动用马达47与接近转 动运动用马达47的一方连结体35之间,而并非设在各连结体35之间, 所以,可以降低沿上下叶片30流动的气流受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 妨碍。
实施方式4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立体 图。图22 (a)是表示图21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一端部的主视 图,图22 (b)是从图22 (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 侧视图,图22 (c)是表示图21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端 部的主视图,图22 (d)是从图22 (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 机构34的侧视图。
图22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图22 (d)中省略了马达50。
该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在各连结体35上 备有第3旋转力传递部。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具有第14齿轮48和第 15齿轮49。第14齿轮48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与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 —起旋转。第15齿轮49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上,与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起旋转,并与第14齿轮48啮合。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架设在各连结体35上,在该滑动运动用旋 转轴32的一方端部安装着马达50。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未安 装马达。
当借助马达50的驱动而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时,其旋转 力通过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分别传递给各转动运动用旋转轴 33。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调机,其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分别设在各 连结体35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备有架设在各连结体35 上的一根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空调机。
另外,也可以是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安装着马达、在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上不安装马达的空调机。这时也同样地,借助第3旋转 力传递部,把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滑动运动用旋转轴 32。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3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首先,若从停止状态操作空调机进行供暖运转,则马达50驱动,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与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同样地,滑动运动 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第10齿轮42。
结果,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 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另外,同时,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通过第14齿轮48 和第15齿轮49,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若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与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同样地,转 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第11齿轮43。
结果,上下叶片30朝着凹部向下侧的方向转动。
在操作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时,马达50朝着与供暖时相反的方向 驱动,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同时,上下叶片30朝着凹部向上 侧的方向转动。
这样,可以使上下叶片30不与吹出口 2或左右叶片31碰撞地转
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较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进一步减 少马达数,可以实现空调机的小型化。
另外,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i^明的移动^L构36,将滑动运 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通过突起部30b、第7齿轮38、第8齿轮39、 第9齿轮40、传递用旋转轴41和第10齿轮42,传递到上下叶片30, 使上下叶片30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移动机构36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辊等的摩 擦力,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到上下叶片30,使上下 叶片30移动。
另外,该移动机构36,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驱动, 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30,使上下叶片30 移动。
另外,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转动机构37,将转动运 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通过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和第13齿 轮45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35转动,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转动机构37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辊等的摩 擦力,把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 35转动。
另外,该转动机构37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驱动,把 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35转动。
另夕卜,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空调机备有第7齿轮38、 第8齿轮39、第9齿轮40、第10齿轮42、第11齿轮"、第l2齿轮 44、第13齿轮45、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但齿轮的个数并不 限定于此。
另外,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第3旋转力传递部,具有在滑动运动 用旋转轴32与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之间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 转力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 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 辊等的摩擦力,例如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到转动运动 用旋转轴33。
另外,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 驱动,例如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 33。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备有: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机箱;设在上述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上述吹出口、朝着划分上述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第1旋转轴;上下叶片,其设在上述吹出口,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使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以及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上下叶片之间,使上述第1旋转轴和上述上下叶片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述上下叶片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叶片驱动 机构,使上述相对位置变化以使上述上下叶片的下游侧端部离开上述 第l旋转轴,并且使上述上下叶片朝上下方向反转。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叶片驱动 机构具有连结体、移动机构和转动机构,上述连结体设在上述上下叶 片与上述第l旋转轴之间,支承着上述上下叶片;上述移动机构使上 述上下叶片相对于上述连结体相对移动;上述转动机构使上述连结体 以上述第l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含有设在上述上下叶片上的第l接触部、与上述第l接触部接触而可旋转的旋转体、将旋转力从上述第l旋转轴传 递给上述旋转体的第l旋转力传递部、和使上述第l旋转轴旋转的第l马达;上述转动机构,包含有与上述第l旋转轴平行设置并可旋转的第2旋转轴、设在上述连结体上并与上述连结体一起以上述第1旋转轴 为中心转动的第2接触部、把旋转力从上述第2旋转轴传递给上述第 2接触部的第2旋转力传递部、使上述第2旋转轴旋转的第2马达。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含有设在上述上下叶片上的第l接触部、与上述第l接触部接触而可旋转的旋转体、把旋转力从上迷第l旋转轴传 递给上述旋转体的第l旋转力传递部;上述转动机构,包含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设置并可旋转的第 2旋转轴、设在上述连结体上并与上述连结体一起以上述第1旋转轴 为中心转动的第2接触部、把旋转力从上述第2旋转轴传递给上述第 2接触部的第2旋转力传递部;在上述第l旋转轴与上述第2旋转轴之间设有第3旋转力传递部, 当旋转力被传递给上述第l旋转轴或第2旋转轴中的任一方时,该第 3旋转力传递部将上述一方的旋转力传递给另一方。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 旋转的同时,上述上下叶片相对于上述第l旋转轴朝一个方向移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是齿轮, 在上述第l接触部上形成了与上述齿轮卡合的被卡合部。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和上述 第l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在相互接触的区域具有防滑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空调机,在为了使气流方向朝下方偏转而将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使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抑制一部分气流不朝下方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该空调机备有形成连通吸入口与吹出口的风路的机箱;设在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吹出口、朝着划分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上下叶片,其设在吹出口,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使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与上下叶片之间,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和上下叶片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下叶片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文档编号F24F13/14GK101377332SQ200810131180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8日
发明者上原伸哲, 中川博之, 吉川利彰, 平川诚司, 田中直也, 石川博章, 谷川喜则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