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小电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893阅读:1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瓷小电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成温度低于120(TC陶瓷小作品的烧成用小电窑。二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大批陶艺推广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开了形式各异的各种陶吧,陶艺也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校园,但作品的烧制一般局限于陶艺教室或陶吧,使用的是3000W的电窑,内空直径30cm,高30cm左右,价格约为5000元左右不等,如果要普及陶艺,让陶艺进入千家万户,即使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购窑,也不可能在家庭用电环境下使用;本人之前发明的简便陶瓷小窑炉(专利号为01119598.3),因材料选用、烧制等方面局限,炉体易碎,不利推广。参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轻工专业试用教材——《陶瓷工艺学》,一般瓷器的烧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蒸发期、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玻化成瓷期和冷却期,各个阶段的温度范围和升温、冷却速度要求如下蒸发期——室温至300°C,定阶段主要是排除在干燥过程中没有排除的残余成份,这时坯体的气孔率较大,入窑水份低时,体小壁薄的瓷坯在这一时期可快速升温而不致使产品开裂,本阶段同时要求水汽被及时排除而不使其冷凝时凝聚在制品表面产生气泡;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300。C至95(TC,这一阶段坯体内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粘土中结构水得到排除,碳酸盐分解,有机物、碳素和硫化物被氧化,石英晶型转化,对于体小壁薄的瓷坯来说,晶型转换所引起的破坏应力很小,决定本阶段升温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窑炉的结构特点,如果窑炉的结构特点能保证工作截面上的温度均匀分布,就可以在这一阶段快速升温,本阶段要求水汽及碳酸盐分解、硫化物氧化、碳素氧化、有机物氧化所产生的气体都能得到及时的排除;玻化成瓷期——95(TC至烧成温度,瓷坯在氧化分解期的氧化实际上不完全,由于水汽及其它气体产物的急剧排除,在坯体周围包围着一层气膜,它妨碍氧化继续向瓷内部渗透,从而使坯体气孔中沉积的碳素难于烧尽,并且1100'C至120(TC之间坯体内出现大量的液相,收縮率显最大值,因此这一阶段升温速度应严格控制,采取氧化保温或低速升温操作,以使碳素烧尽且防止坯体变型冷却期——烧成温度至窒温,冷却初期如果速度缓慢,则会使包围晶体的玻璃相厚度急剧增厚,釉层也因冷却速度缓慢而析晶失透,玻璃相当塑性状态转变为固态时的临界温度在75(TC至550。C之间,此结构上的显著变化产生转大破坏应力,因此,冷却初期应快速冷却,而在75(TC至550t:之间应缓慢冷却,尽可能消除应力。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适合低温陶瓷的烧成要求、简便实用、无污染、成本低、易推广的小电窑。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成温度低于1200'C的陶瓷小作品的烧成用小电窑,其特征在于'选用耐温120(TC以上,且120(TC时导热系数仍低于0.1WK—1的轻质颗粒状保温材料为制炉体主材料,用高铝水泥作胶凝介质,用耐火泥作填充材料,制成内空直径、高均为12cm左右的炉体,炉体内壁用小插扦插挂电炉丝。实施本发明的方案特征是选用堆积密度为160kg/mS的膨胀珍珠岩矿砂为保温材料,选用标号425#以上高铝水泥作胶凝介质,选用耐火度高于180(TC耐火泥作填充材料,配料特征是珍珠岩矿砂、高铝水泥、耐火泥、水质量比约为1:1:0.2:1。;按以上配料要求制成内空直径为12cm、高12cm、炉壁、炉底、炉盖厚度均为3cm(其中炉盖外圈厚度为2.5cm)、内空容积为1543cmS左右的圆柱体状炉体,干燥后,插挂电炉丝,电炉丝是用"V"形小段炉丝作小插杆,将拉成60cm长的600W电炉丝按"V"形间距3cm,高7cm,均匀插挂于小电窑内壁。本发明由于选用耐温1200。C以上且1200'C时导热系数仍低于0.1WK—im—i的轻质颗粒状保温材料为制炉体主材料,其保温效果能使容积近1543cn^的炉内温度由电炉丝供热在适当的时间内升温至陶土小作品的烧成温度(120(TC以下);轻质颗粒状保温材料的透气效果,选用耐火度高于180(TC耐火泥作填充材料,其气孔率大,因此,该炉体的透气能力能满足陶土小作品烧成过程中的气体及时排除要求;圆柱体状的炉体结构,电炉丝在炉体内壁均匀列挂供热,其供、散热效果满足陶土小作品坯体工作截面上的温度均匀分布要求。实施本发明特征方案所制得炉体在正常电压(220V)下持续通电34分钟炉内温度达1020°C,38分钟达1050°C,45分钟近1100'C,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其升、降温平均速度('C/分钟)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四下面就实施本发明特征方案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炉体主视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炉盖倒放主视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炉体中心轴切面主视立体1所描述的炉体结构附有瓷接线座1和支撑脚2,瓷接线座正方形底边长2.2cm,高1.5cm,由供热用电炉丝两端各拉直10cm,分别从小孔穿出后穿过接线座接线孔再回穿炉壁回绕供热用电炉丝的两端固定,支撑脚呈梯形,连炉底部分弦长3cm,下底弦长2.5cm,厚2.5cm,共三只。图2所描述的炉盖外圈直径18.5cm,内圈直径12.5cm,炉盖内圈厚度1是0.5cm,外圈厚度2是2.5cm。图3所描述的炉体中心轴切面图中,炉体平均直径1是18cm,炉主体高度2是15cm,炉壁、炉底厚度3是3cm,内挂电炉丝"V"形间距4约3.5cm,高5是7cm,内挂炉丝上端与炉体上缘距离6是3cm,下端与炉底间的距离7是2cm。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发明最佳方案制炉体的主要步骤如下1、参照图1结构,图2、图3规格要求,放置瓷接线座所需边长2.2cm、深0.5cm的正方形凹槽要求制模。2、按珍珠岩矿砂、高铝水泥、耐火泥、水质量比约为1:1:0.2:1取料,拌匀后入模压实。3、炉体干燥后,按图示要求用"V"形小段炉丝作小插扦,将拉成60cm长的600W电炉丝均匀插挂于小电窑内壁。本发明实施例一新炉烧制未使用过的新炉,在通风处通电35分钟。此过程中炉体外壁有有大量水蒸气冒出并可能伴有泥土气味,断电冷却2小时后开炉盖至完全冷却后,用小插扦加固整理使炉丝尽可能靠近炉壁、相邻炉丝不相碰。本发明实施例二烧成温度为1050'C陶土小作品的烧成a使用前用小插扦加固整理使炉丝尽可能靠近炉壁、相邻炉丝不相碰。b放入完全干燥后小作品,不碰电炉丝。c插上电源,通电5分钟。d拨下插头断电,盖上炉盖,e插上电源通电,通电38分钟,f拨下插头断电,冷却2小时。g开炉盖,待完全冷却,取作品。本发明实施例三烧成温度近120(TC紫砂泥小作品的烧成其它操作同实施例二,中间持续通电时间为60分钟。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烧成温度低于1200℃的陶瓷小作品的烧成用小电窑,其特征在于选用耐温1200℃以上,且1200℃时导热系数仍低于0.1WK-1m-1的轻质颗粒状保温材料为制炉体主材料,用高铝水泥作胶凝介质,用耐火泥作填充材料,制成内空直径、高均为12cm左右的炉体,炉体内壁用小插扦插挂电炉丝供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电窑,选材料其特征在于选用堆积密度为160kg/r^的膨胀珍珠岩矿砂为保温材料,选用标号425#以上高铝水泥作胶凝介质,选用耐火度高于180(TC耐火泥作填充材料,配料特征是珍珠岩矿砂、高铝水泥、耐火泥、水质量比约为1:1:0.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电窑,其结构特征在于小电窑内空平均直径12cm,高12cm,炉壁、炉底、炉盖厚度均为3cm左右(其中炉盖外圈厚度为2.5cm),内空容积1543n^左右。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小电窑附有支撑脚三只,其特征是呈梯形,连炉底部分弦长3cm,下底弦长2.5cm,厚2cm。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制小电窑,固定内挂电炉丝、瓷接线座所需小孔及炉体外壁凹槽其特征在于电炉丝用"V"形小段炉丝作小插扦插入炉壁固定,内挂炉丝两端内壁间距为3cm,所对应的小孔在炉体外壁穿出间距为lcm,以此为上边居中对应有一边长2.2cm,深0.5cm的正方形凹槽,且与此对应的下边位置也有两个小孔贯通炉壁与内壁两端出口小孔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小电窑内壁列挂电炉丝,其特征在于选用600W电炉丝,拉成60cm长,用小段炉丝作小插扦呈"V"均匀挂于炉体内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列挂电炉丝与导线连接用瓷接线座,其特征在于是边长2.2cm,高1.5cm的正方体结构,固定于炉体外壁,其特征在于内挂炉丝两端各拉直10cm,分别从内壁小孔穿出后穿过接线座接线孔再回穿炉壁回绕供热用电炉丝的两端固定。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成温度低于1200℃的陶瓷小作品的烧成用小电窑,特征在于选用耐温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为制炉体主材料,用高铝水泥作胶凝介质,用耐火泥作填充材料,600W电炉丝供热。本发明在正常电压下持续通电38分钟温度达1050℃。本发明简便实用、低耗能、无污染、成本低、易推广。文档编号F27B5/00GK101650121SQ20081013081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发明者钟元康申请人:钟元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