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56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在厨房中的嵌入式感应加热(IH)烹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嵌入在厨房中的嵌入式IH烹调器。例如,在专利文献 1中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以顶部面板(相当于顶板)露出的方式组装在 樹冲巨中。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顶部面板的下方,于左 右及后方中央分别设置一个感应加热线圈,在感应加热线圈的下方,设置 有烤箱(相当于加热箱)。
在烤箱设置有对其前表面进行开闭的门以及容纳在烤箱内部并载置被 加热物的托盘。通过将门向近前拉动,能够将托盘从烤箱内部拉出到近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9546号公报
例如,在发生因地震等而引起的大的振动时,由于该振动的原因,容 纳在烤箱内的托盘和门有可能向近前飞出。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载置在 托盘上的被加热物掉落在地面上,或者托盘和门从感应加热烹调器脱离而 落下等问题。
鉴于此,考虑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设置一种机构,在产生规定等级以 上的振动时,通过这种机构将门及托盘锁定而阻止门及托盘向前移动。但 是,由于烤箱的周围温度比较高,因此,在电气结构方面因受到烤箱的热 影响,而有可能不能正常实施上述振动的检测以及门和托盘的锁定。进而, 这种结构还容易受到由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因此,希望能够 通过不用电的简单结构(机械结构),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也能 够锁定门和托盘。
而且,还希望能够顺利地解除对门和托盘的锁定。 '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筒单的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也能够锁定加热箱的门和托盘 的嵌入式IH烹调器。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顺利解除对门和托盘的锁定的嵌
入式IH烹调器。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嵌入式IH烹调器,嵌入在厨房中,包括顶板, 载置容纳有被加热物的容器;左加热线圈和右加热线圏,左右并列地配置 在上述顶板的下侧,左加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左侧的容器, 右加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右侧的容器;隔热板,将上述左加 热线圈和上述右加热线圈的下方区域分隔成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加热箱, 形成在由上述隔热板分隔出的上述左侧区域中,在前表面具有开口;左固 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分別固定设置在上述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下部;左 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左固定轨道支承;右可动轨道, 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右固定轨道支承;门,支承在上述左可动轨 道和上述右可动轨道的前端,通过与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一 起移动来开闭上述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托盘,与上述门一起前后移动, 载置被加热物;以及加热器,在上述加热箱内对载置在上述托盘中的被加 热物进行加热;该嵌入式IH烹调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 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固定轨道和上述右固定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 可动体引导路径,形成在上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具有上部保持 部和下部保持部,该上部保持部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可动
部相对于上述上部保持部向下侧连续,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 使从上述上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下降并对可动体进行保持;可动轨道侧 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之一上;以 及后方抵接部,形成在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在上述可动体保
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阻止上述门及上述托盘向前移动。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器中,其特 征在于,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固定上述可动轨道侧固 定金属零件的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
6第三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 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形成有前方抵接部,
下,使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与上述门及上述托盘一起向后方 移动时,所述前方抵接部从前方抵接上述可动体而使上述可动体移动到上 述上部保持部。
第四方面的发明,在第三方面的发明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器中,其特 征在于,上述前方抵接部从上述可动体向前方离开,以便在产生上述规定 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上述可动体能够从上述上部保持部脱离并向上述下部
保持部移动。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嵌入式IH烹调器,嵌入在厨房中,包括顶板, 载置容纳有被加热物的容器;左加热线圏和右加热线圏,左右并列地配置 在上述顶板的下侧,左加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左侧的容器, 右加热线圏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右侧的容器;隔热板,将上述左加 热线圏和上述右加热线圈的下方区域分隔成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加热箱, 形成在由上述隔热板分隔出的上述左侧区域中,在前表面具有开口;左固 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分别固定设置在上述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下部;左 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左固定轨道支承;右可动轨道, 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右固定轨道支承;门,支承在上述左可动轨 道和上述右可动轨道的前端,通过与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一 起移动来开闭上述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托盘,与上述门一起前后移动, 载置被加热物;以及加热器,在上述加热箱内对载置在上述托盘中的被加 热物进行加热,该嵌入式IH烹调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 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固定轨道和上述右固定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 可动体引导路径,形成在上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具有下部保持 部和上升引导部,该下部保持部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可动 体,而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上述可动体脱离,该上升引导 部相对于上述下部保持部向上侧连续,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 使从上述下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上升;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 固定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之一上;以及后方4氐接部,形成 在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在上述可动体保持在上述下部保持上的状态下不与上述可动体抵接,另一方面,上述后方抵接部乂人后方抵接 在位于上述上升引导部的上述可动体上,以便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 振动时阻止上述门及上述托盘的向前移动。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在该嵌入式IH烹调器的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下 部,分别固定设置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利用左固定轨道沿前后方向 滑动自如地支承左可动轨道,利用右固定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 右固定轨道。另外,载置被加热物的托盘和开闭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的门 与左可动4九道及右可动轨道一起前后移动。
在此,在至少固定在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的固 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形成有可动体引导路径。在可动体引导路径中, 可动体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在上部保持部上,而在产生规 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从上部保持部脱离。从上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在 相对上部保持部向下侧连续的下部保持部中下降而保持在下部保持部中。
并且,在至少固定于左可动轨道和右可动轨道之一上的可动轨道侧固 定金属零件上形成的后方抵接部,由于在可动体保持于上部保持部的状态 下不与可动体抵接,因此允许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向前移
动。另一方面,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由于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 接保持于下部保持部的可动体,因此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 的向前移动受到阻止。
即,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 也能够锁定加热箱中的门和托盘。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固定
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的左可动轨道及右可动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 因此能够使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不显眼。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在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接保持于下部保持部的 可动体的状态下,使左可动轨道及右可动轨道与门及托盘一起向后方移动 时,形成于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的前方抵接部从前方抵接可动体而 使可动体移动到上部保持部。由此,由于对于可动体的后方抵接部的抵接 被解除,因此能够再度允许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向前移动。 即,能够利用前方抵接部顺利地解除门和托盘的锁定。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由于前方抵接部从可动体向前方离开,以便在
8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可动体能够从上部保持部脱离,向下部保 持部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可动体保持在下部保持部上,使后方抵接 部抵接可动体。因此,即使在设置有前方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产生 规定等级以上振动时,仍然将加热箱的门和托盘锁定。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在该嵌入式IH烹调器的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下 部,分别固定设置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利用左固定轨道沿前后方向 滑动自如地支承左可动轨道,利用右固定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 右固定轨道。另外,载置被加热物的托盘和开闭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的门 与左可动轨道及右可动轨道一起前后移动。
在此,在至少固定在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之一 的后方部分上的固 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形成有可动体引导路径。在可动体引导路径中, 可动体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在下部保-持部上,而在产生规 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从下部保持部脱离。乂人下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在 相对于下部保持部向上侧连续的上升引导部中上升而位于上升引导部中。
并且,在至少固定于左可动轨道和右可动轨道之一上的可动轨道侧固 定金属零件上形成的后方抵接部,由于在可动体保持于下部保持部的状态 下不与可动体接,因此允许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向前移
动。另一方面,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由于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 接保持于上升引导部的可动体,因此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 的向前移动受到阻止。
即,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 也能够锁定加热箱中的门和托盘。


图1是从正面右上侧看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加热烹调器1的正剖面图3表示在图1中将烤箱17的抽屉单元32向近前拉出的状态; 图4是从正面左上侧看图3的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表示将托盘38 取下的状态;
图5表示在图4中将门37取下的状态;
图6 (a)是从左前侧看右固定轨道39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 (b)是从左前侧看右可动轨道40R的后方部的立体图, 图6 (c)是右轨道单元34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6 (d)是在图6(c)中将右轨道单元34R的后方部抽出的图,图6 (e) 表示在图6(d)中可动体45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图6(f)表示在图6(d) 中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状态;
图7(a)是应用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右固定轨道39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后方部的左视图,图7 (b)是应用变 形例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右可动4九道40R的后方部的左碎见图, 图7 (c)是应用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及可动轨道侧固定金 属零件46的右轨道单元34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7 (d)是在图7(c)中将右轨道单元34R的后方部抽出的图,图7 (e) 表示在图7(d)中可动体45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烹调器;4顶板;7左加热线圈;8右加热线圏;13下侧空 间;14隔热板;15左侧区域;16右侧区域;30加热箱;30A前面开 口; 37门;38托盘;39L左固定轨道;39R右固定轨道;40L左可 动轨道;40R右可动轨道;43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4槽;44A 第1部;44B第2部;45可动体;46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8A倾 斜缘;48C垂直缘;49加热器;50槽;50A第1部;50B第2部; 50C第3部;52A前端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进行详细说明。 〈加热烹调器的概要〉
图1是从正面右上方看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加热烹 调器l的正剖面图。在提及方向时,参照图示的方向箭头(以下相同)。在 此,前侧和正面侧相同,后侧与背面侧相同,左右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是嵌入在厨房(未图示)中的所谓嵌入式 的感应加热烹调器(IH烹调器)。如图l所示,加热烹调器l具有构成其外 壳的壳体2。
壳体2在俯视时大致呈宽度宽的矩形,而且是在上下方向上稍薄的箱
10形。壳体2具有构成其主要部分的框架3和设置在框架3的上表面上的顶 板4。
框架3的大小与壳体2大致相同,形成为中空的箱形,其前侧上端部 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凹陷为左视时呈大致L形,成为组装部5。在组装 部5中嵌入设置于厨房的定位杆(未图示),由此将加热烹调器1组装在厨 房中。
顶板4是玻璃制成的,构成壳体2的上表面,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的 薄板状,覆盖框架3的上表面。
在顶板4的后缘部的左右,分别设置有与框架3的内部连通的缺口, 将左侧的缺口作为左通风口 20,将右侧的缺口作为右通风口 21。左通风口 22及右通风口 21分别由罩22从上方覆盖。罩22形成为格子状,所以,即 使在由罩22覆盖的状态下,左通风口 20和右通风口 21也与外部连通(具 有通气性)。即,罩22对左通风口 20和右通风口 21的每一个以能通风的 方式进行覆盖。
在框架3中,将位于顶板4下侧且位于组装部5后侧的空间作为图2 所示的上侧空间6。在上侧空间6中,在前方左右和后方中央总计三个部位, 分别配置有感应加热线圏,各感应加热线圈对应于各自的位置而区分为左 加热线圏7、右加热线圈8和中央后加热线圈9 (参照图1 )。左加热线圈7 和右加热线圈8左右并列地配置。中央后加热线圈9配置在左加热线圈7 和右加热线圏8之间而且配置在左加热线圈7和右加热线圈8的后侧。另 外,左加热线圈7和右加热线圏8的额定功率都相对较大,例如是3kW。 与之相对,中央后加热线圈9的额定功率则相对较小,例如是1.6kW。
另外,如图l所示,在顶板4的上表面中与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线圏 8以及中央后加热线圏9的每一个一致的部分,通过印刷等方式显示用于表 示容器(金属锅等)的载置位置的环状包围线。各包围线对应于各个位置 而区分为左包围线IO、右包围线11和中央后包围线12。左包围线ll对应 于左加热线圈7,位于顶板4的左侧。右包围线11对应于右加热线圈8, 位于顶板4的右侧。中央后包围线12对应于中央后加热线圏9,位于顶^反 4的后侧中央。
另外,在框架3中,比组装部5及上侧空间6 (参照图2 )靠下侧的空 间是图2所示的下侧空间13,由朝向框架3的后壁在前后延伸的隔热板14左右被分隔成左侧区域15和右侧区域16。左侧区域15是形成在左加热线
圈7下方的空间,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右侧区域16大1.5倍左右。右侧区 域16是形成在右加热线圈8下方的空间。另外,隔热4反14例如是金属制 成的,对左侧区域15和右侧区域16进行热隔绝。
在左侧区域15中配置有烤箱17。在烤箱17内设置有加热器49,容纳 在烤箱17内的被加热物由加热器49加热。
在右侧区域16中配置有控制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线圈8及中央后加 热线圏9的控制电路板18、以及位于该控制电路板18后方的风扇等送风装 置19 (参照图1 )。
另外,如图1所示,在顶板4的前端安装有与顶板4相比更向上侧突 出一级的操作部24。操作部24位于组装部5的上方。在操作部24的上表 面上设置有多个操作盘23。在利用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线圈8及中央后 加热线圈9进行加热烹调时操作该操作盘23。
下面,对该加热烹调器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将容纳有被加热物的容器以落入到在左包围线11、右包围线12 及中央后包围线12中对应的包围线中(即,配置在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 线圈8及中央后加热线圈9中对应的加热线圏上)的方式,载置到顶板4 的上表面上。
然后,操作操作盘23。根据操作盘23的操作,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 线圈8及中央后加热线圈9中对应的加热线圈被控制电路板18进行驱动控 制。与此对应地,容器因位于其下方的加热线圈的电-兹感应作用而发热, 并对容纳在容器中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
此时,送风装置19工作,外界气体从右通风口 21被吸入到框架3内。 被吸入到框架3内的外界气体作为冷却风首先流入到下侧空间13的右侧区 域16 (参照图2)中,冷却控制电路基板18,然后流入上侧空间6,冷却 左加热线圈7、右加热线圈8及中央后加热线圈9。然后,对这些加热线圈 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对冷却作出贡献后的空气)乂人左通风口 2(H皮排出到 机体外部。
另外,在利用烤箱17(参照图2)进行加热烹调时,在其中烧烤鱼等 被加热物时所产生的烟从左通风口 20被排出到机体外部。 〈烤箱〉图3表示在图1中将烤箱17的拉出单元32向近前拉出的状态。图4 是从正面左上侧看图3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表示将托盘38取下 的状态。图5表示在图4中将门37取下的状态。
烤箱17包括形成在左侧区域15的加热箱30 (参照图2)、加热器49 (参照图3)、 一对轨道单元34 (参照图2)、连接框架35 (参照图5)、保 持框架36 (参照图5 )、门37 (参照图4 )和托盘38 (参照图3 )。
如图2所示,加热箱30形成为比左侧区域15小一圈的中空箱形。加 热箱30的前表面被开口 (参照图4)。将该开口称作前表面开口 30A。加热 箱30的左右侧壁的下端部分别在前后方向整个范围内向宽度方向内侧凹 陷。以下,将加热箱30的左侧壁下端部的凹部称作左凹部33L,将加热箱 30的右侧壁下端部的凹部称作右凹部33R。如图4所示,左凹部33L和右 凹部33R的前端,以在宽度方向上夹持加热箱30的前表面开口 30A的下端 部的方式向前侧露出。
加热器49例如通过弯折铠装加热器O—乂t一夕)而形成,在通电 时发热。加热器49在加热箱30的顶壁上以面临加热箱30内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在一对轨道单元34中, 一个轨道单元34作为左轨道单 元34L配置在左凹部33L中。在一对轨道单元34中,另一个轨道单元34 作为右轨道单元34R配置在右凹部33R中。
各轨道单元34包括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轨道。这两个轨道被区分 成固定轨道39和可动轨道40。这里,在左轨道单元34L中,固定4九道39 净皮称作左固定轨道39L,可动轨道40 ^皮称作左可动轨道40L。另 一方面, 在右轨道单元34R中,固定轨道39被称作右固定轨道39R,可动轨道40 被称作右可动轨道40R。
固定轨道39固定设置在左凹部33L和右凹部33R中对应的凹部中。固 定轨道39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前后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向加热箱30侧弯曲。 详细地说,左固定轨道39L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右侧弯曲,而右固定轨道 39R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左侧弯曲。
可动轨道40由在对应的固定轨道39中弯曲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人上下 方向夹持,在该状态下,相对固定轨道39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即,左 可动轨道40L由左固定轨道39L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右 可动轨道40R由右固定轨道39R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制成。如图5所示,连接框架35是弯曲成在左视时呈大致倒L形的金属板, 架设在左可动轨道40L的前端和右可动轨道40R的前端之间。
保持框架36通过弯折稍粗的金属丝而形成为正好能够容纳在加热箱30 中的大小的大致矩形框体状,并且以位于左可动轨道40L和右可动轨道40R 之间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框架35上。
如图4所示,门37在主视时呈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具有能够堵住 加热箱30的前表面开口 30A的大小。门37的后侧面的下端部安装在连接 框架35 (参照图5)上。换言之,门37经由连接框架35支承在左可动轨 道40L和右可动轨道40R的前端。
门37的主视时位于大致中央的部分是透明的,在门37将前表面开口 30A堵住的状态下(参照图1 ),透过该透明部分能够看到加热箱30的内部。 在门37的下端部,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随着靠近门37的中央而向前侧鼓 出的4巴手部37A。
如图3所示,托盘38包括托盘主体41和网42。托盘主体41是俯^L时 比保持框架36 (参照图4)稍大的矩形盘状,载置在保持框架36上,并由 保持框架36以浮起的状态被保持。网42由金属制成,在俯视时呈和托盘 主体41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在网42的周缘部设置有多个向下方突出的 腿42A。网42载置在托盘主体41上,使得腿42A嵌入托盘主体41的凹陷 部分中。在网42上载置被加热物。
如上所述,可动轨道40相对固定轨道39 (参照图2)在前后方向上滑 动自如。因此,可动轨道40、连接框架35 (参照图5)、保持框架36 (参 照图5)、门37及托盘38作为抽屉单元32相对固定轨道39在前后方向上 一体地滑动自如。详细地说,通过将手放在门37的把手部37A上并将把手 部37A向后侧推动或向近前拉动,抽屉单元32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 向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3所示,位于打开位置的抽屉单元32向加热箱30的前侧-故拉出, 以4吏门37相对加热箱30的前表面开口 30A向前方隔开距离而配置,由此, 前表面开口 30A的前侧:故敞开。在此,可动轨道40的后方部分不会从左凹 部33L和右凹部33R中对应的凹部被完全拉出,而^皮支〃 义在对应的固定轨 道39上(参照图2)。
将位于打开位置的抽屉单元32向后侧推入,当向后侧的移动停止时,抽屉单元32的位置在图l所示的关闭位置。位于关闭位置的抽屉单元32,使门37完全堵住加热箱30的前表面开口 30A。而且,可动轨道40的大致整个部分被容纳在对应的凹部(左凹部33L或者右凹部33R)中(参照图2)。另外,如图2所示,托盘38被容纳在加热箱30内,在下侧与加热器49相对。如果在该状态下加热器49发热,则载置在托盘38的网42上的被加热物由发热的力口热器49 #1力口热。
由此,门37与左可动轨道40L及右可动轨道40R—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开闭加热箱30的前表面开口 30A,托盘38与门37 —起前后移动。
在图6中,图6 (a)是从左前侧看右固定轨道39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 (b)是从左前侧看右可动轨道40R的后方部的立体图,图6 ( c )是右轨道单元34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左视图,图6 (d)是在图6(c)中将右轨道单元34R的后方部抽出的图,图6 (e)表示在图6 (d)中可动体45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图6 (f)表示在图6 (d)中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状态。
在左固定轨道39L和右固定轨道39R的至少一个(这里是右固定轨道39R)的后方部分,如图6(a)所示,固定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
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是从对应的固定轨道39的上端部向加热箱30侧(参照图2。在图中是从右固定轨道39R的上端部向左侧)延伸并向下方弯曲的金属板。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向下弯曲的部分上,形成有将该部分沿壁厚方向(宽度方向)贯通的作为可动体引导路径的槽44。
槽44从宽度方向看时呈向下弯曲的大致倒L形, 一体地具有作为上部保持部的第1部44A和作为下部保持部44B。第1部44A在对应的固定轨道39 (右固定轨道39R)的上端部附近,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后端缘附近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前侧延伸。第2部44B /人第1部44A的后端连续,并向斜前侧下方延伸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下端缘附近。即,第2部44B相对第1部44A在下侧连续。
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将对第1部44A的后端部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上侧移动限制部43A,将与上侧移动限制部43A连续并对第1部44A的下端缘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上部保持部43B。另外,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将与上部保持部43B连续并对第2部44B
15的后侧周缘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引导部43C,将与引导部43C连续并对第2部44B的下端部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下侧移动限制部43D。上侧移动限制部43A和下侧移动限制部43D形成为弯曲状。上部保持部43B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前侧延伸。引导部43C在上部保持部43B的后端至下侧移动限制部43D之间向斜前侧下方延伸。
在槽44中,以不能脱离的方式松嵌有可动体45。可动体45呈外径比槽44的槽宽稍小圆柱形,其中心轴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可动体45在其一部分(这里是左端部)松嵌在槽44中的状态下,能够沿着槽44移动。具体来说,可动体45能够在解除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6(a)、图6 (c)及图6 (d)所示,处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位于槽44中的第1部44A。详细地说,可动体45被载置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部保持部43B上,/人而被第1部44A保持,进而相对上侧移动限制部43 A从前侧进行抵接。
如图6(e)所示,处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位于槽44中的第2部44B。详细地说,可动体45相对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下侧移动限制部43D从上侧进行抵接,被保持在第2部44B上。
可动体45在常态下位于解除位置(参照图6(a)、图6(c)及图6(d))。但是,与常态不同,在由于地震等而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可动体45由于该振动而相对上侧移动限制部43A向后侧离开并在上部保持部43B上向前侧移动(参照图6 (f)),然后,从上部保持部43B脱离(从第1部44A脱离),在引导部43C中滑落(在第2部44B中下降),移动到锁定位置(参照图6(e))。另外,从解除位置到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移动在瞬间进行。
在右固定轨道39R的后方部分上固定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与之相对应,如图6(b)所示,在右可动轨道40R的后方部分固定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另外,如果在左固定轨道39L上设置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则在左可动轨道40L的后方部分固定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当然,在左固定轨道39L和右固定轨道39R上均设置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情况下,在左可动轨道40L和右可动轨道40R两者的后方部分上均固定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由此,由于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至少被固定在固定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
16左可动轨道40L和右可动轨道40R之一的后方部分上,所以能够使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 乂人正面看时不显眼。
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是在宽度方向上较薄而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金属板,安装在可动轨道40中的与加热箱30对置的面(这里是右可动轨道40R的左侧面)上。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 乂人前起一体地具有第l部47和第2部48。第1部47从宽度方向看呈前后方向4交长的矩形。第2部48从宽度方向看呈钩形,从第1部47向后侧连续。详细地说,第2部48的上端缘从第1部47的上端缘连续并向后侧下方倾斜地延伸(将该部分设为作为前方抵接部的倾斜缘48A ),然后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朝后侧稍稍延伸(将该部分设为水平缘48B),再向上方大致垂直地延伸(将该部分设为作为后方抵接部的垂直缘48C),然后边弯曲边向后侧下方延伸。由此,从宽度方向看时,在第2部48上形成划分为倾斜缘48A、水平缘48B和垂直纟彖48C的向下侧凹陷的凹部48D。
在右可动轨道40R由右固定轨道39R以向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的状态下,如图6(c)所示,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配置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和右可动轨道40R之间(即,比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更靠右侧)。此时,左端部松嵌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44中的可动体45的右端部和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第2部48的上端缘,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另外,在从宽度方向看时,在第2部48中,倾斜缘48A的上端比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44中的上部保持部43B更靠上侧,垂直缘部48C的上端位于比上部保持部43B更靠下侧,水平缘部48B和下侧移动限制部43D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
如图6 (c)及图6 (d)所示,在抽屉单元32处于关闭位置时(参照图1 ),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倾斜缘48A的上端从前侧对位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的右端部进行抵接。由此,可动体45;故固定在解除位置上,不能向锁定位置移动。
如果在该状态下将抽屉单元32向打开位置朝前侧拉出,则在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中,倾斜缘48A相对可动体45向前侧离开,而且,比第2部48中的垂直缘48C和比垂直缘48C靠后侧的部分不会抵接在位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而是通过可动体45的下方向前侧移动。由此,允许抽屉单元32向前移动。
另外,在抽屉单元32处于关闭位置而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时,如果产生上述那样的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则抽屉单元32开始向前侧移动。由此,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倾斜缘48A相对可动体45向前侧离开,解除倾斜缘48A相对可动体45的抵接。因此,允许可动体45从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从槽44中的第1部44A向第2部44B的移动),由于上述振动而使上部保持部43B开始向前侧移动(参照图6 (f))。
然后,如图6(e)所示,如果抽屉单元32向前移动直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凹部48D和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下侧移动限制部43D在宽度方向上一致,则可动体45的左端部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从上部保持部43B脱离而滑落在引导部43C中,移动到锁定位置。此时,可动体45的右端部嵌入在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凹部48D中,从后方抵接在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垂直缘48C。在此,位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由于不能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44脱离,所以垂直缘48C从后方抵接在可动体45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不能进一步向前侧移动。即,抽屉单元32的向前移动受到阻止。根据这样的简单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锁定门37和托盘38 (参照图3)。
另外,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如上所述那样,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倾斜缘48A从可动体45向前方离开,使得可动体45能够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44中从第1部44A脱离而向第2部44B移动。由此,能够将可动体45可靠地保持在第2部44B中,使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垂直缘48C抵接在可动体45上。因此,即使在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上设置有倾斜缘48A的情况下,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振动时,也能够锁定门37和托盘38。
另一方面,在这样垂直缘48C从后方抵接在处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上的状态下,如果使抽屉单元32向后方移动,则在可动侧固定金属零件46中,垂直缘48C对可动体45的抵接被解除,取而代之,倾斜缘48A从前方抵接在可动体45上。由此,可动体45向位于后侧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引导部43C被推压,从而沿着引导部43C上升。另外,通过将抽屉部32向后侧持续推入,可动体45被推压到倾斜缘48A而上升到上部保持部43B (参照图6 (f)),对上侧移动限制部43A从前侧进行抵接,移动到解除位置(参照图6 (c)及图6 (d))。
即,倾斜缘48A从前方抵4妄可动体45而使可动体45移动到槽44的第1部44A。由此,由于垂直缘48C对可动体45的抵接被解除,所以再次允许抽屉单元32的向前移动。即,借助倾斜缘48A,能够顺利地解除上述门37和托盘38的锁定。〈变形例〉
下面,对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和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进行说明。
在图7中,图7 (a)是应用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右固定轨道39R (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后方部的左视图,图7(b)是应用变形例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右可动轨道40R的后方部的左视图,图7 (c)是应用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及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右轨道单元34R(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左视图,图7 (d)是在图7(c)中将右轨道单元34R的后方部抽出的图,图7 (e)表示在图7 (d)中可动体45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如图7 ( a)所示,变形例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是从对应的固定轨道39的上端部向加热箱30侧(参照图2。这里是从右固定轨道39R的上端部向左侧)延伸并向下方弯曲的金属板。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向下弯曲的部分上,形成有将该部分沿壁厚方向(宽度方向)贯通的作为可动体引导路径的槽50。
槽50从宽度方向看时向斜前侧上方緩緩地倾斜并延伸, 一体地具有作为上部保持部的第1部50A、第2部50B和第3部50C。第1部50A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下端部的后端缘附近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朝前侧稍稍延伸。第2部50B从第1部50A的后端连续并向斜前侧上方延伸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下方向一半位置的稍下侧处。第3部50C从第2部50B的前端连续,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朝前侧稍稍延伸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前端缘附近。即,如果将第2部50B和第3部50C作为上升引导部,则该上升引导部相对第1部50A在上侧连续。
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将对第1部50A的后端部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下侧移动限制部51A,将与下侧移动限制部51A连续并对
19第1部50A的下端缘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下部保持部51B。另外,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将与下部保持部51B连续并对第2部50B的下侧周缘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引导部51C,将与引导部51C连续并对第3部50C的下端缘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上部保持部51D。并且,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中,将与上部保持部5 ID连续并对第3部50C的前端部进行缘部加工的部分作为上侧移动限制部51E。
下侧移动限制部51A和上侧移动限制部51E形成为弯曲状。下部保持部51B和上部保持部51D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朝前侧稍稍延伸。引导部51C向斜前侧上方延伸,将下部保持部51B的上端和上部保持部51D的后端相连。
在槽50中,以不能脱离的方式松嵌有上述可动体45。可动体45呈外径比槽50的槽宽稍小圆柱形,其中心轴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可动体45在其一部分(这里是左端部)松嵌在槽50中的状态下能够沿着槽50移动。具体来说,可动体45能够在解除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7(a)、图7 (c)以及图7 (d)所示,处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位于槽50中的第1部50A。详细地说,可动体45通过载置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下部保持部51B上,被第1部50A保持,进而对下侧移动限制部51A从前侧进行4氐接。
如图7(e)所示,处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位于槽50中的第3部50C。详细地说,可动体45通过载置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部保持部51D上,位于第3部50C,进而对上侧移动限制部51E/人后侧进行4氐接。
可动体45在常态下位于解除位置(参照图7(a)、图7(c)及图7(d))。但是,与常态不同,在由于地震等而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可动体45由于该振动而相对下侧移动限制部51A向前侧离开并在下部保持部51B上向前侧移动,然后,从下部保持部51B脱离(从第1部50A脱离),在引导部51C中上滑(在第2部50B和第3部50C中上升),移动到锁定位置(参照图7(e))。另外,从解除位置到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移动在瞬间进行。
在右固定轨道39R的后方部分固定有变形例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与之相对应,如图7(b)所示,在右可动轨道40R的后方部分固定有变形例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如果在左固定轨道39L上设置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则在左可动轨道40L的后方部分固定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当然,在左固定轨道39L和右固定轨道39R上均设置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情况下,则在左可动轨道40L和右可动轨道40R两者的后方部分均固定有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
变形例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是在宽度方向上较薄且左视时在前后方向较长的金属板,安装在可动轨道40中的与加热箱30对置的面(这里是右可动轨道40R的左侧面)上。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在其后端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第1凸部52,在其前端形成有比第1凸部52更向下侧突出的第2凸部53。第1凸部52的前端缘52A向斜前侧下方倾斜,第2凸部53的后端缘53A向斜前侧下方倾斜。前端缘52A作为后方抵接部而起作用。
在右可动轨道40R由右固定4九道39R以向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的状态下,如图7(c)所示,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配置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和右可动轨道40R之间(即,比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更靠右侧)。此时,左端部松嵌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50中的可动体45的右端部和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第1凸部52以及第2凸部53,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另外,在从宽度方向看时,第1凸部52 (前端缘52A)的下端比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50的第1部50A更靠上侧,与第3部50C的下端(上部保持部51D)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从宽度方向看时,第2凸部53(后端缘53A)的下端比第1部50A更靠下方。
在抽屉单元32处于关闭位置时(参照图1),如图7 (c)及图7 (d)所示,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第1凸部52比位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更靠后侧,第2凸部53比可动体45更靠前侧。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抽屉单元32向打开位置朝前侧拉出,则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向前侧移动,此时,第1凸部52的前端缘52A不会抵接位于解除位置的可动体45,而是通过可动体45的上方。由此,允许抽屉单元32向前移动。
另外,在抽屉单元32处于关闭位置而可动体45处于解除位置时,如果产生上述那样的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则可动体45如上所述移动到图7(e)所示的锁定位置。
因此,当抽屉单元32向前侧移动时,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第1凸部52的前端缘52A从后方抵接处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这里,由于位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不能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槽50脱离,而是被推压在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侧移动限制部51E上,
进一步向前侧移动。即,抽屉单元32的向前移动受到阻止。根据这样的简单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锁定门37和托盘38 (参照图3)。
另一方面,在这样第1凸部52 (前端缘52A)从后方抵接处于锁定位置的可动体45上的状态下,由于如果使抽屉单元32向后方移动,则第1凸部52对可动体45的抵接被解除,所以可动体45借助自重而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侧移动限制部51E和上部保持部51D脱离,在引导部51C中滑落,返回到解除位置(参照图7 (c))。在可动体45不能因自重返回到解除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6的第2凸部53的后端缘53A从前方4氐接可动体45。由此,可动体45被第2凸部53向后侧推压,从而从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43的上侧移动限制部51E和上部保持部51D脱离,在引导部51C中滑落,返回到解除位置(参照图7(c))。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送风装置19从左通风口20强制排出冷却风,但也可以不使用送风装置19而进行自然排气。
2权利要求
1. 一种嵌入式IH烹调器,嵌入在厨房中,包括顶板,载置容纳有被加热物的容器;左加热线圈和右加热线圈,左右并列地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左加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左侧的容器,右加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右侧的容器;隔热板,将上述左加热线圈和上述右加热线圈的下方区域分隔成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加热箱,形成在由上述隔热板分隔出的上述左侧区域中,在前表面具有开口;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分别固定设置在上述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下部;左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左固定轨道支承;右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右固定轨道支承;门,支承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和上述右可动轨道的前端,通过与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一起前后移动来开闭上述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托盘,与上述门一起前后移动,载置被加热物;以及加热器,在上述加热箱内对载置在上述托盘中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该嵌入式IH烹调器特征在于,具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固定轨道和上述右固定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可动体引导路径,形成在上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具有上部保持部和下部保持部,该上部保持部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可动体,而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上述可动体脱离,该下部保持部相对于上述上部保持部向下侧连续,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从上述上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下降并对可动体进行保持;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之一上;以及后方抵接部,形成在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在上述可动体保持在上述上部保持部上的状态下不与上述可动体抵接,另一方面,上述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接在保持于上述下部保持部的上述可动体上,以便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阻止上述门及上述托盘向前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轨道 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固定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的上述左可 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轨道之一 的后方部分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 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形成有前方抵接部,在上述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述右可动轨道与上述门及上述托盘一起向后方移动时,所述前方抵接部从 前方抵接上述可动体而使上述可动体移动到上述上部保持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IH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抵接 部从上述可动体向前方离开,以便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上 述可动体能够从上述上部保持部脱离而向上述下部保持部移动。
5. —种嵌入式IH烹调器,嵌入在厨房中,包括 顶板,载置容纳有被加热物的容器;左加热线圈和右加热线圏,左右并列地配置在上述顶;f反的下侧,左加 热线圈用来加热载置在上述顶板的左侧的容器,右加热线圏用来加热载置 在上述顶板的右侧的容器;隔热板,将上述左加热线圈和上述右加热线圈的下方区域分隔成左侧 区域和右侧区域;加热箱,形成在由上述隔热板分隔出的上述左侧区域中,在前表面具 有开口;左固定轨道和右固定轨道,分别固定设置在上述加热箱的左右侧壁的 下部;左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左固定轨道支承; 右可动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由上述右固定轨道支承; 门,支承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和上述右可动轨道的前端,通过与上述左 可动轨道及上述右可动寿九道一起移动来开闭上述加热箱的前表面开口 ; 托盘,与上述门一起前后移动,载置被加热物;以及加热器,在上述加热箱内对载置在上述托盘中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该嵌入式IH烹调器特征在于,具有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固定轨道和上述右固定轨道之一的后方部分上;可动体引导路径,形成在上述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具有下部 保持部和上升引导部,该下部保持部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 可动体,而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上述可动体脱离,该上升引导部相对于上述下部保持部向上侧连续,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使从上述下部保持部脱离的可动体上升;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至少固定在上述左可动轨道和上述右可动 轨道之一上;以及后方抵接部,形成在上述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在上述可上述后方抵接部从后方抵接在位于上述上升引导部的上述可动体上,以便 在产生上述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阻止上述门及上述托盘的向前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感应加热(IH)烹调器,其通过简单的结构,即使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也能够锁定加热箱的门和托盘。在加热箱中,托盘及门与左可动轨道及右可动轨道一起前后移动。在形成于右固定轨道的固定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上的槽中,可动体在未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保持在第1部中,而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从第1部脱离,保持在第2部中。在产生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动时,由于右可动轨道的可动轨道侧固定金属零件的垂直缘从后方抵接保持于第2部的可动体,因此左可动轨道、右可动轨道、门及托盘的向前移动受到阻止。
文档编号F24C7/00GK101482278SQ200810185349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林泰希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