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21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调器有窗式、分体壁挂式和柜式等,它们都属于吹风式空调。窗式 空调一般安装在窗户上,安装维修简便,价格也较便宜,但窗式空调相对来讲噪音稍大;分 体式空调器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室内机有一个或两个(一拖二空调),其分装在不同 的房间,功能有制冷、制热(冷暖两用机)、除湿、送风、定时、遥控温度设定等。操作方便, 外形美观,具备超宁静工作特性,不会影响睡眠休息。但分体机安装维修比窗式空调要复杂, 价格也较贵。 一般而言,空调包括空调壳体、表冷器、风机、过滤网及进风窗、出风窗等结 构,现有空调的表冷器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和出风窗之间,在工厂车间内使用空调时,风机 吸入的风经过表冷器冷却后吹出,车间内存在的粉尘、绒絮等杂质会积聚在表冷器内侧,不 容易清理。现存空调的壳体普遍体积较大,安装不方便。另外柜式等空调一般将表冷器倾斜 放置,这样减少了实际有效的表冷器冷却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在车间 使用时,容易清理表冷器和过滤网上积聚的粉尘绒絮等杂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 调,包括空调壳体、表冷器、风机及过滤网,其特征在于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 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表冷器竖直放置。 本实用新型在空调壳体上开设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将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之间,将已往水空调的吹风换热方式 改变成吸风换热方式,从而可以增加送风量及送风距离。
2. 此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安装方式可为挂式, 不占用空调使用场所的地表面积。
3. 由于表冷器的竖直放置,加大了实际有效的表冷器冷却面积。
4. 由于此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的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之间,进风 窗可以打开,过滤网可以拆开,这样方便清理堵塞在表冷器的粉尘绒絮等杂质,解决了表冷 器上粉尘绒絮等杂质不易清理的问题。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冷器与出风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冷器与风机、过滤网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中l.安装孔,2.表冷器,3.风机,4.电源线,5.进风窗,6.空调壳体,7.出风口, 8.出风道,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空调壳体6上设置进风窗5和出风口 7,空调壳体6内放置风机3和表冷 器2,空调壳体6内靠近进风窗5放置过滤网9,表冷器2竖直放置在风机3的进风口和过滤 网9之间。风机3的出风口接出风道8,制冷后的气体通过出风道8从出风口 7排出空调。
空调壳体6上连接电源线4,当接通电源后,空调开始工作,风机3吸收外界的风使之 通过进风窗5和表冷器2进入空调内部。进风窗5的结构类似于门结构,可以打开。由于表 冷器2竖直放置在过滤网9和风机3进风口之间,这样加大了表冷器2实际有效的冷却面积, 并且粉尘绒絮等杂质会被挡在过滤网9靠近进风窗的一侧,打开进风窗5可以直接清理积聚 在过滤网9上的杂质。有一部分杂质会通过过滤网9被挡在表冷器2靠近过滤网9的一侧, 拆下过滤网9可以直接清理表冷器2上的杂质。由于风机3后是一畅通的通风道,剩余的杂 质进入风机3后,可以直接排出空调。当风通过表冷器2时会经过一系列的制冷过程,然后 制冷后的气体被风机3吸入,然后从风机3的出风口进入出风道8,通过出风口7排出空调。 此空调体积小,结构紧凑,壳体上开设安装孔,可实现空调的悬挂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包括空调壳体、表冷器、风机及过滤网,其特征在于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其特征在于表冷器竖直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其特征在于空调壳体上开 设安装孔。
专利摘要一种防风堵吸风式车间专用水空调,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其包括空调壳体、表冷器、风机及过滤网,特征在于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之间。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以往水空调的吹风换热方式改变成吸风换热方式,从而可以增加送风量及送风距离,此吸风式空调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安装方式可为挂式,不占用空调使用场所的地表面积。由于表冷器的竖直放置,加大了实际有效的表冷器冷却面积。由于此吸风式空调的表冷器放置在风机进风口和过滤网之间,过滤网可以拆开,这样方便清理堵塞在表冷器的粉尘绒絮等杂质,解决了表冷器上粉尘绒絮等杂质不易清理的问题。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196456SQ20082002032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高升堂 申请人:高升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