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洞中心聚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101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黑洞中心聚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管道中流体进行快速加热的电加热器,特别针对水、 油、凡属流动的液体或气体在管道中进行快速电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黑洞热流器已经应用,该产品内部配件用软橡胶制成的上下防水 套,压縮紧度小,仍发生渗水;生产实施工艺难度大;电极引出端的防水件密 封不严,存在水渗漏问题;发热管内电极引出处与金属传热管电气间隙小、泄 露电流大、产品合格率低;无温度检测装置。该产品的电热转换利用率虽然很 高,但仍没达到电热转换发热系数859845cal/KW*h的发热值,电热利用率仍 可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洞管外壳与环境温度相同、 黑洞管内部产生高温、电热利用率高、生产工艺简单、耐电压、耐水压、功率 小、体积小、速热、控温准确、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一种黑洞中心聚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黑洞中心聚热器包含设有 一个外壳、流体入口、返流通道和流体出口,外壳内沿横向依次套设减容器、 返流管、隔热管、外旋流器、外黑洞管、中旋流器、中黑洞管、内旋流器、内 黑洞管,其中内黑洞管、中黑洞管、外黑洞管内部沿横向均依次设有内传热管、 内绝缘层、电发热层、外绝缘层、外传热管,上设黑洞管上防水环、下设黑洞 管下防水环、黑洞管引出电极绝缘套管组为黑洞管总成,隔热管下部设有隔热返流孔,外黑洞管上部设有外聚热孔,中黑洞管下部设有中聚热孔,内黑洞管 上部设有内聚热孔,外黑洞管、中黑洞管、内黑洞管上部夹持在上管头压盖、 上限位支撑压盖、上紧固环、环形上电极、上电极压盖、于上固件之间,外黑 洞管、中黑洞管、内黑洞管下部夹持在下管头压盖、下限位支撑压盖、下紧固 环、环形下电极、下电极压盖、温控探头架、温控探头、管头密封环于外壳之 间,环形下电极和环形上电极分别设有下电极绝缘件、上电极绝缘件,上固件 与外壳用锁定螺母组为一体,减容器与返流管之间用作返流通道,返流管与隔 热管之间用作流体返热区通道,隔热管与外黑洞管之间用作初加热通道,外黑 洞管与中黑洞管之间用作二次加热升温通道,中黑洞管与内黑洞管之间用作三 次加热升温通道,聚热中心用做四次聚热升温通道,工作时依次经流体入口通 道进入返流通道,通过返流孔进入流体返热区通道,通过隔热返流孔进入设有
流入方向x、流出方向參的外旋流器的初加热通道,通过外聚热孔进入设有中旋
流器的二次加热升温通道,通过中聚热孔进入设有内旋流器的三次加热升温通 道,再通过内聚热孔进入聚热中心的四次聚热升温通道,从流体出口流出,完 成流入流出的一次性聚热升温过程,此过程是外黑洞管、中黑洞管、内黑洞管 电发热件通过旋流加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管道流体介质进行迂回式多道次 埋入聚热升温的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黑洞管外壳与环境温度相同、黑洞管内部产生高 温、电热利用率高、生产工艺简单、耐电压、耐水压、功率小、体积小、速热、 控温准确、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图中1流体入口, 2返流管,3外壳,4隔热返流孔,5下紧固环,6中 聚热孔,7下电极压盖,8温控探头架,9管头密封环,10流体出口, 11温 控探头,12下限位支撑压盖,13黑洞管下防水环,14下管头压盖,15下电 极绝缘件,16环形下电极,17内黑洞管,18中黑洞管,19外黑洞管,20内 旋流器,21流出方向參,22中旋流器,23聚热中心,24内传热管,25内绝 缘层,26电发热层,27外绝缘层,28外传热管,29环形上电极,30上电极 绝缘件,31黑洞管上防水环,32黑洞管引出电极绝缘套管,33内聚热孔,34 黑洞管引出电极,35外聚热孔,36上固件,37上电极压盖,38上限位支撑 压盖,39上紧固环,40上管头压盖,41返流孔,42锁定螺母,43减容器, 44返流通道,45流体返热区,46外旋流器,47流入方向X, 48隔热管。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该黑洞中心聚热器包含设有一 个外壳3、流体入口 1、返流通道44和流体出口 10,外壳3内沿横向依次套设 减容器43、返流管2、隔热管48、外旋流器46、外黑洞管19、中旋流器22、 中黑洞管18、内旋流器20、内黑洞管17,其中内黑洞管17、中黑洞管18、外 黑洞管19内部沿横向均依次设有内传热管24、内绝缘层25、电发热层26、外 绝缘层27、外传热管28,上设黑洞管上防水环31、下设黑洞管下防水环13、 黑洞管引出电极绝缘套管32组为黑洞管总成,隔热管48下部设有隔热返流孔4, 外黑洞管19上部设有外聚热孔35,中黑洞管18下部设有中聚热孔6,内黑洞 管17上部设有内聚热孔33,外黑洞管19、中黑洞管18、内黑洞管17上部夹持 在上管头压盖40、上限位支撑压盖38、上紧固环39、环形上电极29、上电极 压盖37、于上固件36之间,外黑洞管19、中黑洞管18、内黑洞管17下部夹持 在下管头压盖14、下限位支撑压盖12、下紧固环5、环形下电极16、下电极压盖7、温控探头架8、温控探头11、管头密封环9于外壳3之间,环形下电极 16和环形上电极29分别设有下电极绝缘件15、上电极绝缘件30,上固件36与 外壳3用锁定螺母42组为一体,减容器43与返流管2之间用作返流通道44, 返流管2与隔热管48之间用作流体返热区45通道,隔热管48与外黑洞管19 之间用作初加热通道,外黑洞管19与中黑洞管18之间用作二次加热升温通道, 中黑洞管18与内黑洞管17之间用作三次加热升温通道,聚热中心23用做四次 聚热升温通道,工作时依次经流体入口 l通道进入返流通道44,通过返流孔41 进入流体返热区45通道,通过隔热返流孔4进入设有流入方向X47、流出方向 *21的外旋流器46的初加热通道,通过外聚热孔35进入设有中旋流器22的二 次加热升温通道,通过中聚热孔6进入设有内旋流器20的三次加热升温通道, 再通过内聚热孔33进入聚热中心23的四次聚热升温通道,从流体出口 10流出, 完成流入流出的一次性聚热升温过程,此过程是外黑洞管19、中黑洞管18、内 黑洞管17电发热件通过旋流加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管道流体介质进行迂回 式多道次埋入聚热升温的全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黑洞中心聚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设有一个外壳、流体入口、返流通道和流体出口,外壳内沿横向依次套设减容器、返流管、隔热管、外旋流器、外黑洞管、中旋流器、中黑洞管、内旋流器、内黑洞管,其中内黑洞管、中黑洞管、外黑洞管内部沿横向均依次设有内传热管、内绝缘层、电发热层、外绝缘层、外传热管,上设黑洞管上防水环、下设黑洞管下防水环、黑洞管引出电极绝缘套管组为黑洞管总成,隔热管下部设有隔热返流孔,外黑洞管上部设有外聚热孔,中黑洞管下部设有中聚热孔,内黑洞管上部设有内聚热孔,外黑洞管、中黑洞管、内黑洞管上部夹持在上管头压盖、上限位支撑压盖、上紧固环、环形上电极、上电极压盖、于上固件之间,外黑洞管、中黑洞管、内黑洞管下部夹持在下管头压盖、下限位支撑压盖、下紧固环、环形下电极、下电极压盖、温控探头架、温控探头、管头密封环于外壳之间,环形下电极和环形上电极分别设有下电极绝缘件、上电极绝缘件,上固件与外壳用锁定螺母连接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黑洞中心聚热器,涉及节能电加热技术。它针对现有一种黑洞热流器工艺难度大、产品合格率低、水渗漏的缺点,而公开一种包括外壳、流体入口、返流通道、流体出口,外壳内沿横向依次套设减容器、隔热管、外旋流器、外黑洞管、中旋流器、中黑洞管、内旋流器、内黑洞管,黑洞管内电发热件通过旋流加热将电能对管道流体介质,进行迂回式多道次埋入聚热升温。本实用新型具有黑洞管外壳与环境温度相同、黑洞管内部产生高温、电热利用率高、生产工艺简单、耐电压、耐水压、功率小、体积小、速热、控温准确、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H9/18GK201289205SQ2008201508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6日
发明者张敬平 申请人:张敬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