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179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业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炉具,尤其是一种工业炉。
技术背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工业炉只有一个燃烧室,煤等燃料在其中 燃烧后直接经输送道送出,在煤燃烧时由于没燃烧充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业 炉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工业炉能将煤燃烧产生的黑烟进行二次燃烧,使得 出炉的火为纯精火,节约了资源,且能自动送煤,自动除煤渣。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工业炉,包括有炉体,炉体 内有带进煤口的燃烧室和设置在燃烧室底部的炉排,本方案的特点是在燃 烧室上有气室,气室上还设置有气体混合室,气室和气体混合室之间设置有 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控制阀和聚火口,所述的炉排为圆形,可 绕中心轴转动,炉排的下表面设置有炉排齿,在炉排下方还设置有由支架支 撑的搂灰手,搂灰手与炉排齿隙配合,所述的燃烧室内还设置有预防门。在 进煤口还设置有输送带, 一个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输送带。在所述炉排的下 方还有一个一端带齿的转轴,转轴的齿与炉排齿啮合,所述的电机还通过所 述的减速器驱动转轴,聚火口为两个,隔板下面有支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燃 烧室上有气室,气室和气体混合室之间的隔板上有进风口和聚火口,在燃烧 室产生的带着浓烟的火经气室后,到达气体混合室后,与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混合后,进一步燃烧,得到纯精火,在燃烧室内有能转动的炉排和与炉排 齿隙配合的搂灰手,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转轴,转轴又带动炉排转动,在搂
灰手的作用下,除去炉排上的煤灰;还有一个预防门,可以将一些生活废料 送入燃烧室,将其烧掉,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另外,还有通过电机控制 的输送带,能自动往燃烧室加煤。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图l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气体混合室,2为气室,3为支架,4为预防门,5为燃烧室,6 为炉排,7为搂灰手,8为进风口, 9为进风控制阀,IO为聚火口, ll为进煤口, 12为输送带,13为减速器,14为电机,15为转轴,16为转轴齿,17为炉排齿, 18为炉排中心轴,19为搂灰手支架,20为隔板。 》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 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工业炉, 一种工业炉,包括有炉体,炉体
内有带进煤口11的燃烧室5和设置在燃烧室5底部的炉排6,本方案的特点是 在燃烧室5上有气室2,气室2上还设置有气体混合室1,气室2和气体混合室1 之间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上设置有进风口8、进风控制阀9和聚火口10,所 述的炉排6为圆形,可绕中心轴18转动,炉排6的下表面设置有炉排齿17,在 炉排6下方还设置有由支架19支撑的搂灰手7,搂灰手7与炉排6齿隙配合,所 述的燃烧室5内还设置有预防门4。在进煤口11还设置有输送带12, 一个电机 14通过减速器13驱动输送带12。在所述炉排6的下方还有一个一端带齿16的转 轴15,转轴齿16与炉排齿17啮合,所述的电机14还通过所述的减速器13驱动 转轴15,聚火口10为两个,隔板20下面有支架3。
权利要求1. 一种工业炉,包括有炉体,炉体内有带进煤口的燃烧室和设置在燃烧室底部的炉排,其特征是在燃烧室上有气室,气室上还设置有气体混合室,所述的气室和气体混合室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控制阀和聚火口,所述的炉排为圆形,可绕中心轴转动,炉排的下表面设置有炉排齿,在炉排下方还设置有由支架支撑的搂灰手,搂灰手与炉排齿隙配合,所述的燃烧室内还设置有预防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工业炉,其特征是在进煤口还设置有输送带, 一个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输送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炉排的下方还有 一个一端带齿的转轴,转轴的齿与炉排齿啮合,所述的电机通过所述的减速 器驱动转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火口为两个。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板下面有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炉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工业炉,包括有炉体,炉体内有带进煤口的燃烧室和设置在燃烧室底部的炉排,其特征是在燃烧室上有气室,气室上还设置有气体混合室,所述的气室和气体混合室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控制阀和聚火口,所述的炉排为圆形,可绕中心轴转动,炉排的下表面设置有炉排齿,在炉排下方还设置有由支架支撑的搂灰手,搂灰手与炉排齿隙配合,所述的燃烧室内还设置有预防门。
文档编号F27B17/00GK201297848SQ20082017471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5日
发明者谷运忠 申请人:谷运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