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循环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408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水循环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循环锅炉。技术背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用电、煤、煤汽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秸草、叶、柴收藏运输不便利,导致焚烧秸草处于严重恶劣状态,既损坏了能源又破坏了环境,导致秸草等资源浪费,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为合理利用燃料,节约能源浪费,现采用锅炉等装置,将能源进行转化,如锅炉水循环的利用,依靠冷水与热水直接密度差来形成水循环,基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但循环系统存在停滞与倒流、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锅炉水循环系统,采
用主炉胆和水循环装置,借助炉水的静压,有规律的循环,解决了现有的循环系统出现停滞
与倒流、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热水循环锅炉,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是分开的,由上、下炉体组成,所述炉体上设有注水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炉体内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周边设有上火孔,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夹水套,所述水夹套通过管道与储水胆联通;所述的上炉体为带有水夹套的罩壳,架设于所述的下炉体的隔板边沿并与下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罩壳中间有导烟管;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上有放汽口 ,储水胆内设有细水管,所述的细水管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通过管道联通,另外罩壳的水夹套与储水胆之间另连接有另一条管道,所述的管道中设有放水阀门。 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侧壁上设有水位表与温度表。 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与储水胆上分别安装有放水阀。 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设置在上炉体或下炉体的水夹套上。 其原理是在炉水中下部明火接受最强处设储水胆,借助炉水的静压,当水温升到80摄氏度时,开始循环到上炉体的水夹套中,有规律回路循环,运行不息,而且流速很强,储水胆连接顺逆二条管道形成水回路,细水管安装于储水胆内,外壁必须带水,细水管流速强,且顶部带有弯头,方便排气注水,不易结垢,避开了汽水混合管易损的优点,而且储水胆拆装容易,方便更换,下炉体的下端燃烧室内设有炉盘,采用吹风机供风,提高燃烧效率。[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储水胆方便更换,同时借助炉水的静压,实现规律的循环,解决了一般的循环系统出现停滞与倒流、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等问题,合理利用了资源,可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下炉体与储水胆连接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热水循环锅炉,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是分开的,由上、下炉体1和2组成,下炉体2内设有燃烧室3,燃烧室3上方有一隔板4,隔板4中部设有储水胆5,所述的隔板4周边设有上火孔;上炉体1为带有水夹套6的罩壳,架设于所述的下炉体2的隔板4边沿并与下炉体2固定连接,所述的罩壳中间有导烟管8 ;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6上有注水口 9、放汽口 IO,储水胆5内设有细水管ll,所述的细水管11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6通过管道7联通,另外罩壳的水夹套6与储水胆5之间另连接有另一条管道12,所述的管道中设有放水阀门13。罩壳的水夹套6侧壁上设有水位表14,罩壳的水夹套7与储水胆5上分别安装有放水阀15。
权利要求一种热水循环锅炉,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是分开的,由上、下炉体组成,所述炉体上设有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炉体内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周边设有上火孔,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夹水套,所述水夹套通过管道与储水胆联通;所述的上炉体为带有水夹套的罩壳,架设于所述的下炉体的隔板边沿并与下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罩壳中间有导烟管;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上有放汽口,储水胆内设有细水管,所述的细水管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通过管道联通,另外罩壳的水夹套与储水胆之间另连接有另一条管道,所述的管道中设有放水阀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侧壁上设有水位表与温度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的水夹套与储水胆上分别安装有放水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循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设置在上炉体或下炉体的水夹套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水循环锅炉,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是分开的,由上、下炉体组成,所述下炉体内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周边设有上火孔,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夹水套,所述水夹套通过管道与储水胆联通;所述的上炉体为带有水夹套的罩壳,且架设于隔板边沿并与下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罩壳中间有导烟管;所述罩壳的水夹套上设有放汽口,储水胆内设有细水管,所述细水管与罩壳的水夹套通过管道联通,另外罩壳的水夹套与储水胆之间另连接有另一条管道,所述的管道中设有放水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储水胆方便更换,同时借助炉水的静压,实现规律的循环,解决了一般的循环系统出现停滞与倒流、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等问题,合理利用了资源,可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F24H1/44GK201497174SQ200920187650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朱恒强 申请人:朱恒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