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65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尤其是涉及一面从面板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 一面将空气从面板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上述面板吸入口由固定于顶棚的装饰面板形成。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室内的状态量的变动少的换气,具有将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安装在顶棚, 一面进行热交换,一面进行同时供排气的方法。作为这样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法,S卩,针对通过被构成为六面体的壳体和内置在它内的叠层型的六面体的热交换器,在供排气流间进行热交换,进行以供排气为基础的换气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将该热交换器以一方的流体通路和另一方的流体通路按照在大致水平方向和大致竖直方向的朝向交叉的方式配置在壳体内, 在热交换器的流体通路未面对的两小口的一方侧配设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在另一方侧配设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将供气通风路室内侧吹出口、排气通风路的室内侧吸入口在热交换器的一方的流体通路开口的面所面对的壳体的下面分离而构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248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供气用送风机、热交换器以及排气用送风机被配置成一列。因此,存在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在横向变长,对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紧凑化造成妨碍的问题。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供气用送风机被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所以,室外的供气流被直接取入到供气用送风机。因此,供气用送风机容易被弄脏,需要频繁地进行清扫。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得到一种能够紧凑化,且能够防止室外的供气流被直接取入到供气用送风机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排气通风路和供气通风路的外安装壳体;被设置在上述外安装壳体的下方,并设置有面板吸入口和面板吹出口的下面面板;被收容在上述外安装壳体,将吸入到上述面板吸入口的吸入气流向上述排气通风路输送,并作为排气流进行排气的排气用送风机;被收容在上述外安装壳体,将供气到上述供气通风路的供气流向上述面板吹出口输送, 作为吹出气流吹出的供气用送风机;和被配置在上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并在上述排气流和上述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发挥能够紧凑化,且能够防止室外的供气流被直接取入到供气用送风机这样的效果。


图1是透视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沿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流动方向切断来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剖视图。图3是切开来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来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2的装饰面板的安装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4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腔11和分离器12的配置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3的下面面板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沿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流动方向切断来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4的剖视图。图8是透视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5的俯视图。符号说明Si、Si’ 供气口 ;SO、SO’ 排气口 ;UI 面板吸入口 ;UO 面板吹出口 ;Al 吸入气流;A2 排气流;Bl 供气流;B2 吹出气流;1,51 外安装壳体;2、23 面板外安装框;3、33、 103 下面面板;4 主体开口部;5a、55a 排气用电动机;5b,55b 供气用电动机;6a、56a 排气用叶片;6b、56b 供气用叶片;7a、57a 排气用送风机;7b、57b 供气用送风机;8a 排气用风扇壳体;8b 供气用风扇壳体;9、59 热交换器;10、60 回路基板;12、25、27、35 分离器;14a 排气通风路;14b 供气通风路;15a,29a 排气室;15b,29b 供气室;16 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7 送风机吹出口 ;21 面板安装五金件;21a 吸入侧开口部;21b 吹出侧开口部;22 槽;2a、2b、23a、23b、31a、31b 壁面;24 轨道;26,28 嵌合构造;32 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4 钩挂构造;41 空气过滤器;42 高性能过滤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图1是透视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沿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流动方向切断来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剖视图, 图3是切开来表示图1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 图3中,在外安装壳体1的下面形成将吸入到面板吸入口 UI的吸入气流 Al向外安装壳体1内取入,或将吸气到外安装壳体1内的供气流Bl向外安装壳体1外排出的主体开口部4。而且,在外安装壳体1的下方,经面板外安装框2,以覆盖主体开口部4的方式安装下面面板3。另外,面板外安装框2能够以其外框沿着主体开口部4的外周的方式构成为方筒状。另外,作为下面面板3,例如可以使用装饰面板。
这里,在外安装壳体1的侧面,设置将排气流A2向外安装壳体1外排气的排气口 SO以及将供气流Bl向外安装壳体1内供气的供气口 Si。另外,在外安装壳体1的下方,由下面面板3形成将吸入气流Al吸入的面板吸入口 UI以及将吹出气流B2吹出的面板吹出口 UO。这里,面板吸入口 UI和面板吹出口 UO能够以相互相向的方式由下面面板3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面板吸入口 UI和面板吹出口 UO沿下面面板3形成,以向面板吸入口 UI 吸入的吸入气流Al的方向和从面板吹出口 UO吹出的吹出气流Β2的方向相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下面面板3上设置防止从面板吸入口 UI吸入的吸入气流Al和从面板吹出口 UO吹出的吹出气流Β2交汇的分离器12。另外,分离器12可以由分隔板或隔壁构成, 可以以与吸入气流Al的吸入方向以及吹出气流Β2的吹出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另外,在面板外安装框2的两侧形成将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Β2的沿下面面板3的行进方向限制为一方方向的壁面h、2b。另外,外安装壳体1以从排气口 SO排气的排气流A2和从供气口 SI供气的供气流 Bl在外安装壳体1内不交汇的方式被分隔,据此,排气通风路Ha和供气通风路14b相互独立地形成在外安装壳体1内。而且,在外安装壳体1收容排气用送风机7a、供气用送风机7b、热交换器9以及回路基板10。这里,排气用送风机7a被配置在排气通风路1 上, 且供气用送风机7b被配置在供气通风路14b上,排气用送风机7a和供气用送风机7b被配置成分别与热交换器9的相互正交的面相向。热交换器9被配置在排气通风路14a以及供气通风路14b上,被配置在供气用送风机7b的上游侧。该排气用送风机7a能够将吸入到面板吸入口 UI的吸入气流Al向排气通风路Ha 输送,作为排气流A2从排气口 SO排气。另外,在排气用送风机7a上设置形成排气流A2的排气用叶片6a、使排气用叶片6a旋转的排气用电动机fe以及以包围排气用叶片6a和排气用电动机fe的方式构成的涡旋状的排气用风扇壳体8a。另外,供气用送风机7b能够将从供气口 SI供气到供气通风路14b的供气流Bl向面板吹出口 UO输送,作为吹出气流B2从面板吹出口 UO吹出。另外,在供气用送风机7b设置形成供气流Bl的供气用叶片6b、使供气用叶片6b旋转的供气用电动机恥以及以包围供气用叶片6b和供气用电动机恥的方式构成的涡旋状的供气用风扇壳体Sb。另外,在供气用风扇壳体8b上,以与下面面板3相向的方式形成将供气流Bl吹出的送风机吹出口 17。另外,热交换器9能够在从排气口 SO排气的排气流A2和从供气口 SI供气的供气流Bl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热交换器9如图3所示,能够呈相互正交的通风路交替地被叠层的六面体构造。这里,热交换器9被配置成排气流A2的流入面与下面面板3相向,并被配置成供气流Bl的流入面与供气口 SI相向。而且,能够以就排气流A2而言,相对于下面面板3在竖直方向确保热交换器9内的通风路,就供气流Bl而言,在吹出气流B2的吹出方向确保热交换器9内的通风路的方式,将热交换器9配置在外安装壳体1内。另外,可以在回路基板10上搭载向排气用电动机fe以及供气用电动机恥供给电源的电源回路、对排气用电动机fe以及供气用电动机恥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回路。这里,供气口 SI以及排气口 SO被排列配置在与吸入气流Al的吸入方向以及吹出气流B2的吹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供气口 Si、热交换器9以及供气用送风机7b按照这个顺序沿着吸入气流Al的吸入方向以及吹出气流B2的吹出方向排列配置。另外,排气口SO、排气用送风机7a以及回路基板10按照这个顺序沿吸入气流Al的吸入方向以及吹出气流B2的吹出方向排列配置。即,热交换器9以及回路基板10被配置在外安装壳体1的一方对角位置,且供气用送风机7b以及排气用送风机7a被配置在外安装壳体1的另一方的对角位置。另外,排气用叶片6a以与热交换器9的叠层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另外,排气用电动机fe被配置在热交换器9侧。另外,排气用风扇壳体8a被连接在排气口 SO。另外,供气用叶片6b以与热交换器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另外,供气用电动机 5b被配置在与热交换器9相反的一侧。另外,在排气口 SO和热交换器9之间设置进行供气流Bl的除尘的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6。另外,由面板外安装框2分隔的外安装壳体1下的空间由分离器12 —分为二,据此,形成与排气通风路Ha连通的排气室1 和与供气通风路14b连通的供气室15b。而且,在将同时供排式换气扇设置在屋内的情况下,能够使下面面板3从顶棚面向室内侧突出,将外安装壳体1配置在顶棚里。这里,下面面板3能够以与顶棚面相向的方式配置。而且,若通过排气用电动机fe以及供气用电动机恥使排气用叶片6a以及供气用叶片6b分别旋转,则室内的吸入气流Al从面板吸入口 UI沿顶棚面被水平地吸入,且从供气口 SI供给室外的供气流Bi。而且,若吸入气流Al从面板吸入口 UI沿顶棚面水平地被吸入,则因为由分离器12 堵塞前方,所以,吸入气流Al的行进方向被改变,作为排气流A2被导向热交换器9。另外, 若从供气口 SI供给室外的供气流Bi,则因为在供气口 SI的正面设置有热交换器9,所以, 该供气流Bl被导向热交换器9。而且,若排气流A2以及供气流Bl被导向热交换器9,则在排气流A2和供气流Bl之间进行热交换,然后,排气流A2流入排气用送风机7a,且供气流 Bl流入供气用送风机7b。这里,通过在排气流A2和供气流Bl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回收排气热,能够减轻制冷制热需要的负荷。而且,若排气流A2流入排气用送风机7a,则由排气用送风机7a向排气口 SO的方向引导,从排气口 SO向室外排气。另一方面,若供气流Bl流入供气用送风机7b,则由供气用送风机7b向下面面板3的方向引导,经送风机吹出口 17被送出。而且,若供气流Bl经送风机吹出口 17被送出,则由于前方被下面面板3堵塞,侧方被壁面h、2b堵塞,后方被分离器12堵塞,所以,作为吹出气流B2从面板吹出口 UO沿顶棚面向室内水平地被吹出。而且,若吸入气流Al从面板吸入口 UI沿顶棚面被水平地吸入,且吹出气流B2从面板吹出口 UO沿顶棚面被水平地吹出,则产生按照面板吹出口 U0—室内的顶棚面一室内的壁面一室内的地板面一室内的壁面一室内的顶棚面一面板吸入口 UI这样的路径在室内循环这样的换气流,能够一面抑制换气停滞的产生,一面进行室内的换气。这里,通过在供气用送风机7b的上游侧配置热交换器9,能够防止室外的供气流 Bl被直接取入到供气用送风机7b。因此,能够使供气用送风机7b难以被弄脏,能够减少清扫的次数。另外,通过分别与热交换器9的相互正交的面相向的方式配置排气用送风机7a和供气用送风机7b,能够不将供气用送风机7b、热交换器9以及排气用送风机7b配置成一列,而在外安装壳体1内相互独立地形成排气通风路Ha和供气通风路14b。因此,能够缩短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宽度,能够谋求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紧凑化。另外,通过在供气口 SI和热交换器9之间配置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6,能够在从供气流Bl将尘埃、高湿空气(雾等)除去后,使之流入供气用送风机7b。因此,能够降低因尘埃造成的供气用送风机7b的筛眼堵塞、因高湿空气造成的供气用电动机恥等电子零件的
故障等。另外,通过在配置有热交换器9的外安装壳体1的对角位置配置回路基板10,能够在外安装壳体1有效利用死角,能够谋求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紧凑化。另外,由于将回路基板10收容在外安装壳体1内,没有必要将回路基板10设置在外安装壳体1外。因此,能够从外安装壳体1的主体开口部4触及回路基板10,能够提高回路基板10维护时的作业性。另外,通过以排气流A2的流入面与下面面板3相向的方式配置热交换器9,能够将排气通风路14a以及供气通风路14b在外安装壳体1内扩展。因此,能够降低风路压力损失,能够提高换气效率。实施方式2图4是分解来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2的装饰面板的安装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4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腔11和分离器 12的配置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在图4以及图5中,在外安装壳体1的下面设置面板安装五金件21,并被固定在外安装壳体1上。这里,面板安装五金件21的外框可以以与设置在外安装壳体1的下面的主体开口部4的外周对应的方式构成,能够使之具有方筒状的形状。另外,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的与外安装壳体1相向的面上,设置将从面板吸入口 UI吸入的吸入气流Al向外安装壳体1 内引导的吸入侧开口部2la,且将从图1的送风机吹出口 17吹出的供气流B1作为吹出气流 B2向面板吹出口 UO引导的吹出侧开口部21b。而且,面板外安装框23以能够相对于面板安装五金件21上下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上。这里,面板外安装框23的外框可以以能够一面紧贴面板安装五金件21的外框,一面将面板外安装框23和面板安装五金件21相互地上下错开的方式构成。另外,在面板外安装框23的两侧,形成将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沿下面面板103的行进方向限制为一方方向的壁面23a、23b。另外,为了不会在面板安装五金件 21和面板外安装框23之间产生从间隙漏风的情况,也可以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和面板外安装框23之间设置缓冲材料。这里,为了在上下限制面板外安装框23相对于面板安装五金件21的移动方向,而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上在上下方向形成槽22,且在面板外安装框23上形成能够嵌入槽22 的轨道对。另外,也可以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上形成轨道,在面板外安装框23上形成槽。另外,在面板安装五金件21以及下面面板103上,分别设置防止从面板吸入口 UI 吸入的吸入气流Al和从面板吹出口 UO吹出的吹出气流B2交汇的分离器25、27。另外,分离器25、27可以由分隔板或隔壁构成,能够竖直地配置于下面面板103。另外,分离器25、 27可以由树脂等弹性体构成。而且,在分离器25、27上分别设置嵌合构造沈、28。这里,该嵌合构造沈、观可以以通过使分离器25、27相互嵌合,能够一面使分离器25、27彼此相互紧贴,一面上下错开的方式构成。而且,下面面板103的两端附近以由壁面23a、2!3b支撑的方式被固定在面板外安装框23上,据此,由下面面板103形成面板吸入口 UI以及面板吹出口 U0。另外,由面板安装五金件21分隔的外安装壳体1下的空间被分离器25、27 —分为二,形成与外安装壳体1的排气通风路Ha连通的排气室29a和与外安装壳体1的供气通风路14b连通的供气室^b。而且,从面板吸入口 UI水平地被吸入的吸入气流Al由分离器25、27将行进方向改变为竖直,经排气室29a导向外安装壳体1的排气通风路14a。另一方面,从送风机吹出口 17竖直地被送出的供气流Bl由下面面板103将行进方向改变为水平,作为吹出气流B2 从面板吹出口 UO向室内水平地吹出。据此,能够防止从送风机吹出口 17送出的供气流Bl作为吹出气流B2被直接吹出,能够降低来自供气用送风机7b的吹出音。另外,通过以使面板外安装框23和面板安装五金件21相互上下错开的方式构成, 能够调整外安装壳体1和下面面板103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在实施时对照外安装壳体 1和图2的顶棚面之间的间隙,调整下面面板10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使在主体和顶棚面的位置因施工、建筑物而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使下面面板103与顶棚面吻合。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3的下面面板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在图6中,能够在图1的外安装壳体1的下方经面板外安装框31安装下面面板33。这里,在面板外安装框31的两侧,形成规定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行进方向的壁面31a、31b。另外,在下面面板33上设置防止吸入气流Al和吹出气流B2交汇的分离器35。另外,下面面板33以沿分离器35被一分为二,能够以其边界为支点将单侧向外侧翻折的方式构成。这里,下面面板33通过将被分割的单侧打开,能够使图1的热交换器9露出。而且,在下面面板33上,形成在将下面面板33的单侧翻折时,由面板外安装框31 支撑下面面板33的钩挂构造34。另外,在面板外安装框31上安装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配置在图1的送风机吹出口 17和面板吸入口 UI之间。另外,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能够覆盖由分离器35分隔的面板外安装框31的面板吸入口侧整体。而且,从面板吸入口 UI水平地被吸入的吸入气流Al由分离器35将行进方向改变为竖直,在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通过。而且,在由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除尘后,作为排气流A2被导向图1的外安装壳体1。而且,经图1的热交换器9以及排气用送风机7a,从排气口 SO向室外排气。这里,由于能够将下面面板33 —分为二,将下面面板33的单侧向外侧翻折,所以, 在清扫等维护时,没有必要将下面面板33整体拆下,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另外,由于将下面面板33 —分为二,没有必要一体地处理下面面板33整体,能够使下面面板33的运输、制造容易化。另外,通过在图1的送风机吹出口 17和面板吸入口 UI之间配置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且在供气口 SI和热交换器9之间配置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6,从而,即使在仅将下面面板33的单侧向外侧翻折的情况下,也能够轻易取出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6以及排气侧除尘过滤器32,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
实施方式4图7是沿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的流动方向切断来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4的剖视图。在图7中,在该同时供排式换气扇中,作为图1的供气侧除尘过滤器16,设置空气过滤器41以及高性能过滤器42。这里,空气过滤器41以及高性能过滤器42能够进行从供气口 SI供气的供气流Bl 的除尘。另外,高性能过滤器42以除尘能力比空气过滤器41高的方式构成。而且,空气过滤器41以及高性能过滤器42被配置在供气口 SI和热交换器9之间,空气过滤器41被配置在与高性能过滤器42相比的上游侧。而且,从供气口 SI供气的室外的供气流Bl依次在空气过滤器41以及高性能过滤器42通过,据此,进行供气流Bl的除尘。而且,在空气过滤器41以及高性能过滤器42被依次除尘了的供气流Bl经热交换器9以及供气用送风机7b从送风机吹出口 17被吹出。而且,由下面面板3将行进方向改变为水平,作为吹出气流B2从面板吹出口 UO向室内水平地吹出。这里,通过在空气过滤器41和热交换器9之间配置高性能过滤器42,能够抑制针对筛眼堵塞的耐性(寿命)的劣化,且能够将高性能过滤器42与空气过滤器41 一体地取出,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另外,在作为图7的下面面板3使用图6的下面面板33的情况下,通过仅将被分割的单侧打开,能够将高性能过滤器42与空气过滤器41 一体地取出。因此,没有必要在清扫等维护时将下面面板33整体拆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实施方式5图8是透视来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实施方式5的俯视图。图8 中,在外安装壳体51的侧面,横向排列配置将排气流A2向外安装壳体51外排气的排气口 SO’以及将供气流Bl向外安装壳体51内供气的供气口 Si’。另外,在外安装壳体51收容排气用送风机57a、供气用送风机57b、热交换器59以及回路基板60。这里,在排气用送风机57a上,设置使形成排气流A2的排气用叶片56a以及排气用叶片56a旋转的排气用电动机55a。在供气用送风机57b上,设置使形成供气流Bl的供气用叶片56b以及供气用叶片56b旋转的供气用电动机55b。而且,排气用叶片56a以与热交换器59的叠层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另外,排气用电动机5 被配置在热交换器59侧。 另外,供气用叶片56b与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相向地被配置在该流出面的中心。另外,供气用电动机5 被配置在热交换器59侧。另外,热交换器59能够在从排气口 SO’排气的排气流A2和从供气口 Si’供气的供气流Bl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热交换器59能够呈相互正交的通风路交替地被叠层的六面体构造。这里,热交换器59被配置在供气用送风机57b的上游侧。而且,热交换器59 以排气流A2的流入面与图2的下面面板3相向的方式配置。另外,供气口 Si’与热交换器 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入面相向地被配置在该流入面的中心。另外,可以在回路基板60上搭载向排气用电动机55a以及供气用电动机5 供给电源的电源回路、对排气用电动机^a以及供气用电动机5 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回路。而且,热交换器59以及回路基板60被配置在外安装壳体51的一方的对角位置, 且供气用送风机57b以及排气用送风机57a被配置在外安装壳体51的另一方的对角位置。
而且,从面板吸入口 UI水平地被吸入的吸入气流Al由图2的分离器12将行进方向改变为竖直,经热交换器59以及排气用送风机57a,作为排气流A2从排气口 SO’向室外排气。另一方面,从供气口 Si’供气的室外的供气流Bl经热交换器59以及供气用送风机57b从供气用送风机57b被吹出。而且,由图2的下面面板3将行进方向改变为水平,作为吹出气流B2从面板吹出口 UO向室内水平地吹出。这里,通过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入面的中心配置供气口 SI’,且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的中心配置供气用叶片56b,能够降低风路压力损失,且能够降低气流的偏斜,能够提高换气效率。另外,能够使流向热交换器59的气流均勻化,因此,能够减小风路,能够谋求同时供排式换气扇的紧凑化。另外,通过将排气用电动机55a以及供气用电动机5 配置在热交换器59侧,仅通过将图6的下面面板33的单侧打开,即可触及排气用电动机55a以及供气用电动机55b。 因此,没有必要在进行排气用电动机55a以及供气用电动机5 的维护时将下面面板33整体拆下,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对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入面的中心配置供气口 Si’,且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的中心配置供气用叶片56b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入面的中心配置供气口 Si’,且将供气用叶片56b配置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的从中心错开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出面的中心配置供气用叶片56b,且将供气口 Si’配置在热交换器59中的供气流Bl的流入面的从中心错开的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面板吸入口 UI和面板吹出口 UO以相互相向的方式由下面面板3形成,以吸入到面板吸入口 UI的吸入气流Al的方向和从面板吹出口 UO吹出的吹出气流B2的方向相同的方式配置,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沿顶棚面流动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以吸入气流Al以及吹出气流B2倾斜地流动的方式配置面板吸入口和面板吹出口,也可以设置多个面板吸入口,还可以设置多个面板吹出口。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有关本发明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适合于能够在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配置热交换器,能够紧凑化,且防止室外的供气流被直接取入到供气用送风机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安装壳体,其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排气通风路和供气通风路;下面面板,其被设置在上述外安装壳体的下方,并设置有面板吸入口和面板吹出口 ;排气用送风机,其被收容在上述外安装壳体,将吸入到上述面板吸入口的吸入气流向上述排气通风路输送,并作为排气流进行排气;供气用送风机,其被收容在上述外安装壳体,将供气到上述供气通风路的供气流向上述面板吹出口输送,作为吹出气流进行吹出;和热交换器,其被配置在上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并在上述排气流和上述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用送风机和上述供气用送风机被配置成分别与热交换器的相互正交的面相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回路基板,所述回路基板被配置在配置有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外安装壳体的对角位置,并搭载有将电源向排气用电动机以及供气用电动机供给的电源回路以及对上述排气用电动机以及上述供气用电动机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回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呈交替叠层有相互正交的通风路的六面体构造,以上述排气流的流入面与上述下面面板相向的方式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供气用叶片与上述热交换器中的上述供气流的流出面相向地被配置在上述流出面的大致中心,向上述外安装壳体供气上述供气流的供气口与上述热交换器中的上述供气流的流入面相向地被配置在上述流入面的大致中心。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供气用叶片旋转的供气用电动机被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侧,使上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用叶片旋转的排气用电动机被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同时供排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除尘过滤器,其被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上述供气通风路上,并进行上述供气流的除尘;和第二除尘过滤器,其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除尘过滤器和上述热交换器之间,除尘能力比上述第一除尘过滤器高。
全文摘要
在供气用送风机(7b)的上游侧配置热交换器(9),以与热交换器(9)的相互正交的面分别相向的方式配置排气用送风机(7a)和供气用送风机(7b),在配置了热交换器(9)的外安装壳体(1)的对角位置配置回路基板(10)。
文档编号F24F7/08GK102282427SQ20098015442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三宅史恭, 小林茂己, 松本耕平, 林晃, 河合俊明, 盐见进介, 西村茂树, 铃木善久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