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83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热水器的结构为水仓中设置有电加热器件,加热器件大多位于水仓 中部。当电热水器工作时,由于比重关系,被加热器件的水上升到上部,由最靠近加热器件 的冷水补充,形成如图1所示的对流(图1的箭头表示水流方向),直到整个水仓的水被加 热到预定温度。这种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水仓底部的水温总是处于最低,而上部的水温总 是最高,底部温度最低的水总是很难被加热器件直接加热。 一方面加热的效率不高,费时较 长,而且,当设置在水仓中部或者上部的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水温达到预定温度而停止加 热时,水仓底部的水温往往是低于这一预定温度,即,整体而言,并未加热到预定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加热速度更 快,效率更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热水器,包括水仓中的电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水仓中还纵向设置有限流管,电热器件设置在限流管内,限流管的底部设置有 进水口,顶部开放。 所述限流管设置在水仓底部,进水口设置于限流管与水仓底部的接触处。限流管 的材质为良性热传导材质。水仓底部还设置有水道构件,水道构件形成的水道与限流管的 进水口连通。所述水道构件为隔板,所述隔板环状设置在限流管下部。所述隔板带有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快速的提高水仓内的水温,水仓内的水温分布均匀, 尽可能的降低了上层和底层的水温差,对于为淋浴提供热水的热水器而言,保证了输出水 流的水温的一致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2。 本发明在水仓中设置有限流管2,加热器件1位于限流管2的内部,限流管2的下 方设置有进水口 ,顶部开放。限流管2设置在水仓底部,进水口设置于限流管与水仓底部的 接触处。所述限流管的功能是限制水仓内温差引发的对流途径。具体的工作过程为限流管内的加热器件将附近的水加热后,被加热的水上升,从开放的顶部流出限流管,由于限流 管的作用,取代已被加热的那部分水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底部的低温水,再被加热。以此循 环,确保了最靠近加热器件的水总是来自温度最低的水仓底部,从而实现整体水温尽可能 的均匀分布。 实施例2:参见图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水道构件3,水道构件3用于在水仓底部形成 水道,水道的入口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底层各处,出口接限流管2的进水口。 一种简单的水 道构件是一个平行于水仓底面的隔板,在隔板和水仓底面之间即为水道。隔板的半径大约 为水仓底面半径的一半即可。或者,作为一个改进,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小孔,使水仓下 部分的水尽可能均匀的进入限流管。
权利要求
电热水器,包括水仓中的电热器件(1),其特征在于,水仓中还纵向设置有限流管(2),电热器件(1)设置在限流管(2)内,限流管(2)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开放。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2)设置在水仓底部,进水 口设置于限流管与水仓底部的接触处。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2)的材质为热传导材质或 者隔热材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水仓底部还设置有水道构件(3),水道 构件(3)形成的水道与限流管(2)的进水口连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构件(3)为隔板,所述隔板环 状设置在限流管下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带有通孔。
全文摘要
电热水器,涉及电热技术。本发明包括水仓中的电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水仓中还纵向设置有限流管,电热器件设置在限流管内,限流管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开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快速的提高水仓内的水温,水仓内的水温分布均匀,尽可能的降低了上层和底层的水温差,对于为淋浴提供热水的热水器而言,保证了输出水流的水温的一致性。
文档编号F24H1/20GK101718466SQ20101002806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1日
发明者余泰成 申请人:余泰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