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59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暖气片。
背景技术
目前,冬季取暖用暖气片主要包括电加热及水蒸汽燃煤炉加热两种方式,其中电 加热具有热效率高的特点,但其耗电量较大,不适合家庭长期使用。而水蒸汽燃煤炉配套的 暖气片一般采用多个加热管间相互连通,且在第一个加热管上连接有进水管、最后一个加 热管上设有回流管的结构,此种结构存在水蒸汽热循环效率差,加热速度慢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循环回流速度快、加 热效率高的暖气片。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暖气片,包括进水汽管、回流管及多个串联贯通的加热外管,所述加热外管内 部均安装有管筒式加热内管,所述管筒式加热内管底部均与所述的进水汽管连通,所述回 流管连接在最后一个加热外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外管间通过多个连接管进行串联贯通,所述连接管均设置在 加热外管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管筒式加热内管高度为加热外管高度的1/2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暖气片,可与水蒸汽燃煤炉配套使用,使高热水或蒸汽进出分 离鲜明,循环回流速度极快,加热内管高热促使加热外管内将要降温的水或蒸汽得到二次 回升,使水或蒸汽从进到出始终保持所需要的温度。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加热外管;2-管筒式加热内管;3-进水汽管;4-回流管;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暖气片,包括进水汽管3、回流管4及多个串联贯通的加热外管1,加热外管1内部均安装有管筒式加热内管2,管筒式加热内管2底部均与进 水汽管3连通,回流管4连接在最后一个加热外管上;其中加热外管1 (多个)间通过连接 管5(多个)进行串联贯通,且连接管5均设置在加热外管1下部;管筒式加热内管2高度 可为加热外管高度的1/2 2/3。如图2所示,工作时,水或蒸汽从进水汽管进入,经管筒式加热内管从其顶部溢出 后进入加热外管,再从加热外管下部的连接管流到下一个加热外管,最后经循环回流后的 水或蒸汽从最后一个加热外管流出后进入回流管,完成一个循环加热过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暖气片,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汽管、回流管及多个串联贯通的加热外管,所述加热外管内部均安装有管筒式加热内管,所述管筒式加热内管底部均与所述的进水汽管连通,所述回流管连接在最后一个加热外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外管间通过多个连接管进行 串联贯通,所述连接管均设置在加热外管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筒式加热内管高度为加热外 管高度的1/2 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暖气片,包括进水汽管、回流管及多个串联贯通的加热外管,所述加热外管内部均安装有管筒式加热内管,所述管筒式加热内管底部均与所述的进水汽管连通,所述回流管连接在最后一个加热外管上。本实用新型的暖气片,可与水蒸汽燃煤炉配套使用,使高热水或蒸汽进出分离鲜明,循环回流速度极快,加热内管高热促使加热外管内将要降温的水或蒸汽得到二次回升,使水或蒸汽从进到出始终保持所需要的温度。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1652601SQ20102017025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杨青仁 申请人:杨青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