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底壳及带有该种底壳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463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灶具底壳及带有该种底壳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灶具底壳及带有该种底壳的灶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及其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灶具底壳。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灶具底壳,在固定各支撑架时,基本上都是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将支撑 架固定。这种固定模式虽基本上满足了支撑架固定的要求,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螺钉孔的定位完全依靠主观判断和经验,耗时耗力, 安装效率不高;其二,由于螺钉孔数量较多,且各螺钉孔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易于发生 错误安装的情况;其三,单纯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易于发生松动,特别是在 运输的环节。可以说,支撑架固定环节已成为制约灶具生产效率提高的短板,单纯以螺 钉进行固定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灶具高效率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0003]正是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灶具底壳及带有该种底壳的灶具。[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灶具底壳,其内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 面上还设置有卡压固定装置;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用于卡压固定所述支撑架。[0005]优选的,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包括一挤压部和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端连接 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壳体,另一端延伸形成所述挤压部;所述凸起部呈弧形。[0006]优选的,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经冲压所述灶具底壳的底壁和/或侧壁形成。[0007]优选的,所述卡压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底壁和/或侧壁上。[0008]优选的,所述卡压固定装置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钉连接或卡合连接或黏附的方 式设置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0009]优选的,所述卡压固定装置采用薄片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支撑架在被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卡压 固定后,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支撑架在被所 述卡压固定装置卡压固定后,沿垂直于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的延伸方向移动。[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凸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两个凸起可将所述卡 压固定装置夹住。[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一凸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凸起处于相邻的两个卡 压固定装置之间。[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灶具,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灶具底壳。[0015]优选的,所述灶具为燃气灶或电磁炉或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0016]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017]1、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极大地提高支撑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升灶具的生产效率;[0018]2、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显著地减少螺钉使用量,缩减用料,降低成本;[0019]3、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支撑架更易于拆卸;[0020]4、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使方便地在灶具底壳的侧壁上安装支撑架成为可 能;[0021]5、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支撑架的固定效果更为牢靠。
[0022]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尚未设置支撑架的灶具底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灶具底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0026]图中1-支撑架,2-卡压固定装置,3-挤压部,4-凸起部,5-限位部,6_螺 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 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灶具底壳实施例,该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设 置有支撑架1。支撑架1的作用在于为灶具底壳内的灶具器件的安装提供支撑及固定平 台,这里讲的灶具器件包括但不限于阀体、管路等。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卡压 固定装置2。灶具底壳的内表面,包括灶具底壳底壁的上表面和灶具底壳侧壁的内侧表 面。就本实施例而言,支撑架1及卡压固定装置2仅是设置于灶具底壳底壁的上表面上。 其实,支撑架1及卡压固定装设置于灶具底壳侧壁的内侧表面上也是可以的,而且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轻松实现。卡压固定装置2,用于卡压固定支撑架1,将支撑架1 固定于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支撑架1是的灶具底壳的组成构件,本实施例的灶具底壳 在设置支撑架1前的结构如图1所示。[0029]如图3所示,卡压固定装置2包括一挤压部3和一凸起部4。挤压部3,用于挤 压固定支撑架1。凸起部4的一端连接于灶具底壳的壳体,凸起部4的另一端延伸形成 挤压部3,即凸起部4与挤压部3在结构上是一体的。凸起部4,用于为挤压部3提供挤 压力。凸起部4呈弧形,因此,凸起部4向挤压部3提供的挤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此 外,由于凸起部4的一端连接于灶具底壳的壳体,该连接处可以起到阻挡支撑架1的作 用,而挤压部3又可挤压固定支撑架1,因而,卡压固定装置2便可实现对支撑架1的卡 压固定。就本实施例而言,卡压固定装置2,经冲压所述灶具底壳的底壁形成,即卡压固 定装置2与灶具底壳的壳体在结构上是一体的。[0030]为取得更好的支撑架1固定效果,支撑架1在被卡压固定装置2卡压固定后,进 一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将支撑架1固定于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相比于传统的纯粹使 用螺钉对支撑架1进行固定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方案,由于在进行螺钉固定前,支撑架1已被卡压固定装置2卡压固定,因而螺钉固定环节的安装效率更高,且使用更少的螺钉 却能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为实现螺钉连接,支撑架1及相应的灶具底壳的壳体上设置 有螺钉孔6。[0031]为取得更好的支撑架1固定效果,支撑架1设置有限位部5。限位部5,用于阻 止支撑架1在被卡压固定装置2卡压固定后,沿垂直于卡压固定装置2的延伸方向移动。 这里讲的卡压固定装置2的延伸方向,即是凸起部4延伸出挤压部3的方向。就本实施 例而言,灶具底壳的底壁的上共设置有三个支撑架1。其中,有两个支撑架1的形状相 同,该两个支撑架1的限位部5均为一个凸起,在使用状态下,该凸起处于相邻的两个卡 压固定装置2之间。另一个支撑架1的限位部5为两个凸起,在使用状态下,该两个凸 起可将所述卡压固定装置2夹住。其实,限位部5除有助于固定外,还有助于确定支撑 架1在安装时的摆放位置,进而可提高安装效率。[00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修改和替换还可以得 到其他的实施例。如,卡压固定装置与灶具底壳的壳体相互独立,而非如上述实施例那 样采用一体结构,卡压固定装置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钉连接或卡合连接或黏附等方式设 置于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具体地,卡压固定装置采用薄片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 成,如弹性钢或弹性塑料。再如,用于卡压固定某个支撑架的卡压固定装置为三个或者 更多。再如,当卡压固定某个支撑架的卡压固定装置为两个或者更多时,各卡压固定装 置的延伸方向不像上述实施例那样相互平行,而是相互交叉。再如,对于卡压固定装置 的理解,应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方案,而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卡压固定装置应理解 为涵盖了现有技术中所有可以产生挤压力并可应用于该场合的方案,如通过弹簧产生挤 压力的方案等。[003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灶具实施例,该灶具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灶具底壳。具体 地,该灶具可以是燃气灶,也可以是电磁炉,还可以是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0034]需要附加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 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覆盖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结合说明书揭示内容而确定的所有可 能的实施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灶具底壳,该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卡压固定装置;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用于卡压固定所述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包括一挤压部和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壳体,另一端延伸形成所述挤压部; 所述凸起部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经冲压所述灶具底壳的底壁和/或侧壁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压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灶具底壳的底壁和/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压固定装置通过焊接或铆接或螺钉连接或卡合连接或黏附的方式设置于所述 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压固定装置采用薄片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支撑架在被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卡压固定后,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于 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支撑架在被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卡压固定后,沿垂直于所 述卡压固定装置的延伸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凸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两个凸起可将所述卡压固定装置夹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一凸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凸起处于相邻的两个卡压固定装置之间。
11.设置有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灶具底壳的灶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为燃气灶或电磁炉或燃气灶与电磁炉组合灶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灶具底壳及带有该种底壳的灶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灶具底壳,其内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灶具底壳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卡压固定装置。所述卡压固定装置,用于卡压固定所述支撑架。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极大地提高支撑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升灶具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24C3/00GK201811314SQ2010205610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申昌, 杨萌, 陶家斌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