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800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在工作时,其本身不产生明火,而锅具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则 会传导到炉体下的线盘或控制电路等结构,同时,控制电路的IGBT结构在工作时也会发出 大量的热。为了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这些产生在炉体内的热量需要吸时排出。为此,电 磁炉通常设有风扇以及进出风口,传统的电磁炉只使用一个风扇,在电磁炉下表面设置进 风口,在电磁炉后侧壁设置出风口。线圈盘和控制电路则排列在风扇的上方。其工作时,风 扇在吸入风后,吹向上方的控制电路及线圈盘,再经出风口流出。为了配合进风口的良好吸 风效果,此电磁炉在下表面必须设置一定高度的底脚,让电磁炉放置时能产生一定的空间 用以吸入空气。所以,其电磁炉的高度必然较高,整体较为笨重。为了更好的散热,传统电 磁炉中,所有的电子元件均设置在一个控制电路板上,错综复杂地排列于炉体内。因此,造 成电磁炉局部温度过高,电磁炉腔内的温升过高。而且所有电子元件集中排布,高低的参差 不齐,也造成电磁炉高度较高,整体上较为笨重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的根本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度较低,散热效果好的电磁 炉。针对以上根本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相应的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配件包 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控 制电路为至少两个,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线圈盘周围。本实用新型的该技术方案的电磁炉, 因为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两个以上,主要目的是根据电磁炉散热要求把控制电路分开排布 于电磁炉的各个腔体之内,加大散热面积。各个控制电路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更好地通风通 气,令热量容易从所述炉腔内排出。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电路为三个,分别为主控制电路、副 控制电路和控制面板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副控制电路和控制面板电路导线连接。设置过 多单独的控制电路,会令炉腔内体积增大,从而令电磁炉整体较大,不便于运输和使用。仅 设置两个控制电路,也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但其散热及通风效果不是最佳。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副控制电路宽度为40mm < H < 10mm,所 述副控制电路长度为80mm< L < 20mm。作为本发明一种电磁炉的最佳实施方式,所述副控 制电路宽度为H=35mm,所述副控制电路长度为L=70mm。这样设置炉腔需求不大,通风效果 也好。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副控制电路的宽度与所述副控制电路的长度之间的最佳比例 为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副控制电路与所述线圈盘之间的直线距离为J >30 mm。线圈盘是炉腔内投影面积最大的一个零配件,而且其发热量也较高,当J 的距离小于30mm时,散热效果不佳,而且影响电磁炉整体的风道结构。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控制电路的主零件设置于远离线圈盘 的一侧。主零件的高度和面积都较大,如果设置于靠近线圈盘的一侧,则阻隔了风道的流 通。同时,主零件也需要释放一部分的热量,如果把它与发热量大的线圈盘设计得太近,会 造成炉腔内局部过热。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副控制电路上设置有电感,所述电感X 轴上远离线圈盘,Y轴上靠近主控制电路。远离线圈盘的优点在于避免线圈盘的热量对线 感带来干扰或影响其寿命。在Y轴上,所述电感可以设置于副控制电路靠近主控制电路的 一侧;可以将电感往主控制电路与副控制电路形成的通道处悬空设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的水平高度为 K彡15mm。高度K的值大于15mm时,不易通风排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安全、风道合理、散热效果好,炉 腔内零配件的整体高度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1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 腔内的零配件,零配件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 口和出风口,其中控制电路为至少两个,控制电路设置于线圈盘3周围。本实用新型的该技 术方案的电磁炉,因为控制电路设置有两个以上,主要目的是根据电磁炉散热要求把控制 电路分开排布于电磁炉的各个腔体之内,加大散热面积。各个控制电路之间留有间隙,以便 更好地通风通气,令热量容易从所述炉腔内排出。控制电路为三个,分别为主控制电路4、副控制电路5和控制面板电路6,主控制电 路4、副控制电路5和控制面板电路6导线连接。设置过多单独的控制电路,会令炉腔内体 积增大,从而令电磁炉整体较大,不便于运输和使用。副控制电路5宽度为40mm彡H彡IOmm,副控制电路长度为80mm彡L彡20mm。作 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副控制电路5的宽度为H=35mm,副控制电路的长度为L=70mm。这 样设置炉腔需求不大,通风效果也好。在本实施中,副控制电路的宽度与副控制电路的长度 之间的最佳比例为1:2。副控制电路5与线圈盘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J > 30 mm。线圈盘3是炉腔内投影 面积最大的一个零配件,而且其发热量也较高,当J的距离小于30mm时,散热效果不佳,而 且影响电磁炉整体的风道结构。主控制电路4的主零件设置于远离线圈盘3的一侧。主零件的高度和面积都较大, 如果设置于靠近线圈盘3的一侧,则阻隔了风道的流通。同时,主零件也需要释放一部分的
4热量,如果把它与发热量大的线圈盘3设计得太近,会造成炉腔内局部过热。 副控制电路5上设置有电感,所述电感X轴上远离线圈盘3,Y轴上靠近主控制电 路4。远离线圈盘3的优点在于避免线圈盘3的热量对线感带来干扰或影响其寿命。在Y 轴上,所述电感可以设置于副控制电路5靠近主控制电路4的一侧。主控制电路4和副控制电路5的水平高度为K彡15mm。高度K的值大于15mm时, 不易通风排气。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 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1)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配件 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2)、线圈盘(3)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 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至少两个,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线圈盘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三个,分别为主控 制电路(4 )、副控制电路(5 )和控制面板电路(6 ),所述主控制电路(4 )、副控制电路(5 )和控 制面板电路(6)导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控制电路(5)最短边的边长 为40mm彡H彡10mm,所述副控制电路(5)最长边的边长为80mm彡L彡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控制电路(5)与所述线圈盘 (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J彡30 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4)的主零件设置 于远离线圈盘(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控制电路(5)上设置有电感, 所述电感X轴上远离线圈盘(3),Y轴上靠近主控制电路(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4)和副控制电路 (5)的水平高度为K ^ 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包括由外壳构成的炉腔和设置于该炉腔内的零配件,所述零配件包括相电气连接的风扇、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为至少两个,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线圈盘周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炉,因为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两个以上,主要目的是根据电磁炉散热要求把控制电路分开排布于电磁炉的各个腔体之内,加大散热面积。各个控制电路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更好地通风通气,令热量容易从所述炉腔内排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炉,其结构安全、风道合理、散热效果好,炉腔内零配件的整体高度较低。
文档编号F24C7/08GK201925974SQ20102068452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凌金星, 湛海耀, 蔡才德, 赵礼荣, 陈亨军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