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及其加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043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湿器及其加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加湿器及其加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加湿器一般由供水部分(包括水箱和接水盘)、打水部分(旋转轮上及其汲水部),吸水透气层部分和空气流部分组成,其中,影响加湿器性能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打水部分。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0920153526. 8的专利文献中披露的ー种加湿器中,旋 转轮在其旋转的过程中,利用旋转轮边缘的水杯将水从接水盘中带到旋转轮的高位,再将水倒入吸水透气层中。当气流通过吸水透气层后,将水带入空气中,当水杯中的水倒入吸水透气层吋,由于流量、速度快,因此吸水透气层吸收水分不均匀,从而影响加湿效果。并且,上述结构的旋转轮及其水杯的结构,由于水杯位于旋转轮的ー侧,旋转轮单一,因此此种结构汲水不稳定,并且模具制造较困难且制造成本较高,使得加湿器整体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g在提供ー种加湿器及其加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加湿器由于其旋转轮及其水杯的结构,导致汲水不稳定,模具制造难度大且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加湿器的加湿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旋转轮和位于旋转轮下方的接水盘,旋转轮的周向上设有用于从接水盘汲水的多个汲水部,旋转轮包括圆盘形的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叠置在一起,且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彼此相对的侧面相配合形成多个汲水部。进ー步地,各汲水部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的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半汲水部和第二半汲水部,第一半汲水部和第二半汲水部相对接形成朝周向延伸的容纳凹部,第一轮盘部和/或第二轮盘部上设有与容纳凹部相对应的至少ー个入水ロ。进ー步地,旋转轮上开设有多个透气部,多个透气部位于旋转轮的侧面,且多个透气部上覆盖有吸水透气层;该加湿结构还包括导流通道,形成于旋转轮上并位于各汲水部和对应的透气部之间,用于将容纳凹部内的水导流至吸水透气层上。进ー步地,第一半汲水部和第二半汲水部为多个对应设置的凹弧形筋板。进ー步地,各凹弧形筋板内侧的端部均设有向前伸出的斜形导流板,且位于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上对应位置的斜形导流板相配合形成角形导流ロ。进ー步地,第一轮盘部上处于第一半汲水部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ー导流凹槽,第二轮盘部上处于第二半汲水部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导流凹槽;第一导流凹槽与第二导流凹槽相配合形成导流通道。进ー步地,第一轮盘部包括设置有第一半汲水部的第一外圈、设有第一中心孔的第一内圈,和连接第一外圈与第一内圈的第一轮辐;第二轮盘部包括设置有第二半汲水部的第二外圈、设有第二中心孔的第二内圈,和连接第二外圈与第二内圈的第二轮辐;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相对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轮辐之间的空间形成透气部。
进一步地,旋转轮的转轴安装在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中;吸水透气层呈圆形,中部设有适合安装旋转轮的转轴的通孔,该吸水透气层设置在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第一轮盘部上设有卡口,第二轮盘部上设有卡扣,卡口与卡扣相卡接,且卡扣的底部设有通孔。进一步地,卡口沿弧形延伸,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且第一弧形部的宽度dl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宽度d2。进一步地,卡扣由第二轮盘部的侧面轴向延伸且呈阶梯形,卡扣自由端的宽度和第一弧形部的宽度相匹配,卡扣根部的宽度与第二弧形部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均为一体注塑成型件。进一步地,第二外圈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内延伸的凸出板,各凸出板上设有轴向凸出的安装柱;吸水透气层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与安装柱相配合的安装孔。进一步地,吸水透气层的底部高于接水盘中的水面。进一步地,汲水部沿旋转轮的周向均匀分布。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位于壳体内;该加湿器还包括上述的加湿结构,其中,加湿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旋转轮的转轴由支架支撑,旋转轮上设有齿轮部,齿轮部与位于壳体内部的由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哨合。进一步地,接水盘朝向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比背向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高;支架上还安装有绕旋转轮设置的挡水弧形圈。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圆盘形的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叠置在一起形成旋转轮,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彼此相对的侧面相配合形成用于汲水的多个汲水部对现有技术的旋转轮及其汲水桶结构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加湿结构,在加湿的过程中,吸水透气层吸收水分均匀,极大的提升了空气加湿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了双轮盘部,汲水部位于双轮盘两相对的侧面,双轮盘配合为一体,因此此种结构汲水更稳定,并且其旋转轮结构简单,各轮盘部的模具容易制造,进而降低了旋转轮的成本和加湿器的成本。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轮的立体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轮和接水盘的立体结构;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轮盘部、支架和接水盘的立体结构;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轮盘部的立体结构;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水透气层的立体结构;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加湿器的立体结构;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加湿器的后视结构;以及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加湿器的侧面剖视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參见图I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ー种加湿器的加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加湿器的加湿结构包括旋转轮10和接水盘30。旋转轮10纵向设置,旋转轮10的外周上设有用于从接水盘30汲水的多个汲水部20。接水盘30位于旋转轮10的下方,旋转轮10的下部部分浸入接水盘中。具体地,旋转轮10包括两个均呈圆盘形的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通过卡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叠置在一起,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彼此相对的侧面 相配合形成可以容纳水的多个凹形汲水容纳腔。例如在第一轮盘部11上和第二轮盘部13上设有相对应的周向延伸的凹槽,或者只在第一轮盘部11上设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当第二轮盘部13安装至第一轮盘部11上后,形成只有周向开ロ的用于汲水的容纳凹部,相对现有技术的旋转轮及其汲水桶结构来说,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轮结构的汲水部通过两个轮盘部对接形成,结构简单且各轮盘部的模具容易制造,从而降低了旋转轮的成本和加湿器的成本。优选地,汲水部20沿旋转轮1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便于旋转轮10的转动过程平稳可靠。图3和图5中示出了各汲水部20的优选实施方式,汲水部2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的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半汲水部21和第二半汲水部23,第一半汲水部21和第二半汲水部23相对接形成朝周向延伸的容纳凹部,第一轮盘部11和/或第ニ轮盘部13上设有与容纳凹部相对应的至少ー个入水ロ 15。优选地,第一半汲水部21和第二半汲水部23为多个对应设置的凹弧形筋板2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各汲水部处,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上的凹弧形筋板25各为四个,配合后相当于形成四个凹弧形容纳腔,这样汲水效果更好且能增加汲水量。优选地,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均为一体注塑成型件。优选地,旋转轮10上开设有多个透气部136,多个透气部136位于旋转轮的侧面,例如位于汲水部的内侧,且多个透气部136上覆盖有吸水透气层50。在旋转轮10上还形成有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位于各汲水部和对应的透气部136之间,用于将容纳凹部内的水分导流至吸水透气层50上,以方便水顺利留到吸水透气层50上,对流过其的空气进行加湿。上述吸水透气层50例如可以为吸湿棉。优选地,第一轮盘部11上处于第一半汲水部21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流凹槽27,第二轮盘部13上处于第二半汲水部23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导流凹槽29,当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安装在一起后,第一导流凹槽27与第二导流凹槽29相配合形成ー个完整的导流通道28,该导流通道28既有导流的作用,也有保持及固定吸水透气层的作用。此外,优选地,由图3和图5中还可以看出,各凹弧形筋板内侧的端部均设有向前伸出的斜形导流板26,当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安装在一起后,位于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上对应位置的斜形导流板26相配合形成角形导流ロ,便于水分从各吸水容纳腔中流出至导流通道内。
为降低旋转轮的自身重量,节约成本,优选地,第一轮盘部11包括设置有第一半汲水部21的第一外圈111、设有第一中心孔的第一内圈113,和连接第一外圈与第一内圈的第一轮辐115。第二轮盘部13包括设置有第二半汲水部23的第二外圈131、设有第二中心孔的第二内圈133,和连接第二外圈与第二内圈的第二轮辐135。第一轮辐115和第二轮辐135相对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轮辐之间的空间形成透气部136。旋转轮的转轴安装在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中。参见图6,可以看出,吸水透气层50进一步地呈圆形,设置在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的中间位置,吸水透气层50的中部设有适合安装旋转轮10的转轴的通孔52。进一步地,吸水透气层的底部高于接水盘中的水面,即吸水透气层所在圆的底部总是位于接水盘中水面的上方而不浸入水中,以使吸水透气层所吸收的水分可控,便于调节加湿湿度。为了便于安装和定位吸水透气层50,可以在第二外圈131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内延伸的凸出板131a,各凸出板上设有轴向凸出的安装柱131b。圆形吸水透气层50的周向上设置多个与安装柱131b相配合的安装孔51。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卡接,在第一轮盘部11上设有 卡口 12,第二轮盘部上设有卡扣22,卡口 12与卡扣22相卡接,且卡扣22的底部设有通孔24,以便于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的注塑成型。优选地,参见图4,卡口 12沿弧形延伸,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部40和第二弧形部41,且第一弧形部40的宽度dl大于第二弧形部41的宽度d2。优选地,卡扣由第二轮盘部的侧面轴向延伸且呈阶梯形,卡扣自由端的宽度和第一弧形部40的宽度相匹配,卡扣根部的宽度与第二弧形部41相匹配,安装时,将卡扣22的自由端先插入第一弧形部40内,当卡扣根部进入第一弧形部40内时,转动卡扣向第二弧形部41旋转,使得第二弧形部41的侧壁夹持在卡扣自由端与卡扣所在的侧面之间,实现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13的卡接。上述的卡接结构结构简单、连接巧妙,且方便各轮盘部的注塑成型。参见图7至图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加湿器包括壳体100,壳体上设有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3 ;风机107,位于壳体100内,该加湿器还包括上述的加湿结构,其中,加湿结构设置在壳体100内,且位于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3之间,旋转轮的转轴由支架70支撑,旋转轮10上设有齿轮部,在本实施例中,齿轮形成于第二轮盘部13的外周,该齿轮部与位于壳体100内部并由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105啮合。当汲水部的凹形容纳腔旋转至接水盘30中且位于低位线A以下时,接水盘30中的水经入水口 15进入凹形容纳腔内并吸附于凹形容纳腔中,当凹形容纳腔旋转至高位线B以上时,吸附于凹形容纳腔内的水会由于自身重力而离开,然后经导流通道导入吸水透气层50中,当从进风口 101进入的气流通过吸水透气层50后,被加湿,然后从出风口 103吹出加湿后的空气。优选地,参见图2,接水盘30朝向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比背向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高;支架70上还安装有绕旋转轮设置的挡水弧形圈71,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从吸水部溅出的水分都回收至接水盘中,且避免了加湿器漏水。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ー种加湿器的加湿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旋转轮(10)和位于所述旋转轮下方的接水盘(30),所述旋转轮(10)的周向上设有用于从所述接水盘汲水的多个汲水部(20),其特征在干, 所述旋转轮(10)包括圆盘形的第一轮盘部(11)和第二轮盘部(13),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叠置在一起,且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彼此相对的侧面相配合形成所述多个汲水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干, 各所述汲水部(2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的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半汲水部(21)和第二半汲水部(23),所述第一半汲水部(21)和所述第ニ半汲水部(23)相对接形成朝周向延伸的容纳凹部,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或所述第ニ轮盘部(13)上设有与所述容纳凹部相对应的至少ー个入水ロ(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旋转轮(10)上开设有多个透气部(136),所述多个透气部(136)位于所述旋转轮的侧面,且所述多个透气部(136)上覆盖有吸水透气层(50); 该加湿结构还包括导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旋转轮上并位于各所述汲水部和对应的所述透气部(136)之间,用于将所述容纳凹部内的水导流至所述吸水透气层(5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汲水部(21)和所述第二半汲水部(23)为多个对应设置的凹弧形筋板(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弧形筋板(25)内侧的端部均设有向前伸出的斜形导流板(26),且位于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上对应位置的斜形导流板(26)相配合形成角形导流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轮盘部(11)上处于所述第一半汲水部(21)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流凹槽(27),所述第二轮盘部(13)上处于所述第二半汲水部(23)端ロ的前侧位置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导流凹槽(29); 所述第一导流凹槽(27)与所述第二导流凹槽(29)相配合形成所述导流通道(2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轮盘部(11)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一半汲水部(21)的第一外圈(111)、设有第一中心孔的第一内圈(113),和连接所述第一外圈与第一内圈的第一轮辐(115); 所述第二轮盘部(13)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二半汲水部(23)的第二外圈(131)、设有第ニ中心孔的第二内圈(133),和连接所述第二外圈与第二内圈的第二轮辐(135); 所述第一轮辐(115)和所述第二轮辐(135)相对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轮辐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透气部(13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旋转轮的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和所述第二中心孔中; 所述吸水透气层(50)呈圆形,中部设有适合安装所述旋转轮的转轴的通孔(52),所述吸水透气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部(11)上设有卡ロ(12),所述第二轮盘部(13)上设有卡扣(22),所述卡ロ(12)与所述卡扣(22)相卡接,且所述卡扣(22)的底部设有通孔(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2)沿弧形延伸,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部(40)和第二弧形部(41),且所述第一弧形部(40)的宽度dl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部(41)的宽度d2。
11.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2)由所述第二轮盘部(13)的侧面轴向延伸且呈阶梯形,所述卡扣自由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一弧形部(40)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卡扣根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弧形部(41)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部(11)和所述第二轮盘部(13)均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圈(131)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内延伸的凸出板(131a),各所述凸出板上设有轴向凸出的安装柱(131b);所述吸水透气层(50)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柱(131b)相配合的安装孔(51)。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透气层(50)的底部高于所述接水盘(30)中的水面。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汲水部(20)沿所述旋转轮(10)的周向均匀分布。
16.—种加湿器,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 风机(107),位于所述壳体(100)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I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的加湿结构, 其中,所述加湿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3)之间,所述旋转轮的转轴由支架(70)支撑,所述旋转轮上设有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由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105)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30)朝向所述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比背向所述旋转轮汲水部开口的一侧高;所述支架(70)上还安装有绕所述旋转轮设置的挡水弧形圈(7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及其加湿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的加湿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旋转轮和位于旋转轮下方的接水盘,旋转轮的周向上设有用于从接水盘汲水的多个汲水部,旋转轮包括圆盘形的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叠置在一起,且第一轮盘部和第二轮盘部彼此相对的侧面相配合形成多个汲水部。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应用有上述的加湿器的加湿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加湿结构,其旋转轮结构简单,且各轮盘部的模具容易制造,降低了旋转轮的成本和加湿器的成本。
文档编号F24F6/06GK102759164SQ2011101057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李军华, 李芳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