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336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烹调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调用具。
背景技术
烹调用具是利用加热器的微波或热量对烹调室内的食物进行烹调的电器。这种烹调用具包括向烹调室提供高温热风的对流装置(convection device)。通常,对流装置包括与烹调室相通的对流室、布置在对流室内的对流加热器、使通过对流加热器加热的空气循环到烹调室和对流室的对流风扇以及驱动对流风扇的对流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了烹调效率的烹调用具。在一个实施例中,烹调用具包括烹调食物的烹调室;与烹调室相通的室;横流风扇,其使空气在烹调室与室之间循环;电机,其包括联接到横流风扇的电机轴,电机提供驱动力以使横流风扇旋转;加热源,其加热从室内排放到烹调室内的空气;以及测温部,其布置在室内对应于进气孔与轴流风扇之间,以检测从烹调室内吸入到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其中横流风扇以最大转速执行连续的开操作,在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在另一实施例中,烹调用具包括具有烹调食物的烹调室的腔室,腔室具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都被限定在限定烹调室的后表面的背板上并彼此间隔开;加热源,其提供能量以对烹调室中食物进行烹调;对流盖,其固定到背板的后表面,对流盖限定位于其内表面与背板的后表面之间的对流室;对流风扇,其安装在对流室内,对流风扇沿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吹送空气,使得空气从烹调室内通过进气孔被吸入对流室内,并从对流室内通过排气孔排放到烹调室内;包括电机轴的对流电机,其提供驱动力以使对流风扇旋转;对流加热器,其安装在对流室内以加热被对流风扇吹送的空气;以及热敏电阻,检测从烹调室内通过进气孔被吸入对流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其中对流加热器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并且对流风扇以最大转速执行连续的开操作,在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在又一实施例中,烹调用具包括具有烹调食物的烹调室的腔室;对流盖,其限定位于其内表面与腔室的后表面之间的对流室;对流风扇,其沿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吹送空气,以使空气在烹调室与对流室之间循环;以及对流加热器,其加热因对流风扇而流动的空气,其中对流加热器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并且对流风扇以最大转速执行连续的开操作,在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在以下的附图和说明书中将陈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通过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中,烹调室与对流室之间的气流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用于冷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对流电机的气流的仰视图。图9是示出随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中是否有第二导气装置而定的温差的图表。图10是示出由热敏电阻随着其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中的位置而检测到的温差的曲线图。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剖视图。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示意性方框图。图1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中,控制对流加热器和对流电机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中,对流加热器和对流电机的开/关时间的曲线图。图16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中,对流加热器和对流电机的开/关时间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具体地,将以利用烹调用具中的微波来烹调食物的微波炉为例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流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参考图1,前板110限定微波炉的腔室100的前表面,背板120限定腔室100的后表面。而且,上板130和下板140分别限定腔室10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而且,两侧板150 限定腔室100的两个侧表面。烹调室160布置在腔室100内。大体上,烹调室160呈前表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 而且,背板120、上板130、底板140和侧板150限定烹调室160的后表面、顶表面、底表面和两个侧表面。烹调室160提供烹调食物的空间。烹调室160通过门(未图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在腔室100的一侧限定机器室170。各种电子部件都安装在机器室170内。当从图1观察时,虽然机器室170布置在左侧,但是机器室170不限于该位置。例如,机器室170 可布置在烹调室160之上。在后表面(即,烹调室160的背板120)上限定有进气孔121(见图2、和排气孔 123(见图2)。进气孔121可用作将烹调室160内的空气吸入对流室301(将稍后描述)中所经过的入口。排气孔123可用作将对流室301内的空气排放到烹调室160中所经过的出口。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23限定在进气孔121的下方。而且,进气孔121和排气孔123 中的每一个都可包括多孔部。这样做是因为这可以防止供应到烹调室160的微波泄漏,并还防止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烹调室160内产生的异物流入对流室。在背板120的后表面上安装有背盖180。背盖180覆盖对流盖300 (将稍后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背盖180可呈前表面开放的近似多面体形状。而且,当从图8观察时,在背盖180的右表面限定有冷气进入孔181 (见图8)。而且,当从图8观察时,在背盖180的左表面限定有冷气排放孔183(见图8)。冷气进入孔181和冷气排放孔183可以是用于冷却对流电机500(将稍后描述)的空气被吸入和被排放所经过的入口和出口。在本实施例中, 冷气进入孔181可布置在图1的背盖180的右表面的上端,在该位置,冷气进入孔181被布置成相对靠近对流电机50。而且,冷气排放孔183可布置在图1的背盖180的左表面的下端,在该位置,冷气排放孔183与对流电机500相对地间隔开。微波炉包括用于对烹调室160内的食物进行烹调的多个热源。例如,向烹调室160 供应微波的磁控管(未图示)可安装在机器室170中。而且,向烹调室160供应热量的上加热器200可安装在上板130上。在本实施例中,对流装置安装在烹调室160的后侧上(即,背板120的后表面上)。 对流装置可向烹调室160供应高温空气。参照图3至图6,对流装置包括对流盖300、对流风扇400、对流电机500、冷却风扇600、对流加热器710和720以及第一导气装置810和第二导气装置820。详细地,对流盖300可固定到背板120的后表面,以限定对流室301。这里,对流盖300可布置在背板120与背盖180之间。对流室301提供对流风扇400、对流加热器710 和720以及第一导气装置810的安装空间。大体上,对流室301可通过进气孔121和排气孔123与烹调室160相通。对流盖300包括内盖310、外盖320和两个侧盖330、340。大体上,内盖310和外盖320可限定除对流盖300的前表面和两侧表面之外的剩余表面。例如,内盖310和外盖320中的每一个都可呈近似U形截面。而且,内盖310和外盖320可固定到背板120的后表面。因此,外盖320可覆盖内盖310的前、后侧。而且,在内盖310和外盖320上分别限定有热敏电阻安装孔311、321。热敏电阻安装孔311,321可沿竖向彼此重叠。大体上,热敏电阻安装孔311、321可通过切割内盖310和外盖320的对应于前侧和上侧的一部分来限定,所述前侧和上侧是相对于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和第二风扇安装孔341 (将稍后描述)而言。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内盖310与外盖320之间可布置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防止对流加热器710、720的热量向外传输。侧盖330、340固定到内盖310的侧表面。在下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当从图3观察时,布置在右侧的侧盖将被称为第一侧盖330,当从图3观察时,布置在左侧的侧盖将被称为第二侧盖;340。
在第一侧盖330中限定有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和两个加热器安装孔333。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可构造为安装对流风扇400。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可构造为安装对流加热器710、720。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可呈对应于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各个夹紧部(pinch parts)的形状,例如D形状,从而使得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夹紧部被插置在其中。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和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中的每一个都可通过切割第一侧盖330的一部分来限定。这里,相对于排气孔123而言,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可布置成更靠近进气孔121。而且,相对于进气孔121而言,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可布置成更靠近排气孔123。因此,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可布置在第一风扇安装孔331的下方。在第二侧盖340上限定有第二风扇安装孔341和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第二风扇安装孔341可布置成面向第一风扇安装孔331。如同第一风扇安装孔331 —样,第二风扇安装孔341可构造为安装对流风扇400。而且,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可构造为安装对流加热器710、720。加热器托架730(将稍后描述)固定到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可通过将第二侧盖340切割大于一定区域的尺寸来限定,在该区域中,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与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沿水平方向重叠。对流风扇400可安装在对流室301内以使空气在烹调室160与对流室301之间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对流风扇400相对于水平旋转轴旋转。更详细地,当对流风扇400运转时,烹调室160内的空气通过进气孔121被吸入对流室301中,而对流室301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孔123被排放到烹调室160中。在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其旋转轴的平面方向吸入或排放空气的横流风扇可被用作对流风扇400。参照图6,对流风扇400包括三个盘410、420和430,以及布置在盘410、 420与430之间的多个叶片440。盘410、420和430中的每一个都可呈近似圆盘的形状,盘 410,420和430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在下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当从图6观察时,布置在右侧的盘将被称为第一盘410,当从图6观察时,布置在左侧的盘将被称为第二盘420,布置在第一盘410与第二盘420之间的盘将被称为第三盘430。叶片440可分别在第一盘410与第二盘420之间以及第二盘420和第三篇430之间布置成以预定角度倾斜。在第一盘410和第二盘420中分别限定有用于固定叶片440的多个叶片固定孔 411和421。叶片固定孔411和421布置在第一盘410和第二盘420的边缘部。这里,叶片固定孔411和421可沿第一盘410和第二盘420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而且,在第一盘410和第二盘420中分别限定有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用于将对流风扇400固定到第一电机轴510和风扇轴470 (将稍后描述) 的第一联轴器451和第二联轴器461 (将稍后描述)被固定到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可通过切割第一盘 410和第二盘420的中心部的一部分来限定。第一联轴器451和第二联轴器461被插入并固定到对流风扇400的两侧,即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第一联轴器451联接到第一电机轴510,第二联轴器461联接到风扇轴470。第一联轴器451和第二联轴器461中的每一个都可由具有预定弹性的橡胶材料形成。而且,第一联轴器451和第二联轴器461中的每一个的横截面都可大于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中的每一个的横截面。因此,第一联轴器451和第二联轴器461可分别被强制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3和第二联轴器固定孔423。风扇轴470可从对流室301 (即,在风扇轴470联接到第二联轴器461的状态下,从第二侧盖340)向外延伸。而且,从第二侧盖340向外延伸的风扇轴470可固定到轴承481。 轴承481可由固定到第二侧盖340的外表面的轴承座483可旋转地支撑。再参照图3和图4,对流电机500可提供驱动力以使对流风扇400和冷却风扇600 旋转。为此,电机轴510、520布置在对流电机500上。各个电机轴510、520可沿对流电机 500的两个方向延伸。在下文中,沿图4的左向延伸的电机轴将被称为第一电机轴510,沿图3的右向延伸的电机轴将被称为第二电机轴520。大体上,第一电机轴510和第二电机轴 520可构成一个轴。第一电机轴510可穿过第一风扇安装孔331而延伸到对流室301中。 第一电机轴510联接到第一联轴器451。而且,第二电机轴520可沿远离对流室301的方向延伸。对流电机500固定到对流室301外,即第一侧盖330的外表面。这里,对流电机 500由电机托架530固定到第一侧盖330的外表面。大体上,在电机托架530上可限定第一电机轴510穿过的轴通孔531。冷气风扇600可吹送空气以冷却对流电机500。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风扇可被用作冷气风扇600。而且,冷气风扇600联接到第二电机轴520。因此,冷气风扇600可布置在对流电机500的沿空气被吸入/流过冷气进入孔的方向的上游。对流加热器710、720可对因对流风扇400旋转而从对流室301内排放到烹调室 16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对流加热器710、720可以是对对流风扇400所吹送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对流加热器710、720可布置在对流风扇400的沿对流风扇400所吹送的气流的方向的下游。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对流风扇400被对流加热器710、720加热的空气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对流加热器710、720安装在对流室301内。而且,例如棒式碳加热器、陶瓷加热器和卤素加热器(halogen heater)中之一可被用作对流加热器710、 720。对流加热器710、720的一端(即,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夹紧部中之一)可插入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而且,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另一端(即,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夹紧部中之另一个)可由加热器托架730支撑。加热器托架730可支撑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夹紧部中之另一个。为此,在加热器托架730中限定有两个第二加热器安装孔731。第二加热器安装孔731可限定在对应于第一加热器安装孔333的位置。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另一端(即,对流加热器710、720 的夹紧部中之另一个)可插入第二加热器安装孔731。加热器托架730在加热器托架730 覆盖加热器安装开口 343的状态下固定到第二侧盖340。大体上,第一导气装置810可将对流室301的内部空间分成从烹调室160内吸入到对流室301的空气流动的区域303(在下文中,称为“吸入区域”)和从对流室301内排放到烹调室160内的空气流动的区域301(在下文中,称为“排放区域”)。而且,由于对流风扇400旋转,第一导气装置810可引导在烹调室160内和对流室301内循环的空气,从而使得空气在烹调室160内均勻地循环。参照图5,第一导气装置810的一端可接触背板120的对应于进气孔121与排气孔123之间的后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装置810的前端可接触背板120的对应于排气孔123正上侧的后表面。第一导气装置810的另一端可布置成靠近对流风扇400。而且,第一导气装置810可分隔吸入区域303和排放区域305,使得第一导气装置810以预定曲率弯曲,以增大排放区域305沿气流方向的流动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导气装置810可分隔对流室301的内部,使得排放区域305的流动区域从对流风扇向排气孔123增大。再参照图4,由于冷气风扇600的旋转,第二导气装置820可引导用于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也就是说,第二导气装置820可引导通过冷气进入口 181吸入的空气,从而使空气冷却对流电机500并通过冷气排放孔183排放。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因冷气风扇600 的旋转而被吸入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流入背盖180的对应于对流电机500上侧的上部与对流电机300的上部之间的空间,以防止对流电机被冷却的效率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气装置820可呈近似“H”的形状,以大体围绕冷气风扇600 的上侧和后侧。在下文中,为了描述方便,第二导气装置820沿水平方向布置的一部分将被称为水平件821,第二导气装置820沿竖向布置的一部分将被称为竖向件823。而且,第二导气装置820的一端,即水平件821的一侧的一端和竖向件823的一侧的一端都固定到电机托架530。这里,根据电机托架530的形状和尺寸,第二导气装置820可固定到第一侧盖 330的外表面。水平件821可接触背板120的后表面。因此,空气可被引入背板120的后表面与第二导气装置820的内表面(大体上,水平件821的底表面与竖向件823的前表面) 之间的空间。第二导气装置820可从电机托架530朝着冷气进入口 181向上和向后倾斜地延伸。也就是说,水平件821可从电机托架530朝着冷气进入口 181向上倾斜地延伸,而竖向件823可从电机托架530朝着冷气进入孔181向后倾斜地延伸。也就是说,通过冷气进入孔181被吸入的空气流动的空间的流动区域可大体上减小,以便吸入背盖180与对流盖300 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第二导气装置820引导通过冷气进入孔181流向对流电机500。而且,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可沿第一侧盖330向下流动。因此,当通过冷气排放孔183排放空气时,空气可流入靠近对流加热器710、720的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因此,对流加热器710、720可被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间接冷却,可选地,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可用作防止对流加热器710、720的热量向外传输的气幕(air curtain)。在热敏电阻安装孔311、321中可安装用于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900。大体上,热敏电阻900可布置在进气孔121与对流风扇400之间。也就是说,热敏电阻900可布置在对流风扇400的沿空气从烹调室160通过进气孔121被吸入对流室301的流向的上游。因此,热敏电阻900可检测从烹调室160通过进气孔121被吸入对流室301的空气的温度。热敏电阻900的前端可布置在对流风扇400的旋转轴与内盖310的内表面的上端之间。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考虑到从烹调室内被吸入对流室301内部的空气的流量,而将热敏电阻900布置在空气流量较大的位置。更详细地,由于进气孔121和排气孔123沿竖向彼此间隔开,所以从对流室301内部通过排气孔123向烹调室160内部排放的空气可沿烹调室160的底表面、前表面(大体上,门的背表面)和顶板流动。因此,基于对流风扇400 的旋转轴,流入对应于对流风扇400的旋转轴上侧的部分的空气的量可相对大于流入对应于对流风扇400的旋转轴下侧的部分的空气的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热敏电阻900的前端相对于对流风扇400的旋转轴布置在对流风扇400的旋转轴的上方,所以热敏电阻可更为精确地检测温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操作。图7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中,烹调室与对流室之间的气流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用于冷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对流电机的气流的仰视图。参照图7,可操作各种加热源对烹调室160内的食物进行烹调。也就是说,磁控管中被激发的微波和/或上加热器200的热量可供应到烹调室160中,以烹调食物。在对烹调室160内的食物进行烹调的过程中操作对流装置时,由于对流风扇400 的旋转,烹调室160内的空气可通过进气孔121被吸入对流室301(即,吸入区域303)中。 空气因对流风扇400的连续旋转而流入排放区域305之后,被吸入到吸入区域303中的空气可排放到烹调室160中。这里,从烹调室160通过进气孔121吸入对流室301的空气和从对流室301通过排气孔123排放到烹调室160的空气可被第一导气装置810分隔。而且,从对流室301通过排气孔123排放到烹调室160的空气可被第一导气装置810引导,并因此均勻地循环到烹调室160中。而且,由于排放到烹调室160中的空气在流入排放区域305时被对流加热器710、720加热,所以高温空气可供应到烹调室160中,以加热食物。参照图8,当对流电机500运转以使对流风扇400旋转时,联接到第二电机轴520 的冷却风扇600可旋转,以冷却对流电机500。更详细地,当冷却风扇600旋转时,外部空气通过冷气进入孔181被吸入对流电机500所处的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被吸入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可由第二导气装置820引导以冷却对流电机 500。由于冷气风扇600连续旋转,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可沿第一侧盖330向下流动, 然后沿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水平流动,由此从外部通过冷气排放孔183向背盖180和对流盖300的内部排放。这里,通过排气孔123排放的空气可大体上流入靠近对流加热器710、720的背盖180与对流盖300之间的空间的下部,以间接冷却对流加热器710、 720,或者形成防止对流加热器710、720的热量向外传输的气幕。因此,对流加热器710、720 向外传输的热量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以实现更为可靠的产品。参照图9,在未设置第二导气装置820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对流电机500的温度升高到约134. 7° F。然而,如果设置第二导气装置820,则对流电机500的温度为约 127.3° F。也就是说,当用于冷却对流电机500的空气被第二导气装置820引导时,可更有效地冷却对流电机500。因此,对流电机500的运转可靠性得以改善,而且产品耐用度的可靠性也得以改善。可根据热敏电阻900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包括对流装置在内的加热源的操作。也就是说,可将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确定为烹调室160内的温度,以控制加热源的操作。 因此,当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接近烹调室160内的温度时,可更为精确地控制加热源的操作。参照图10,在本实施例中,当热敏电阻900检测对流室301内的温度(即,从烹调室160通过进气孔121被吸入对流室301的空气的温度)时,可对接近烹调室160的预设温度的温度进行检测。更详细地,图10的现有技术1至5示出了热敏电阻900安装在烹调室160内的情况。也就是说,现有技术1示出热敏电阻900安装在烹调室160的后表面的上端中心处的情况。现有技术2至5示出热敏电阻900安装在烹调室160的侧表面的上端的后端的情况或者与烹调室160的侧表面的上端的后端间隔开的情况。线Bl至B4示出根据本实施例和现有技术的烹调室的设定温度,由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也就是说,当线 Bl至B4示出在本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当设定温度分别为约230°C、约200°C、约150°C和约100°C时,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参照线Bl至B4,可以看到,当与现有技术比较时, 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最接近本实施例的烹调室160的设定温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 基于热敏电阻900检测的温度,可更为精确地控制加热源。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烹调用具。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主零件的剖视图。这里,与以上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部分用与图1至图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1,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盘410的中心限定有第一轴固定孔415。第一轴固定孔415呈“D”形。而且,第一电机轴510可呈对应于第一轴固定孔415的形状。这里,第一电机轴510的尺寸小于第一轴固定孔415的尺寸。因此,对流电机500的驱动力可传输到对流风扇400而无需使用单独的联轴器。这里,第一轴固定孔415不限于“D”形。例如,只要对流电机500的驱动力能够传输到对流风扇400,则第一轴固定孔415可具有各种形状。如上所述,由于联轴器可由橡胶材料制成,所以联轴器受热易损坏。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去除了联轴器,且第一电机轴510插入第一轴固定孔415中,所以产品的操作
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参照图12,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一盘410的中心限定有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 第一弹性支撑件419可布置在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内圆周上。第一弹性支撑件419可以在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内圆周上以预设角度(即,大于相对于第一盘410的钝角的角度)倾斜地延伸。这里,第一弹性支撑件419朝向对流风扇400的内部延伸。换言之,第一弹性支撑件419可沿第一电机轴510的一端的插入方向延伸。而且,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第一联轴器451由第一弹性支撑件419弹性支撑。因此,虽然沿与第一联轴器451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联轴器451的横截面小于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横截面,也就是说,虽然第一联轴器451 不是强迫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中,但是第一联轴器451可由第一弹性支撑件419支撑。然而,第一联轴器451应具有一个横截面,在第一联轴器451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 417的状态下,第一联轴器451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横截面上沿与联轴器451插入第一联轴器固定孔417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接触第一弹性支撑件419。因此,即使第一联轴器451由具有预定热阻和强度的金属材料构成,第一联轴器451也可容易地联接到第一盘41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对根据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示意性方框图。参照图13,根据本实施例的烹调用具可进一步包括输入单元10和控制单元20。输入单元10接收烹调信号(即,对包括上加热器200和对流装置在内的加热源进行控制的信号)。这里,控制对流装置可相当于控制对流电机和对流加热器710、720。而且,控制单元 20根据通过输入单元10接收的信号来控制加热源的操作。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图1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中,控制对流加热器和对流电机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烹调用具的控制方法中,对流加热器和对流电机的开/关时间的曲线图。参照图14,在操作Sll中,输入单元10接收烹调食物的信号。这里,输入件10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一个信号。这里,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是根据烹调室160的内部终端来划分的。也就是说,食物可在烹调室160内以根据第一信号的比第二信号高的温度来烹调。也就是说,可以理解,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是选择用户输入的温度值或烹调类型的信号。例如,可以理解,输入第一信号表示烹调室160内设定的温度高于预设的参考温度,而且输入第二信号表示烹调室160内设定的温度低于参考温度。参考温度可以是约 170°C至约210°C的温度,优选为约190°C。 可选地,可以理解,输入第一信号表示选择烹调肉,输入第二信号表示选择烹调面包。这里,以烹调肉和面包为例来描述烹调室160内设定的温度彼此不同。因此,输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代表就是选择肉和面包。在操作S13和S14中,当输入单元10接收第一信号,则控制单元20控制对流加热器710、720以预定周期重复开/关操作,并控制对流电机500以允许对流电机500以最大转速(at most rotation rate)旋转。参照图15A,将更清楚地理解对对流加热器710、720 和对流电机500的控制。因此,由对流加热器710、720加热并供应到烹饪室160的空气的
量可最大化。结果,可使供应到烹调室160的热量最大化。在操作S17中,当通过输入件10接收的信号不是第一信号(即,如果是第二信号) 时,控制单元20控制对流加热器710、720和对流电机500,从而以预设周期重复开/关操作。这里对流加热器710、720的开/关操作的周期可等于输入单元10接收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的周期,或者关的时间可相对增加。如上所述,在图15B中详细示出对对流加热器710、 720和对流电机500的控制。因此,当输入单元10接收第一信号时,烹调室160的内部温度可相对降低。这里,对流电机500的开操作时间tl和关操作时间t2(或者对流电机500的总操作时间(Τ =Σ tl+ Σ t2))可设定在满足以下等式(1)和O)的范围内。(l)tl t2 = 3 7 至 Ij 7 3 (或者 Etl T = 3 10 至 Ij 7 10)(2) t2 彡 60 秒1.具体地,当对流电机500的开操作时间tl与关操作时间t2之比为2 3 (或者对流电机500的开操作时间tl的总和与对流电机500的总操作时间T之比为2 5)时,可在烹调室160内非常高效地烹调例如面包等食物。这可参照以下表1得到更清楚地理解。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烹调用具,包括腔室,所述腔室具有烹调食物的烹饪室,所述腔室具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都被限定在限定所述烹调室的后表面的背板上,并彼此间隔开; 加热源,所述加热源提供能量以烹调所述烹调室中的食物;对流盖,所述对流盖固定到所述背板的后表面,所述对流盖限定位于其内表面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之间的对流室;对流风扇,所述对流风扇安装在所述对流室内,所述对流风扇沿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吹送空气,使空气从所述烹调室的内部通过所述进气孔被吸入所述对流室的内部,并从所述对流室的内部通过所述排气孔被排放到所述烹调室的内部;包括电机轴的对流电机,所述对流电机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对流风扇旋转; 对流加热器,所述对流加热器安装在所述对流室内,以加热由所述对流风扇吹送的空气;以及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检测从所述烹调室的内部通过所述进气孔被吸入所述对流室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其中,所述对流加热器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并且所述对流风扇以最大转速执行连续的开操作,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所述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根据所述烹调室内的烹调温度或待烹调的食物的种类来确定所述对流风扇的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当所述对流风扇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时,所述对流风扇的开操作时间与关操作时间之比为约3 7 到约7 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用具,其中,当所述对流风扇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时,所述对流风扇的开操作时间与关操作时间之比为约2 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当所述对流风扇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时,所述对流风扇的关操作时间小于约6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设定转速被设定成所述最大转速的约 40%到约70%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当所述烹调室内的烹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对流风扇以所述最大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并且当所述烹调室内的烹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对流风扇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所述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当所述烹调室内烹调的食物是肉时,所述对流风扇以所述最大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当所述烹调室内烹调的食物是面包时,所述对流风扇在所述最大转速下以预设周期重复地执行开/关操作,或者以将所述最大转速减小了预设比率的设定转速连续地执行开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对流风扇包括 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盘;布置在所述盘之间的多个叶片;以及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将所述电机轴联接到所述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限定在所述盘中的一个上;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在所述固定孔的内圆周上以预设角度倾斜地延伸;以及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在插入所述电机轴的状态下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联轴器由所述弹性支撑件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盘构成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联轴器的沿与所述联轴器插入所述固定孔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孔的尺寸,从而使得所述联轴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所述弹性支撑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加热源、所述对流风扇以及所述对流加热器根据所述热敏电阻检测的温度来进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在所述对流盖的两侧表面和顶表面上分别限定有用于安装所述对流风扇的风扇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所述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安装孔, 而且所述热敏电阻穿过所述热敏电阻安装孔,从而使得所述热敏电阻的前端布置在所述风扇安装孔的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中,所述对流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固定到所述背板的后表面;外盖,所述外盖固定到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以便覆盖所述内盖;以及至少两个侧盖,所述侧盖固定到所述背板的后表面和所述内盖的两侧表面,其中,所述对流室限定在所述背板、所述内盖和所述侧盖之间,而且所述热敏电阻穿过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并布置在所述对流室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调用具。根据烹调室内的烹调温度和待烹调的食物种类,将用于操作对流风扇的对流电机的运转控制成各种模式。因此,可根据烹调温度和待烹调的食物种类更有效地烹调食物。
文档编号F24C7/06GK102444919SQ2011103038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南贤植, 白丞祚, 赵晟浩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