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用其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737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用其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用其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泵式水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空调水箱及冷却水塔,在制冷工况下压缩机出口-冷凝器的盘管-膨胀阀-蒸发器的盘管-压缩机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制冷介质循环系统;冷却塔出口 -冷凝器的盘管外通路-冷却塔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对制冷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循环系统;保温罐出口-蒸发器的盘管外通路-保温罐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蓄能介质循环系统;保温罐-散热末端-保温罐形成降温散热系统,蓄能介质在该系统内通过风扇的转动将自然风与散热末端内盘管表面的低温热交换变成冷风送入室内,使得室温得以降低。该热泵式水中央空调系统最大的不足是冷却介质散热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空调水箱内的冷却介质通过导管送入散热末端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不可调,而散热末端最后释放出的吹出冷风的温度大小只能通过控制散热末端内的风扇的转速来调整,温度调节及控制不准确不科学,能量利用率低,不能够随人所欲。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末端的吹风温度调整科学准确、能量利用率高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用其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在管形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定位端盖,左、右定位端盖上对应设置有均布的圆孔,管形壳体内的蒸发管的两端安装在左、右定位端盖上的圆孔上,左定位端盖的外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盖形成回流腔,右定位端盖的外侧密封连接有进出液盖,进出液盖与右定位端盖之间设置的腔室通过中心隔板分割成进液腔和回液腔,与进液腔和回液腔相对应的进出液盖上分别设置有送液管路的进液口和回液口,进液口依次通过进液腔、与进液腔及回流腔连通的蒸发管、回流腔、与回流腔及回液腔连通的蒸发管、回液腔与回液口连通,在管形壳体内用一组以上的导流隔板垂直于管形壳体的轴线将管形壳体内壁与蒸发管外壁之间的空腔分割成一个以上的S形导流通道,S形导流通道两端对应的管形壳体壁上分别设置有回液管路的分进水口和分出水口,所有的分进水口与带有进水口的分水器的内腔连通,所有的分出水口与带有出水口的集水器的内腔连通,分进水口的管路上安装有用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智能进水阀,回流盖上安装有与回流腔连通的排水安全阀。上述的密封连接为左定位端盖与回流盖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右定位端盖与进出液盖和中心隔板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进出液盖与中心隔板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的均布的圆孔为相邻两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0009]上述的蒸发管为铜管或热交换管。用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进液口的一端串联送水泵后与冰晶保温罐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经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盘管内管路依次与散热末端的盘管内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盘管外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冰晶保温罐的回水口连通,冰晶保温罐的蓄能介质进出口分别与制冷系统的蓄能介质进出水口连通,送水泵伸入到冰晶保温罐内腔的进水管端部及制冷系统连接蓄能水泵后伸入到冰晶保温罐内的进水管端部分别设置有单向阀门。上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蓄能介质循环回路、制冷介质循环回路及冷却介质循环回路,蓄能介质循环回路的蓄能介质进出口伸出蒸发器外,制冷介质循环回路的回气口利用导管依次与压缩机、冷凝器、供液阀、干燥过滤器、供液电磁阀、热力膨胀阀连通后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出口通过导管串联有冷却塔及冷却水泵,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头安装在蒸发器的回气口处的导管外壁上。上述的冰晶保温罐内的蓄能介质为0°C以下的冰晶水。上述的冰晶保温罐内用隔墙将冰晶保温罐内腔分割成S形导流通道,液体从S形导流通道的一端引入、另一端引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散热末端的吹风温度调整科学准确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冷却介质散热系统中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回水管路中分进水口上智能进水阀的数量及阀门开度,可直接调节进入散热末端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而控制风扇吹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调整方法简单科学。3、能量利用率高当需要调高室温时,可调大智能进水阀的数量及阀门开度,通过进入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冷却介质与流回冰晶保温罐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散热末端回水管路将不需要的冷却介质带回到冰晶保温罐内,多余的能量得到及时的回收,能
量利用率高。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较大型的恒温恒湿的水中央空调系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结构原理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在管形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定位端盖h、2b,左、右定位端盖2a、2b上对应设置有均布的圆孔,管形壳体1内的蒸发管10的两端安装在左、右定位端盖h、2b上的圆孔上,左定位端盖加的外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盖3形成回流腔3a,右定位端盖2b的外侧密封连接有进出液盖4,进出液盖4与右定位端盖2b之间设置的腔室通过中心隔板5分割成进液腔如和回液腔4b,与进液腔如和回液腔4b相对应的进出液盖4 上分别设置有送液管路的进液口 6和回液口 7,进液口 6依次通过进液腔如、与进液腔如及回流腔3a连通的蒸发管10、回流腔3a、与回流腔3a及回液腔4b连通的蒸发管10、回液腔4b与回液口 7连通,在管形壳体1内用一组以上的导流隔板垂直于管形壳体1的轴线将管形壳体1内壁与蒸发管10外壁之间的空腔分割成一个以上的S形导流通道,S形导流通道两端对应的管形壳体1壁上分别设置有回液管路的分进水口 15和分出水口 17,所有的分进水口 15与带有进水口 14的分水器13的内腔连通,所有的分出水口 17与带有出水口 19的集水器18的内腔连通,分进水口 15的管路上安装有用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智能进水阀 16,回流盖3上安装有与回流腔3a连通的排水安全阀25。上述的密封连接为左定位端盖加与回流盖3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9a,右定位端盖2b与进出液盖4和中心隔板5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进出液盖4与中心隔板5 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的均布的圆孔为相邻两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上述的蒸发管10为铜管制作的盘管或其它热交换管,例如铝管或铝合金管制作
的盘管等。用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的进液口的一端串联送水泵50后与冰晶保温罐53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经恒温恒湿热交换器 50的盘管内管路依次与散热末端51的盘管内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的进水口、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的盘管外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的出水口与冰晶保温罐53的回水口连通,冰晶保温罐53的蓄能介质进出口分别与制冷系统的蓄能介质进出水口连通,送水泵50 伸入到冰晶保温罐53内腔的进水管端部及制冷系统连接蓄能水泵65后伸入到冰晶保温罐 53内的进水管端部分别设置有单向阀门M、55。上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蓄能介质循环回路、制冷介质循环回路及冷却介质循环回路,蓄能介质循环回路的蓄能介质进出口伸出蒸发器61外,制冷介质循环回路的回气口利用导管依次与压缩机62、冷凝器71、供液阀68、干燥过滤器67、供液电磁阀66、热力膨胀阀 64连通后与蒸发器61的进液口连通,冷凝器71的冷却介质进出口通过导管串联有冷却塔 70及冷却水泵69,所述的热力膨胀阀64的感温头63安装在蒸发器61的回气口处的导管外壁上。上述的冰晶保温罐53内的蓄能介质为0°C以下的冰晶水。上述的冰晶保温罐53内用隔墙531将冰晶保温罐53内腔分割成S形导流通道, 液体从S形导流通道的一端532引入、另一端533引出,使得从冰晶保温罐53内的液体成为流动的液体,从冰晶保温罐53的S形导流通道的引出端533引出的液体始终为冰晶保温罐53内的较冷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制冷工况下压缩机62出口-冷凝器71-供液阀 68-干燥过滤器67-供液电磁阀66-膨胀阀65-蒸发器61的盘管-压缩机62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制冷介质循环系统;冷却塔70出口 -冷却水泵69-冷凝器71的盘管外通路-冷却塔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对制冷介质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冰晶保温罐53出口 -蒸发器61的盘管外通路-冰晶保温罐53进口依次用管道连接形成蓄能介质循环系统;冰晶保温罐53-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盘管内通路-散热末端51-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盘管外通路-冰晶保温罐53形成降温散热循环系统,蓄能介质在该系统内通过风扇的转动将自然风与散热末端内盘管表面的低温热交换转换成冷风送入室内,使得室温得以降低,其最大的特点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的一个以上的S形导流通道、设置在S形导流通道两端的分进水口 15和分出水口 17及连接各分进水口 15上的智能进水阀16,通过控制智能进水阀 16可控制回流到冰晶保温罐53内的蓄能介质在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内的流通路径,进而控制蓄能介质在恒温恒湿热交换器50内的热交换程度,将不需要的冷能量带回冰晶保温罐53内,即有效地控制了温度调整的准确、及时,又及时回收能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能量
利用率高。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管形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定位端盖, 左、右定位端盖上对应设置有均布的圆孔,管形壳体内的蒸发管的两端安装在左、右定位端盖上的圆孔上,左定位端盖的外侧密封连接有回流盖形成回流腔,右定位端盖的外侧密封连接有进出液盖,进出液盖与右定位端盖之间设置的腔室通过中心隔板分割成进液腔和回液腔,与进液腔和回液腔相对应的进出液盖上分别设置有送液管路的进液口和回液口,进液口依次通过进液腔、与进液腔及回流腔连通的蒸发管、回流腔、与回流腔及回液腔连通的蒸发管、回液腔与回液口连通,在管形壳体内用一组以上的导流隔板垂直于管形壳体的轴线将管形壳体内壁与蒸发管外壁之间的空腔分割成一个以上的S形导流通道,S形导流通道两端对应的管形壳体壁上分别设置有回液管路的分进水口和分出水口,所有的分进水口与带有进水口的分水器的内腔连通,所有的分出水口与带有出水口的集水器的内腔连通, 分进水口的管路上安装有用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智能进水阀,回流盖上安装有与回流腔连通的排水安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连接为左定位端盖与回流盖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右定位端盖与进出液盖和中心隔板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进出液盖与中心隔板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布的圆孔为相邻两圆孔的圆心连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管为铜管或热交换管。
5.用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进液口的一端串联送水泵后与冰晶保温罐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经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盘管内管路依次与散热末端的盘管内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盘管外管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冰晶保温罐的回水口连通,冰晶保温罐的蓄能介质进出口分别与制冷系统的蓄能介质进出水口连通,送水泵伸入到冰晶保温罐内腔的进水管端部及制冷系统连接蓄能水泵后伸入到冰晶保温罐内的进水管端部分别设置有单向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蓄能介质循环回路、制冷介质循环回路及冷却介质循环回路,蓄能介质循环回路的蓄能介质进出口伸出蒸发器外,制冷介质循环回路的回气口利用导管依次与压缩机、冷凝器、供液阀、 干燥过滤器、供液电磁阀、热力膨胀阀连通后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出口通过导管串联有冷却塔及冷却水泵,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头安装在蒸发器的回气口处的导管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冰晶保温罐内的蓄能介质为0°C以下的冰晶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冰晶保温罐内用隔墙将冰晶保温罐内腔分割成S形导流通道,液体从S形导流通道的一端引入、另一端引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其冰晶蓄能中央空调,恒温恒湿热交换器是管形壳体内的蒸发管与进出液口形成进液通道、管形壳体的蒸发管外通道分割成一个以上的S形通道,并通过分水器的进水口、集水器的出水口形成回水通道,分水器的分进水口的管路上安装有用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智能进水阀;冰晶蓄能中央空调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的进液通道的一端串联送水泵及冰晶保温罐、另一端散热末端、恒温恒湿热交换器盘管外管路与冰晶保温罐的回水口连通,冰晶保温罐的蓄能介质进出口分别与制冷系统的蓄能介质进出水口连通,有益效果是散热末端的吹风温度调整科学准确,能量利用率高,适用于较大型的恒温恒湿水中央空调系统。
文档编号F24F5/00GK202013123SQ20112006326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洪志文 申请人:蒋剑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