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433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金属瓶盖的企业所使用的烘炉主要有三种以电加热管为加热源的烘炉,以液化气为加热源的烘炉,以远红外线为加热源的烘炉。以电加热管或以液化气为加热源的烘炉存在加热时间长、耗电或耗气量大即单位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缺点。以远红外线为加热源的烘炉,远红外线的主要工作波长为4-10 μ m,这个区间的红外波并不是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固化的最好吸收波段,因此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直接从远红外线辐射所吸收的能量只占了其升温固化所需热量总额的一部分,而剩余部分则通过被远红外线辐射加热的热空气之间的热对流交换得来的。采用以远红外线为加热源的烘炉是一次加热即直接加热胶料、二次加热即远红外线辐射加热空气-热空气再对流加热胶料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以远红外线为加热源的烘炉同样存在加热时间长、耗电或耗气量大即单位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可有效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包括一操作台、一用于支撑操作台的支撑架、一置于操作台上的炉体、一置于炉体上的离心风机、一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炉体下方的操作面板、至少9根并排穿设于该炉体侧壁的中波红外线灯管;所述炉体具有一进料口、一出料口和一炉膛;所述操作台首尾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滚轴,输送带套装于所述两滚轴并穿过所述炉膛;所述复数个中波红外线灯管包含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该排中波红外线灯管中的头三根与尾三根均为第一灯管,其余的均为第二灯管,且每相邻两第一灯管之间的间距均为120-180mm,每相邻两第二灯管之间的间距均为90-150mm,相邻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之间的间距为90_150mm ;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100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中波红外线灯管作为加热元件,且中波红外线灯管按一定间距和一定高度布设,使得本实用新型有效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烘炉存在的加热时间长、单位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去侧壁外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3所示,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包括一操作台3、一用于支撑操作台3的支撑架1、一置于操作台3上的炉体2、一置于炉体2上的离心风机4、一设于所述支撑架1上并位于炉体2下方的操作面板5、至少9根并排穿设于所述炉体2侧壁21的中波红外线灯管6。该炉体2侧壁21用一侧壁外壳M遮挡,以防止人体或外物碰触中波红外线灯管6等组件。所述炉体2具有一进料口 22、一出料口 23和一炉膛M ;所述炉体2的出料口 23 上方设有复数个风扇7,用于冷却从炉膛M出来的金属瓶盖(未图示)。所述操作台3首尾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滚轴8,输送带9套装于所述两滚轴8并穿过所述炉膛M ;请再参阅图3所示,所述复数个中波红外线灯管6包含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 62,该排中波红外线灯管6中的头三根与尾三根均为第一灯管61,其余的均为第二灯管62, 且每相邻两第一灯管61之间的间距均为120-180mm,在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第一灯管61 之间的间距均为120mm。每相邻两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均为90_150mm,在本实施例中, 每相邻两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均为90mm。相邻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为90-150mm,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为90mm。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10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mm。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从炉体2侧壁21伸入炉膛M内,用于加热金属瓶盖内垫胶料。邻近所述进料口 22的中波红外线灯管6布设得较稀疏,即邻近所述进料口 22的相邻两第一灯管61之间的间距为120-180mm,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注胶和甩胶后的金属瓶盖内垫胶料进行缓慢加热,使胶料缓慢升温至设定温度,胶料在缓慢升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逐步膨胀起来即胶料会发泡,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发泡后能够使金属瓶盖与瓶子连接时旋得更紧。所述相邻两第二灯管62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均为90-150mm,此处较密集的灯管布设使发泡后的胶料能在一恒定的温度即设定温度下被充分烘烤,经过充分烘烤的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具有较强的韧性,具有能够使金属瓶盖与瓶子旋紧连接时不易被拉断的效果。邻近所述出料口 23的中波红外线灯管6布设得较稀疏,即邻近所述出料口 23的相邻两第一灯管61之间的间距为120-180mm的设置,具有使即将出炉的金属瓶盖内垫胶料能够缓慢降温的作用。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100mm,若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2底面的距离大于100mm,则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待加热的金属瓶盖内垫胶料距离太远, 中波红外线灯管6散发出的热量很大一部分会散发掉,导致被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吸收的热量过少,不能被充分烘烤。若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2底面的距离小于60mm,则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待加热的金属瓶盖内垫胶料距离太近,则导致金属瓶盖内垫胶料表面温度过高,被过分烘烤。当应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在操作面板5上设置好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 接着输送带9将注胶和甩胶后的金属瓶盖(未图示)输送至炉膛对中,由第一灯管61将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缓慢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到达第二灯管62处,在所述设定温度下充分烘烤一定时间。在此期间,离心风机4将胶料烘烤所产生的烟气排出烘炉, 同时将温度稳定于一定范围内。接着金属瓶盖随着输送带9到达邻近炉体2出料口 23的第一灯管61处,此时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然后金属瓶盖到达出料口 23, 由所述风扇7对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吹风冷却,最后金属瓶盖(未图示)由输送带9送出成为广品。实施例二本部分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每相邻两第一灯管61之间的间距均为120mm,每相邻两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均为90mm,相邻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为 90mm ;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mm。实施例三本部分与实施例一、实施二不同之处在于每相邻两第一灯管61之间的间距均为 180mm,每相邻两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均为150mm,相邻第一灯管61和第二灯管62之间的间距为150mm ;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6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100mm。本实用新型采用中波红外线灯管6作为加热元件,由于中波红外线灯管6的主要工作波长为2. 2-2. 7 μ m,正好与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的特性吸收波段2-4 μ m相匹配,且本实用新型将中波红外线灯管6按一定间距和一定高度布设,使本实用新型加热区的温度变化符合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特有的固化温度变化曲线,因此金属瓶盖内垫胶料可以直接快捷地吸收红外电磁波,从而通过一次加热即可实现胶料的固化,因而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操作台、一用于支撑操作台的支撑架、一置于操作台上的炉体、一置于炉体上的离心风机、一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炉体下方的操作面板、至少9根并排穿设于该炉体侧壁的中波红外线灯管;所述炉体具有一进料口、一出料口和一炉膛;所述操作台首尾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滚轴,输送带套装于所述两滚轴并穿过所述炉膛;所述复数个中波红外线灯管包含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该排中波红外线灯管中的头三根与尾三根均为第一灯管,其余的均为第二灯管,且每相邻两第一灯管之间的间距均为120-180mm,每相邻两第二灯管之间的间距均为90_150mm,相邻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之间的间距为90-150mm ;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 60-100mm。
专利摘要一种金属瓶盖内垫胶料烘炉包括一操作台、一支撑架、一炉体、一置于炉体上的离心风机、一操作面板、至少9根并排穿设于该炉体侧壁的中波红外线灯管;所述复数个中波红外线灯管包含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该排中波红外线灯管中的头三根与尾三根均为第一灯管,其余的均为第二灯管,且相邻两第一灯管之间的间距为120-180mm,相邻两第二灯管之间、相邻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之间的间距均为90-150mm;所述中波红外线灯管与炉体底面的距离为60-100mm。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烘炉存在的加热时间长、单位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F26B15/18GK202204247SQ20112028066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邓朝霞 申请人:福州保税区海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