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房內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328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房內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通过改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内部结构,使流体在集热管管腔内形成彻底的自然对流传热,从而提热效率;另外,采用电磁閥调控自然对流循环传热的流体通道,使采用内腔充水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安置在太阳房内的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
背景技术
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特点是保温水箱与集热器(又称“集热管系统”) 相互分离、其间有管道连通;集热器由多根集热管(本文仅涉及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简称 “全玻管”)从侧面插入一根联集管(联箱)组成。
另外,紧凑式热水器的集热管与保温水箱直接相连通,它亦称“整体机”。我国已是太阳热水器大国,在户用太阳热水器范畴,整体机的保有量最大,足见其 “性价比”很高。整体机缺点是外形庞大,耸立于建筑物房顶,有损建筑物外形,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近年它的年产量急降。填补这一空缺的商品是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工程),诸如“集中采热-分户IC卡计量使用热水”的户用太阳热水工程(以下简称户用热水工程)以及阳台悬挂式(分离式)太阳热水器。但是,它俩与整体机相比,其热性能(热效率)不一定提高、成本却大幅提高,即它俩的“性价比”远不及整体机。另外,它俩安装在建筑物外存在有损建筑物外形或受控于空间面积不够。例如户用热水工程它的集热管支架必须现场焊制、另需配置循环水泵及自控系统、各户必备的IC卡计量仪表单价超300元,而又无根据能说明其热效率能增高,故其性价比远低于整体机;它的集热器安置在高楼的平面楼顶上面,其面积有限,对高层建筑满足不了众多用户的需要。又如阳台悬挂式热水器,其集热器按集热元件不同分两类一类是采用“低倾角”热管型集热管,其内件铜管直径较粗、达Φ15πιπι(普通热管则为Φ8πιπι),其单根集热管成本比全玻管高出60%。热水器的成本组成中集热管是主体,致使热水器成本大增、使性价比远低于整体机。另一类是采用平板式集热器(其内件都是铜材),相应的热水器售价很高 (80升水箱时,售价超5000元),而120升水箱的整体机售价仅2000元,足见其性价比远低于整体机。另外,它俩的集热器安置在阳台外,除了具有重物下墜伤人阴患外,亦同时破坏了建筑设计師把建筑物看成是“凝固艺术品”的理念,即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难度很大。由此可知,现有的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范畴的技术水平未能创造“性价比”较高、同时又与建筑物“一体化”结合的产品,其市场远未打开。太阳热水嚣是一类环保、节能、 低碳的大宗产品,创造高“性价比”、与建筑物完美结合的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是当务之

/CJ、O针对现有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技术水平的不足,本发明“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提出三个技术措施來解决太阳热水器安置在太阳房内,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物一体化的难题就可解决;分离式集热器采用独特结构的内件,使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具有高性价比;采用经济的“微承压”方式向淋浴器水喷头输出有压(冲刷感)热水。这三个技术措施构成本发明的内涵。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要点有三,这三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必须同时出现才能化解上述技术难点,这三要点是;
第一,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安置在太阳房内,保温水箱挂在其侧墙墙角上方; 第二,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是联箱内腔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内腔安装有一根冷水导流管的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
第三,保温水箱底部安装敞开式混水閥,保温水箱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以下分别作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指太阳房是指分类上属于被动式太阳房中的“直接受益式”与“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例如“具有落地式玻璃窗(墙)的封闭式阳台”就指后者。建筑物在设计師的观念中是凝固的艺术品,任何附加物都会破坏原有的艺术构思,致使“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难度较大。现把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安置在太阳房内(建筑物内部),问题就不存在。由于整体机的水箱与各全玻管(倾角约45° )緊相连,它呈现庞大外形,不宜安置于室内。本发明的分离式热水器与之不同,保温水箱挂在侧墙墙角上方,分离式集热器(全玻管呈“横躺式”),倾角60°,紧贴太阳房落地玻璃窗着地安置,所以只占据较小空间(底面 370*1800,浮高750mm的空间),对生活空间影响不大。简言之,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安置在太阳房内,其保温水箱挂在侧墙墙角上方,其分离式集热器紧贴太阳房落地玻璃窗着地安置,这里所指太阳房是分类上属于被动式太阳房中的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传统太阳热水器的集热器必安置在建筑物外侧, 把太阳热水器的集热器亦安置在建筑物内部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但由此产生两个新问题需解决。一是太阳房空间狭小、阳光辐射强度较弱,所以长度达1. 5m-l. 8m的全玻管必须按“撗躺式(倾角小于5° )”插入集热器联箱的一个侧面,同时按自然对流采热时其热效率必须很高。当冷、热流体连通时,“热流体自发上浮、冷流体自发下沉”的物理原理,使得 “竖立式(倾角约45° )”全玻管,例如整体式热水器中全玻管,按自然对流采热时,其热效率较高,但“撗躺式”全玻管则热效率很低。从下面敍述可知,本发明创造出内件结构特殊的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致使在自然对流采热时,内腔充水的“撗躺式”全玻管的热效率与 “竖立式”相同(稍有超出!)。二是太阳房“层高”仅2. 2m,热水器的保温水箱即使安置在侧墙的“最高处”,它与淋浴器喷水头的高度差仅0. 5m,保温水箱若按“落水式”供水就不能向喷水头输出有“冲刷感”热水。为经济与高“性价比”,本发明摒弃增压水泵改用敞开式混水閥,利用自來水网水压,使保温水箱按微承压式向水喷头输出热水;同时在水循环的管路中增设三亇常开式电磁閥,保证在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时全玻管不会破裂。
以下依次细述内件结构特殊的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微承压式输出热水。图1是本发明“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9)是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外壳,以下简称“联箱”。联箱(9)的一侧(本图所示的左侧)开设一排翻边圆孔,与硅胶圈配合后各孔插入一根全玻管(10),联箱(9)顶部有热水出口(a)与冷水进口(b),这些结构特征与传统联箱相同。本发明的特殊处在于,联箱(9)内腔中部沿轴向安置一塊覆盖絕热层的隔板,该隔板中部开设一排翻边圆孔(以后称“冷水导流管插孔”),翻边圆孔数目与集热器联箱(9) 安插的全玻管(10)数目相同、并与全玻管(10)同心,翻边圆孔与硅胶圈配合后可插入一根细长的冷水导流管(11),故该隔板是“具有一排冷水导流管插孔的覆盖絕热层的絕热隔板”,以下简称“帶排孔絕热隔板(13)”。该隔板把联箱(9)内腔分割成(D)与(E)两室,随后的分析可知(D)室是冷水室、(E)室是热水室。冷水导流管(11)的一端经帶排孔絕热隔板(1 上的冷水导流管插孔(1 与冷水室(D)连通,另一端直达全玻管(10)内腔深处、 距底部IOOmm至250mm。联箱(9)顶部的热水出口(a)用柔性管道、串联一个常开式电磁閥 (5)与保温水箱(3)下部的热水进口(f)连通;联箱(9)顶部的冷水进口(b)用柔性管道、 串联一个常开式电磁閥(6)与保温水箱(3)下部的冷水出口(g)连通;保温水箱(3)下部的冷(热)水出(进)口(g)/(f)的方位角(β)如图2所示、角度范围60°左右,图2是图1中的㈧向视图。集热器中各全玻管(10)的轴线(c-c)与地平线(η-η)之间有一亇倾角(Θ)、取值范围1° -5°,(Θ)简称全玻管(10)的倾角。简言,上述“分离式集热器结构描述”中,其关键是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联箱 (9)内腔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各全玻管(10)内腔安装有一根冷水导流管(11), 各全玻管(10)的倾角(Θ)、取值范围Γ -5° ;以下敍述本发明内件结构特殊的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各全玻管(10) 的黒膜吸收阳光辐射后,使邻近内腔周壁处的水温上升成为热水,因全玻管倾角(Θ)存在,热水自发沿全玻管(10)内管壁与冷水导流管(11)之间的空隙上浮,逐渐升温进入联箱(9)的(E)室、(E)室成为热水室,热水经“热水出口(a)-敞开式电磁閥(5)-热水进口(f)”,进入保温水箱(3)。相对而言,保温水箱(3)的冷水经“冷水出口(g)_敞开式电磁閥(6)-冷水进口(b)”,进入联箱冷水室(D)。由于帶排孔絕热隔板(1 的存在,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使联箱热水室(E)与联箱冷水室(D)分别积存足量热(冷)水。因为联箱 (9)按照可插入9至10根Φ58*1800πιπι全玻管(10)的规格來设计,各全玻管(10)的管距 75mm,故(E)/(D)室的热/冷水的水柱高度至少均达到75*9 = 675mm。如此高度的热/冷水柱,冷/热水的密度不同使之有较强的对流的动力,两者之间又有多根冷水导流管(11) 连通,所以必然存在强劲的“热虹汲”、产生自然对流传热。由于帶排孔絕热隔板(1 具有絕热层,使“两室”的水温差常在,即热虹汲现象或自然对流传热会经常存在,从而产生较高的热效率。我国的整体机(集热元件大都是全玻管、倾角45° )保有量极大,这一事实证明 “内腔充水的、竖立态的全玻管的热效率很高(价格亦最便宜)”。但是不少文献明确指出1: 由于全玻管的极端“细长型”,即使“竖立态”,其管腔内积水亦不能进行很好的自然对流,即现存全玻管的热效率並未达到它的极大值。但本发明的集热器中的全玻管(10)却不然,由于冷水导流管(11)的一端连通联箱冷水室(D)、另一端深深插进全玻管(10)内腔,通过冷水导流管(11)以及全玻管(10)与冷水导流管(11)之间的空间、使得联箱(9)内腔存在的两个相互絕热、温差较大、液柱高达675mm的热/冷水室(E/D)相互连通;液柱高达675mm 的“热/冷水柱”产生的热虹汲推动力,把联箱冷水室(D)中冷水、经冷水导流管(11)输送至全玻管(10)管腔底部、把积存其中的热水全部置換,把热水沿全玻管(10)与冷水导流管 (11)之间的空间输送到联箱热水室(E),因而能使全玻管(10)完成彻底的对流传热,这样就产生很高的热效率,这在整体机亦做不到。
简言之,本发明集热器中的全玻管(10)均呈“横躺”态,按常规其热效率应远低于“竖立”态;但因采用结构特殊的集热嚣,使“横躺”态全玻管(10)的热效率与“竖立”态一样高;已有实测数据证实。至此,本发明分离式集热器的特点
分离式太阳热水器的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9)的一个侧面开设一排翻边圆孔、可插入全玻管(10);联箱(9)内腔中部沿轴向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帶排孔絕热隔板 (13)把联箱(9)内腔分割成联箱热水室(E)与联箱冷水室(D)、联箱热水室(E)与各全玻管(10)直接连通;联箱热水室(E)上部开设热水出口(a),联箱冷水室(D)上部开设冷水进口(b);在各全玻管(10)插入联箱(9)侧面的一排翻边圆孔之前,在帶排孔絕热隔板(13) 的冷水导流管插孔(1 中先插入一根细长的冷水导流管(11),其长度比全玻管(10)的长度小50mm至200mm,材质为非金属材质,然后再把各全玻管(10)插入联箱(9),组成本发明的分离式集热器。帶排孔絕热隔板(13)覆盖的絕热层是使联箱热/冷水室(E/D)持续维持较大温差、从而产生热虹汲的动力;帶排孔絕热隔板(1 是本发明的特征;帶排孔絕热隔板(13) 是具有一排冷水导流管插孔(1 的覆盖絕热层的絕热隔板,冷水导流管插孔(1 的数目与集热器联箱(9)侧面可安插的全玻管(10)数目相同、并与全玻管(10)同心。以下敍述本发明的微承压式输出热水。
由图1与图2知,保温水箱C3)不设溢流口,传统的大气平衡接管被安置在保温水箱 (3)顶部的常开式电磁閥(4)替代。为从简,传统中的温度显示传感器接口与电加热器接口均未显示,其最大差异是在保温水箱C3)底部安裝一个敞开式混水閥(1)。
敞开式混水閥(1)的功能是一旦开启(三维手柄控制),它才输入有压自來水(水压高达0. IMPa),从它的“矮管(图示左侧管)”输入保温水箱(3),但同时它自动开通“出水管口”-淋浴器水喷头,所以保温水箱⑶並未承受自來水的全部压力(只承受小部分压力); 输入的自來水从“矮管”(低)处往上流动,把保温水箱⑶高处的热水从“高管(图示右侧绾)”输出进入淋浴器水喷头,产生有冲刷感的热水,该过程中保温水箱C3)仅承受微弱的自來水压,故称微承压式输出热水。微承压式输出热水的全过程如下。平时,三个常开式电磁閥⑷、(5)、(6)均开通, 这时保温水箱C3)与大气相通,分离式集热器在阳光照射下按自然对流采热;当采热完毕,需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时,控制系统使三个常开式电磁閥G)、(5)、(6)全都关闭,保温水箱C3)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即随后就不可能把水压传送至全玻管(10)管腔-防止破裂; 启动敞开式混水閥(1),使有压自來水从保温水箱C3)底部进入、从顶部把热水从淋浴器水喷头输出有压热水,实现微承压式输出热水。简言之,本发明实现微承压式供水的实质是保温水箱(3)底部安装敞开式混水閥(1);当保温水箱C3)按自然对流方式采热时,保温水箱C3)下部与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 (9)相连通的两个常开式电磁阀(5)与(6)处于开启狀态,保温水箱(9)顶部与大气连通的常开式电磁閥(4)亦开启;当保温水箱(3)按承压式输出热水之前,控制系统把上述三个常开式电磁閥G)、(5)、(6)全部关闭,使随后將进入保温水箱(3)的自來水水压不致加压于全玻管(10)、防止破裂;然后调控安裝在保温水箱(3)底部的敞开式混水閥(1),即可实现微承压输出热水。采用内腔充水全玻管(10)的热水器实现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是本发明的特征。 按微承压式供水,热水器中无旋转部件,维修率低、更经济,达到高性价比。


图1-本发明“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示意图;图2-图1的A向视图;图3-图1的B-B复合剖视图;(1)-敞开式混水閥;(2)-自來水网截止閥;(3)_保温水箱;G)-常开式电磁閥;(5)_常开式电磁閥;(6)_常开式电磁閥;(7)_循环热水管;(8)_循环冷水管;(9)_ 联箱;(10)-全玻管(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1)-冷水导流管;(12)-冷水导流管插孔;(1 -帶排孔絕热隔板;(D)-联箱冷水室;(E)-联箱热水室;(a)_ 热水出口;(b)_ 冷水进口;(c-c)-全玻管(10)轴线;(f)_ 热水进口;(g)_ 冷水出口;(k-k)_联箱中轴线;(n-n)-地平线(Θ)-全玻管(10)倾角;(φ>-联箱(9)倾角;(β)_保温水箱热/冷水的进/出管口(f)/(g)的方位角本发明的优点第一,太阳热水器安置在建筑物内部,絕不有损其原有外观,使太阳热水嚣与建筑一体化中的难题消失。第二,内件结构独特的分离式太阳集热器,采用的集热元件是价格最低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0),虽全玻管呈横躺狀态,但其热效率与整体机中竖立状态的全玻管相同,这是一个新技术平台;另外,联箱(9)内件极简单、用料既少又贱,即创造一个新技术平台的同时达到“高性价比”;第三,保温水箱C3)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使整机沒有旋转部件,故障率极低、价格亦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保温水箱(3)的制造工艺与传统整体机的保温水箱基本同,它俩均属臥式水箱, 所不同的是保温水箱C3)顶部没有敞开的大气平衡管口,取代品是一个常开式电磁閥(4) 的接管口 ;温度指示仪的温度传感器(棒)插口与保温水箱C3)改用螺纹密封式连接,其插口位置定位于水箱封头(远离玻璃窗)的中上部、按横向布置。在保温水箱C3)筒体下方的左、右两侧各安置一根。32*150、壁厚2.5毫米(下同-略)不锈钢接管,即热/冷水出 /進口(f)/(g),其管口方位按图1与图2。保温水箱(3)内筒为Φ310*1060πιπι,聚氨酯硬泡沫塑料保温层厚度取40mm ;最后制成一个公称容积80L,外形为Φ 390*1140mm的保温水箱(3),把它挂在落地玻璃(幕)窗的封闭阳台的侧墙最高处。上述过程与技术细节均属现有技术,以后从略。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9)内箱按90*90*690mm设计,较特殊的是它的一亇侧面 (90*690mm)冲压出9个翻边圆孔(配合硅胶圈后可插入Φ58*1800mm全玻管(10))、孔距 75mm。这9个翻边孔是经两次冲压工艺制成先在该薄钢板中部冲压一排共9个中心孔距 75mm的70*70mm的倾斜(倾角3° )平面,再在每一个70*70mm平面上按常规冲压出翻边圆孔,这样以后插入该孔的Φ58*1800πιπι的全玻管(5)的倾角(Θ)就是;T。联箱(9)内筒上/下两端均为正方形封头,仅上封头两侧各安置一根Φ32*150,2. 5mm不锈钢管,分别成为热/冷水出/进口(a)/(b),其中热水出口(a)靠近各全玻管(10)插入口。但在上/ 下两个封头与内简壁焊接之前,需在内筒内腔焊接一塊90*90*690mm薄钢板。该薄钢板中部予先冲压出一排共9个翻边圆孔,配合胶圈后可插入一根Φ25*1600、壁厚Imm的硬质玻璃管,成为冷水导流管(11);各圆孔孔距75mm,并与联箱(9) 一侧面(90*690mm)的9个翻边圆孔同心,这9个孔就是冷水导流管插孔(1 。然后再把上/下端盖按常规工艺封接; 再随后则把定型的聚丙烯泡沫板(厚6mm),利用它的柔软性从联箱(9) 一侧翻边圆孔(约 Φ65mm)中放进内腔、按预制的定型圆孔对齐后、用食用级环氧树脂固定在该薄板表面,从而制成帶排孔絕热隔板(13),它上面有9个冷水导流管插孔(1 。联箱(9)内筒制作保温层后,再配合配套支架,使然后的分离式集热器平面倾角为60° (图3的φ=60°);把分离室集热器紧贴太阳房落地玻璃窗着地安置。然后把9根Φ25*1600πιπι的硬质玻璃管插入冷水导流管插孔(12),再往联箱(9)插入9根全玻管(10);再用两根。32、厚2.5!11111硅胶管,其中各串联一个常开式电磁閥(5) (6),把联箱(9)上部的两个接管口(a) (b)与保温水箱(3)下方的两个对应接口(f) (g)连通;再把自來水网与敞开式混水閥(1)连通。至此制成本发明的“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
以上实质都是现有技术,为简洁随后的实施例“只显示一些特征数据”。操作过程在三个常开式电磁閥⑷、(5)、(6)全开启时,打开水网截止閥(2)、再慢慢打开敞开式混水閥(1)、手柄旋转至“热水输出”,这时冷水逐渐进入水箱内腔、空气主要从常开式电磁閥(4)排出,直至溢出冷水、关闭混水閥(1)。
然后分离式热水器进入“自然对流采热”;采热完毕时保温水箱C3)积存足量热水,就可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首先控制系统使三个常开式电磁閥(4) (5) (6)全部关闭,即可操纵敞开式混水閥(1)实现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本例中各全玻管(10)的水量配比(MAR)、单位Kg(水)/mm2(黒膜)数值较小,适用阳光辐射较弱场合。
实施例二与上相似,所不同的是全玻管(10)的倾角(θ )为4° ;保温水箱(3)公称容积为 100L,即水箱内筒为Φ310*13^πιπι;冷水导流管(11)改成“铝塑管”;其他相同。本例各全玻管(10)的水量配比(MAR)、Kg(水)/mm2(黒膜)数值稍大,适用阳光辐射较强场合。
1谢光海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 ): 101-104(其中 102 页第 7-9 行)。
权利要求
1.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是由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一,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安置在太阳房内,其保温水箱C3)挂在侧墙墙角上方,其分离式集热器紧贴太阳房落地玻璃窗着地安置,这里所指太阳房是分类上属于被动式太阳房中的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其二,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联箱(9)内腔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0)内腔安装有一根冷水导流管(11),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0)的倾角(Θ)、取值范围1° -5° ;其三,保温水箱C3)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联箱(9)内腔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0)内腔安装有一根冷水导流管(11)是指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9)的一个侧面开设一排翻边圆孔、可插入全玻管(10);联箱(9)内腔中部沿轴向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帶排孔絕热隔板(13)把联箱(9)内腔分割成联箱热水室(E)与联箱冷水室(D)、联箱热水室(E)与各全玻管(10)直接连通;联箱热水室(E)上部开设热水出口(a),联箱冷水室(D)上部开设冷水进口(b);在各全玻管(10)插入联箱(9)侧面的一排翻边圆孔之前,在帶排孔絕热隔板(13)的冷水导流管插孔(12)中先插入一根细长的冷水导流管(11),其长度比全玻管(10)的长度小50mm至200mm,材质为非金属材质,然后再把各全玻管(10)插入联箱(9),组成本发明的分离式集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3)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是指保温水箱(3)底部安装敞开式混水閥(1);当保温水箱C3)按自然对流方式采热时,保温水箱C3)下部与分离式集热器的联箱(9)相连通的两个常开式电磁阀(5)与电磁阀(6)处于开启狀态,保温水箱(9)顶部与大气连通的常开式电磁閥(4)亦开启·当保温水箱C3)按承压式输出热水之前,控制系统把上述三个常开式电磁閥(4)、(幻、(6)全部关闭,使随后將进入保温水箱(3)的自來水水压不致加压于全玻管(10)、防止破裂;然后调控安裝在保温水箱C3)底部的敞开式混水閥(1),即可实现微承压输出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1与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联箱(9)内腔安置一塊帶排孔絕热隔板(13)是指,帶排孔絕热隔板(1 是具有一排冷水导流管插孔(1 的覆盖絕热层的絕热隔板,冷水导流管插孔(1 的数目与集热器联箱(9)侧面可安插的全玻管(10)数目相同、并与全玻管(10)同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房内按自然对流采热的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与传统户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不同,其分离式集热器安置在包括具有落地玻璃窗(墙)的封闭式阳台在内的被动式太阳房内部,使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难点不复存在;为弥补太阳房内阳光辐射强度不如室外强的不足,创造出一种联箱(9)内腔安置一块带排孔绝热隔板(13)、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0)内腔安置一根细长的冷水导流管(11)的分离式集热器,使集热器按自然对流传热方式采热,并使其热效率很高、造价很低;本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不用增压水泵,改用并开式混水阀(1)按微承压式输出热水;整机无旋转部件,零部件价格便宜,最终使本发明的户用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达到高性价比。
文档编号F24J2/40GK102563902SQ2012100215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8日
发明者刘声普, 刘进丰 申请人:刘进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