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469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具体涉及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
背景技术
碳化硅泡沫陶瓷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较高的连通孔隙率,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碳化硅陶瓷的本质,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高通透性、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及抗热震性、高化学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适合于高温、腐蚀、氧化的环境。此陶瓷最初多用在金属熔体特别是高熔点合金的过滤上,而且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功能已被开发出来,使它在冶金、化工、机械、环保、能源等行业可作为高温过滤、净化、吸收、分离、催化、混合、隔热及换热器件,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全球资源紧缺,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化石燃料逐年减少、国际能源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开发利用太阳能是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塔式、槽式、碟式等多种热发电方式,其中塔式热发电装置是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众多的定日镜,将太阳辐射反射到置于塔上的太阳能接收器上,借助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空气,驱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高温太阳能吸热器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国外围绕此项技术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等,国内在该方面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高温太阳能吸热器按结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外部受光型和空腔型。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容积式吸热器,就是一种由三维的基体所构成的太阳能吸热器,可使从中流过的工作流体与其进行直接的热交换。容积式太阳能吸热器通常有一个空心壳体,用于容纳容积式太阳能吸收装置,壳体由玻璃透光窗覆盖,形成封闭的吸热装置腔体,腔体可以容纳与吸收装置直接接触的工作流体,工作流体流过吸热装置腔体,从吸收装置上吸收热量。现有的吸热器对金属要求较高,系统复杂,成本高,对安全性要求苛刻,热体的换热表面积小,传热效率不高,并且采用不同材料作为吸热体与蓄热体,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时接触均匀,换热效果好的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它包括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内部设有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是圆形带通孔的接收器,在所述保温层一端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风机固定连接。辐射热流与冷空气从所述保温层前部经导流通道进入所述导流装置。在所述保温层内部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
本发明所述的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是毛边整体带通孔的圆形片,所述辐射热流与冷空气在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之间换热时,彼此接触面积大,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时接触均匀,换热效果好。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保温层;2、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3、导流装置;4、风机;5、辐射热流;6、冷空气;7、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它包括保温层1,在所述保温层I内部设有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是圆形带通孔的接收器,在所述保温层I 一端设有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与风机4固定连接;辐射热流5与冷空气6从所述保温层I前部经导流通道7进入所述导流装置3 ;在所述保温层I内部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时接触均匀,换热效果好。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ー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它包括保温层(I),其特征在干在所述保温层(I)内部设有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是圆形带通孔的接收器,在所述保温层(I) 一端设有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与风机(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其特征在于辐射热流(5)与冷空气(6)从所述保温层(I)前部经导流通道(7)进入所述导流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层(I)内部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它包括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内部设有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所述碳化硅泡沫陶瓷接收器是圆形带通孔的接收器,在所述保温层一端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风机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时接触均匀,换热效果好。
文档编号F24J2/46GK102650469SQ2012101264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陈俊泽, 陈江东 申请人:宜兴市华瑞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