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4075阅读:10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属于空调温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空调大多人为对其温控系统设定某一温度值,然后便会机械化地将室温一直都控制在这一温度值上下,不能实现人性化的自动调节温度。尤其是当人们在夏天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就不能实现对空调的自动控制。这样往往一觉醒来,会影响身体舒适,甚至着凉,感冒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解决现有空调的温控系统只能机械地依据所设定的某一温度值,将室温控制在这一温度值上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及时调整室内温度,使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包括空调调节系统连接的温控系统,其特征是,设置包括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智能温控机构及转换开关,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接空调调节系统,转换开关的公共点接空调电源,转换开关的各相关触头分别智能温控机构、温控系统。所述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采用KC778B型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的单片机采用AT89C5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空调温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智能温控系统,在相关程序的作用下,实现了一可以自动控制空调是否应该工作,减少了人为因素上的能源浪费;二是在现有的空调技术水平上,添加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人体情况进行智能调节室内温度,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使人体时时刻刻处于舒适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现有的空调在温度的调节上更具人性化。

图I为本实用新型框图;图中,I电源,2智能温控机构,3温控系统,4空调调节系统,5电源触头,6智能温控触头,7断电触头,8原温控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现有空调的温控系统3,空调调节系统4,智能温控机构2和转换开关构成;智能温控机构2包括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采用KC778B型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单片机采用AT89C51,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接空调调节系统4,转换开关的公共点接空调电源1,转换开关的各相关触头分别智能温控机构2、温控系统3,空调调节系统分别接温控系统、智能温控机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空调温控系统上增加智能温控机构,用户可以选择该智能温控机构,是空调实现人性化的自动控温模式,并且用户可以自己根据需要来调节合适温度;当然,用户还可关闭,使空调进入常规模式.工作原理通过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进行空间扫描,施行智能识别,没人的话进入休眠模式;当有人时,就开启自动控温功能,根据一天的时间变化,人的年龄,来自动控制室内温度,使人体处于最适应的温度范围内.这样就达到我们的预设目的.对于智能温控机构来说,由于人体的年龄不同,人的活动强度不同,人体代谢率就会有差异,从而人体产生的热量就会发生变化,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探测到不同的代谢率(即探测到单位面积的人体散热量不同),由于人体单位面积散发的热量不同,(由单位面 积散热量的不同可以事先根据科学分析得到一个舒适的环境温度,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散热量对应一种温度,此对应关系储存在单片机中,单片机由此控制空调调节系统反馈出需要的环境温度),从而反映出空调应该具有的不同的温度。技术分析对分散式空调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对空调房间的不同人群的人体舒适的热环境标准进行了特定地分析;对不同人群的仪器判别方法进行了探索,对目前的远距离感温技术进行了广泛地调研。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包括空调调节系统连接的温控系统,其特征是,设置包括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智能温控机构及转换开关,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接空调调节系统,转换开关的公共点接空调电源,转换开关的各相关触头分别智能温控机构、温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采用KC778B型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片机采用AT89C5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自动人体感应调温系统,属于空调温控技术领域,主要特点是在现有空调温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智能温控系统,在相关程序的作用下,实现了一可以自动控制空调是否应该工作,减少了人为因素上的能源浪费;二是在现有的空调技术水平上,添加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人体情况进行智能调节室内温度,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使人体时时刻刻处于舒适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现有的空调在温度的调节上更具人性化。
文档编号F24F11/00GK202511420SQ2012201409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刘罗仁, 罗金玲 申请人:刘罗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