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531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
背景技术
与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换热方式相比,由于相变换热的方式传热效率高,利用相变换热技术的换热器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类相变换热器技术中,最典型的要属热管换热技术,热管的主要传热方式为蒸发和冷凝,具有传热能力大、温度控制能力强、传热效率高的特点。而现有的一般的热管,制造工艺很复杂,而每根热管之间均采用侧壁与侧壁相连接的方式固定,单个热管的吸热面积减少,直接导致整个热水器的热交换效率的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吸热面积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包括热交换装器和吸热装置;所述吸热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热介质管道,所述的热介质管道的外侧壁通过连接片与另一根热介质管道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热介质管道的一端与热交换装器相连接,所述热介质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密封装置密封。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的改进所述热介质管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吸热层。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介质管道的为圆柱形管道。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吸热装置中,任何相邻的两根热介质管道之间均采用连接片来连接(即每两根热介质管道之间均留出一定的空隙),确保每根热介质管道都能有较大的有效吸热面积;而单个的热介质管道,制造简单,制造完成后组装也很方便。而采用的圆柱形的热介质管道,能节省制造的材料(相同容积的容器,制造圆柱形的容器所使用的材料面积小于制造其他形状容器所使用的材料面积)。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在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图I给出了一种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包括固定架、热交换装器I[0014]和吸热装置。以上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圆柱形热介质管道2 (热介质管道2越多,热交换效率越高。图I中所示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中采用了 4根热介质管道2),以上所述的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通过连接片21与另一根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他的两块热介质管道2通过相同的固定方式固定)。以上所述的热介质管道2的一端与热交换装器I相固定连接(通过热交换装器I将热介质管道2的端口密封),热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密封装置3密封。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吸热层22。热介质管道2内装有导热介质。以上所述的热交换装器I和管道密封装置3均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固定热交换装器I的一端与固定管道密封装置3的一端形成45度的角度。在实际使用时,以上所述的热交换装器I上外接有储水腔10,储水腔10的一端固定有冷水进口 11,热交换装器I的另一端固定有热水出口 12 (通过冷水进口 11向储水腔10导入冷水,再通过热水出口 12将 储水腔10内的热水导出)。在实际使用时,步骤如下热介质管道2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能,热介质管道2内的导热介质吸热后气化,气化后的导热介质沿着热介质管道2上升到与热交换器I连接的一端,气化后的导热介质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I传导到储水腔10内的冷水中,储水腔10内的冷水吸收了气化后的导热介质的热量,导热介质液化,液化后的导热介质由于重力的作用,回流到热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热介质管道2不断的吸收热量,就能不断的对导热介质进行气化,而气化后的导热介质的热量又由储水腔10内的水吸收,不断的将气化后的导热介质液化,如此不断的重复。储水腔10内可以由冷水进口 11导入冷水;当储水腔10内的冷水被加热成热水后,就可以由热水出口 12导出被使用或者存储。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包括热交换装器(I)和吸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热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热介质管道(2),所述的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通过连接片(21)与另一根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相连接; 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一端与热交换装器(I)相连接,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密封装置(3)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其特征是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吸热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其特征是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为圆柱形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管孔波浪形太阳能吸热板,包括热交换装器(1)和吸热装置;所述吸热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热介质管道(2),所述的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通过连接片(21)与另一根热介质管道(2)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一端与热交换装器(1)相连接,所述热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密封装置(3)密封。
文档编号F24J2/32GK202613799SQ20122018144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刘在祥, 阮国成 申请人:安徽海太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