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568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和高压除尘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高楼林立以及汽车的普及都为环境带来粉尘、细菌的污染问题,特别在高楼内的密不透风的室内环境来说,粉尘或细菌更是满布整个空间,长时间的不流通或不清除,都会危害人体呼吸,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滋生,如何避免这些危害呢,目前市面上出现各式各样的除尘设备,通常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在进入进风口后会通过一个过滤网或者过滤棉后,再从出风口排出新鲜的空气,这类机器在长时间的工作后,过滤网/棉会因为积累太多的粉尘而成为一个滋生细菌的温床,而且,结构简单,已不能满足现时社会的需求,因此,拥有一台多功能的净化 器,包括带有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以及除尘功能的净化设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净化器,其通过机壳的风道口内设置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以及高压除尘功能的电路模块,使经过净化后的气流为无菌的纯净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面板按钮、出风口和进风口,其中,所述面板按钮联动连接工作电路,该工作电路连接有带感应人体功能的红外线感应开关,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形成气流进出通道,在该气流进出通道内设置臭氧消毒模块、紫外线杀菌模块和高压除尘模块,该红外线感应开关、臭氧消毒模块、紫外线杀菌模块和高压除尘模块分别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电气连接。所述工作电路连接一手动开关,主要用于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状态。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固定外壳位置的底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机壳的风道口内设置臭氧消毒模块、紫外线杀菌模块和高压除尘模块,通过红外线感应开关和手动开关控制上述模块的启动与关闭状态,实现机器的自动启动或者人手开关操作,因此当空气从进风口被吸入,经过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和高压除尘之后,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即为净化后的气流无菌空气,有效提高室内空
气质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结合附图并对本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外壳I上设有面板按钮10、出风口 11和进风口 12,其中,所述面板按钮10联动连接工作电路2,该工作电路2还连接有带感应人体功能的红外线感应开关24,该工作电路2的进电口位置更可以并接一手动开关25,主要用于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状态,所述出风口 11与进风口 12形成气流进出通道,在该气流进出通道内设置臭氧消毒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该红外线感应开关24、臭氧消毒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2电气连接,也就是说所述臭氧消息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的输入端电气连接从红外线感应开关24或手动开关25的进电口线路,再从该臭氧消息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的输出端合并组成负极端的电流循环回路。所述臭氧消息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的电路可以设置为单独工作或全部工作的效果,可通过额外设置的控制芯片控制。另外,为使外壳I可以美观的固定,所述外壳I的底部设有固定该外壳I位置的底 座13。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净化器,其包括外壳(I),外壳(I)上设有面板按钮(10)、出风ロ(11)和进风ロ( 12),所述面板按钮(10)联动连接工作电路(2),其特征在于该工作电路(2)连接有带感应人体功能的红外线感应开关(24),所述出风ロ(11)与进风ロ(12)形成气流进出通道,在该气流进出通道内设置臭氧消毒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该红外线感应开关(24)、臭氧消毒模块(21)、紫外线杀菌模块(22)和高压除尘模块(23)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2)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浄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路(2)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状态的手动开关(2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浄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底部设有固定外壳位置的底座(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净化器,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面板按钮,出气口和进气口,其中,所述面板按钮联动连接工作电路,该工作电路连接有带感应人体功能的红外线感应开关,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形成气流进出通道,在该气流进出通道内设置臭氧消毒模块、紫外线杀菌模块和高压除尘模块,该红外线感应开关、臭氧消毒模块、紫外线杀菌模块和高压除尘模块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中,当空气从进气口被吸入,经过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和高压除尘之后,从出气口排出的气流即为净化后的气流无菌空气,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2521747SQ20122019492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杨志梅 申请人:杨志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