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076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柜式空调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一般是用于给密闭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空调的最核心部件是压缩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室外机的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然后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室内机的蒸发器,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然后气态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在空调制热运行时,通过四通阀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间的流动方向与制冷运行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机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一般家用空调分为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柜式空调送风的最远距离可达到15米,再加上广角送风,可兼顾很大的面积。柜式空调是分体式空调的一种,普遍用于家庭、小型办公室,具有功率大、风力强等优点,通常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居室。此外在机房中也经常使用柜式空调。在机房中,设备发出的热量使整个机房温度快速升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机房就像一个蒸笼,充满热气。如果不及时给机房降温就会使设备过量发热,甚至有引发火灾的危险。而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在我国北方,机房内的温度在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此时有些设备无法启动。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柜式空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机房内的温度很高时,柜式空调制冷运行,室内机组的出风口吹出冷风,热气从回风口吸入,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后被冷却变成冷风吹出,如此循环则整个机房的温度下降,机房中的设备也可以随之降温,有利于延长机房中的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而当机房内的温度很低时,柜式空调制热运行,整个机房的温度上升,机房中的设备也可以随之升温,保证机房中的设备能够正常启动运行。但是,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柜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其室内机组9的出风口 91位于机体的上方,回风口 92位于机体的下方。而一般机房内的设备都是落地式的,现有的柜式空调的结构不利于将出风口 91吹出的风直接送到设备上。需要将整个机房的温度调节适当后,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才能达到适中,这样就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无法快速的调节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影响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出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上,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室内机组上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且出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机体的下半部分。本方案将现有的普通柜式空调的出风口的位置调整到室内机组的机体的下半部分,利用柜式空调送风距离远的特点,使出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上,可以快速调节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更具体的讲,上述的出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机体正面的底端,使出风口的风直接吹到设备底部,然后进入设备中,使设备的温度快速调节。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回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上半部分,这样布置有利于机房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具体的讲,上述的室内机组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过室内换热器的室内风扇系统。室内换热器使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室内风扇系统从出风口中吹出。再具体的讲,上述的室外机组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四通阀、节流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过室外换热器的室外风扇系统。其中压缩机用于压缩驱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室外换热器用于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四通阀用于改变制冷剂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节流器件用于将制冷剂节流后降至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上述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通过连接管组连接,连接管组包括液管和气管。液管和气管一般都采用铜管,其中气管的直径一般小于液管的直径。上述的液管和气管的外部设有保温层,以避免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时产生热交换,降低对空调工作效率的影响。上述的保温层一般采用海绵套,使成本低廉。上述的液管和气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喇叭状的接口和螺母,以方便连接管与机组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柜式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上,可以快速调节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在炎热的夏天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直接送到机房中的发热的设备上,更有利于机房中的设备的快速散热降温;在严寒的冬天出风口吹出的热风直接送到无法启动的设备上,保证机房中的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启动运行。

图1为现有的柜式空调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柜式空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制冷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图。[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制热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喇叭状的接口和铜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案是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内机组I和室外机组2,室内机组I和室外机组2通过连接管组3连接,连接管组3包括液管和气管。其中室内机组I的机体上设有出风口 11和回风口 12,出风口 11设在室内机组I的机体正面的底端,回风口 12设在室内机组I的机体正面上部,使出风口 11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底部,然后进入设备中,使设备的温度快速调节。如图3所示,室内机组I包括室内换热器13、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过室内换热器13的室内风扇系统(图中未示出)。室外机组2包括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21、室外换热器22、四通阀23、毛细管24、单向阀25、截止阀26、储液器27,还包括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过室外换热器的室外风扇系统(图中未不出)。本实施例在制冷运行时如图3所示,制冷剂的流向是从压缩机21通过四通阀23进入室外换热器22,冷却冷凝后通过毛细管24再经过单向阀25、截止阀26进入室内换热器13,吸热蒸发后通过四通阀23和储液器27,最后被压缩机21吸回。本实施例在制热运行时制冷剂的流向与制冷运行时相反,如图4所示,制冷剂从压缩机21通过四通阀23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3,冷却冷凝后通过毛细管24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22,吸热蒸发后通过四通阀23和储液器27,最后回到压缩机21完成循环。本实施例中液管和气管均采用铜管,且外部均套有海绵套。液管和气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如图5所示的喇叭状的接口 31和铜螺母32,以方便液管、气管与机组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出风口 11的位置调整到室内机组I的机体底部,使出风口 11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上,从而快速调节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原理和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回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机体侧面上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机组上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其中出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机体的下半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设在室内机组正面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上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机组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过室内换热器的室内风扇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机组包括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四通阀、节流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过室外换热器的室外风扇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通过连接管组连接,连接管组包括液管和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管和气管的外部设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为海绵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房用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管和气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 喇叭状的接口和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房用柜式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上述的室内机组上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其中出风口设在室内机组的机体下半部分。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普通柜式空调的出风口的位置调整到室内机组的机体下半部分,使出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机房中的设备上,从而快速调节机房中的设备的温度,提高机房中的设备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24F1/46GK203083024SQ2013200550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李伟宁, 邹海如, 苏楚洲, 谭裕锋 申请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