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9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送风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立式空调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口、离心风机、蒸发器和出风口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目前,出风口大多设计成矩形状,在出风口处加入格栅或者扇叶后与出风口构成空调的送风装置,利用格栅或扇叶平衡出风口处的出风风量和控制出风风向。这样的送风装置仅能将蒸发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送出来,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而且,从出风口吹出来的风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空调进风口进风量的大小以及离心风机的功率大小,其本身不能增大进风风量,因而对室内空气的流动起不到明显的增强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控制出风方向的格栅或扇叶来说,其结构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影响出风效果。而本实用新型正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而进行研究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加速室内空气流动、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而且导流片结构的设计利于空气流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环形罩体,所述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环形罩体的贯通风道,在所述环形罩体壁上形成有连通空调内部风道和所述贯通风道的环形开口,在所述环形开口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将所述环形开口分割为多个环形出风口的环形导流片,所述环形导流片的横截面为带状结构,且靠近所述空调内部风道的一端呈弧形。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靠近所述环形罩体前端的一端优选为呈弧形。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顶面轮廓线可以为一直线段或为一弧线段。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底面轮廓线可以为通过导角相连接的两段直线段或为一弧线段。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为获得合适的出风方向,所述贯通风道在所述环形罩体的前端形成混合空气出口,所述环形导流片以将所述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空气从所述环形出风口引流至所述混合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导流片与所述环形罩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大于0°而不大于45°。优选的,所述环形导流片与所述环形罩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5-25°。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为保证出风均匀性,在所述环形开口上设有多个环形导流片时,多个环形导流片以从前往后周长渐缩式结构依次排列。优选的,为进一步保证出风均匀性,多个所述环形出风口的宽度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空调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送风装置之后,送风装置通过其环形出风口将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空气经贯通风道前端吹出时,贯通风道内形成负压,空调外部的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贯通风道并与热交换空气形成混合空气一起从贯通风道前端吹出,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利用送风装置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空气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而且,通过将环形导流片设计为横截面呈带状结构且靠近空调内部风道的一端呈弧形结构,能保证流经导流片的空气顺利流动,提高了送风装置的送风效果。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空调送风装置的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是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两个不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5是空调送风装置中的导流片的一个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空调送风装置中的导流片的另一个横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送风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空调送风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空气是指空调内部经蒸发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非热交换空气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空气,是相对于热交换空气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蒸发器的部分空气。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请参考图1,该图1所示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空调送风装置的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有空调本体1,空调本体I包括构成空调本体I的壳体的前面板11、后背板12、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及顶板和底板(图中未标注),壳体限定了空调本体I的内部风道15。在内部风道15中自下而上设置有离心风机17、蒸发器16和空调送风装置10。其中,空调送风装置10的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如图2、图3的立体图及图4的纵剖结构图所示意,同时结合图1所示意,该实施例中的空调送风装置10包括有环形罩体101,环形罩体101中间形成有贯通整个环形罩体101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环形罩体101的前端形成混合空气出口 1016,其后端形成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017。在环形罩体101的壁上、具体来说是在环形罩体101壁的后端开设有连续的环形开口 1011,在环形开口 1011上设有多个连续的环形导流片1012,多个环形导流片1012将环形开口 1011分割为多个连通内部风道15和贯通风道的连续型环形出风口 1013。通过在环形罩体101的环形开口 1011上倾斜设置环形导流片1012,能够有效稳定并引导空气沿指定方向流动。而且,多个环形导流片1012等间距设置,使得每个环形出风口 1013的宽度W3相等,以保证出风的均匀性。多个环形导流片1012以从前往后(也即沿环形罩体101前端到后端的方向)周长渐缩式结构依次排列,以进一步保证每个环形出风口的出风一致性。环形导流片1012可以采用横截面如图5所示的结构。具体来说,结合图1至图4所示意,其横截面整体呈带状结构,具有靠近内部风道15的第一端10121和靠近环形罩体101前端的第二端10122。其中,第一端10121为弧形结构,以保证空气顺利流动。第二端10122可以呈尖角结构或弧形结构,优选为弧形结构,防止人体触摸时受到划伤。横截面中的底面轮廓线10124为弧线段结构,而其顶面轮廓线10123也为弧线段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利于空气沿环形导流片1012的流动,避免出现涡流,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送风装置的送风效果。此外,环形导流片1012还可以采用横截面如图6所示的结构。具体来说,结合图1至图4所示意,其横截面整体仍呈带状结构,具有靠近内部风道15的第一端10121和靠近环形罩体101前端的第二端10122。其中,第一端10121为弧形结构,以保证空气顺利流动。第二端10122可以呈尖角结构或弧形结构,优选为弧形结构,防止人体触摸时受到划伤。横截面中的顶面轮廓线10123为直线段结构,其底面轮廓线包括自第一端10121向第二端10122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直线`段10126、导角10125及第二直线段10127。通过将底面轮廓线设置为通过导角10125相连接的两段直线段的结构,便于环形导流片1012的加工生产,且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涡流,保证送风装置的整体送风效果。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环形导流片1012均以将内部风道15中的热交换空气从环形出风口 1013引流至环形罩体101前端的混合空气出口 1016的方向倾斜设置。也即,在图4所示结构中,环形导流片1012以从前往后周长渐增的倾斜方向来设置。以这样的方向设置之后,热交换空气将在环形导流片1012的导流下顺利从混合空气出口 1016吹出。而且,所有环形导流片均以相同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进行设置,以保证出风均匀性。以其中一个环形导流片1012为例,其具体倾斜方向的设定,可以采用环形导流片1012与环形罩体10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度数来限定。该角度数不宜太大,以免空气不能顺利朝混合空气出口 1016方向流动。该角度数可以并优选为大于0°而不大于45°,更优选的度数为15-25。。需要说明的是,在定义环形导流片1012与环形罩体10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时,的一条边为环形罩体101的轴线,另一条边为环形导流片1012的长条状主体部分的轴线。与空调送风装置10的结构相对应,在空调前面板11的上部开设有混合空气出口111,在空调后背板12上部、与前面板11上的混合空气出口 11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21。在将空调送风装置10装配到空调中时,环形罩体101前端的混合空气出口 1016及后端的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017分别与前面板11上的混合空气出口 111及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21对应封闭连接。在空调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空调送风装置10之后,空调运行时,室内空气从空调后背板12下方或左侧面板及右侧面板下方开设的进风口(为现有结构,图中未示出)进入空调壳体内部,在离心风机17的作用下,加速吹向蒸发器16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内部风道15吹向各环形出风口 1013,进而经贯通风道后最终从前面板11上的混合空气出口111吹出。与此同时,贯通风道内形成负压,空调外部的室内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将从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21进入贯通风道,并与环形出风口 1013吹出的热交换空气形成混合空气后一起送出到室内。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利用空气送风装置10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空气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考虑到空调送风的目的主要是送出合适温度的空气以提高用户舒适性,环形开口1011的宽度W2不宜太小,优选W2占整个环形罩体101宽度Wl的1/8-3/4。更优的,选择其宽度W2为环形罩体101宽度Wl的1/3-2/3。这里所说的环形罩体101的宽度及环形开口 1011的宽度均是指沿环形罩体101壁方向的宽度。此外,考虑到出风的流畅性,同时兼顾空调送风装置10的整体美观性,环形导流片1012的数量较为重要,而数量的设定可以根据环形出风口 1013与整个环形开口 1011之间的宽度关系来确定。作为优选方式,每个环形出风口 1013的宽度W3为5-35mm,其中10-25mm是其更优选的宽度范围。在环形开口 1011及环形出风口 1013的宽度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需要在环形开口 1011上设置多少个环形导流片1012。其中,环形出风口 1013的宽度也是指沿环形罩体101壁方向的宽度。前面板11上的混·合空气出口 111和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21的优选形状为圆形。相应的,空调送风装置10中的环形罩体101的形状优选为圆环形。此外,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的组合,如椭圆形和椭圆环、正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环等,也都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空调送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图7是该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其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7及图8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空调送风装置10包括有环形罩体101,环形罩体101中间形成有贯通整个环形罩体101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环形罩体101的前端形成混合空气出口 1016,其后端形成非热交换空气进口 1017。在环形罩体的后端开设有连续的环形开口(图中未标注),在环形开口上设有多个连续的环形导流片1012,多个环形导流片1012将环形开口分割为多个连通内部风道(参考图1所示及上述对图1的描述)和贯通风道的连续型环形出风口 1013。多个环形导流片1012的结构、排列方式、设置方向、设置角度均与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同。而在该实施例中,空调送风装置10还包括有位于环形罩体101外周的环形外壳103,且环形罩体101与环形外壳103前后两端封闭连接,内部形成稳流风道104。在环形外壳103壁上形成有多个热交换空气进口 1031,稳流风道104通过热交换空气进口 1031与空调内部风道15相连通,并通过环形罩体101上的环形开口与贯通风道相连通。通过设置该环形外壳103,在将空调送风装置10装配到空调本体上时,可以直接将环形外壳103与空调本体的前面板及后背板(参见图1所示及上述对图1的描述)固定,装配极其方便。而且,通过设置环形外壳103,便于空调送风装置10与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实现密封式连通,利于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空气以足够的速度从空调送风装置10中吹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环形罩体,所述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环形罩体的贯通风道,在所述环形罩体壁上形成有连通空调内部风道和所述贯通风道的环形开口,在所述环形开口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将所述环形开口分割为多个环形出风口的环形导流片,所述环形导流片的横截面为带状结构,且靠近所述空调内部风道的一端呈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靠近所述环形罩体前端的一端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顶面轮廓线为一直线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顶面轮廓线为一弧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底面轮廓线为通过导角相连接的两段直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横截面中的底面轮廓线为一弧线段。
7.根据权利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风道在所述环形罩体的前端形成混合空气出口,所述环形导流片以将所述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空气从所述环形出风口引流至所述混合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导流片与所述环形罩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大于0°而不大于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片与所述环形罩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5-2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开口上设有多个环形导流片时,多个环形导流片以从前往后周长渐缩式结构依次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出风口的宽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导流片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环形罩体,所述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环形罩体的贯通风道,在所述环形罩体壁上形成有连通空调内部风道和所述贯通风道的环形开口,在所述环形开口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将所述环形开口分割为多个环形出风口的环形导流片,所述环形导流片的横截面为带状结构,且靠近所述空调内部风道的一端呈弧形。在空调中使用该空调送风装置后,不仅可以加速室内空气流动、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而且能保证流经导流片的空气顺利流动,提高了空调的送风效果。
文档编号F24F13/062GK203100096SQ2013201248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王友宁, 雷永锋, 付裕, 于世鹏, 张明杰, 矫立涛, 刘伟杰, 袁俊军, 王永涛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