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730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聚能炉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能炉灶,包括呈内凹状设置的炉膛,该炉膛底壁设有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炉芯组件;炉膛的侧壁上设有一烟气出口;聚能炉灶还包括一设置在炉膛底壁上的聚能圈,该聚能圈呈具有一开口的环形,且该开口与烟气出口相背;通孔位于聚能圈内,且所聚能圈与炉膛侧壁之间存有空隙。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炉灶,未充分燃烧的燃气在该聚能圈内滞留,能进行二次的充分燃烧;并且,热空气热能量由于有聚能圈的阻挡,不能从烟气出口直接排除;须从聚能圈的开口流出,由于上述开口与烟气出口相背,所以热空气热能只能经聚能圈与凹腔之间的空隙迂回,最后从烟气出口排出,迂回的过程中又再次的对锅具进行了加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热利用率。
【专利说明】聚能炉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炉灶。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市场上使用的大锅燃气灶,其灶头主要由炉芯和炉膛两部分组成,参见图1,图1为现有的大锅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炉芯I均为鼓风式燃烧器炉芯,其燃烧方式依然延续强制鼓风扩散燃烧方式。燃烧之前,燃气不与空气混合,燃气自火孔流出后,靠扩散作用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对空气需求量大的高热值燃气达不到充分燃烧,烟气中CO含量比较高。炉膛2使用耐火砖砌成,起到隔热保温效果,由于自身材质的缺陷,吸热散热速度缓慢。
[0003]而上述大锅燃气灶在使用中,在炉芯方面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迅速提高温度时,一般只能通过提高火焰的流速来实现,而提高火焰的气流速度意味着有限的锅底面积来不及吸收大多数能量被气流吹走,同时还产生较高的热辐射。在炉膛方面,传统的灶台炉膛采用耐火砖、耐火水泥,致使大部分热量被炉膛本身所吸收,造成整个灶台的温度一般都在40-50°C,热量流失严重。因此,采用现有的大锅燃气灶使得大量热量随着烟气和炉膛吸收流失,其标准的热效率仅为20%,浪费达到了 80%。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弥补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效率利用高的聚能炉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炉灶,包括呈内凹状设置的炉膛,该炉膛底壁设有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炉芯组件;所述炉膛的侧壁上设有一烟气出口 ;所述聚能炉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炉膛底壁上的聚能圈,该聚能圈呈具有一开口的环形,且该开口与所述烟气出口相背;
[0006]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聚能圈内,且所述聚能圈与所述炉膛侧壁之间存有空隙。
[0007]优选地,所述聚能炉灶还包括聚能盘,该聚能盘设置在所述炉膛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聚能圈内;
[0008]所述聚能圈为具有中孔的环形形状,上述通孔位于所述中孔内。
[0009]优选地,所述聚能圈的高度沿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加。
[0010]优选地,所述聚能圈内壁面为内径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的倾斜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倾斜设置的聚能圈的内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
[0012]优选地,所述聚能圈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凹槽。
[0013]优选地,所述聚能盘的上表面为由外往内向下倾斜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聚能盘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凸条。
[0015]优选地,所述聚能圈及/或聚能盘表面设有热反射层。
[0016]优选地,所述炉芯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通孔内的风气混合装置、设置于该风气混合装置上的节能体;所述节能体呈中空的腔体结构;[0017]所述节能体和风气混合装置上还罩设有火壳,该火壳的顶部设有卡持部;
[0018]所述聚能盘的下底面上设有与上述卡持部配合的卡合口,通过所述卡合口与所述卡持部配合使所述聚能盘与所述节能体固定连接。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炉灶,在燃气料燃烧过程中,将现有炉灶中由于局部氧气不足,会有较多的原料燃气没有进行充分燃烧形成废气,那么未充分燃烧的废气在该聚能圈内滞留的过程中,能进行二次的充分燃烧;燃烧过程中火焰通过聚能圈,至使聚能圈达到上千度高温,把第一次没有燃尽的废气重新燃烧,最大化利用热能。并且,在炉芯组件直接将燃气料燃烧对锅具进行直接加热之后,热空气热能量由于有聚能圈的阻挡,不能从烟气出口直接排除;热空气热能量在聚能圈内滞留,再从聚能圈的开口流出,由于上述开口与烟气出口相背,所以热空气热能只能经空隙迂回,最后从烟气出口排出。热空气热能量在上述空隙迂回的过程中又再次的对锅具进行了加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热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大锅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聚能炉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聚能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炉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5中聚能盘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炉芯组件与盘聚能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聚能炉灶。
[0032]参见图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聚能炉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聚能圈的结构不意图。
[0033]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炉灶包括炉体10,炉体10设有内凹状设置的炉膛11 ;该炉膛11上端为敞口,炉膛11的底壁设有一通孔111,该通孔111内安装有炉芯组件20 ;使用时,用于炒菜做饭的锅具便通过该敞口部分容纳于炉膛11内,炉芯组件20在炉膛11内将燃气料充分的混合燃烧为锅具加热;聚能炉灶的炉膛1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烟气出口 112,炉芯组件20在炉膛11内燃烧时产生的烟通过侧壁上的上述烟气出口 112排出至炉膛11外,以保证气流形成循环,使有足够的氧气能进入到炉膛11内供燃烧,也能将废气排出利于燃

Jyti ο
[003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聚能炉灶的炉膛11的底壁上还设有聚能圈113,该聚能圈113为具有一开口 1131的环形形状,且开口 1131与上述烟气出口 112相背,上述炉膛11底壁上的通孔111位于该聚能圈113内;且该聚能圈113与炉膛11内壁之间还存有空隙13,该空隙13内形成气流回道。
[003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聚能炉灶,在燃气料燃烧过程中,弥补了现有的炉灶由于局部氧气不足,会有较多的原料燃气没有进行充分燃烧形成废气,那么未充分燃烧的废气在该聚能圈113内滞留的过程中,能进行二次的充分燃烧;燃烧过程中火焰通过聚能圈113,至使聚能圈113达到上千度高温,把第一次没有燃尽的废气重新燃烧,最大化利用热能。并且,在炉芯组件20直接将燃气料燃烧对锅具进行直接加热之后,热空气热能量由于有聚能圈113的阻挡,不能从烟气出口 112直接排除;热空气热能量在聚能圈113内滞留,再从聚能圈113的开口 1131流出,由于上述开口 1131与烟气出口 112相背,所以热空气热能只能经空隙13迂回,如图2中所示箭头方向,最后从烟气出口 112排出。热空气热能量在上述空隙13迂回的过程中又再次的对锅具进行了加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热利用率。
[0036]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上述炉膛11的敞口形状为圆形,因为锅具的形状为半球形,敞口正好能与锅具的形状配合,才能正好稳固的放置锅具并进行加热。并且,在聚能炉灶安装上锅具之后,上述聚能圈113的高度最好能实现与锅具的外表面贴合,那么在加热的过程中,热空气热能量便不会从聚能圈113的上方跑出,由于锅具外表面与聚能圈113贴合,那么便可以进一步地促使热气仅能从开口 1131进入空隙13迂回再次的对锅具进行了加热。
[0037]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聚能圈11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陶瓷材质,因为陶瓷材质在炉芯组件20加热时,不会产生形变或者损害,而且隔热效果好,不会因为热传导降低热能的利用率。
[0038]进一步地,参见图3,上述聚能圈113的内壁面的内径为从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那么聚能圈113的内壁面为倾斜设置,该内壁面为凹弧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内壁面还可以是倾斜的平面。
[0039]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聚能圈113采用从开口 1131处沿开口 1131相反方向高度逐渐增加;这一设置的原因是利用热气向上运动的原理,使得原料燃气没有进行充分燃烧所产生的废气会在聚能圈113内聚集滞留,避免直接从开口 1131排出,可以进一步利于二次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利用率。
[0040]同时进一步参见图5,图5为图2中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炉膛11的底壁上还设有一位于上述聚能圈113内的圆环形聚能盘114,该聚能盘114的形状为中央为一中空部1141的环状结构,上述通孔111位于该中空部1141内;该聚能盘114的上表面为从聚能盘114边沿向中央逐渐下倾的斜面,该聚能盘114用于吸收、储存余火热量,再反射到锅具上,从而达到热量二次利用,提高炉灶热效率;同时使锅具受热面大、受热更加均匀。并且聚能盘114与上述聚能圈113 —样,也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0041]并且可以容易的得出上述聚能盘114的中央的中空部1141必须正对着上述通孔111设置,因为如果聚能盘114本体挡住通孔111,那么炉芯组件20便与炉膛11隔绝,那么便不能进行加热,所以聚能盘114的中央的中空部1141要与通孔111正对,使得炉芯组件20中燃烧的火焰能从通孔111穿出至炉膛11内给锅具加热。
[0042]针对上述聚能盘114和聚能圈113的作用,为了使其能够减少热量的流失,增加热量的利用率,上述聚能盘114及/或聚能圈113的表面还有一热反射层。用于将热辐射再次反射至锅具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增加了热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
[0043]进一步地参见图4和图6,图4为图3中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聚能盘114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凸条1142,该凸条1142用于增加热辐射反射的角度,使得聚能盘114反射的角度更加广泛,则锅具底部的受热会更加均匀。基于与上述凸条1142类似的作用机理,在聚能圈113的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凹槽1132,也可以增加上述聚能圈113对于热辐射的反射角度,增加热利用率以及使锅具底部的受热会更加均匀。
[0044]进一步参见图7,图7为炉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炉芯组件20包括固设在通孔11内的风气混合装置21、节能体22、火壳23 ;风气混合装置21上设有空气进气口、燃气进气口、和若干出气孔,燃气原料与空气分别从燃气进气口和空气进气口进入风气混合装置20内充分混合,再从出气孔排出进行燃烧。
[0045]节能体22呈中空的腔体结构,设置在风气混合装置21上。其材质为耐高温材料,而且能进行快速的导热。通过风气混合装置21出气孔朝向节能体22的中空的腔体内设置,可以使得该节能炉灶的火焰聚集在该节能体22内,从而增大了火焰的燃烧温度。
[0046]上述节能体22外壁上还设有火壳23,该火壳2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其也能迅速的导热。从而将燃烧的热量传递至锅具上。并且火壳23还可以将节能体22整体和风气混合装置21的部分罩住,还起到将节能体22和风气混合装置21在一定程度上固定连接的作用。
[0047]进一步参见图8和图9,图8为图5中聚能盘的底面结构不意图;图9为炉芯组件与盘聚能盘安装结构示意图。上述火壳23的顶部设有卡持部231,聚能盘114的底面中心设有与火壳23顶部的卡持部231配合的卡合口 1143;卡合口 1143与卡持部231配合,使聚能盘114与节能体22卡持固定。
[0048]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炉膛11的内壁面上相对于聚能圈113开口1131的位置开设有通向聚能炉灶外的引火通口 14 ;通过将引火杆直接从聚能炉灶外依次穿过引火通口 14、聚能圈113的开口 1131直至通孔111内,便可以为炉芯组件20进行点火。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聚能炉灶,包括呈内凹状设置的炉膛,该炉膛底壁设有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炉芯组件;所述炉膛的侧壁上设有一烟气出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能炉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炉膛底壁上的聚能圈,该聚能圈呈具有一开口的环形,且该开口与所述烟气出口相背;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聚能圈内,且所述聚能圈与所述炉膛侧壁之间存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炉灶还包括聚能盘,该聚能盘设置在所述炉膛底壁上,且位于所述聚能圈内; 所述聚能圈为具有中孔的环形形状,上述通孔位于所述中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的高度沿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内壁面为内径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的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设置的聚能圈的内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的上表面为由外往内向下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凸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及/或聚能盘表面设有热反射层。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通孔内的风气混合装置、设置于该风气混合装置上的节能体;所述节能体呈中空的腔体结构; 所述节能体和风气混合装置上还罩设有火壳,该火壳的顶部设有卡持部; 所述聚能盘的下底面上设有与上述卡持部配合的卡合口,通过所述卡合口与所述卡持部配合使所述聚能盘与所述节能体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F24C15/10GK203464343SQ20132052334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关忠元 申请人:关忠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