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106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背板连接于出风框的开口处,其后端具有进风口,且与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有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容腔中设有蜗壳下盖、蒸发器,蜗壳下盖上设有上电机及下电极,上电机上连接有上风轮,下电机上连接有下电机,蒸发器置于上电机前方,且与上出风口相对布置。通过在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置上出风口以及下出风口,扎样,从背板的进风口进来的风可以分别通过蒸发器,分别由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器上下出风的效果,使得空调器的出风范围较广,温度较为均匀。
【专利说明】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空调行业中,分体落地式空调只有上面或者两侧出风,也就是在出风框的上端设有出风口或者两侧设有出风口,从而利用出风框内的电机驱动风轮转动,以达到从出风口排出风的效果,这样,由于出风口较少,或者位置层次分离不大,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小,制冷或制热的温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出风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送风范围小以及制冷或制热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所述出风框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开口处,其后端具有进风口,且与所述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所述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有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呈上下布置,所述容腔中设有蜗壳下盖以及蒸发器,所述蜗壳下盖上设有上电机及下电极,所述上电机与下电机呈上下布置,所述上电机上连接有上风轮,所述下电机上连接有下电机,所述蒸发器置于所述上电机前方,且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布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下盖呈立状布置,其前端面中设有两个电机固定座,两所述电机固定座呈下陷状,且呈上下布置,所述上电机及下电机分别置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中。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风轮为蜗轮,所述蜗壳下盖前端连接有蜗壳上盖,所述蜗壳上盖中设有贯穿孔,所述上风轮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呈板状,其呈倾斜状连接在背板的前端面,且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蜗壳下盖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包括分别呈弧板状的上框及下框,所述上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框的上端,所述上出风口设于所述上框的前端面中,所述下出风口设于所述下框的前端面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中设有封盖于所述下出风口的防护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分别呈立状的后板及支架板,所述后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板的上端,所述后板置于所述上框的后方,所述支架板置于所述下框的后方,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支架板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容腔中设有电辅热,所述电辅热置于所述下电机前方,且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出风口中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纵向格栅条、多个相间布置的横向格栅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纵向格栅条及横向格栅条摆动的动力元件,所述纵向格栅条与所述横向格栅条分别置于所述上出风口处,且呈交叉布置。[0013]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下盖的下端具有底座,所述底座封闭所述容腔的底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置上出风口以及下出风口,以及在空调器的容腔内设置上电机及下电机,上电机驱动上风轮,下电机驱动下风轮,在上电机前方设置有蒸发器,扎样,从背板的进风口进来的风可以分别通过蒸发器,分别由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器上下出风的效果,使得空调器的出风范围较广,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时的温度较为均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二 ;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一;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二 ;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下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是落地分体式空调器1,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空调器I,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
[0024]上述的空调器I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出风框呈弧板状,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其后端具有第一开口,前端面上设有两出风口,分别是上出风口 1031及下出风口 1041,上出风口 1031及下出风口 1041在出风框的前端面上呈上下布置;背板连接在出风框的第一开口处,其与出风框之间形成容腔,且背板中设有连通容腔的进风口 1021,以供外部的风进入容腔中。
[0025]在上述的容腔中设置有蜗壳下盖114,该蜗壳下盖114中连接有两电机,分别是上电机109及下电机112,该上电机109及下电机112在蜗壳下盖114上呈上下状布置;其中,上电机109上连接有上风轮108,下电机112上连接有下风轮113,从而,电机驱动风轮转动,使得外部的风经由背板的进风口 1021进入空调器I的容腔中。
[0026]在上述的容腔中,还设有蒸发器105以及电辅热111,该蒸发器105置于上电机109的前方,且与上出风口 1031相对布置;电辅热111置于下电机112的前方,且与下出风口 1041相对布置。这样,当空调器I处于运作状态时,上电机109带动上风轮108转动,风从背板的进风口 1021穿过蒸发器105通过出风框的上出风口 1031中吹出,下电机112带动下风轮113转动,风从背板的进风口 1021穿过电辅热111,通过出风框的下出风口 1041中吹出,从而实现空调器I上下出风的效果。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通过在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置上出风口 1031以及下出风口 1041,以及在空调器I的容腔内设置上电机109及下电机112,利用上电机109驱动上风轮108,下电机112驱动下风轮113,从而,从背板的进风口 1021进来的风可以分别通过蒸发器105及电辅热111,分别由上出风口 1031及下出风口 1041吹出,实现空调器I上下出风的效果,使得空调器I的出风范围较广,空调器I在制热或制冷时的温度较为均匀。
[0028]当空调器I属于单冷机时,则不需要在容腔中设置电辅热111,直接设置蒸发器105则可;当空调器I需要制冷及制热时,才需要同时设置蒸发器105及电辅热111。
[0029]蜗壳下盖114呈立状放在在容腔内,其前端面上设有两个电机固定座1041,上述的上电机109以及下电机112则分别连接固定在该两个电机固定座1041上,当然,两个电机固定座1041也呈上下状布置。
[0030]具体地,上述的电机固定座1041呈下陷状,这样,便于上电机109及下电机112固定在电机固定座1041中。
[0031]在蜗壳下盖114如还设有蜗壳上盖107,该蜗壳上盖107中设有贯穿孔,蜗壳上盖107连接在蜗壳下盖114上,且上风轮108在直接穿设在该贯穿孔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上风轮108为蜗轮,下风轮113则是风叶状,两者结构不一样,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两者的结构也可以一致。
[0032]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05呈板状,其呈倾斜状连接在背板的前端面上,沿背板的高度方向,蒸发器105的上端连接在背板上,下端朝前倾斜,这样,使得蒸发器105与背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上述的蜗壳下盖114等则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
[0033]上述的容纳空间呈下大上小的楔形状,这样,便于经由蒸发器105经由上出风口1031排出。
[0034]在空调器I的容腔中设有电控盒106,该电控盒106作为整个空调器I的控制中心,其电性连接上电机109及下电机112等电子元件,对电子元件进行控制,实现空调器I的自动运作,且电控盒106中设置有接受元件,其与外部的发送元件对应,可以接受外部发送元件发出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空调器I的控制。
[0035]本实施例中,出风框包括上框103以及下框104,上框103及下框104分别呈弧板状,且上框103的下端连接在下框104的上端上,进而形成整体与背板配合。上述的上出风口 1031设置在上框103的前端面中,下出风口 1041则设置在下框104的前端面中。
[0036]为了实现对经由上出风口 1031出来的风的风向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上出风口1031处设有导风结构,其可以控制风的风向。
[0037]具体地,上述的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呈相间布置的纵向格栅条以及多个呈相间布置的横向格栅条,纵向格栅条与横向格栅条呈交叉状布置,该多个纵向格栅条与多个横向格栅条设置在上出风口 1031处,且分别与动力元件连接,由动力元件控制摆动。这样,该多个纵向格栅条以及多个横向格栅条将上出风口 1031分割为多个较小的出风区域,从而,使得空调器I的送风距离长。
[0038]另外,上述的纵向格栅条以及横向格栅条在动力元件的控制下进行摆动,实现对风向的控制,不仅在左右方向控制,且在上下方向也可以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器I的送风范围广。
[0039]在下框104的下出风口 1041处设有防护网110,这样,可以对经由下出风口 1041吹出的风进行分割,且可以利用防护网110保护空调器I的内部。
[0040]背板包括支架板102以及后板101,支架板102及后板101都呈立状布置,且后板101的下端抵接在支架板102的上端上,对应地,后板101置于上框103的后方,支架板102则置于下框104的后方,上述的进风口 1021设置在支架板102中。
[0041]为了避免外部的灰尘随风经由进风口 1021进入空调器I内部,在上述的支架板102上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封设在进风口 1021上,对空调器I进行防尘保护。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包括出风框以及背板,所述出风框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的开口处,其后端具有进风口,且与所述出风框之间包围形成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前端面中设有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呈上下布置,所述容腔中设有蜗壳下盖以及蒸发器,所述蜗壳下盖上设有上电机及下电极,所述上电机与下电机呈上下布置,所述上电机上连接有上风轮,所述下电机上连接有下电机,所述蒸发器置于所述上电机前方,且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下盖呈立状布置,其前端面中设有两个电机固定座,两所述电机固定座呈下陷状,且呈上下布置,所述上电机及下电机分别置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轮为蜗轮,所述蜗壳下盖前端连接有蜗壳上盖,所述蜗壳上盖中设有贯穿孔,所述上风轮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呈板状,其呈倾斜状连接在背板的前端面,且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蜗壳下盖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包括分别呈弧板状的上框及下框,所述上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框的上端,所述上出风口设于所述上框的前端面中,所述下出风口设于所述下框的前端面中。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中设有封盖于所述下出风口的防护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分别呈立状的后板及支架板,所述后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板的上端,所述后板置于所述上框的后方,所述支架板置于所述下框的后方,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支架板中。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中设有电辅热,所述电辅热置于所述下电机前方,且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布置。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中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纵向格栅条、多个相间布置的横向格栅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纵向格栅条及横向格栅条摆动的动力元件,所述纵向格栅条与所述横向格栅条分别置于所述上出风口处,且呈交叉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下盖的下端具有底座,所述底座封闭所述容腔的底部。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628839SQ20132068710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钟志尧, 陈俊, 王锋珂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