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357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特别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包括燃气灶、换热器、保温水箱、一次循环回水管、一次循环进水管、二次循环补水管和二次循环回水管,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热管采集燃气灶释放出的热量,水沿着一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进入到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中放热、冷凝成为液体经过一次循环进水管回流到导热管中实现一次循环,在换热器中一次循环蒸汽放出导热管的热量加热换热器中的二次循环水路中的水,热水沿着二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自然流到位于保温水箱内;这样有效提高了燃气灶热效率,可以使燃气灶的热效率达到80%以上,同时加热后的水保存在保温水箱内,可以供应家庭中热水的使用,有效节约了电能的损耗。
【专利说明】燃气灶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良好,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炊具。
[0003]传统燃气灶属多柱火源燃烧,其高温区集中在下部,热量通过立体的空间而向四方辐射,据2010年第01期中文章“家用燃气灶热效率测量及不确定度评定”标准规定:台式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应大于55%,嵌入式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应大于50%,实际经过检测,普通灶燃气灶还远远达不到50%左右,这样使得热量损失很大,造成热利用率降低,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提高燃气灶热效率的燃气灶节能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节能装置,包括燃气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在所述燃气灶锅架间设置有用于采集热量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回水管,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进水管,所述一次循环回水管与所述一次循环进水管均与所述换热器连通且导热管、一次循环回水管、换热器与一次循环进水管形成一次循环回路,所述保温水箱分别连通有二次循环补水管和二次循环回水管,所述二次循环补水管与二次循环回水管均与换热器连通且所述换热器、二次循环回水管、保温水箱和二次循环补水管之间形成二次循环回路,所述保温水箱连通有自来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节能装置由于增加了节能装置,有效提高了燃气灶热效率,可以使燃气灶的热效率达到80%以上,并且导热管减少了燃气灶灶头和锅底之间的空隙,增加了火焰流动阻力,使其火焰在锅底部停留时间变长而延长换热时间,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加热后的水保存在保温水箱内,可以供应家庭中热水的使用,有效节约了电能的损耗。
[0006]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燃气灶和保温水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温水箱位于所述燃气灶下部且均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这样,结构合理、简单,并且易于安装、节约空间并且美观大方。
[0007]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燃气灶和保温水箱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保温水箱悬挂在墙壁上,所述燃气灶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呈波浪式盘绕在燃气灶锅架上;增大吸热面积,使能量最大程度的被利用。
[0009]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二次循环补水管通过三通管与自来水进水管连通,设计合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管路布置。[0010]采用燃气灶节能装置的技术:
[0011]所述导热管采集燃气灶灶头热量与火焰外边缘释放出的热量,加热导热管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变成水蒸气沿着所述一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进入到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中放热、冷凝成为液体经过一次循环进水管回流到导热管中实现一次循环。
[0012]在所述换热器中一次循环蒸汽冷凝过程中,放出导热管采集的热量加热换热器中的二次循环水路中的水,二次水加热后比重变轻,热水沿着二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自然流到位于保温水箱内,通过二次循环补水管继续向换热器补水实现二次热量对流循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热管采集燃气灶灶头热量与火焰外边缘释放出的热量,加热导热管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变成水蒸气沿着所述一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进入到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中放热、冷凝成为液体经过一次循环进水管回流到导热管中实现一次循环,在换热器中一次循环蒸汽冷凝过程中,放出导热管采集的热量加热换热器中的二次循环水路中的水,二次水加热后比重变轻,热水沿着二次循环回水管上升自然流到位于保温水箱内,通过二次循环补水管继续向换热器补水实现二次热量对流循环;这样有效提高了燃气灶热效率,可以使燃气灶的热效率达到80%以上,同时加热后的水保存在保温水箱内,可以供应家庭中热水的使用,有效节约了电能的损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燃气灶节能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包括燃气灶1、换热器2和保温水箱3,燃气灶I和保温水箱3为分体式结构,保温水箱3悬挂在墙壁上,燃气灶I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
[0019]在燃气灶锅架4间设置有用于采集热量的导热管5,导热管5呈波浪式盘绕在燃气灶锅架4上,导热管5的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回水管6,导热管5的另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进水管7,一次循环回水管6与一次循环进水管7均与换热器2连通且导热管5、一次循环回水管6、换热器2与一次循环进水管7形成一次循环回路,保温水箱3分别连通有二次循环补水管8和二次循环回水管9,二次循环补水管8与二次循环回水管9均与换热器2连通且换热器2、二次循环回水管9、保温水箱3和二次循环补水管8之间形成二次循环回路,保温水箱3连通有自来水进水管10和热水出水管11,二次循环补水管8通过三通管与自来水进水管10连通。
[0020]采用燃气灶节能装置的技术:
[0021]导热管5采集燃气灶I灶头热量与火焰外边缘释放出的热量,加热导热管5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变成水蒸气沿着一次循环回水管6上升进入到换热器2中,在换热器2中放热、冷凝成为液体经过一次循环进水管7回流到导热管5中实现一次循环。
[0022]在换热器2中一次循环蒸汽冷凝过程中,放出导热管5采集的热量加热换热器2中的二次循环水路中的水,二次水加热后比重变轻,热水沿着二次循环回水管9上升自然流到位于保温水箱3内,通过二次循环补水管8继续向换热器2补水实现二次热量对流循环。
[0023]具体工作如下:
[0024]1、燃气灶I在做饭或其它工作时:
[0025]导热管5采集燃气灶I灶头热量与火焰外边缘释放出的热量,加导热管5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变成水蒸气沿着一次循环回水管6上升进入到换热器2中,一次循环回水管6为真空,在换热器2中放热、冷凝成为液体,
[0026]在换热器2中一次循环蒸汽冷凝过程中,放出导热管5采集的热量加热换热器2中的二次循环水路中的水,二次水加热后比重变轻,热水沿着二次循环回水管9上升自然流到位于保温水箱3内,通过二次循环补水管8继续向换热器2补水实现二次热量对流循环,实现二次循环不断加热。
[0027]2、燃气灶I在不使用时:
[0028]燃气灶I在灭火后没有热量产生,导热管5中的水由于没有热量不能蒸发,所以一直为液体,一次循环停止。由于一次循环没有蒸汽产生,也没蒸汽换热二次水,所以换热器2也停止工作,二次自 来水由于没有加热,进出水比重相等,没有自循环想象,燃气灶I停火期间保温水箱3储水、保温已加热的水以备使用,如果缺水可以通过自来水进水管10进行补水,补充进的冷水等待下次做饭时继续加热保温。
[0029]本实施例有效提高了燃气灶I热效率,可以使燃气灶I的热效率达到80 %以上,同时加热后的水保存在保温水箱3内,可以供应家庭中热水的使用,有效节约了电能的损耗,并且二次循环补水管8通过三通管与自来水进水管10连通,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管路布置,节约材料。
[0030]实施例二:
[00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燃气灶I和保温水箱3为一体式结构,保温水箱3位于燃气灶I下部且均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
[0032]本实施例结构合理、简单,并且易于安装、节约空间并且美观大方。
[0033]综合上述,本申请与现有相关的家庭用电热装置具有的效果为:
[0034]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在所述燃气灶锅架间设置有用于采集热量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回水管,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一次循环进水管,所述一次循环回水管与所述一次循环进水管均与所述换热器连通且导热管、一次循环回水管、换热器与一次循环进水管形成一次循环回路,所述保温水箱分别连通有二次循环补水管和二次循环回水管,所述二次循环补水管与二次循环回水管均与换热器连通且所述换热器、二次循环回水管、保温水箱和二次循环补水管之间形成二次循环回路,所述保温水箱连通有自来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和保温水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温水箱位于所述燃气灶下部且均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和保温水箱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保温水箱悬挂在墙壁上,所述燃气灶安装在燃气灶灶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呈波浪式盘绕在燃气灶锅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循环补水管通过三通管与自来水进水管连通。
【文档编号】F24C3/00GK203704045SQ20142000587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6日
【发明者】刘耀建 申请人:刘耀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