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360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属于砖坯热加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抽风/送风装置布局不合理造成砖坯烧制质量不统一、窑体内腔容易形成排风死角以及气体排放不环保的问题。改进之处在于:在热风主管增加了抽余热顶管,在热风后支管增加了哈风顶管,在热风前支管增加了送风顶管,以及对自排口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形成新的热循环管道系统。这种管道系统可使窑体内的空气流动更加均匀、通畅,并且能够提高热量再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专利说明】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砖坯热加工领域,涉及烧制建筑砖的生产设备,具体来说,是移动式隧道窑中用于节能热循环的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隧道窑作为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因其热利用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烧制建筑砖。特别是移动式隧道窑,由于窑体是在移动过程中对砖坯完成预热、焙烧、保温和冷却等工序,烧制生产效率更高、更为节能环保。
[0003]专利文献(专利号为200920126963,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I月13日)公开了一种“烧制建筑砖的移动式隧道窑”,其公开了如下关于抽风/送风管道的技术特征:窑体外顶部安装有热风总管,热风总管上串装有风机,热风总管的前端从两侧引出送风支管与窑体预热段的内腔相通,热风总管的后端从两侧引出抽风支管与窑体冷却段的内腔相通。这种抽风/送风的热循环管道系统由于风机后端抽风(哈风),风机前端送风,再直接由顶部排出,存在如下缺点:
[0004]1、抽风和送风仅在侧面,使烧制段的空气流动主要集中在窑体的2个内侧面,不利于窑体中间部位的产品烧制,造成砖还烧制质量不统一,同一截面内的产品,有的欠火有的过火;
[0005]2、圆形自排口均匀布置不符合正压排风的原理,在窑体内容易形成排风死角,造成排风不畅,极易在窑体内形成凝露现象,致使坐墩、倒坯现象时有发生,大大降低产品的
质量和产量;
[0006]3、因烧制段气流不均匀,使燃烧不均匀、不充分,产生大量未能燃烧的可燃性气体掠过烧制段,排放到大气中,即不节能又不环保。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面改进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加均匀、通畅,并且能够提高热量再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达到节能环保。
[000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固定不动的圆环状窑底以及与窑底同心的圆弧形活动窑体,窑体下端通过行走轮支撑于窑底两侧的环形轨道上,窑体内为整体连续型空腔,所述窑体外顶部后端安装有热风主管,热风主管分出两条分布在窑体外顶部两侧的热风支管,热风支管中部设有风机,将热风支管分为热风前支管和热风后支管两部分,所述热风主管横向延伸出若干连通窑体冷却段的抽余热顶管,热风后支管设有若干竖向连通窑体内腔的哈风侧管和横向连通窑体内腔的哈风顶管,热风前支管设有若干竖向连通窑体内腔的送风侧管和横向连通窑体内腔的送风顶管,位于两侧热风前支管之间的窑体外顶部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自排口。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热循环管道系统,通过增加抽余热顶管、哈风顶管和送风顶管,不但使窑体内的空气流动更加均匀,保证了砖坯烧制质量的统一,还避免了排风死角造成的坐墩、倒坯现象,与此同时交错设置的自排口确保燃烧均匀充分,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达到了环保效果。
[0011]进一步来说,所述抽余热顶管、哈风顶管和哈风侧管的截面均为方形。
[0012]进一步来说,所述热风主管和热风支管的截面均为圆形。
[0013]进一步来说,所述热风前支管和热风后支管之间采用分段式锥度接口。该限定可避免因管径差别太大造成的气流升压太快,可确保进入窑体内的空气流动稳定。
[0014]进一步来说,所述送风顶管设有送风口,且送风顶管截面为方形,送风口为矩形喇叭口。
[0015]进一步来说,所述送风侧管截面为三角形。
[001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热量的再利用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对各管道的截面形状限定更能符合气体流动规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设置在窑体上的热循环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热循环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横向设置的送风顶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传统的移动式隧道窑包括固定不动的圆环状窑底以及与窑底同心的圆弧形活动窑体1,窑体I下端通过行走轮支撑于窑底两侧的环形轨道上,窑体I内为整体连续型空腔。砖坯是首先码放在圆环形窑底上,窑体I通过行走轮在窑底两侧的环形轨道上移动,在窑体I移动过程中完成对砖坯的预热、焙烧、保温和冷却等工序。
[0022]现有技术中主要在窑体I内腔两侧来抽风和送风,而本实施例为一种改进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在窑体I外顶部的后端(冷却段)安装热风主管2,该热风主管2位于窑体I外顶部任意一侧,在向前送气的过程中分出了两条分布在窑体I外顶部两侧的热风支管3,热风支管3中部设有风机4,将热风支管3分为热风前支管31和热风后支管32两部分,其中热风主管I向对侧横向延伸出数根方形抽余热顶管21,抽余热顶管21通过五个抽风口连通窑体I内腔,并不断抽取窑体I后端内的余热,使得窑体I内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两侧的热风后支管32设有若干沿窑体I侧壁连通窑体I内腔的方形哈风侧管321,横向也设有一对方形哈风顶管322从窑体I内腔抽风;两侧的热风前支管31同样设有若干沿窑体I侧壁连通窑体I内腔的三角形送风侧管311,以及横向设置的方形送风顶管312,如图3所示,每根送风顶管312通过三个矩形喇叭口状的送风口 313连通窑体I内腔(预热段),为避免燃烧不均匀不充分,两侧的热风前支管31之间的窑体I外顶部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自排口 5,这样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0023]热风主管2和热风支管3的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有利于气流流动,并且热风后支管32 口径大于热风前支管31 口径有利于热量的汇聚,为避免气流升压太快,热风前支管31和热风后支管32之间采用分段式锥度接口,这样可使进入窑体内的空气流动更加稳定。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比如,根据窑体的实际长度大小,可以适当增加风机数量或者增加其功率,确保抽风/送风的效率,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固定不动的圆环状窑底以及与窑底同心的圆弧形活动窑体,窑体下端通过行走轮支撑于窑底两侧的环形轨道上,窑体内为整体连续型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外顶部后端安装有热风主管,热风主管分出两条分布在窑体外顶部两侧的热风支管,热风支管中部设有风机,将热风支管分为热风前支管和热风后支管两部分,所述热风主管横向延伸出若干连通窑体冷却段的抽余热顶管,热风后支管设有若干竖向连通窑体内腔的哈风侧管和横向连通窑体内腔的哈风顶管,热风前支管设有若干竖向连通窑体内腔的送风侧管和横向连通窑体内腔的送风顶管,位于两侧热风前支管之间的窑体外顶部设有若干交错分布的自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余热顶管、哈风顶管和哈风侧管的截面均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主管和热风支管的截面均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前支管和热风后支管之间采用分段式锥度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顶管设有送风口,且送风顶管截面为方形,送风口为矩形喇叭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体热循环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侧管截面为三角形。
【文档编号】F27B9/36GK203704645SQ20142000686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7日
【发明者】牟建兴 申请人:贵州渝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