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器固定支架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25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感温器固定支架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温器固定支架,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一卡持口,第一卡持口具有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二卡持口,第二卡持口具有第二卡持管径,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满足将感温器选择性的安装固定在两种换热管大小的热交换器上,增强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同时,可以避免需要针对不同换热管大小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设计不同的感温器固定支架,降低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
【专利说明】感温器固定支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感温器固定支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参见图1,市面上常见的一种感温器支架包括基板300、设在基板300 —侧面上的感温线线夹100以及设在基板300另一侧面上的插片200,该插片200上设有与热交换器的铜管卡接适配的卡口 210,装配时,先通过将插片200的一个卡口 210和半个卡口 210卡接在热交换器的相邻的两个铜管上实现感温器支架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固定,然后再将感温器的感温线固定在感温线线夹100中实现感温器与感温器支架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感温器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固定;由于不同热交换器的铜管的管径不同(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所用的铜管直径通常有Φ5_、Φ7_、Φ7.94mm、Φ9.52mm四种规格),不同管径铜管的相邻两铜管的距离也不同,即市面上常见的感温器支架只能用在一种管径大小的铜管的热交换器上,无法通用于不同管径大小的铜管的热交换器,另外,需要针对不同管径大小的铜管的热交换器专门设计不同的感温器支架,增加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降低空调器的设计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器固定支架,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一卡持口具有第一卡持管径,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具有第二卡持管径,所述第一卡持管径与所述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
[0005]优选地,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同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叠,所述基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
[0006]优选地,所述感温器固定支架还包括同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的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均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叠,所述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三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具有第三卡持管径,所述第四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四卡持口,所述第四卡持口具有第四卡持管径,所述第三卡持管径与所述第四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二感温器固定部同时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同时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三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所述第四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根部的厚度小于相应固定板的根部周边位置的厚度。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和所述第四卡持口均包括一^^持孔和与所述卡持孔相连通的一^口,所述卡持孔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卡持孔的直径,所述卡口的开口宽度自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向远离所述卡持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和所述第四卡持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口、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口、两个所述第三卡持口和两个所述第四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且在每一所述过线槽中还开设有与相应所述过线槽相连通的卡槽,所述基板相对每一所述卡槽设有卡扣件,通过将相应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件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或者所述第四固定板在折叠后保持折叠状态。
[0010]优选地,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所述基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所述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口和所述第二卡持口均包括一卡持孔和与所述卡持孔相连通的一^口,所述卡持孔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卡持孔的直径,所述卡口的开口宽度自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向远离所述卡持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口和所述第二卡持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口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
[001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感温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所述感温器通过所述感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
[00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在基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卡持口,第二固定板设有第二卡持口,第一卡持口具有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卡持口具有第二卡持管径,且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使得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根据不同热交换器的不同外径的换热管选择第一固定板或者第二固定板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可以满足将感温器选择性的安装固定在两种换热管大小的热交换器上,增强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同时,可以避免需要针对不同铜管大小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设计不同的感温器固定支架,降低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感温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感温器固定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固定板处于折叠状态;
[0018]图4为图2中感温器固定支架的后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器固定支架。
[0027]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包括基板10、以及设于基板10上的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第一固定板2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一^^持口 21,第一^^持口 21具有第一^^持管径,第二固定板3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二卡持口 31,第二卡持口 31具有第二卡持管径,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
[0028]在本实施例中,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在基板10上设有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其中,第一固定板20设有第一卡持口 21,第二固定板30设有第二卡持口 31,第一卡持口 21具有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卡持口 31具有第二卡持管径,且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使得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根据不同热交换器的不同外径的换热管选择第一固定板20或者第二固定板30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满足将感温器选择性的安装固定在两种换热管大小的热交换器上,增强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同时,可以避免需要针对不同铜管大小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设计不同的感温器固定支架,降低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
[0029]具体的,本实施例感温器固定支架的基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20同设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且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均可相对于基板10折叠,基板10的第二面12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10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装配时,先根据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外径确定与之适配的一固定板,比如与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外径适配的固定板为第一固定板20时,先将第二固定板30相对于基板10折叠,再将第一固定板20与该换热管适配卡持,实现感温器固定支架与该热交换器的固定,最后将感温器固定在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上。
[003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感温器固定支架还包括同设于基板10的第二面12的第三固定板40和第四固定板50,第三固定板40和第四固定板50均可相对于基板10折叠,基板10的第一面11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第三固定板4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三卡持口 41,第三卡持口 21具有第三卡持管径,第四固定板5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四卡持口 51,第四卡持口 51具有第四卡持管径,第三卡持管径与第四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且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同时正对两个相邻第一卡持口 21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第二卡持口31的中间部位设置,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同时正对两个相邻第三卡持口 41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第四卡持口 51的中间部位设置。
[0031 ] 在本实施例中,该感温器固定支架除了包括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外,还包括第三固定板40和第四固定板50,且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卡持管径、第三卡持管径和第四卡持管径互不相同,以便于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根据4款不同热交换器的不同大小的换热管选择相应固定板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从而增强该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优选地,为了方便工人分辨需要使用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三固定板40还是第四固定板50来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可在相应的固定板上刻上相应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外径大小。
[0032]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所常用的换热管直径有四种规格(Φ 5mm、Φ 7mm、Φ 7.94mm、Φ 9.52mm),故本实施例中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在基板10上设有具有不同卡持管径大小的卡持口的4种固定板,以满足目前空调器的需要;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基板10上的用于与热交换器固定的固定板的种数并不限制为4,该感温器固定支架的固定板的种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换热管的种数具体设定,以实现一款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满足与多种换热管大小不同的空调器室的热交换器的固定,增强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
[003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同时正对两个相邻第一卡持口 21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第二卡持口 31的中间部位设置,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同时正对两个相邻第三卡持口 41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第四卡持口 51的中间部位设置,两个相邻的相应卡持口卡持在相应热交换器的相邻两根换热管上,以使得在使用任意一个固定板的相应卡持口与相应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卡持固定时,相应的感温器固定部都处于相邻两根换热管的间隙之间,从而确保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不会影响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三固定板40或者第四固定板50与相应热交换器之间的装配。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三固定板40和第四固定板50与基板10连接的根部70的厚度小于相应固定板的根部周边位置的厚度,以使相应固定板在需要折叠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折叠。
[0035]进一步的,第一^^持口 21、第二卡持口 31、第三卡持口 41和第四卡持口 51均包括一^^持孔411和与卡持孔411相连通的一^^口 412,卡持孔411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卡口 412与卡持孔411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卡持孔411的直径,卡口 412的开口宽度自卡口 412与卡持孔411连通处向远离卡持孔411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在将相应卡持口与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卡持连接以实现感温器支架与相应热交换器的固定时,由于卡口 412与卡持孔411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卡持孔411的直径,故需要在基板10上施加强力,利用相应卡持口的弹性形变将相应卡持口强行卡持在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上,以防止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相应卡持口从适配的相应换热管脱出,从而使得感温器固定支架与相应热交换器的固定更加牢靠;另外,卡口 412的开口宽度自卡口 412与卡持孔411连通处向远离卡持孔411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卡口 412自与卡持孔411连通处向外张开,以使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可以方便的从卡口 412卡入,即可以方便感温器固定支架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安装。
[0036]优选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为线夹,线夹通过夹住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以固定所述感温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设置为线夹,只需要将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卡在线夹中即可将感温器固定在感温器固定支架上,使感温器与感温器固定支架之间的装配更为简单方便。
[003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持口 21、第二卡持口 31、第三卡持口 41和第四卡持口 51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持口 21、两个第二卡持口 31、两个第三卡持口 41和两个第四卡持口 51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81,使过线槽81与线夹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使得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可穿过过线槽81成一直线的安装在线夹上,避免感温器与温度传感线之间出现大角度的弯曲,从而保证感温器的良好性能。
[0038]另外,在每一过线槽81中还开设有与相应过线槽81相连通的卡槽82,基板10相对每一卡槽82设有卡扣件13,通过将相应的卡槽82与卡扣件13卡接以使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三固定板40或者第四固定板50在折叠后保持折叠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两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上分别有两个固定板,通过将相应的卡槽82与卡扣件13卡接可以使基板10的一面上的一固定板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前另一固定板保持折叠状态,即感温器固定支架不会在一固定板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后由于另一固定板的弹性自恢复而出现相应卡持口从适配的铜管脱出的现象,从而使感温器固定支架与相应热交换器的固定更加牢靠;又过线槽81、卡槽82、卡扣件13和线夹在相对的卡持口的中间部位的连线上,使得在使用任意一个固定板的相应卡持口与相应的热交换器的铜管卡持固定时,卡扣件13和线夹都处于相邻两根铜管的间隙之间,从而确保卡扣件13和线夹不会影响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三固定板40或者第四固定板50与相应热交换器之间的装配。
[0039]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二实施例中,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包括基板1000、以及设于基板1000上的第一固定板2000和第二固定板3000,第一固定板200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一卡持口 2100,第一卡持口 2100具有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固定板3000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二卡持口 3100,第二卡持口 3100具有第二卡持管径,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
[0040]在本实施例中,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在基板1000上设有第一固定板2000和第二固定板3000,其中,第一固定板2000设有第一卡持口 2100,第二固定板3000设有第二卡持口3100,第一卡持口 2100具有第一卡持管径,第二卡持口 3100具有第二卡持管径,且第一卡持管径与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使得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根据不同热交换器的不同外径的换热管选择第一固定板2000或者第二固定板3000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可以满足将感温器选择性的安装固定在两种换热管大小的热交换器上,增强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通用性,同时,可以避免需要针对不同铜管大小的空调器的热交换器设计不同的感温器固定支架,降低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优选地,为了方便工人分辨需要使用第一固定板2000还是第二固定板3000来与相应热交换器固定,可在相应的固定板上刻上相应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外径大小。
[0041]具体的,基板100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00和第二面1200,第一固定板2000设于基板1000的第一面1100,基板1000的第二面1200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1000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00 ;第二固定板3000设于基板1000的第二面1200,基板1000的第一面1100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1000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板2000与第二固定板3000设在基板1000不同的面上,在相应固定板与相应的热交换器固定时,只需要根据相应换热管的外径选择适配的固定板与之卡接固定即可,另一固定板无需折叠。
[0042]另外,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正对两个相邻第一卡持口 2100的中间部位设置,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00正对两个相邻第二卡持口 3100的中间部位设置,两个相邻的相应卡持口卡持在相应热交换器的相邻两根换热管上,以使得在使用任意一个固定板的相应卡持口与相应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卡持固定时,相应的感温器固定部都处于相邻两根换热管的间隙之间,从而确保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00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不会影响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一固定板2000或者第二固定板3000与相应热交换器之间的装配。
[0043]进一步的,第一^^持口 2100和第二卡持口 3100均包括卡持孔4000和一与卡持孔4000相连通的一^^口 5000,卡持孔4000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卡口 5000与卡持孔4000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卡持孔4000的直径,卡口 5000的开口宽度自卡口5000与卡持孔4000连通处向远离卡持孔4000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在将相应卡持口与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卡持连接以实现感温器支架与相应热交换器的固定时,由于卡口 5000与卡持孔4000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卡持孔4000的直径,故需要在基板1000上施加强力,利用相应卡持口的弹性形变将相应卡持口强行卡持在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上,以防止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相应卡持口从适配的相应换热管脱出,从而使得感温器固定支架与相应热交换器的固定更加牢靠;另外,卡口 5000的开口宽度自卡口 5000与卡持孔4000连通处向远离卡持孔400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卡口 5000自与卡持孔4000连通处向外张开,以使相应热交换器的相应换热管可以方便的从卡口 5000卡入,即可以方便感温器固定支架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安装。
[0044]优选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00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为线夹,线夹通过夹住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以固定所述感温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温器固定部6100和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设置为线夹,只需要将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卡在线夹中即可将感温器固定在感温器固定支架上,使感温器与感温器固定支架之间的装配更为简单方便。
[0045]本实施例中,第一^^持口 2100和第二卡持口 3100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持口2100和两个第二卡持口 3100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8100,使过线槽8100与线夹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使得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可穿过过线槽8100成一直线的安装在线夹上,避免感温器与温度传感线之间出现大角度的弯曲,从而保证感温器的良好性能。
[00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
[0047]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感温器91、热交换器93以及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感温器固定支架,该感温器91通过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热交换器93上。
[0048]在本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93的换热管95的大小与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四固定板50上的第四卡持口 51适配,装配时,先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三固定板40折叠,再将第四固定板50插进该热交换器93的两相邻翅片94的中间,并使两个第四卡持口 51分别卡持在该热交换器93的两相邻的换热管95上,实现感温器固定支架与该热交换器93的固定,最后将感温器91的温度传感线92穿过过线槽81,并将温度传感线92卡在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中,实现感温器固定支架与该感温器91的固定,感温器固定支架就实现了将感温器91固定在热交换器93上。
[0049]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感温器9100、热交换器9300以及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感温器固定支架,该感温器9100通过该感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热交换器9300上。
[0050]在本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9300的换热管9500的大小与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二固定板3000上的第二卡持口 3100适配,装配时,先将感温器固定支架的第一固定板2000折叠,再将第二固定板3000插进该热交换器9300的两相邻翅片9400的中间,并使两个第二卡持口 3100分别卡持在该热交换器9300的两相邻的换热管9500上,实现感温器固定支架与该热交换器9300的固定,最后将感温器9100的温度传感线9200穿过过线槽8100,并将温度传感线9200卡在第二感温器固定部6200中,实现感温器固定支架与该感温器9100的固定,感温器固定支架就实现了将感温器9100固定在热交换器9300上。
[00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一卡持口具有第一卡持管径,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具有第二卡持管径,所述第一卡持管径与所述第二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同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叠,所述基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器固定支架还包括同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的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均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叠,所述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三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具有第三卡持管径,所述第四固定板设有用于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适配卡持的第四卡持口,所述第四卡持口具有第四卡持管径,所述第三卡持管径与所述第四卡持管径的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二感温器固定部同时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同时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三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和两个相邻所述第四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根部的厚度小于相应固定板的根部周边位置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和所述第四卡持口均包括一卡持孔和与所述卡持孔相连通的一卡口,所述卡持孔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卡持孔的直径,所述卡口的开口宽度自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向远离所述卡持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卡持口、所述第三卡持口和所述第四卡持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口、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口、两个所述第三卡持口和两个所述第四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且在每一所述过线槽中还开设有与相应所述过线槽相连通的卡槽,所述基板相对每一所述卡槽设有卡扣件,通过将相应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件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或者所述第四固定板在折叠后保持折叠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所述基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所述基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用于将感温器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所述第二感温器固定部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感温器固定部正对两个相邻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口和所述第二卡持口均包括一^^持孔和与所述卡持孔相连通的一^口,所述卡持孔的直径为相应卡持口的相应卡持管径,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卡持孔的直径,所述卡口的开口宽度自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持孔连通处向远离所述卡持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口和所述第二卡持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口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持口的中间部位均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感温器的温度传感线通过的过线槽。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感温器和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器固定支架,所述感温器通过所述感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3964269SQ20142035396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林思轩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