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542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机壳左上方的进水口,及设置在机壳右下方的出水口,及机壳下方设置有轮子,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保温区,及设置在保温区内部的水箱,所述保温区上方设置有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内部设置有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外部设置有吸热片,所述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之间通过媒介管相连,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门及过滤器,所述浮球与进水阀门相连,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阀门;该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具有使用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加热速度快,且能够对其很好的进行移动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介质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转化为高温热能,从而加热水温。这种热水器具有无污染、高效节能的优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空气能热水器的使用成本仅为电热水器的1/4,燃气热水器的1/3,比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能耗利用都要高。空气能热水器具有的低碳、节能、安全、高效等特点,其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和普及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市场上的空气能热水器大多采用分离式的空气能热水器,其安装与搬运的困难性对消费者来说造成了很大困恼,且其还具有加热速度慢,热量流失快等缺点,而其他的一些一体式的热水器也具有加热速度慢、加热效率低、热量流失快的缺点,且在加水的过程时,其还需人工控制进水量,从而往往会发生进入水箱内的水量过多产生浪费或进入水箱内的水量过少而热水不够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可移动、能够自动关闭进水,快速的吸收空气热量,快速的对水进行加热,且能够对水进行过滤的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机壳左上方的进水口,及设置在机壳右下方的出水口,及机壳下方设置有轮子,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保温区,及设置在保温区内部的水箱,所述保温区上方设置有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内部设置有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外部设置有吸热片,所述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之间通过媒介管相连,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门及过滤器,所述浮球与进水阀门相连,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阀门。
[0005]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内部的媒介管为多次弯曲结构,其极大的增加了媒介管与水箱内部水的接触面积,大大的加快了对水箱内部水的加热速度。
[0006]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瓶为圆柱型结构,且储液瓶中设置有介质,其能够很好的储存介质。
[0007]作为优选,所述浮球为球形结构,且浮球与进水阀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在水箱内部的水到达浮球上时,浮球就可根据水的浮力而带动浮球上浮,从而通过连接杆将进水阀门关闭。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吸热片为大圆形结构,四周设置吸热小板,且吸热片与蒸发器相连,其大大的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极大的加快对空气热量的吸收。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使得从进水口进入的水能够很好的过滤其中的渣滓,有效的避免渣滓进入到水箱中;且进水口贯穿机壳、保温区与水箱,使得进水口中的水能够很好的从中进入到水箱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贯穿机壳、保温区与水箱,使得水箱内部的水能够很好的从出水口中流出。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机壳下方的轮子,其大大的方便了人们对该热水器的移动,且将工作区设置在水箱上方,其大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而与蒸发器相连的吸热片的设置,其吸热片极大的增加对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空气中热量的吸收效率,从而大大的加快了对空气热量的吸收速度;而在水箱内部的媒介管采用多次弯曲的结构,其极大的增加媒介管与水箱内部水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加快对水箱内部水加热的速度,从而降低加热水温所需时间;而水箱外部保温区的设置,其有效的防止水箱内的水与空气的热量传递,从而极大的降低加热后水箱内部水的热量流失速度;而水箱内部浮球的设置,其能够很好的通过水的浮力使浮球上浮,从而能够通过浮球与进水阀门之间连接的连接杆关闭进水口上的进水阀门,从而使水无法流入到水箱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包括机壳1,及设置在机壳I左上方的进水口 5,及设置在机壳I右下方的出水口 6,及机壳I下方设置有轮子9,及设置在机壳I内部的保温区2,及设置在保温区2内部的水箱3,所述保温区2上方设置有工作区4,所述工作区4内部设置有储液瓶44、节流装置43、蒸发器42、压缩机41,所述蒸发器42外部设置有吸热片45,所述储液瓶44、节流装置43、蒸发器42、压缩机41之间通过媒介管7相连,所述水箱3内部设置有浮球31,所述进水口 5上设置有进水阀门51及过滤器52,所述浮球31与进水阀门51相连,所述出水口 5上设置有出水阀门61。
[0016]所述水箱3内部的媒介管7为多次弯曲结构,其极大的增加了媒介管7与水箱3内部水8的接触面积,大大的加快了对水箱内部水的加热速度。
[0017]所述储液瓶44为圆柱型结构,且储液瓶44中设置有介质(未标注),其能够很好的储存介质。
[0018]所述浮球31为球形结构,且浮球31与进水阀门5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未标注),在水箱3内部的水8到达浮球31上时,浮球31就可根据水8的浮力而带动浮球31上浮,从而通过连接杆将进水阀门51关闭。
[0019]所述吸热片45为大圆形结构,四周设置吸热小板(未标注),且吸热片45与蒸发器42相连,其大大的增加与空气(未标注)的接触面积,极大的加快对空气热量的吸收。
[0020]所述进水口 5上设置有过滤器52,使得从进水口 5进入的水8能够很好的过滤其中的渣滓,有效的避免渣滓进入到水箱3中;且进水口 5贯穿机壳1、保温区2与水箱3,使得进水口 5中的水8能够很好的从中进入到水箱3内。
[0021]所述出水口 6贯穿机壳1、保温区2与水箱3,使得水箱3内部的水8能够很好的从出水口 6中流出。
[0022]首先启动电源,使得设置在工作区4内的蒸发器42与压缩机41进行工作;且位于储液瓶44及媒介管7中的介质经循环进入节流装置43 ;再通过节流装置43的进入到蒸发器42中,并在蒸发器42处将介质的低温低压液态转换为低温低压气态,且设置在蒸发器42上的吸热片45使得气态的介质能够更加快速的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接着吸收热量后的低温低压气态的介质被压缩机41吸入,从而介质由低温低压气态转变为高温气态;然后其介质再通过媒介管7将热量输往水箱3内部,从而对水箱3内部的水8进行加温;而释放热量后的低温介质再从水箱3内的媒介管7进入到储液瓶44中;从而进行循环往复的加热运行;而当需要使用水箱3内部的水8时,其只需打开设置在出水口 6上的出水阀门61,其位于水箱3内部的水8就可通过出水口 6流出。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机壳下方的轮子,其大大的方便了人们对该热水器的移动,且将工作区设置在水箱上方,其大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而与蒸发器相连的吸热片的设置,其吸热片极大的增加对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空气中热量的吸收效率,从而大大的加快了对空气热量的吸收速度;而在水箱内部的媒介管采用多次弯曲的结构,其极大的增加媒介管与水箱内部水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加快对水箱内部水加热的速度,从而降低加热水温所需时间;而水箱外部保温区的设置,其有效的防止水箱内的水与空气的热量传递,从而极大的降低加热后水箱内部水的热量流失速度;而水箱内部浮球的设置,其能够很好的通过水的浮力使浮球上浮,从而能够通过浮球与进水阀门之间连接的连接杆关闭进水口上的进水阀门,从而使水无法流入到水箱内。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一体式空气能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机壳左上方的进水口,及设置在机壳右下方的出水口,及机壳下方设置有轮子,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保温区,及设置在保温区内部的水箱,所述保温区上方设置有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内部设置有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外部设置有吸热片,所述储液瓶、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之间通过媒介管相连,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门及过滤器,所述浮球与进水阀门相连,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阀门。
【文档编号】F24H9/00GK204084854SQ201420465182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郑娟 申请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