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895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空气净化机净化效果差、仅能直接安装于室内墙壁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包括机壳,在机壳内安装有风道管、电机及与电机转轴相连的离心叶轮,在机壳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机壳面朝离心叶轮的一侧具有进风口且在进风口处嵌入式安装有滤网组件,在机壳背离离心叶轮的一侧的边角处安装有吊装件,风道管呈弧形且合围在离心叶轮外侧并形成有与出风口及进风口相通的通风管道。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效果好、能安装于吊顶内的优点。
【专利说明】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地,由于在室内空间中生命体的重复呼吸,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密闭空间,例如室内空间中的空气逐渐地被污染,因此,有必要使用新鲜的室外空气频繁地替换室内空间中的污染空气。为此,通常使用利用全热交换器的通风系统。
[0003]现有的通风系统直接安装在墙壁上,不仅占用室内空间,给家具的摆放带来许多不便,同时受家具阻挡,或风量不足造成净化气流局部循环,无法达到室内空气全部循环效果。而且通风目的只是引入室外新风,市面上的能够过滤pm2.5的新风系统仅仅增加了过滤pm2.5的滤网,所以只能强调一次通过净化率,但对房间内的空气净化基本无效果或者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安装于室内吊顶内、净化效果好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机壳内安装有风道管、电机及与电机转轴相连的离心叶轮,在机壳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机壳面朝离心叶轮的一侧具有进风口且在进风口处嵌入式安装有滤网组件,在机壳背离离心叶轮的一侧的边角处安装有吊装件,风道管呈弧形且合围在离心叶轮外侧并形成有与出风口及进风口相通的通风管道。
[0006]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所述滤网组件由外向内依次由HEPA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除臭过滤网叠加而成,在机壳内安装有滤网框架且所述滤网框架构成上述的进风口,所述的滤网框架两端端面均水平向内延伸形成有挡沿,HEPA过滤网及除臭过滤网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挡沿上。
[0007]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滤网框架的横截面呈长方形且由两长滤芯壳条和两短滤芯壳条合围组成,长滤芯壳条的端部与短滤芯壳条的端部之间通过竖直设置且呈“L”型的支撑板相连,长滤芯壳条和短滤芯壳条均包括上横板、下横板和竖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平行设置且形成上述的挡沿,竖板垂直设于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上横板及下横板的外侧边上下两端均向外延伸并翻折形成有卡槽,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位于长滤芯壳条处的卡槽内及位于短滤芯壳条处的卡槽内。
[0008]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机壳内横向固设有底板框架,所述底板框架将机壳内部分隔成与进风口相通的过滤腔及与出风口相通的通风腔,所述滤网组件及滤网框架均位于过滤腔内,所述电机、离心叶轮及风道管均位于通风腔内,在底板框架上开设有连通过滤腔及通风腔的风孔,所述电机及离心叶轮正对风孔。
[0009]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底板框架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缺口,每个缺口内均设有弹性片,弹性片一端与底板框架连为一体,另一端向内凸起形成有能卡设于上述卡槽内的弹性部。
[0010]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底板框架上开设有风孔的端面两侧凸起形成有两支撑座,所述的滤网框架抵靠在支撑座上。
[0011]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机壳内固设有电路隔板,所述电路隔板与机壳侧壁之间形成一隔离腔室,在电路隔板上安装有电路板,在机壳侧壁上安装有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电路板和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均位于隔离腔室内。
[0012]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所述的吊装件呈L型并由连为一体且呈垂直设置的固连部及安装部组成,所述的固连部固定于机壳外侧壁上,安装部平行于机壳外侧面上且安装部的外侧面与机壳外侧面齐平。
[0013]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机壳内安装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的电机固设于电机安装板上,离心叶轮和风道管位于电机安装板及底板框架之间,在电机安装板背离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动力支撑筋且动力支撑筋通过螺钉与风道管固连。
[0014]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在电机安装板上固连有电机定位筒,所述的电机安装于电机定位筒内,在电机定位筒面朝底板框架的一端均匀环绕开设有若干导热孔。
[0015]在上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中,离心叶轮由呈圆盘状的叶轮底板、呈圆环状的上挡圈及多个均匀环绕于叶轮底板与上挡圈之间的叶片组成,叶轮底板面朝底板框架弧形向内拱起并形成有呈筒状的定位部,在定位部顶端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电机转轴相连。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进风口处安装有由HEPA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除臭过滤网叠加构成的滤网组件,使得当室内空气在离心叶轮作用下吸入至机壳内时,需先经过滤网组件对空气进行过滤,将空气内的细小微粒和臭气及大量有害气体吸附在滤网组件上,在离心叶轮的带动下,新鲜空气途经通风管道并最终从出风口处吹出。通过离心叶轮的高速旋转,使室内混浊的空气能不断的经滤网组件过滤空气中含有的杂质及有害气体,并形成新鲜空气重新返还至室内,无需引入外界新鲜空气,从而也与室外污染彻底杜绝,通过不断净化循环室内空气,保证室内空气始终处于新鲜状态,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保障用户身体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滤网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滤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短滤芯壳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爆炸图。
[00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定位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心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机壳;la、出风口 ;lb、进风口 ;2、风道管;3、电机;4、离心叶轮;4a、叶轮底板;4b、上挡圈;4c、叶片;4d、定位部;4e、通孔;5、滤网组件;5a、HEPA过滤网;5b、活性炭过滤网;5c、除臭过滤网;6、吊装件;6a、固连部;6b、安装部;7、滤网框架;7a、长滤芯壳条;7b、短滤芯壳条;7c、支撑板;7d、上横板;7e、下横板;7f、竖板;7g、卡槽;8、底板框架;8a、风孔;8b、弹性片;8c、弹性部;8d、支撑座;9、电路隔板;10、电路板;11、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2、电机安装板;13、电机定位筒;13a、导热孔;14、动力支撑筋;15、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主要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吊顶内,包括机壳1,在机壳I内安装有风道管2、电机3及与电机转轴相连的离心叶轮4,在机壳I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 la,在机壳I面朝离心叶轮4的一侧具有进风口 Ib且在进风口 Ib处嵌入式安装有滤网组件5,在机壳I背离离心叶轮4的一侧的边角处安装有吊装件6,风道管2呈弧形且合围在离心叶轮4外侧并形成有与出风口 Ia及进风口 Ib相通的通风管道。
[0032]通过吊装件6将本净化机安装于室内的吊顶内,避免了像普通室内空气净化器一样安放占用室内空间,给家具的摆放带来更多自由,另外,以“藏”为美的安装方式可以和室内装饰装潢很好的融合,提升房间装修效果和档次。
[0033]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场地来安装本净化机,主要安装方式有两种,由于机壳I的两相对侧面分别用于安装吊装件6及开设进风口 Ib并安装有滤网组件5,同时出风口 Ia开设在机壳I的侧壁上,第一种安装方式:将本净化机悬挂在吊顶内顶部,形成“下进侧出”的通风循环模式,该模式能快速的将室内混浊空气吸入至机壳I内并由侧部的出风口 Ia吹出;第二种安装方式:将本净化机悬挂在吊顶内侧壁,形成“侧进下出”的通风循环模式,该模式能保证出风口 Ia的开口朝向垂直向下,保证外界杂质不会从出风口 Ia进入至机壳I内,保证机壳I内的干净整洁,不影响本净化机的正常使用。
[0034]本净化机可单独放置在室内使用,无需与其他净化系统配合使用,因此不要求室内具备与室外相通的通风孔,无需打孔,满足用户对装修的各种要求。本净化机在工作时,电机3带动离心叶轮4旋转,通过离心叶轮4产生的吸力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至机壳I内,夕卜界原本混浊的空气从进风口 Ib内进入并经过滤网组件5后形成新鲜空气,在离心叶轮4的带动下,新鲜空气途经通风管道并最终从出风口 Ia处吹出。通过离心叶轮4的高速旋转,使室内混浊的空气能不断的经滤网组件5过滤空气中含有的杂质及有害气体,并形成新鲜空气重新返还至室内,无需引入外界新鲜空气,从而也与室外污染彻底杜绝,通过不断净化循环室内空气,保证室内空气始终处于新鲜状态,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保障用户身体健康。
[0035]当室内空气在不流通的情况下,空气孔极易混杂有大量的细小微粒及有害气体,因此在本净化机循环净化室内空气时,需同时能将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及有害气体吸附走。为此,滤网组件5由外向内依次由HEPA过滤网5A、活性炭过滤网5b和除臭过滤网5c叠加而成,总共构成三层过滤防护层,其中:
[0036]HEPA过滤网5A对直径为0.3微米(头发直径的1/200)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至IJ 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HEPA过滤网5A的特别之处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具有风阻小,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的特点,因此将HEPA过滤网5A设计在最外层能事先将空气中的细小微粒全部吸附住,防止细小微粒进入至滤网组件5的下一层过滤网中;
[0037]活性炭过滤网5b专用于处理空气中的异味及有害气体,特别是对空气中的甲醛、苯系物、TV0C、CO ( 一氧化碳)、NH3 (氨气)、03 (臭氧)C12 (氯气)等有独特的吸附净化及催化的能力。要想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只有尽可能多地在活性炭上制造孔隙结构,孔隙越多,活性炭越酥松,相对密度也就会越轻,只有具备大量孔径略大于有毒有害气体分子直径的活性炭,才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因此为了保证活性炭过滤网5b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需要保证在途径活性炭过滤网5b的空气不含有细小颗粒,以免细小颗粒堵塞活性炭过滤网5b的孔径而造成吸附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将活性炭过滤网5b设计为滤网组件5的第二层,并将HEPA过滤网5A作为第一层的目的正是在于在活性炭过滤网5b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前,由HEPA过滤网5A将空气中的细小微粒全部吸附住,保证活性炭过滤网5b能正常使用;
[0038]在经过HEPA过滤网5A和活性炭过滤网5b后的空气,为了保证空气中的臭气能最大程度上的消除掉,在活性炭过滤网5b后再放置一层除臭过滤网5c,除臭过滤网5c的作用与活性炭过滤网5b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去除空气中的臭气和有害气体,进一步保证经过滤网组件5后的空气能从混浊的有害气体转换成新鲜有氧气体,同时还起到在活性炭过滤网5b吸附饱和的情况下,通过除臭过滤网5c能继续对空气中的臭气及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工作,起到二重吸附作用。
[0039]以此同时,在机壳I内安装有滤网框架7且滤网框架7构成上述的进风口 lb,滤网框架7两端端面均水平向内延伸形成有挡沿,HEPA过滤网5A及除臭过滤网5c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挡沿上,滤网框架7的作用不仅在于便于放置滤网组件5及在安装时避免对滤网组件5造成损坏,而且由滤网框架7构成的进风口 lb,使得空气在进入进风口 Ib时能第一时间内且全部与滤网组件5接触,而且也增加了进风口 Ib的口径及滤网组件5的面积,保证了本净化机的循环净化空气时能快速大量的过滤室内混浊空气。
[0040]滤网框架7的横截面呈长方形且由两长滤芯壳条7a和两短滤芯壳条7b合围组成,长滤芯壳条7a的端部与短滤芯壳条7b的端部之间通过竖直设置且呈“L”型的支撑板7c相连,长滤芯壳条7a和短滤芯壳条7b均包括上横板7d、下横板7e和竖板7f,所述上横板7d和下横板7e平行设置且形成上述的挡沿,竖板7f垂直设于上横板7d和下横板7e之间,上横板7d及下横板7e的外侧边上下两端均向外延伸并翻折形成有卡槽7g,支撑板7c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位于长滤芯壳条7a处的卡槽7g内及位于短滤芯壳条7b处的卡槽7g内。滤网框架7采用组装式结构,采用插设的方式将长滤芯壳条7a和短滤芯壳条7b连接在一起,无需其他零件固定,不仅便于生产及安装,成本低,而且拆装方便,便于更换滤网框架7内的滤网组件5。
[0041]在机壳I内横向固设有底板框架8,底板框架8将机壳I内部分隔成与进风口 Ib相通的过滤腔及与出风口 Ia相通的通风腔,滤网组件5及滤网框架7均位于过滤腔内,电机3、离心叶轮4及风道管2均位于通风腔内,在底板框架8上开设有连通过滤腔及通风腔的风孔8a,电机3及离心叶轮4正对风孔8a。
[0042]通过底板框架8将机壳I 一分为二分成过滤腔和通风腔,并在过滤腔和通风腔内分别放置不同的部件,其中滤网组件5和滤网框架7构成过滤系统,电机3、离心叶轮4及风道管2构成动力通风系统,将两个系统分开设置,不仅便于管理安装,而且由于两系统互不干涉,可以分开更换和维护,使用方便。同时电机3及离心叶轮4正对风孔8a,使得离心叶轮4在旋转时所产生吸力能最大化,从而使得室内混浊空气经滤网组件5过滤后并通过通风管道由出风口 Ia返回至室内。
[0043]在底板框架8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缺口,每个缺口内均设有弹性片Sb,弹性片8b —端与底板框架8连为一体,另一端向内凸起形成有能卡设于上述卡槽7g内的弹性部Sc。当将本净化机悬挂在吊顶内顶部时,滤网框架7具有一向下的坠力,通过弹性片Sb上的弹性部Sc卡设在滤网框架7上的卡槽7g内,从而对滤网框架7施加一阻力,使得滤网框架7不会从底板框架8脱离出来,该方式可以不借助其他固定零件即可方便的将滤网框架7安装在底板框架8上,同时需要更换滤网框架7内的滤网组件5时,只需将底板框架8从机壳I上拆卸下来,再将滤网框架7从底板框架8脱离出来即可,降低人工强度。
[0044]在底板框架8上开设有风孔8a的端面两侧凸起形成有两支撑座8d,所述的滤网框架7抵靠在支撑座8d上。该结构设计使得当滤网框架7搁搭在支撑座8d上时,滤网框架7与底板框架8上开设有风孔8a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不仅保证了滤网框架7内的滤网组件5不会与底板框架8直接接触,使得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对滤网组件5造成损坏,而且该间隙所形成的空间可作为缓冲区,在经滤网组件5过滤后的室内混浊空气聚集在该缓冲区中后,再通过风孔8a进入至通风腔内,保证了经过滤后的空气能全部通过风孔8a并在离心叶轮4的作用下从出风口 Ia返回至室内。
[0045]在机壳I内固设有电路隔板9,所述电路隔板9与机壳I侧壁之间形成一隔离腔室,在电路隔板9上安装有电路板10,在机壳I侧壁上安装有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1,所述电路板10和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1均位于隔离腔室内。通过电路隔板9将电路板10及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1与过滤腔和通风腔隔离开,保证了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1不会受过滤腔和通风腔处的空气影响,从而使得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11能精确的探知室内空气中的粉末颗粒含量和/或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是否需要开启工作,无需人工操作,从而实现自动循环净化的功能。
[0046]吊装件6呈L型并由连为一体且呈垂直设置的固连部6a及安装部6b组成,固连部6a固定于机壳I外侧壁上,安装部6b平行于机壳I外侧面上且安装部6b的外侧面与机壳I外侧面齐平。安装部6b的外侧面与机壳I外侧面齐平,使得将本净化机安装于吊顶内时,机壳I外侧面能紧贴于吊顶的墙面上,保证了安装后净化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47]在机壳I内安装有电机安装板12,所述的电机3固设于电机安装板12上,离心叶轮4和风道管2位于电机安装板12及底板框架8之间,在电机安装板12背离电机3的一侧安装有动力支撑筋14且动力支撑筋14通过螺钉与风道管2固连。将了缩小净化机的体积及降低成本,电机安装板12采用一韧性以及弹性极佳的不锈钢薄钢板,电机安装板12与机壳I之间的固连方式为将电机安装板12的周边缘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壳I上,而电机3则固定在电机安装板12中部,在长时间使用后,电机3在高速运转时会出现晃动现象,而电机安装板12也受此影响会出现晃动,从而产生噪音,并且在长时间晃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用于固连电机安装板12和机壳I的螺钉松懈的情况,造成电机安装板12脱落的现象,通过动力支撑筋14将电机安装板12与风道管2固连在一起,从而增强电机安装板12的抗震强度,消除电机安装板12振动时产生的噪音,并且即使在螺钉松懈的情况下,通过风道管2依旧能将电机安装板12固设于机壳I内。
[0048]在电机安装板12上固连有电机定位筒13,所述的电机3安装于电机定位筒13内,在电机定位筒13面朝底板框架8的一端均勻环绕开设有多个导热孔13a。电机定位筒13的作用不仅在于用于放置并固定电机3,而且还起到保护作用,在电机3受损或烧毁时,电机3也只会滞留在电机定位筒13内,而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损坏,降低了危险性,消除了因电机3烧毁直接造成本净化机的安全隐患,而导热孔13a的作用在于电机3工作时所散发出来的热量经导热孔13a传递至通风腔处,由通风腔内的空气将其热量带走,这样当本净化机在循环净化空气的同时,也能对电机3进行散热工作,延长电机3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机3工作时的稳定性。
[0049]离心叶轮4由呈圆盘状的叶轮底板4a、呈圆环状的上挡圈4b及多个均匀环绕于叶轮底板4a与上挡圈4b之间的叶片4c组成,叶轮底板4a面朝底板框架8弧形向内拱起并形成有呈筒状的定位部4d,在定位部4d顶端安装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与电机转轴相连。
[0050]由于本净化机主要安装于室内的吊顶内,而室内的吊顶高度受设计所限,其空间较狭窄,高度较低,在将本净化机安装于室内时,必须要保证净化机的体积较小,这样才能将本净化机安装在吊顶内,因此,在离心叶轮4上具有一面朝底板框架8拱起的定位部4d,将放置有电机3的电机定位筒13安装于定位部4d内,从而在充分利用离心叶轮4自身的高度情况下,将电机3及电机定位筒13在机壳I内所需占用的空间与离心叶轮4结合起来,在机壳I内只需满足离心叶轮4所占用的空间即可满足电机3及电机定位筒13的占用空间,从而大大缩小了本净化机整体的体积。
[0051]在定位部4d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环绕的通孔4e,定位部4d内径大于电机定位筒13的外径,该结构设计使得定位部4d与电机定位筒13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该间隙可以使得离心叶轮4在吸入外界空气时,部分空气通过定位部4d上的通孔4e进入至该空隙内,再由电机定位筒13上的导热孔13a流向电机3,从而带走电机3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这样当本净化机在循环净化空气的同时,也能对电机3进行散热工作,延长电机3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机3工作时的稳定性。
[005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机壳内安装有风道管、电机及与电机转轴相连的离心叶轮,在机壳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机壳面朝离心叶轮的一侧具有进风口且在进风口处嵌入式安装有滤网组件,在机壳背离离心叶轮的一侧的边角处安装有吊装件,风道管呈弧形且合围在离心叶轮外侧并形成有与出风口及进风口相通的通风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由外向内依次由HEPA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除臭过滤网叠加而成,在机壳内安装有滤网框架且所述滤网框架构成上述的进风口,所述的滤网框架两端端面均水平向内延伸形成有挡沿,HEPA过滤网及除臭过滤网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挡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滤网框架的横截面呈长方形且由两长滤芯壳条和两短滤芯壳条合围组成,长滤芯壳条的端部与短滤芯壳条的端部之间通过竖直设置且呈“L”型的支撑板相连,长滤芯壳条和短滤芯壳条均包括上横板、下横板和竖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平行设置且形成上述的挡沿,竖板垂直设于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上横板及下横板的外侧边上下两端均向外延伸并翻折形成有卡槽,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位于长滤芯壳条处的卡槽内及位于短滤芯壳条处的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机壳内横向固设有底板框架,所述底板框架将机壳内部分隔成与进风口相通的过滤腔及与出风口相通的通风腔,所述滤网组件及滤网框架均位于过滤腔内,所述电机、离心叶轮及风道管均位于通风腔内,在底板框架上开设有连通过滤腔及通风腔的风孔,所述电机及离心叶轮正对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底板框架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缺口,每个缺口内均设有弹性片,弹性片一端与底板框架连为一体,另一端向内凸起形成有能卡设于上述卡槽内的弹性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底板框架上开设有风孔的端面两侧凸起形成有两支撑座,所述的滤网框架抵靠在支撑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机壳内固设有电路隔板,所述电路隔板与机壳侧壁之间形成一隔离腔室,在电路隔板上安装有电路板,在机壳侧壁上安装有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电路板和粉末颗粒传感器和/或二氧化碳传感器均位于隔离腔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装件呈L型并由连为一体且呈垂直设置的固连部及安装部组成,所述的固连部固定于机壳外侧壁上,安装部平行于机壳外侧面上且安装部的外侧面与机壳外侧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机壳内安装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的电机固设于电机安装板上,离心叶轮和风道管位于电机安装板及底板框架之间,在电机安装板背离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动力支撑筋且动力支撑筋通过螺钉与风道管固连。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室内隐藏式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安装板上固连有电机定位筒,所述的电机安装于电机定位筒内,在电机定位筒面朝底板框架的一端均匀环绕开设有若干导热孔。
【文档编号】F24F13/28GK204176792SQ20142060388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石宏宇, 孙朝辉 申请人:宁波欧格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