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31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铝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的加工过程中,熔铝炉的出料口正对流槽,熔炼好的铝液从出料口流出,进入流槽,流槽接至深井铸造系统,将铝液铸造成铝棒,当铸造结束后,由于熔铝炉中还有铝液,因此需要及时把出料口封住,防止铝液继续流出。

传统的封口技术就是将一根钢制的固定杆前段安装塞头,塞头为耐火材料制作,当不需要铸造时,将固定杆往出料口内推入,使得塞头完全塞住出料口,而由于熔铝炉内部还有大量铝液,都会往出料口流动,内部压力大,会把塞头冲开,因此就需要人稳定固定杆,使得耐火材料与出料口四周凝固,并且不能随意晃动,不然会让刚凝固的耐火材料又产生松动,因此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以解决现在封口时需要用人工去稳定固定杆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包括固定杆和连接在固定杆一端的塞头,还包括横跨且固定在流槽上边沿的支板,所述固定杆置于支板上,所述支板距离塞头30~40cm,所述固定杆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外侧和第二外侧,所述第一外侧设有支架,所述第二外侧设有稳定件,所述稳定件上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杆上方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距塞头100~120cm,所述压板与固定杆垂直,所述压板一端与支架铰接,压板转动方向垂直于固定杆长度方向,所述压板的另一端与稳定件螺纹连接,所述压板在与固定杆的接触处设有门形卡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固定杆一端设有塞头,推动固定杆,让塞头完全进入出料口中,塞头的大小与出料口相匹配,可以堵住出料口。固定杆下方设有支板,且支板距离塞头30~40cm,这样可以对固定杆另一端施以竖直向下的压力,通过支板提供的支点,塞头会产生向上的力,紧紧靠住出料口内壁,使得塞头不产生晃动,并且熔铝炉内部的铝液难以冲开塞头,因此可以使得封口稳定,而竖直向下的压力由设于固定杆上方压板提供,压板上设有门形卡板,通过卡板卡住固定杆,增大固定杆与卡板的摩擦力,使得固定杆不易松动,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外侧的支架铰接,可以实现压板垂直于固定杆长度方向的转动。当需要卡住固定杆时,将压板另一端和第二外侧的稳定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使得压板固定在固定杆上方,持续为固定杆提供竖直向下的压力,固定杆无法移动,即塞头也不会松动,因此可以保持出料口的封口稳定。并且不需要人工持续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把手,这样无论是将固定杆往出料口内推进还是往外抽出,都更加方便,并且更加的省力。

进一步,所述门形卡板内壁上设有防滑凸点,卡板也是增加与固定杆的接触面积来增大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让固定杆不发生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而防滑凸点能使得卡板内壁更粗糙,摩擦力更大,因此稳定固定杆的效果会更好。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两段限位板,压板位于两段限位板之间,两段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压板的宽度,由于塞头必须完全进入出料口中,但又不能太过深入,不然耐火材料进入铝液,造成污染,因此在将推进固定杆时,需要可以对塞头的位置进行调节,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固定杆只能在两端限位板之间进行调节,防止推进太过深入,或者拔出得太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熔铝炉出料口的封口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杆1、塞头2、支板3、流槽4、压板5、门形卡板6、把手7、限位板8、熔铝炉9、出料口10、支架11、稳定件12、第一外侧13、第二外侧1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方案的封口装置中是用于封闭熔铝炉9的出料口10,包括固定杆1和连接在固定杆1一端的塞头2,固定杆1的另一端设有把手7,固定杆1下方设有支板3,支板3和塞头2的距离为30~40cm,支板3两端架设在流槽4上,固定杆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外侧13和第二外侧14,第一外侧13设有支架11,第二外侧14设有稳定件12,稳定件12上设有螺栓孔,固定杆1上方设有压板5,压板5和塞头2的距离为100~120cm,压板5与固定杆1垂直,压板5一端与支架11铰接,压板5转动方向垂直于固定杆1的长度方向,压板5的另一端与稳定件12螺纹连接,压板5在与固定杆1的接触处设有门形卡板6,门形卡板6内壁上设有防滑凸点,塞头2上设有螺纹,固定杆1上设有两段限位板8,压板5位于两段限位板8之间,两段限位板8之间的距离大于压板5的宽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