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788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执行制冷或制热操作都是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导风条运行状态进行调节的,而用户预先设定的导风条运行状态只是按照用户自己以往的习惯来设置,有时导风条运行状态并不是真正适合用户。例如,当用户开启空调器时,导风条的运行状态为处于摆风状态。而当空调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房间内温度的降低,如果导风条继续处于摆风状态,则会导致用户感到不舒适。因此,如果导风条一直都处于同一个运行状态,将会给用户带来过冷或者过热的感受,从而引起用户的不舒适感,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不能灵活设置,容易引起用户不舒适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包括: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所述导风条的运行状态。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所述导风条当前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优选地,当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在所述第二状态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根据预设规律设置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的运行时间,其中,所述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优选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用户在所述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所述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所述导风条的运行状态。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优选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还包括运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在所述第二状态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优选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根据预设规律设置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的运行时间,其中,所述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用户在所述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所述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本发明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解决了空调器的导风条一直在当前运行状态下运行,从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导风条在使用户感到舒适的状态下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参照图1,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10,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值是用户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可处于水平状态,也可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导风条的角度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的运行角度是可调的。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冷热感模式存在两种,一种为冷热感睡眠模式,一种为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后,通过空调器中内置的检测装置检测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根据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还是继续维持在冷热感清醒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睡眠模式一般为晚上用户睡觉时所用的冷热感模式,冷热感清醒模式一般为白天时空调器所运行的冷热感模式。检测装置可为可检测到光的光敏电阻,也可为其它可实现此功能的其它器件。空调器根据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方式有两种,具体为:①当空调器侦测到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低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当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大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②设置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如设置当空调器处于早上6:30至晚上22:0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处于晚上22:00至早上6:3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中,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清醒模式;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睡眠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设置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二预设时间段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具体情况而设置。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的过程为:①获取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设定热阻基准值,在不同季节对应不同,例如,夏天为Rt,在冬天为RT等,或者根据不同的空调器运行模式设置不同的热阻基准值)以及床面温度(通过红外检测床面温度)。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为被子等覆盖在用户身上的床上用品,床面温度为被子表面的温度。②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后,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计算冷热感值。热阻和床面温度均对应有与冷热感对应的计算系数,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按照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具体的计算过程为:获取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计算系数;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先根据热阻信息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一结果,再根据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二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结合预设的比例系数计算得到冷热感值。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系数和预设的比例系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的。进一步地,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过程中,还可获取被子覆盖变化率,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冷热感值。被子覆盖变化率为被子不同检测周期内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红外扫描热源面积来检测得到。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计算的冷热感值的准确性,在计算的冷热感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一预设值;在计算的冷热感状态的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第二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①用户通过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②用户通过按压设置在遥控器中的启动冷热感功能的按钮,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与其配对的遥控器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其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步骤S20,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照表1,表1为:冷热感区间冷热感值热舒适感区间14<M≤6热区间22<M≤4有点热区间31<M≤2暖区间40≤M≤1舒适(有点暖)区间5-1≤M<0舒适(有点凉)区间6-2<M≤-1凉区间7-4<M≤-2有点冷区间8-6≤M<-4冷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在此不做限定。步骤S30,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所述导风条的运行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后,根据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向运行规则。在本实施例中,将冷热感区间划分为三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分别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区间范围的个数不做限定,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如四个或五个等等。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包括:步骤a,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为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即导风条中所输出的风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并不对着用户吹。空调器可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所在区域,以使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1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7和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7或区间8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区间个数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可将区间1和区间2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步骤b,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即导风条左右摆动扫风,或者是上下摆动扫风。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2、区间3或者区间4时,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5和区间6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5或者区间6时,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一步地,当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先在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调节导风条在第二状态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再调节导风条在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依次循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根据用户需要而设置,如可设置第一预设时间为200秒,而第二预设时间为80秒等。步骤c,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5、区间6、区间7和区间8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5、区间6、区间7或区间8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1、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1、区间2、区间3或区间4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解决了空调器的导风条一直在当前运行状态下运行,从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导风条在使用户感到舒适的状态下运行。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还包括:步骤d,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根据预设规律设置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的运行时间,其中,所述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获取的冷热感知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内时,空调器根据预设规律设置导风条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时,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二状态时,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在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热感值的变化以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为基准。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则第一状态在区间2中的运行时间小于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小于在区间4中的运行时间;而第二状态在区间2中的运行时间大于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大于在区间4中的运行时间。若将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记为t1,在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记为t2。则可设置在区间2中,t1=200s,t2=100s;在区间3中,t1=250s,t2=80s;在区间4中,t1=270s,t2=60s。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冷热感区间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在符合预设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进一步地,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且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也可设置当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时,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二状态时,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或者将不同冷热感值下的导风条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设置为一样,如当区间5和区间6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设置在区间5中,t1=240s,t2=80s;在区间6中,t1=240s,t2=80s。进一步地,还可设置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运行第一状态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还包括:步骤f,在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用户在所述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所述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后,空调器再次获取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如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预设时间间隔△t2=300s,而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可设置相同的预设时间间隔,如△t1=△t3=80s;或者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设置与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不同的预设时间间隔,如△t1=100s,△t3=80s。由表1可知,不管是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处于制热模式,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相比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用户的感受是比较好的,而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用户的感受是比较差的,用户会感到冷或热。因此,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间隔较长的时间再次获取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更能符合用户要求。本实施例通过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空调器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提高了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调节的灵活性,以使导风条的调节频率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参照图2,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值是用户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可处于水平状态,也可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导风条的角度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的运行角度是可调的。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冷热感模式存在两种,一种为冷热感睡眠模式,一种为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后,通过空调器中内置的检测装置检测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根据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还是继续维持在冷热感清醒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睡眠模式一般为晚上用户睡觉时所用的冷热感模式,冷热感清醒模式一般为白天时空调器所运行的冷热感模式。检测装置可为可检测到光的光敏电阻,也可为其它可实现此功能的其它器件。空调器根据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方式有两种,具体为:①当空调器侦测到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低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当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大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②设置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如设置当空调器处于早上6:30至晚上22:0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处于晚上22:00至早上6:3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中,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清醒模式;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睡眠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设置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二预设时间段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具体情况而设置。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的过程为:①获取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设定热阻基准值,在不同季节对应不同,例如,夏天为Rt,在冬天为RT等,或者根据不同的空调器运行模式设置不同的热阻基准值)以及床面温度(通过红外检测床面温度)。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为被子等覆盖在用户身上的床上用品,床面温度为被子表面的温度。②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后,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计算冷热感值。热阻和床面温度均对应有与冷热感对应的计算系数,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系统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按照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具体的计算过程为:获取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计算系数;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先根据热阻信息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一结果,再根据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二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结合预设的比例系数计算得到冷热感值。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系数和预设的比例系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的。进一步地,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过程中,还可获取被子覆盖变化率,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冷热感值。被子覆盖变化率为被子不同检测周期内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红外扫描热源面积来检测得到。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计算的冷热感值的准确性,在计算的冷热感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一预设值;在计算的冷热感状态的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第二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①用户通过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②用户通过按压设置在遥控器中的启动冷热感功能的按钮,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与其配对的遥控器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其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照表1,表1为:冷热感区间冷热感值热舒适感区间14<M≤6热区间22<M≤4有点热区间31<M≤2暖区间40≤M≤1舒适(有点暖)区间5-1≤M<0舒适(有点凉)区间6-2<M≤-1凉区间7-4<M≤-2有点冷区间8-6≤M<-4冷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在此不做限定。调节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所述导风条的运行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后,根据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向运行规则。在本实施例中,将冷热感区间划分为三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分别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区间范围的个数不做限定,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如四个或五个等等。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为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即导风条中所输出的风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并不对着用户吹。空调器可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所在区域,以使导风条的角度避开用户所在区域。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1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7和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7或区间8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区间个数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可将区间1和区间2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为导风条处于摆风状态,即导风条左右摆动扫风,或者是上下摆动扫风。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2、区间3或者区间4时,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5和区间6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5或者区间6时,调节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还包括运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在所述第二状态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当导风条依次循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先在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调节导风条在第二状态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再调节导风条在第一状态运行第一预设时间,依次循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根据用户需要而设置,如可设置第一预设时间为200秒,而第二预设时间为80秒等。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调节所述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处于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空调器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5、区间6、区间7和区间8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5、区间6、区间7或区间8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1、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即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区间1、区间2、区间3或区间4时,调节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向运行规则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导风条的运行状态,解决了空调器的导风条一直在当前运行状态下运行,从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导风条在使用户感到舒适的状态下运行。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根据预设规律设置所述导风条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的运行时间,其中,所述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获取的冷热感知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内时,空调器根据预设规律设置导风条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时,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二状态时,预设规律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在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热感值的变化以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为基准。具体地,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2、区间3和区间4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则第一状态在区间2中的运行时间小于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小于在区间4中的运行时间;而第二状态在区间2中的运行时间大于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在区间3中的运行时间大于在区间4中的运行时间。若将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记为t1,在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记为t2。则可设置在区间2中,t1=200s,t2=100s;在区间3中,t1=250s,t2=80s;在区间4中,t1=270s,t2=60s。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冷热感区间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在符合预设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进一步地,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且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也可设置当导风条处于第一状态时,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当导风条处于第二状态时,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或者将不同冷热感值下的导风条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设置为一样,如当区间5和区间6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设置在区间5中,t1=240s,t2=80s;在区间6中,t1=240s,t2=80s。进一步地,还可设置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当所获取的冷热感值在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运行第一状态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在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用户在所述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当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所述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冷热感值处于所述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间隔后,空调器再次获取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再次获取冷热感值的时间间隔大于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时间间隔。如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预设时间间隔△t2=300s,而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可设置相同的预设时间间隔,如△t1=△t3=80s;或者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时,设置与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不同的预设时间间隔,如△t1=100s,△t3=80s。由表1可知,不管是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处于制热模式,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相比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用户的感受是比较好的,而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和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时,用户的感受是比较差的,用户会感到冷或热。因此,当冷热感值处于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时,间隔较长的时间再次获取用户在导风条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冷热感值,更能符合用户要求。本实施例通过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空调器在第一状态的运行时间,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空调器在所述第二状态的运行时间,提高了空调器导风条运行状态调节的灵活性,以使导风条的调节频率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