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增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628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天然气增压机。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氦和氩等。天然气在送到最终用户之前,为助于泄漏检测,还要用硫醇、四氢噻吩等来给天然气添加气味。

天然气不溶于水,密度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水)为约0.45(液化)燃点(℃)为650,爆炸极限(V%)为5-15。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甲烷是最短和最轻的烃分子。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是常见的杂质,在大多数利用天然气的情况下都必须预先除去。含硫杂质多的天然气用英文的专业术语形容为"sour(酸的)"。远距离的天然气输送一般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对于一些中短途的输送作业采用管道输送则成本较高,且输送的线路也常常需要变动,为此,对于中短途的输送作业需要专门的天然气运输车来进行作业,天然气在运输时,需要对天然气进行加压以便于提高天然气的密度,提高天然气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天然气增压机,该增压机能将高品化的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压缩,使得天然气成为高压高密度状态,以便于提高运输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增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表面一端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同时在热交换器表面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增压装置、第二增压装置及第三增压装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压机、第一空冷器,第二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空压机、第二空冷器,第三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空压机、第三空冷器及汽化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内部设置铜制散热盘管,散热盘管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口、出气口,第一增压装置、第二增压装置及第三增压装置分别连通于散热盘管的管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构思巧妙,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将高品化低温天然气高效压缩至高压状态,达到大幅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热交换器1、进气口2、出气口3、第一空压机4、第一空冷器5、第二空压机6、第二空冷器7、第三空压机8、第三空冷器9、汽化器10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天然气增压机,包括热交换器1,所述热交换器1表面一端设置进气口2,另一端设置出气口3,同时在热交换器1表面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增压装置、第二增压装置及第三增压装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压机4、第一空冷器5,第二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空压机6、第二空冷器7,第三增压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空压机8、第三空冷器9及汽化器10。

热交换器1内部设置铜制散热盘管,散热盘管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口2、出气口3,第一增压装置、第二增压装置及第三增压装置分别连通于散热盘管的管体上。

热交换器1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对现有的热交换器进行结构改进,通过在热交换器1上沿气流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增压装置、第二增压装置、第三增压装置,将待运输的天然气进行加压作业,经过三级加压后,天然气的密度达到运输要求的状态。

在压缩作业时,天然气经过第一增压装置前天然气的温度为零下五度到零度之间,压力为9~10Kpa,经过第一空压机4及第一空冷器5后,天然气进入热交换器1中,天然气在进入第二压缩装置前,其温度为零下五度到零度,压力为55~60Kpa,经过第二空压机6及第二空冷器7后,天然气再次回流进热交换器1中,天然气在进入第三压缩装置前,其温度为零下五度到零度,压力为300~320Kpa,天然气在经过第三空压机8后,其压力为1680~1700Kpa,天然气在经过第三空压机8后,依次经过第三空冷器9和汽化器10,并再次进入热交换器1,最终从出气口2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