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即热式电暖器,包括散热体和设置在所述散热体一端的电控组件,所述散热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扣合并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散热单片和第二散热单片,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之间设有绝缘电热软线,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之间设有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布置轨迹相吻合的软线通道,所述绝缘电热软线位于所述软线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连接凸包,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上的连接凸包相连接,所述连接凸包上设有连接穿孔,所述连接凸包的周围布置有所述软线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凸包,位于所述散热片两端的连接凸包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凸包内设有接线腔,所述接线腔与所述软线通道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上的接线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上的连接凸包铆接在一起或通过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通过定位件安装在所述软线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所述绝缘电热软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对应的位置发生形变后形成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夹持在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之间,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软线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均为锡箔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三定位片,所述绝缘电热软线位于所述第三定位片和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所述第三定位片夹持在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包括外管、内芯和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呈螺旋缠绕在所述内芯上构成加热体,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加热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后端端部的末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的阻值小于所述散热体中其他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的阻值;或者所述散热体后端端部的末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的阻值和所述散热体前端端部的首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的阻值均小于所述散热体的中部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的阻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后端端部的末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与其所在的软线通道靠近散热体后端的一侧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或者所述散热体后端端部的末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与其所在的软线通道靠近散热体后端的一侧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所述散热体前端端部的首端散热片内的绝缘电热软线与其所在的软线通道靠近散热体前端的一侧之间形成有第二隔热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上均设有线槽,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扣合后,所述第一散热单片上的线槽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上的线槽相对形成所述软线通道;或者所述第一散热单片或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上设有线槽,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扣合后,所述线槽与所述第二散热单片或所述第一散热单片的内壁相对形成所述软线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的布线轨迹为对称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片的周边设有包边,所述包边包覆所述第二散热单片的周边,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的中部铆接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与所述软线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转接板,所述绝缘电热软线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热软线呈曲线布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单片和所述第二散热单片之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