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06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利用水蒸发降低空气温度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空调扇的原理是,在进风处设置水蒸发载体上,有持续的水源保持水蒸发载体湿润,同时用风机驱动空气,令流动的空气在机内经过湿润的水蒸发载体,使水蒸发而吸收汽化热以降低空气温度最后送出机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水蒸发型空调扇一般采用木纤维纸材质湿帘、合成棉材质湿帘或者水帘布这样的水蒸发载体,在进风口内设置或厚或薄的单组水蒸发载体。由于单组水蒸发载体的体积、湿水面积等都有限,造成水蒸发能力低,空调扇制冷效果差,用户的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具有多组湿帘的空调扇,增加水蒸发载体的体积和湿水面积,提高水蒸发能力,改善空调扇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造一种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包括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的机壳组件,以及安装在机壳组件内的风机组件、水循环组件和蒸发载体组件。尤其是,所述蒸发载体组件包括至少两湿帘。湿帘表面呈波纹状,用能够吸收蓄积流过液体的材料制成。所有湿帘各自表面相邻地分层堆叠呈塔状,在相邻湿帘的波纹状表面之间形成能够流过液体和气体的至少一通孔。所述水循环组件使液体逐层流过各湿帘,以使各湿帘充分吸收液体。所述风机组件使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的空气流流过蒸发载体组件的各层湿帘后从出风口吹出。各层湿帘内蓄积的水分吸收流过各层湿帘的空气流的热量而蒸发,从而降低流过各层湿帘的空气流的温度。

为使水分充分蒸发,被水循环组件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的液体的流向与被风机组件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的空气流的流向相反。

具体地,被水循环组件驱使流过蒸发体组件的液体从首层湿帘逐层渗透至末层湿帘,被风机组件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的空气流从末层湿帘逐层穿透至首层湿帘。

具体而言,所述蒸发载体组件还包括管状的湿帘层支架。各层湿帘按照从湿帘层支架底部管口向顶部管口方向层层堆叠在湿帘层支架内。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安装在水箱内的水泵,安装在湿帘层支架顶部管口上方的上水槽,以及安装在湿帘层支架底部管口下方的下水槽。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上水槽。水泵将水箱内的液体泵入上水槽,上水槽通过湿帘层支架的顶部管口将液体淋到位于最上方的湿帘上,液体逐层渗透各层湿帘,未被各层湿帘吸收的液体从湿帘层支架的底部管口流入下水槽,下水槽将水排入水箱。

上水槽可采用的具体结构是,上水槽包括上水槽壁,用于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上水进水口。上水槽壁围成至少一用于流通空气流的空气流通孔,上水槽壁的底部加工有至少一与上水进水口连通的溢水孔。

风机组件可采用的结构是,风机组件包括具有沿同一轴线向其两端盖外分别伸出两转矩输出轴的电动机,以及分别连接在两转矩输出轴上的两风轮。所述风轮驱使空气流沿该风轮的轴向进入风轮,而沿风轮的径向排出空气流。

为空气流导流,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风道。该风道包括风道壁,加工有顶部进风口的顶部风道盖,以及加工有底部进风口的底部风道盖;风道壁夹在顶部风道盖和底部风道盖之间,并分别连接顶部风道盖和底部风道盖,形成具有沿轴向缺口的管状,该缺口是风道出风口。所述电动机和两风轮都安装在风道内,使两风轮的轴向分别垂直于顶部进风口和底部进风口。

为实现下方进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出风口设置在进风口的上方。所述蒸发载体组件设置在进风口的上方。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蒸发载体组件的上方。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作为水蒸发载体的湿帘多层分布,水逐层渗透湿帘,增加了水蒸发载体的体积和湿水面积,提高水蒸发能力,改善空调扇制冷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下方进风,从最下层湿帘开始就有水分蒸发而将气流降温,依次向上逐层降温,制冷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优选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显示空调扇的正面、右侧和顶部;

图2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正投影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水蒸发载体组件1、上水槽23和下水槽24组装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水蒸发载体组件1、上水槽23和下水槽24分解状态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5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上水槽23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上水槽23的正投影仰视示意图;

图7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液流和空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多层塔式蒸发载体的空调扇,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设置有出风口41和进风口42的机壳组件4,以及安装在机壳组件1内的风机组件3、水循环组件2和蒸发载体组件1。所述蒸发载体组件1包括至少两湿帘1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采用五层湿帘11,分别用标号1101、1102、1103、1104和1105标记各层湿帘11。湿帘11表面呈波纹状,用能够吸收蓄积流过液体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湿帘11采用经过可过水处理的牛皮纸粘接而成。所有湿帘11各自表面相邻地分层堆叠呈塔状,可称之为塔式蒸发载体组件。在相邻湿帘11的波纹状表面之间形成能够流过液体和气体的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纵横交错连通,作为空气流、液流和水汽在各层湿帘11之间流动的通道。所述水循环组件2使液体逐层流过各湿帘11,以使各湿帘11充分吸收液体。所述风机组件3使从进风口41进入机壳组件1内的空气流流过蒸发载体组件1的各层湿帘11后从出风口42吹出。各层湿帘11内蓄积的水分吸收流过各层湿帘11的空气流的热量而蒸发,从而降低流过各层湿帘11的空气流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将作为水蒸发载体的湿帘11多层分布,水逐层渗透湿帘11,增加了水蒸发载体的体积和湿水面积,提高水蒸发能力,改善空调扇制冷效果。

为使各层湿帘11被充分浸润,吸收充足水分,且空气流能够充分与蓄积在湿帘11内的水分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被水循环组件2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1的液体的流向与被风机组件3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1的空气流的流向相反。

具体来说,被水循环组件2驱使流过蒸发体组件1的液体从首层湿帘11逐层渗透至末层湿帘11,被风机组件3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1的空气流从末层湿帘11逐层穿透至首层湿帘11。所述首层湿帘和末层湿帘是相对概念,并不代表湿帘的设置具有方向性,只是指出位于各层湿帘两端部的湿帘。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被水循环组件2驱使流过蒸发体组件1的液体从标号是1101的首层湿帘11起,依序经过标号是1102、1103和1104的三层湿帘11而逐层渗透至标号是1105的末层湿帘11,相反地,被风机组件3驱使流过蒸发载体组件1的空气流从标号是1105的末层湿帘11,依序经过标号是1104、1103和1102的三层湿帘11而逐层穿透至标号是1101的首层湿帘11。在各层湿帘11之间,空气流和液流不停地流动中,空气被一层层湿帘不停地降温制冷,湿帘表面积加大,即蒸发散热面积加大;空气中的热量被水分充分带走,借助水循环组件2循环使用液体的水分以达到更良好的制冷效果。

所述蒸发载体组件1还包括管状的湿帘层支架12。各层湿帘11按照从湿帘层支架12底部管口向顶部管口方向层层堆叠在湿帘层支架12内。如图2至图4,以及图7所示,所述水循环系统2包括水箱21,安装在水箱21内的水泵22,安装在湿帘层支架12顶部管口上方的上水槽23,以及安装在湿帘层支架12的底部管口下方的下水槽24。所述水泵22的出水口借助软管连通上水槽23,水泵22将水箱21内的液体泵入上水槽23,上水槽23通过湿帘层支架12的顶部管口将液体淋到位于最上方的标号是1101的湿帘11上,液体经过标号是1102、1103、1104和1105的湿帘11逐层渗透各层湿帘11,未被各层湿帘11吸收的液体从湿帘层支架12的底部管口流入下水槽24,下水槽24将水排入水箱21。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上水槽23包括上水槽壁231,用于与水泵22的出水口连通的上水进水口233。上水槽壁231围成至少一用于流通空气流的空气流通孔232,上水槽壁231的底部加工有至少一与上水进水口233连通的溢水孔234。溢水孔234均匀分布,如同花洒状出水。足够多且很均匀的溢水孔234可将水充分地直接淋到整个各层湿帘11上,以达到充分湿润湿帘11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以及连接在驱动电机31的转矩输出轴上的风轮32。被驱动电机31驱动旋转的风轮32在机壳组件4内的形成从进风口41至出风口42的空气流,并且该空气流通过蒸发体载体组件1的各层湿帘11。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壳组件1包括前壳43和后壳44。所述出风口41设置在进风口42的上方。所述蒸发载体组件1设置在进风口42的上方,以实现下方进风。所述风机组件3设置在蒸发载体组件1的上方。采用下方进风,从最下层湿帘11开始就有水分蒸发而将气流降温,依次向上逐层降温,制冷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