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烘干热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348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用于干燥除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烘干热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干燥机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电热式和热泵式。电热式干燥机中空气直接流过电热丝后进入干燥区,相对于热泵式干燥机其能耗较高,而且容易产生局部过热;此外,由于空气在流经电热丝前未进行除湿,使得该种干燥机除湿效率较低。热泵式干燥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泵式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后流入冷凝器对外放热并冷却成液体,液态工质经膨胀阀处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汽液混合物,经过蒸发器蒸发汽化再回到压缩机;该热泵式干燥机通过蒸发器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再通过冷凝器排放热量给库房内物料加热,物料释放的水分使湿空气湿度不断提高,再通过定时排放湿空气和换入新空气来不断循环,通过干燥介质带走物料的水分以实现干燥目的,这样的热泵干燥机在排湿的时候把大量的热量排除室外,造成浪费;再进一步,有些厂家通过热回收来解决排湿热量回收,但还是存在烘干时间长的问题,总体能耗比较大。另外,现有的热泵干燥机大部分需要化霜运行,系统管路复杂,风道阻力大,控制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烘干热水机,其节能环保,能够在完成烘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烘干热水机,包括烘干机组和热水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循环风道、热泵机组和回热器,所述循环风道具有风机、回风口和送风口,热泵机组包括由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的冷媒回路以及通过两个第一三通阀接入第一蒸发器两端的冷媒回路的第二蒸发器,所述回热器的冷端、第二蒸发器、回热器的热端和第一冷凝器在循环风道内依次设置,热水机组包括第二冷凝器和以所述第二冷凝器作为换热器的水箱或循环水路,第二冷凝器通过两个第二三通阀接入第一冷凝器两端的冷媒回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回热器为液体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冷端和回热器的热端分别通过上部的热管和下部的冷管连接并形成内部充入液体的回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回热器的冷端和回热器的热端均为表面式换热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回热器的热端顶部设有排气口,底部设有补液口,补液口的顶端设有膨胀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包括设在回风口处的第一风机和设在送风口处的第二风机。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循环风道内在第二风机的内侧或外侧设有电辅助加热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蒸发器处设有第三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烘干机组的工作模式包括加热循环模式、除湿兼加热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下,调节第一三通阀,使热泵机组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干燥介质在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循环风道内回热器的冷端、第二蒸发器、回热器的热端和第一冷凝器。其中,干燥介质在流经回热器的热端、第一冷凝器后,被加热吹向待干燥的物料,使物料升温释放出水分;调节第一三通阀,使热泵机组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二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干燥介质在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循环风道内回热器的冷端、第二蒸发器、回热器的热端和第一冷凝器。其中,干燥介质在流经回热器的冷端、第二蒸发器时温度下降,并排出水分,起到除湿作用,同时干燥介质的温度降低较少,能量损失较少。

当第二冷凝器通过第二三通阀接入热泵机组时,热水机组工作,由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二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循环,可以将物料烘干后冷却,吸收余热给水加热得到热水,也可以通过此循环实现低于常温的空调除湿干燥。通过调节三通阀,由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循环,构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循环,利用第一蒸发器吸收环境空气里的热量再通过第二冷凝器给水加热。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一机多能,能够在完成烘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烘干热水机,包括烘干机组和热水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循环风道1、热泵机组和回热器2,所述循环风道1具有风机、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风机包括设在回风口处的第一风机31和设在送风口处的第二风机32。热泵机组包括由压缩机41、第一冷凝器42、膨胀阀43和第一蒸发器44依次连接形成的冷媒回路以及通过两个第一三通阀45、46接入第一蒸发器44两端的冷媒回路的第二蒸发器47,第一蒸发器44处设有第三风机33。所述回热器的冷端21、第二蒸发器47、回热器的热端22和第一冷凝器42在循环风道1内依次设置,热水机组包括第二冷凝器48和以所述第二冷凝器48作为换热器的水箱或循环水路,第二冷凝器48通过两个第二三通阀49、40接入第一冷凝器42两端的冷媒回路。

本实用新型中,烘干机组的工作模式包括加热循环模式、除湿兼加热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下,调节第一三通阀45、46,使热泵机组的压缩机41、第一冷凝器42、膨胀阀43和第一蒸发器44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干燥介质在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循环风道内回热器的冷端21、第二蒸发器47、回热器的热端22和第一冷凝器42。其中,干燥介质在流经回热器的热端22、第一冷凝器42后,被加热吹向待干燥的物料,使物料升温释放出水分;调节第一三通阀45、46,使热泵机组的压缩机41、第一冷凝器42、膨胀阀43和第二蒸发器47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干燥介质在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循环风道1内回热器的冷端21、第二蒸发器47、回热器的热端22和第一冷凝器42。其中,干燥介质在流经回热器的冷端21、第二蒸发器47时温度下降,并排出水分,起到除湿作用,同时经过热端22加热,干燥介质的温度降低较少,能量损失较少,特别是可以实现较高温除湿效果。

当第二冷凝器通过第二三通阀49、40接入热泵机组时,热水机组工作,由压缩机41、第二冷凝器48、膨胀阀43和第二蒸发器47构成的制冷循环,可以将物料烘干后冷却,吸收余热给水加热得到热水,也可以通过此循环实现低于常温的空调除湿干燥。调节三通阀,由压缩机41、第二冷凝器48、膨胀阀43和第一蒸发器44构成的制冷循环,构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循环,利用第一蒸发器44吸收环境空气里的热量再通过第二冷凝器48给水加热。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一机多能,能够在完成烘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上述循环可通过程序实现自动切换控制,即在t<t0(预设温度)时,进行加热循环模式,到t提升到t0时进行除湿循环模式,在除湿过程中会有热量损失,若t<t0-2℃(设定温差)时,回到加热循环模式,一直到烘干要求为止。

其中,所述回热器2为液体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冷端21和回热器的热端22分别通过上部的热管和下部的冷管连接并形成内部充入液体的回路。液体可选用各种液体,不限于冷媒,从而节约制作成本和难度,回热器2内的液体根据热动力在冷端21和热端22之间自动循环流转,实现换热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回热器的冷端21和回热器的热端22均为表面式换热器。为了保证回热器2内部的压力值,所述回热器的热端顶部设有排气口,底部设有补液口,补液口的顶端设有膨胀管。通过排气口可以随时排出内部产生的气体,而通过补液口则可以向回热器内部补充损耗的液体,而膨胀管则用于保证避免回热器内的液体溢出。

循环风道1内在第二风机32的内侧和/或外侧设有电辅助加热装置5。当冬天室外环境温度太低时,可采用电辅助加热装置5作为热源,用于物料的干燥。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