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和空气能采暖热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78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支撑结构和空气能采暖热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采暖热水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和一种空气能采暖热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热水的使用的安全性、舒适型会有更高的要求,各种热水器及燃气炉产品层出不穷,但由于全球气候环保问题,各大国家及欧盟相继出台了禁止使用锅炉类等可产生大量废气的产品。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能地板采暖热水机,其工作流程是压缩机将回流的低压冷媒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可与水路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水流,得到热量的水流在水泵的动力下输入到用户的地板盘管或风机盘管,产生用户需要的采暖热量,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在风扇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释放。随后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由于其设计具有较为复杂的水路系统,同时基于可靠性、舒适性设计,对于整体式采暖热水机组,其系统设计有板式换热器,由于其体积较大,且要连接较多的管路(氟路进、氟路出、水路进、水路出),对结构设计布局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同时安装在室外长期运行后会有大量的灰尘进入到机器内部的问题,常规的电控盒设计为平躺式,此结构容易灰尘的积累,长时间后导致元器件发热不良,出现短路,甚至起火事故。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将电控盒设计为立式安装,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但由于机身尺寸及内部管路、换热器、成本等因素影响,其立式安装的电控盒结构的有效固定便是各大厂家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在相关技术中,电控盒固定设计为隔板及侧板固定,该方案要求固定电控盒必须先将侧板安装好,导致侧板会挡住内部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扎线;同时对于电控功能较多,尺寸较大较宽的电控盒固定强度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能采暖热水机。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空气能采暖热水机,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包括电控盒和换热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板,支撑立板上端设置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悬臂板,电控盒固定在悬臂板上;换热器固定板,换热器固定板为U型结构,并与支撑立板相连接;其中,支撑立板与换热器固定板共同限定出了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腔室,换热器设置于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立板上端的悬臂板固定电控盒,同时,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固定板与支撑立板固定连接在腔室内,是一种多功能支撑结构,保证了对内部元器件的有效固定,实现了对电控盒进行预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对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结构对固定可靠性、安装生产效率的影响。具体地,由于悬臂板设置在支撑立板上端,当电控盒固定在悬臂板时,悬臂板不会挡住支撑结构下端内部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扎线,同时对于电控功能较多,尺寸较大较宽的电控盒也能固定牢靠,实现悬臂板对电控盒的预固定。由于其内部换热器尺寸导致换热器固定板设计为U型结构,同时通过换热器固定板与支撑立板连接,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悬臂板与支撑立板的连接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立板包括:第一支撑立板,第一支撑立板的一侧端设置有折边;第二支撑立板,第二支撑立板的一侧端设置有弯边,折边与弯边相连接,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高于第一支撑立板的上端,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板;其中,第一支撑立板远离第二支撑立板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孔,第二支撑立板靠近第一支撑立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把支撑立板设置成第一支撑立板与第二支撑立板拼接在一起,既减轻了加工工艺的难度,又能实现对换热器和电控盒的有效固定。其中,第一支撑立板的折边与第二支撑立板的弯边相搭接,实现对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的连接定位,然后第一支撑立板与第二支撑立板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从而保证了支撑立板结构精确度。第一支撑立板主要用于配合连接换热器固定板,使换热器固定在第一支撑立板与换热器固定板之间。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设置悬臂板,且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高于第一支撑立板的上端,所以当换热器的管路进行走管设计时,悬臂板不会干涉换热器管路、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扎线,实现了对电控盒的快速安装,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同时,第一支撑立板设置有挂钩孔和第二支撑立板设置有限位孔,方便换热器固定板与支撑立板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挂钩和限位卡,挂钩与挂钩孔适配安装,限位卡与限位孔适配安装。

在该技术方案中,挂钩与挂钩孔适配安装,限位卡与限位孔适配安装,即可简单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具体地,挂钩孔和限位孔可以是矩形的通孔,挂钩可以勾在挂钩孔中,限位卡可以是简单的平板能直接插进限位孔,进而实现了换热器固定板有效的与支撑立板定位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换热器固定板通过固定孔与支撑立板螺接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挂钩与挂钩孔适配安装,限位卡与限位孔适配安装后,为了使换热器固定板牢固不松动的连接在支撑立板上,通过设置在换热器固定板上设置固定孔,并利用螺钉与支撑立板螺接固定,即可简单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的边沿及第二支撑立板的边沿上均设置有多个翻边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其内部换热器尺寸导致换热器固定板设计为U型结构,通过在换热器固定板的边沿设置翻边结构,可以降低变形量,方便安装,同时增加换热器固定板强度,当内部较重的换热器发生摇晃时可以起到良好固定。在第二支撑立板的边沿上设置翻边结构,有效提升抗弯强度,进而可有效牢固支撑尺寸较大较宽的电控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悬臂板上设置有与电控盒挂架配合的定位孔和安装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臂板上的定位孔可以设置为方孔,安装孔可以设置为螺钉孔,并通过设置与电控盒挂架配合的方孔及螺钉孔以便对电控盒的预固定,实现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同时解放员工双手进行打螺钉,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摇晃、磨粉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结构还包括底盘,换热器固定板的一侧壁向下延伸至底盘,并与底盘螺接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换热器的管路走管设计,优选地设置换热器固定板的一侧壁向下延伸至整机的底盘,并直接与整机的底盘进行螺钉固定,既保证了支撑结构的强度,又方便管路走管设计,节省换热器固定板的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立板背向换热器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为槽形结构,支撑立板与加强筋板共同限定出了上下两端为开口的空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立板背向换热器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槽形加强筋板,有利于加强支撑立板的结构强度,进而可实现更有效的固定换热器和电控盒。具体地,由于第二支撑立板比较高,而且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板并连接电控盒,因此为了增强第二支撑立板的强度和刚度,在第二支撑立板的背面设置一竖向的槽形加强筋板进行加强,而且槽形结构的加强筋板加强效果好,从而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加强筋板与支撑立板的连接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强筋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空腔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强筋板上设置通孔,并使通孔与空腔连通,以便在有喷涂要求时,喷漆可以通过通孔喷到空腔的内壁上,防止内部喷涂不良造成的局部腐蚀,提升喷涂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螺钉孔,当螺钉孔与加强筋板干涉时,加强筋板上设置有圆形豁口,豁口与螺钉孔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空间尺寸和成本要求,部分螺钉孔位与加强筋板干涉处进行避空处理,该避空处理设计为中心对称防呆形式,方便员工摆放定位,提升生产效率。具体地,可以在螺钉孔与加强筋板干涉的位置处,在加强筋板上设置圆形豁口,进而螺钉可以穿过螺钉孔和豁口,实现对零部件的安装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立板的下端与底盘螺接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立板的下端与底盘螺接固定,实现对支撑立板的有效固定,进而实现支撑立板、换热器固定板和底盘之间的稳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提供的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因包括第一个目的所述的支撑结构,因此具有所述支撑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和空气能采暖热水机,通过支撑立板上端的悬臂板固定电控盒,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固定板与支撑立板固定连接在腔室内,实现了一种多功能支撑结构,保证了对内部元器件的有效固定,实现了对电控盒进行预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对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与换热器固定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前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A-A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后视图;

图6示出了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B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左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右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上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立板下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前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后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左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右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上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板下视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支撑立板,22第一支撑立板,222挂钩孔,24第二支撑立板,242限位孔,26悬臂板,262定位孔,264安装孔,28加强筋板,282通孔,4换热器固定板,42挂钩,44限位卡,46固定孔,6翻边结构,8圆形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和空气能采暖热水机。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空气能采暖热水机,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包括电控盒和换热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板2,支撑立板2上端设置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悬臂板26,电控盒固定在悬臂板26上;换热器固定板4,换热器固定板4为U型结构,并与支撑立板2相连接;其中,支撑立板2与换热器固定板4共同限定出了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腔室,换热器设置于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立板2上端的悬臂板26固定电控盒,同时,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固定板4与支撑立板2固定连接在腔室内,是一种多功能支撑结构,保证了对内部元器件的有效固定,实现了对电控盒进行预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对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结构对固定可靠性、安装生产效率的影响。具体地,由于悬臂板26设置在支撑立板2上端,当电控盒固定在悬臂板26时,悬臂板26不会挡住支撑结构下端内部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扎线,同时对于电控功能较多,尺寸较大较宽的电控盒也能固定牢靠,实现悬臂板26对电控盒的预固定。由于其内部换热器尺寸导致换热器固定板4设计为U型结构,同时通过换热器固定板4与支撑立板2连接,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悬臂板26与支撑立板2的连接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立板2包括:第一支撑立板22,第一支撑立板22的一侧端设置有折边;第二支撑立板24,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一侧端设置有弯边,折边与弯边相连接,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上端高于第一支撑立板22的上端,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板26;其中,第一支撑立板22远离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一端设置有挂钩42孔222,第二支撑立板24靠近第一支撑立板2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孔242。

在该实施例中,把支撑立板2设置成第一支撑立板22与第二支撑立板24拼接在一起,既减轻了加工工艺的难度,又能实现对换热器和电控盒的有效固定。其中,第一支撑立板22的折边与第二支撑立板24的弯边相搭接,实现对第一支撑立板22和第二支撑立板24的连接定位,然后第一支撑立板22与第二支撑立板24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从而保证了支撑立板2结构精确度。第一支撑立板22主要用于配合连接换热器固定板4,使换热器固定在第一支撑立板22与换热器固定板4之间。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上端设置悬臂板26,且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上端高于第一支撑立板22的上端,所以当换热器的管路进行走管设计时,悬臂板26不会干涉换热器管路、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扎线,实现了对电控盒的快速安装,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同时,第一支撑立板22设置有挂钩孔222和第二支撑立板24设置有限位孔242,方便换热器固定板4与支撑立板2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4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挂钩42和限位卡44,挂钩42与挂钩孔222适配安装,限位卡44与限位孔242适配安装。

在该实施例中,挂钩42与挂钩孔222适配安装,限位卡44与限位孔242适配安装,即可简单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具体地,挂钩孔222和限位孔242可以是矩形的通孔282,挂钩42可以勾在挂钩孔222中,限位卡44可以是简单的平板能直接插进限位孔242,进而实现了换热器固定板4有效的与支撑立板2定位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4上设置有固定孔46,换热器固定板4通过固定孔46与支撑立板2螺接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当挂钩42与挂钩孔222适配安装,限位卡44与限位孔242适配安装后,为了使换热器固定板4牢固不松动的连接在支撑立板2上,通过设置在换热器固定板4上设置固定孔46,并利用螺钉与支撑立板2螺接固定,即可简单有效实现对内部换热器的良好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板4的边沿及第二支撑立板24的边沿上均设置有多个翻边结构6。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其内部换热器尺寸导致换热器固定板4设计为U型结构,通过在换热器固定板4的边沿设置翻边结构6,可以降低变形量,方便安装,同时增加换热器固定板4强度,当内部较重的换热器发生摇晃时可以起到良好固定。在第二支撑立板24的边沿上设置翻边结构6,有效提升抗弯强度,进而可有效牢固支撑尺寸较大较宽的电控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悬臂板26上设置有与电控盒挂架配合的定位孔262和安装孔264。

在该实施例中,悬臂板26上的定位孔262可以设置为方孔,安装孔264可以设置为螺钉孔,并通过设置与电控盒挂架配合的方孔及螺钉孔以便对电控盒的预固定,实现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同时解放员工双手进行打螺钉,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摇晃、磨粉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还包括底盘,换热器固定板4的一侧壁向下延伸至底盘,并与底盘螺接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换热器的管路走管设计,优选地设置换热器固定板4的一侧壁向下延伸至整机的底盘,并直接与整机的底盘进行螺钉固定,既保证了支撑结构的强度,又方便管路走管设计,节省换热器固定板4的材料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立板2背向换热器固定板4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28,加强筋板28为槽形结构,支撑立板2与加强筋板28共同限定出了上下两端为开口的空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立板2背向换热器固定板4的一侧设置槽形加强筋板28,有利于加强支撑立板2的结构强度,进而可实现更有效的固定换热器和电控盒。具体地,由于第二支撑立板24比较高,而且第二支撑立板24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板26并连接电控盒,因此为了增强第二支撑立板24的强度和刚度,在第二支撑立板24的背面设置一竖向的槽形加强筋板28进行加强,而且槽形结构的加强筋板28加强效果好,从而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加强筋板28与支撑立板2的连接可以通过点焊、烧焊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良好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强筋板28上设置有通孔282,通孔282与空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强筋板28上设置通孔282,并使通孔282与空腔连通,以便在有喷涂要求时,喷漆可以通过通孔282喷到空腔的内壁上,防止内部喷涂不良造成的局部腐蚀,提升喷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立板2上设置有螺钉孔,当螺钉孔与加强筋板28干涉时,加强筋板28上设置有圆形豁口8,豁口与螺钉孔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空间尺寸和成本要求,部分螺钉孔位与加强筋板28干涉处进行避空处理,该避空处理设计为中心对称防呆形式,方便员工摆放定位,提升生产效率。具体地,可以在螺钉孔与加强筋板28干涉的位置处,在加强筋板28上设置圆形豁口8,进而螺钉可以穿过螺钉孔和豁口,实现对零部件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立板2的下端与底盘螺接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支撑立板2的下端与底盘螺接固定,实现对支撑立板2的有效固定,进而实现支撑立板2、换热器固定板4和底盘之间的稳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提供的空气能采暖热水机,因包括第一个目的所述的支撑结构,因此具有所述支撑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和空气能采暖热水机,通过支撑立板上端的悬臂板固定电控盒,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固定板与支撑立板固定连接在腔室内,实现了一种多功能支撑结构,保证了对内部元器件的有效固定,实现了对电控盒进行预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对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固定,提升安装便利性及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