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262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分体式空调或落地式空调多采用整体式蜗壳,所述整体式蜗壳其蜗舌结构为固定的,蜗壳内风仅仅可从固定的出风口出分,通常落地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部。因为冷空气下行,热空气上行的物理原理,这种上部出风的空调结构,当空调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冷空气自位于空调上部的出风口吹出,在吹出过程中其自上而下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利于冷空气在室内的扩散,使得用户的制冷体验较好。

当空调的运行状态为制热状态时,热空气自位于空调上部的出风口吹出,因为热空气的比重小于冷空气的比重,因此位于上部的热空气仅与其相邻的范围较小的室内空气发生热交换,较长时间盘踞在室内的上部空间,因其违背了热空气的对流扩散规律,导致室内很难达到风量与温度的均匀过渡,用户制热舒适性体验效果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蜗壳组件,包括蜗舌和蜗壳,所述蜗舌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蜗舌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蜗壳上,所述蜗壳的底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上开设有孔,所述蜗壳的底板的背面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孔接触并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蜗舌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底板的正面和反面的结构,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因为孔的结构,使得蜗壳内气流紊乱,噪声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送风装置,通过所述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使得用户自由选择出风模式,使得与旋转蜗舌结构相对应的风机的吹风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送风方向固定的问题,实现了多个方向可调的送风模式。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的结构,简化了送风装置的结构,加工更为便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起到了消音减噪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通过送风方向可调的所述送风装置的设置,使得风机的风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使得室内风量与温度能够更均匀过渡,提高用户制冷、制热舒适性体验。降低了加工成本,蜗壳内气流顺畅,噪声减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所述旋转蜗舌结构上还连接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上,所述蜗壳上对应所述旋转蜗舌结构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旋转蜗舌结构在旋转至设定位置时至少导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使得蜗壳内所产生的风经对应导通的第一出风口送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蜗壳内还设置有风机,所述旋转蜗舌结构以风机轴线或与风机轴线相平行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旋转蜗舌结构包括下蜗舌和连接在下蜗舌上的上蜗舌,所述上蜗舌包括具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封闭区,所述下蜗舌可转动的连接在轴承上,所述下蜗舌上连接驱动下蜗舌转动的驱动单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封闭区为与蜗壳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环形结构或弧形结构,所述送风口设置在环形结构或弧形结构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下蜗舌上的驱动齿、与所述驱动齿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结构和与传动齿轮结构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齿设置在下蜗舌的侧面上,所述传动齿轮结构对应设置在下蜗舌的外侧;或者,所述驱动齿设置在下蜗舌的底面上,所述传动齿轮结构设置在下蜗舌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传动齿轮结构包括相啮合的一级传动齿轮和二级传动齿轮,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的转动轴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与驱动齿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蜗舌和下蜗舌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电机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旋转蜗舌结构通过轴承压板固定在蜗壳上,所述旋转蜗舌结构上还设置有蜗舌压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蜗壳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蜗舌结构,所述蜗壳上对应固定蜗舌结构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蜗壳内设置有两个固定蜗舌结构,两个固定蜗舌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蜗舌结构的两侧,且两个固定蜗舌结构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方向不同的第二出风口,且两个第二出风口分别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一种空调,具有所述的送风装置。

有益效果:通过所述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使得用户自由选择出风模式,使得与旋转蜗舌结构相对应的风机的吹风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送风方向固定的问题,实现了多个方向可调的送风模式。

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的结构,简化了送风装置的结构,加工更为便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起到了消音减噪的作用。此处所指的底板的正面为底板在蜗壳内部的那一面。

所述旋转蜗舌结构以风机轴线或与风机轴线相平行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实现了旋转蜗舌结构在蜗壳内可在0—360°范围内旋转,通过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出风口的配合,实现空调器双向或多向出风模式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旋转蜗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旋转蜗舌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蜗舌和下蜗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蜗壳内具有两个固定蜗舌结构和一个旋转蜗舌结构的装配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蜗壳内具有两个固定蜗舌结构和一个旋转蜗舌结构的装配图二。

图中:

1、蜗壳;2、旋转蜗舌结构;3、第一出风口;4、第二出风口;5、蜗舌压板;21、上蜗舌;22、下蜗舌;23、轴承;211、送风口;221、驱动齿;241、传动齿轮结构;242、驱动电机;243、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蜗壳1,所述蜗壳1内设置有一个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2,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上还连接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2设置在所述蜗壳1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上,所述蜗壳1内还设置有风机,所述蜗壳1上对应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还开设有至少上、下第一出风口这两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出风口3,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在旋转至设定位置时至少导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3,使得蜗壳1内所产生的风经对应导通的第一出风口3送出。所述送风口211置为所述送风口21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正对的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具体实施例中,仅以上、下这两个方向为例。所述的底板的正面指正常情况下朝向进风侧的一面,底板的背面指的是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通过所述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2使得用户自由选择出风模式,当旋转蜗舌结构2的送风口211置旋转至上第一出风口的时候,实现向上送风,当旋转蜗舌结构2的送风口211置旋转至下第一出风口的时候,实现向下送风,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送风方向固定的问题,实现了多个方向可调的送风模式。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2设置在所述蜗壳1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侧面的结构,简化了送风装置的结构,加工更为便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起到了消音减噪的作用。

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以风机轴线或与风机轴线相平行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实现了旋转蜗舌结构2在蜗壳1内可在0—360°范围内旋转,通过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出风口3的配合,实现空调器双向或多向出风模式的调整。

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通过轴承压板固定在蜗壳1上。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包括下蜗舌22和连接在下蜗舌22上的上蜗舌21,所述上蜗舌21包括具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送风口211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封闭区,,所述封闭区为与蜗壳1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环形结构或弧形结构,所述送风口211设置在环形结构或弧形结构上。当封闭区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时,所述送风口211开设在环形结构上,当封闭区为开放的弧形结构时,所述送风口211分别与所述弧形结构的两侧边相连。

所述下蜗舌22可转动的连接在轴承23上,所述轴承23连接在轴承压板上,所述下蜗舌22上还连接有驱动下蜗舌22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上还设置有蜗舌压板5,所述蜗舌压板5保证了旋转蜗舌结构2旋转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上蜗舌21固定连接在下蜗舌22上,分体式的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结构,便于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的改进和调整,降低了所述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后期适应性或功能性改进时研发费用,节省了模具的开支,维修方便,且使用时可根据各自的磨损程度及时更换,节约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结构更为稳定,降低了装配误差,同时降低了旋转时产生的噪音。优选的,所述上蜗舌21和下蜗舌22的外圆直径一致,加工便利,安装方便,同时便于电机的更换和维修。

蜗壳1内的风从与所述送风口211正对的第一出风口3送出,未与送风口211正对的第一出风口3在上蜗舌21的作用下处于封闭状态,蜗壳1内的风不能从其内送出。

具有送风口211的上蜗舌21和可转动的连接在轴承23上的下蜗舌22的结构,使得蜗壳1内的风择一的从其中一个第一出风口3出,以实现出风装置的出风模式多样化。

所述驱动单元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将上蜗舌21的送风口211在2个或多个所述的第一出风口3中对位即可,可以通过驱动电机242带动转轴和与下蜗舌22或上蜗舌21连接的连杆驱动其旋转;或者可以通过与下蜗舌22或上蜗舌21连接的凸轮组件驱动下蜗舌22和/或上蜗舌21转动;或者可以通过齿轮组件驱动下蜗舌22和/或上蜗舌21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下蜗舌22上的驱动齿221、与驱所述动齿221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结构241和与传动齿轮结构241相连接的驱动电机242。具体实施时,所述驱动齿221设置在下蜗舌22的侧面上,所述传动齿轮结构241对应设置在下蜗舌22的外侧,与传动齿轮结构241相连接的驱动电机242固定连接在蜗壳1上的底板上,所述驱动电机242和传动齿轮结构241位于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

或者,所述驱动齿221设置在下蜗舌22的底面上,所述传动齿轮结构241设置在下蜗舌22的下方。传动齿轮结构241与设置在下蜗舌22的底面上的驱动齿221相啮合,且与传动齿轮结构241相连接的驱动电机242固定连接在蜗壳1的底板上,且所述驱动电机242和传动齿轮结构241均位于底板的同侧,此处的同侧指驱动电机242和传动齿轮结构241均位于底板的正面或底板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结构241包括相啮合的一级传动齿轮和二级传动齿轮,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的转动轴与驱动电机242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与驱动齿221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结构241的设置使得蜗壳1内的结构更为紧凑,旋转蜗舌结构2的转动更为准确。

为了进一步精确的控制旋转蜗舌结构2转动的距离,使得送风口211和预设的第一出风口3准确对位,所述驱动电机242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243。优选的,所述行程开关243为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时,所述蜗壳1内可以设置一个旋转蜗舌结构2,也可以设置多个旋转蜗舌结构2,当设置多个旋转蜗舌结构2时,每个旋转蜗舌结构2所对应的第一出风口3的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

优选的,所述蜗壳1内设置2个旋转蜗舌结构2,两个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自上而下排列,且每一个旋转蜗舌结构2对应上、下两个第一出风口3,两个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可将其对应的风机所形成的风均通过其对应的上第一出风口吹出,或者均通过其对应的下第一出风口吹出,或者位于上侧的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可将其对应的风机所形成的风通过其对应的上第一出风口吹出,位于下侧的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可将其对应的风机所形成的风通过其对应的下第一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的,所述蜗壳1内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固定蜗舌结构,所述蜗壳1上对应固定蜗舌结构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4。通过旋转蜗舌结构2和第一出风口3的配合,实现蜗壳1内的风的风速的调整和风量的调整。

优选的,如图5-6所示,所述蜗壳1内设置有两个固定蜗舌结构,两个固定蜗舌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固定蜗舌结构上分别开设有上第二出风口和下第二出风口这两个方向不同的第二出风口4,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对应设置有上第一出风口和下第一出风口。

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出风模式,如图5所示,当位于中间的旋转蜗舌结构4从上第一出风口出风时,可实现位于上部的固定蜗舌结构所对应的风机和旋转蜗舌结构2所对应的风机同时上出风,增大上出风风量;如图6所示,当位于中间的旋转蜗舌结构2从下第一出风口出风时,可实现位于下部的固定蜗舌结构所对应的风机和旋转蜗舌结构2所对应的风机同时下出风,增大下出风风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具有所述的送风装置。使得室内风量与温度能够更均匀过渡,提高用户制冷、制热舒适性体验。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可旋转的旋转蜗舌结构2使得用户自由选择出风模式,当旋转蜗舌结构2的送风口211置旋转至上第一出风口的时候,实现向上送风,当旋转蜗舌结构2的送风口211置旋转至下第一出风口的时候,实现向下送风,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空调吹风所需要的任何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送风方向固定的问题,实现了多个方向可调的送风模式。

所述驱动单元和旋转蜗舌结构2设置在所述蜗壳1的底板的同一正面或同一背面的结构,简化了送风装置的结构,加工更为便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起到了消音减噪的作用。

所述旋转蜗舌结构2以风机轴线或与风机轴线相平行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实现了旋转蜗舌结构2在蜗壳内可在0—360°范围内旋转,通过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出风口3的配合,实现空调器双向或多向出风模式的调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