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0349阅读:1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的新建民用建筑现已普遍采用集中供热的地板采暖;而南方很多家庭也使用燃气壁挂锅炉供热的地板采暖,地板采暖是在装修时,将地暖管直接埋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内,地暖管采用的是螺旋式铺装的盘管,散热均匀,尽管地板采暖实现了室内供暖的效果,但是这种布管方式适合于普通地板采暖,而不适合突出人体局部保健功能的地暖炕。

现有的农村地区的地暖炕由于其促进血液循环、对风湿病关节炎等中老年疾病具有辅助疗效的特点普遍使用,也越来越引起众多城市居民的注意,但是农村地区的地暖炕采用的是烧火取暖,会产生大量烟尘,并不适用城市居民的使用,故城市居民根据农村地区的地暖炕进行了改良,通常采用的热源有发热电缆或者热水两种方式,前者与电热毯发热原理相同,但人们普遍对其电磁辐射抱有疑虑;而后者是结合现有的地板采暖的方式利用水介质供暖,具体:将加热管在施工时直接埋入水泥砂浆建造的炕板中,靠加热管内流动的热水向外传递热量,尽管采用水介质供暖是一种健康保健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需要热疗部位无针对性,无法集中于背部、腰部、膝关节、足部等需要热敷的人体理疗部位,热量通过炕板固体传导传热不够柔和,往往有加热管的位置过热,而无加热管的位置温度不够,最后由于炕板采用水泥砂浆建造,且加热管被埋入到水泥砂浆内,一旦发生水泄漏,很难查找漏点,存在检修困难,维修不便的问题,此外也不能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身高尺寸对热疗部位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维护方便,导热柔和,有针对性的对人体需要热敷理疗部位的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包括炕体及沿炕体长度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垂直传热机构,多个所述垂直传热机构分别与人体理疗部位相对应,所述垂直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炕体上的垂直传热通道、设置在所述沟槽下部的加热盘管及设置在所述沟槽开口位置的第一上盖板,所述垂直传热通道由所述炕体上的沟槽形成,相邻的所述垂直传热机构的加热盘管之间通过弯头管件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加热盘管与所述第一上盖板之间的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形成第一空气导热层,所述加热盘管的底部通过支撑杆与所述炕体连接。

本发明加热盘管内的介质为水,加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燃气壁挂炉的供回水管相连接,加热盘管内水流动由水泵驱动循环,加热盘管内的循环热水通过加热盘管的管壁对空气导热层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上盖板进行传递,作用于上述人体需要热敷的部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保健功能,尤其针对通常患有不同程度的背部、腰部、膝关节疾病的中老年人,热敷能够起到较好的理疗作用,促进睡眠和从中老年人病灶处血液循环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方式,能够对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热盘管的布设位置根据人体工程学确定,对应人体的背部、腰部、膝关节等部位,介质水的热流通过加热盘管—空气—上盖板的路径进行传递,对人体特定部位起到保健作用,可通过控制加热盘管内水的温度及流动水量来调节地暖炕的温度,热流通过空气传给人体,为一种柔和的传热方式,故加热盘管与上盖板之间的空气导热层使得传热更柔和,避免有供暖管位置热,远离供暖管位置温度低的问题,人体理疗部位感受到的温度更适宜;加热盘管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部的炕体上,上盖板与炕体之间留有一定缝隙采用活动盖板,易于维护检修,使地暖炕维护不便的问题得到解决;上盖板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石质盖板,炕体为木质。总之,本发明结构简单,健康环保,成本低,调节方便,易于安装维护,温度适宜,有针对性的对人体的背部、腰部、膝关节、足部等理疗部位进行热敷对人体到保健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垂直斜向传热机构相配合的斜向传热机构,所述斜向传热机构包括斜向传热通道及第二上盖板,所述斜向传热通道与相邻的所述垂直传热机构的垂直传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上盖板与所述加热盘管之间设有第二空气导热层。

根据家庭成员身高的不同,可能多个斜向传热机构的布局与另一位家庭成员的人体理疗部位相适配,或者垂直传热机构与多个斜向传热机构配合实现与两位成员的理疗部位相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地暖炕安装之初可根据家庭成员的其中一人的身高布局垂直传热机构,以便于对该成员的背部、腰部、膝关节及足部进行理疗,若家庭成员身高差别大,往往该布局并不适用于其他成员,故可通过斜向传热通道将垂直传热机构内加热盘管的热量引至与另一成员理疗部位对应的位置,斜向传热机构与垂直传热机构形成并行供热管路使得热流有针对性的可集中于背、腰、膝关节、足部等热敷理疗部位,从而实现对不同家庭成员进行理疗的目的;如两人躺在地暖炕上一般背部位置相差不大,仅通过用于背部理疗部位的垂直传热机构即可,故在背部位置可以不设置斜向传热机构,随着人身高的不同,腰部、膝关节及足部会相差越来越大,故像腰部、膝关节或足部一般根据两人需要理疗的具体部位以若干垂直传热机构和斜向传热机构进行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设有第一中间盖板,所述第一中间盖板上设有第一提手,所述中间盖板的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支撑在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地暖炕上仅有一成员,且该成员身高需要理疗部位与斜向传热通道对应的理疗位置相同,可通过第一中间盖板的安装减少对垂直传热机构提供热量,将热量集中斜向传热通道有针对性的对该成员各个部位进行热敷理疗。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传热通道的入口位置设有第二中间盖板,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内侧通过第三挡块及所述第二挡块与炕体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外侧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炕体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外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提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地暖炕上针对两个家庭成员理疗部位进行设计,若斜向传热机构对应的成员不在,可通过第二中间盖板将斜向传热通道封闭,减少热量对斜向传热机构的供应,集中对垂直传热通道供热,有针对性的对理疗部位对应该垂直传热机构的人员进行热敷理疗。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盘管为两个并排的加热管组成,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所述卡箍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炕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散热面积,增大有效热流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炕体采用木质衬板制作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但外形美观,而且成本低,方便安装及维护。

进一步的,在形成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及斜向传热通道的所述炕体的表面衬有铝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形成传热通道炕体的表面上衬有反射系数高的铝箔,通过铝箔的反射作用,可减少散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加热盘管走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d-d方向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垂直传热通道集中供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斜向传热通道集中供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垂直与斜向传热通道同时供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盘管;1-1、背部加热管;1-2、腰部加热管;1-3、膝关节加热管;1-4、足部加热管;2、弯头管件;3、炕体;4、垂直传热通道;5、第一上盖板;6、散热翅片;8、支撑杆;9、卡箍;10、铝箔;11、斜向传热通道;12、第二上盖板;14、第一中间盖板;15、第一提手;16、第一挡块;17、第二挡块;18、第三挡块;19、第二中间盖板;20、支撑架;21、第二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地暖炕,包括炕体3及沿炕体长度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垂直传热机构,多个所述垂直传热机构的布局与人体理疗部位相对应,所述垂直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炕体上的垂直传热通道4、设置在所述沟槽下部的加热盘管1及设置在所述沟槽开口位置的第一上盖板5,所述垂直传热通道由所述炕体上的沟槽形成,相邻的所述垂直传热机构的加热盘管之间通过弯头管件2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翅片6,所述加热盘管与所述第一上盖板之间的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形成第一空气导热层,所述加热盘管的底部通过支撑杆8与所述炕体连接。

本发明加热盘管内的介质为水,加热盘管的进出口分别与燃气壁挂炉的供回水管相连接,加热盘管内水流动由水泵驱动循环,加热盘管的布设位置根据人体工程学确定,对应人体的背部、腰部、膝关节等部位,对应人体的背部、腰部、膝关节、足部位置的加热盘管分别为背部加热管、腰部加热管、膝关节加热管及足部加热管,加热盘管内的循环热水通过加热盘管的管壁对空气导热层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上盖板进行传递,作用于上述人体需要热敷的部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保健功能,尤其针对通常患有不同程度的背部、腰部、膝关节疾病的中老年人,热敷能够起到较好的理疗作用。

所述加热盘管为两个并排的加热管组成,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卡箍9连接,所述卡箍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炕体上。增加散热面积,增大有效热流密度。

所述炕体3采用木质衬板制作而成。不但外形美观,而且成本低,方便安装及维护。

在形成所述垂直传热通道的所述炕体的表面衬有铝箔10。形成传热通道炕体的表面上衬有反射系数高的铝箔,通过铝箔的反射作用,可减少散热损失。

实施例2,,如图6-图10所示,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垂直斜向传热机构相配合的斜向传热机构,所述斜向传热机构包括斜向传热通道11及第二上盖板12,所述斜向传热通道与相邻的所述垂直传热机构的垂直传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上盖板与所述加热盘管之间的所述斜向传热通道内形成第二空气导热层。地暖炕安装之初可根据家庭成员的其中一人的身高布局垂直传热机构,以便于对该成员的背部、腰部、膝关节及足部进行理疗,若家庭成员身高差别大,往往该布局并不适用于其他成员,故可通过斜向传热通道将垂直传热机构内加热盘管的热量引至与另一成员理疗部位对应的位置,斜向传热机构与垂直传热机构形成并行供热管路使得热流有针对性的可集中于背、腰、膝关节、足部等热敷理疗部位,从而实现对不同身高的家庭成员进行理疗的目的。

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设有第一中间盖板14,所述第一中间盖板上设有第一提手15,所述中间盖板的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挡块16、第二挡块17支撑在所述垂直传热通道内。若地暖炕上为另一家庭成员,且该成员身高需要理疗部位与斜向传热通道对应的理疗位置相同,如图9所示,可通过第一中间盖板的安装减少对垂直传热机构提供热量,将热量集中斜向传热通道有针对性的对该成员各个部位进行热敷理疗。

所述斜向传热通道的入口位置设有第二中间盖板19,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内侧通过第三挡块18及所述第二挡块17与炕体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外侧通过支撑架20与所述炕体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盖板的外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提手21。地暖炕上针对两个家庭成员理疗部位进行设计,如图8所示,若斜向传热机构对应的成员不在,可通过第二中间盖板将斜向传热通道封闭,减少热量对斜向传热机构的供应,集中对垂直传热通道供热,有针对性的对理疗部位对应该垂直传热机构的人员进行热敷理疗。

在形成所述斜向传热通道的所述炕体的表面衬有铝箔10。形成传热通道炕体的表面上衬有反射系数高的铝箔,通过铝箔的反射作用,可减少散热损失。

如图10所示,将第一中间盖板、第二中间盖板同时去掉可同时对垂直及斜向传热通道供热。地暖炕内的垂直传热通道及斜向传热通道分别对应不同家庭成员的背部、腰部、膝关节、足部位置,地暖炕的传热通道介质水的热流通过加热盘管—空气—上盖板的路径进行传递,对人体特定部位起到保健作用,热流通过空气传给人体,人体理疗部位感受到的温度更适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保健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