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4273发布日期:2018-12-12 00:1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最普遍的末端产品,由热交换器、水管、过滤器、风扇、接水盘、排气阀、支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机组内不断的再循环所在房间或室外的空气,使空气通过冷水(热水)盘管后被冷却(加热),以保持房间温度的恒定。

为了控制风机盘管的运行,现有技术主要是在风机口附近的墙壁上装一个带有单片机的温控器面板,温控器面板上面有开关,风速档位,温度加减等几个按钮和显示温度的液晶屏,用户通过手动操作去控制风机盘管的运行。

现有风机盘管控制方式不能实现远程控制、操作繁琐、组网成本高,且操作过程中耗时耗力。例如:1、用户需要找到具体的风机口对应的温控器面板才能控制,不能远程控制。2、风机口与温控器面板的距离较远,需要专门布线,组网成本较大。3、温控器需要人工手动设置运行状态(制热、制冷、换气)、风速(高档、中档、低档)、温度。4、对于中央空调的政府或企业用户,晚上下班后,需要关闭风机盘管时,需要靠专人去检查,然后手动关闭,耗费人力。5、任何人都可以去操作风机盘管的运行,没有权限控制。6、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设置温控器的温度,不合理的温度设置会增加中央空调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温控器运行状态设置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按照设定周期采集环境温度;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风机盘管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风机盘管控制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非自动工作模式下,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下,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根据设置的运行状态,向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的风机盘管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风机盘管启动与所述运行状态相应的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一种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温控装置,包括: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非自动工作模式下,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下,按照设定周期采集环境温度;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根据设置的运行状态,向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的风机盘管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风机盘管启动与所述运行状态相应的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风机盘管控制程序,所述风机盘管控制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以如上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温控装置、控制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控制终端用于向所述温控装置发送设置指令。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通过控制终端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或者采用自动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温控器需要人工手动设置,并且设置过程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中央空调温控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地中央空调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的app主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的app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终端判断网络状态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中央空调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风机盘管的设置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按照设定周期采集环境温度;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风机盘管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风机盘管控制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非自动工作模式下,通过网络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下,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根据设置的运行状态,向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的风机盘管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风机盘管启动与所述运行状态相应的动作。

其中温度采集模块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存储器可以采用外置的方式。

控制终端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终端,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网络可以采用无线网络。

运行状态包括制冷状态、制热状态和换气状态。

运行状态相应的动作可以是开启或关闭风机盘管的电磁阀,也可以是开启或关闭风机盘管的风机,还可以是设置风机的工作速度等。

设置指令可以包括制冷命令、制热命令和换气命令等。除此之外,设置指令还可以包括:开机指令、关机指令、定时指令(包括定时开机和定时关机)、进入自动模式指令以及退出自动模式指令。温控装置接收到相应指令后,设置温控装置工作模式(也可以称为运行状态)。

温控装置可以是温控器终端(也可以称之为温控器),也可以是温控器网关。

其中,非自动工作模式表示温控器需要用户通过控制终端来设置温控器的运行状态;

自动模式工作模式表示温控器不需要用户通过控制终端的来设置温控器的运行状态,而温控器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自身设置温控器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终端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或者通过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自动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温控器需要人工手动设置的问题,提高了现有温控器的控制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在每个周期节点,获取采集的环境温度;

根据各周期节点的所述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包括: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制冷状态,并设置制冷目标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制热状态,并设置制热目标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平缓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换气状态。

进一步说,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的判断方式包括:

在预设判断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降低幅度达到预设制冷阈值,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

在预设判断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升高幅度达到预设制热阈值,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

在预设判断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在预设换气阈值范围内,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平缓趋势。

其中一个判断周期可以由相邻的两个周期节点组成,也可以由相邻的两个以上周期节点组成。

当然,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温度采集是采用多次采样的方式来决定温控器的运行。如果开机时采样的温度上升次数大于温度下降次数,则认为是热风,丢弃掉外界因素导致的抖动数据(判断冷风也是类似策略)。

例如,在n个判断周期中,若判断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的次数多,则最终判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若判断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的次数多,则最终判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其中n为奇数。

再进一步说,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平缓趋势下,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为低速;所述工作速度包括低速(即第一预设速率)、中速(即第二预设速率)和高速(即第三预设速率);

在降低趋势或升高趋势下,根据差值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在降低趋势下,所述差值为当前获取的环境温度与所述制冷目标温度之差,在升高趋势下,所述差值为所述制热目标温度与当前获取的环境温度之差;所述温度阈值t2<所述温度阈值t1。

详细说,所述根据差值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1(即第一温度阈值),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高速;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2(即第二温度阈值)且不小于0,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低速;

若所述差值不小于所述温度阈值t2且不大于所述温度阈值t1,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中速;其中t2>0。

其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所述差值等于0时,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电磁阀为关闭状态;

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3(即第三温度阈值),设置所述风机为关闭状态;所述温度阈值t3<0。

其中,所述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3,设置所述风机为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当所述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4(即第四温度阈值)时,将所述电磁阀和所述风机设置为开机状态;所述温度阈值t4>0。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温控计算机程序,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数据,将所述运行数据发送给预置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生成分析图表;

将所述温控装置的状态数据发送给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控制权限的控制终端。

具体地,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网络连接模块;所述网络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终端和/或服务器组成网络,并与所述智能终端和/或所述服务器进行控制指令和/或状态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通过网络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网络接收设置指令,从所述设置指令中解析出温控装置标识;所述设置指令为以下任一种:控制终端直接发送给所述温控装置的控制指令和服务器转发给所述温控装置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

当解析出的温控装置标识与自身的温控装置标识一致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标识为温控装置的网络地址;

所述通过所述网络接收设置指令,从所述设置指令中解析出温控装置标识之前,还包括:

向服务器上报心跳数据,以使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控制终端控制指令时,根据预置的硬件地址和网络地址的映射表,将接收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转发给相应的温控装置;所述心跳数据中携带温控装置的硬件地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还涉及、但本发明实施例没有描述的功能模块在实施例二中具体说明。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温控器系统,所示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温控装置、控制终端和服务器。

其中,控制终端,用于温控器状态显示和控制;例如,所述控制终端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具有控制权限的温控装置的设备列表;

将所述设备列表显示在控制界面上;

在所述控制界面上接收用户选择的温控装置;

向选择的温控装置发送设置指令。

控制终端中按照有控制app。

服务器,用于温控器权限管理、温控装置数据统计显示和转发设置指令,以及拥有控制app和管理软件之间的通讯数据;其中管理软件设置在服务器。

温控装置,用于控制风机盘管运行并且与服务器模块和控制终端无线通讯;并根据环境信息自动设置温控器的模式、温度、风速档位、开关。

详细说,其中温控装置可以是温控器终端和温控器网关中任一种。结合图3所示,温控器网关主要用于控制风机盘管运行并且与服务器模块和温控器终端模块通讯,定时上报心跳到服务器模块;温控器网关硬件主要包括网络连接模块、处理器、rtc(实时时钟,real-timeclock)时钟、温度采集模块(例如温度传感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指示灯、蜂鸣器、按键、外置存储器、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

其中网络连接模块与互联网相连,负责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通讯,网络连接模块包括无线网络模块和有线网络模块,其中无线网络模块优选wifi网络处理器。

网络连接模块负责接收网络处理器转发过来的温控器设置指令,并将设置指令转发给温控器网关。其中有线网络模块和无线网络模块之间通过处理器中转传输数据,通过自定义的协议来进行数据的转换,如果无线网络模块自带连接互联网的功能,则在网关设备硬件上可以去掉用于连接互联网的网络处理器。其中无线网络模块可以设置功放,用于放大无线网络模块无线信号,使得无线信号传的更远;当然有线网络模块中也可以设置功放。

处理器用于控制风机盘管的信号线和连接各个硬件模块。

rtc时钟模块用于计时,并实时获取服务器时间来对时。

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

led指示灯用于指示温控器的运行状态和网络状态。

蜂鸣器主要用于组网时设备识别。

外置存储器用于存放风机盘管控制程序以及各个芯片的运行版本文件和温控器运行的一些关键数据。

按键主要用于设置温控器状态、复位设备和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

电源模块主要用于设备供电。

液晶触摸屏为可选模块,主要用于显示温控器状态和设置温控器。如果用户需要兼容传统温控器面板的使用习惯,则配置液晶触摸屏;如果用户更习惯用控制终端远程操作,则不配置液晶触摸屏。

温控器网关自身也是一个温控器,与温控器终端相比,多一个网络处理器,并且无线网络模块性能和其他硬件性能配置比终端设备要强。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将网关独立出来,不集成温控器的功能。每个温控器系统最少需要有一个网关设备,也可以部署多个。

如图3所示,温控器终端设备硬件主要包括无线网络模块、处理器rtc时钟、温度采集模块、led指示灯、蜂鸣器、外置存储器、按键、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还可以包括定时开关模块、锁定解锁模块、统计模块、上报模块。如果无线网络模块带mesh(无线网格网络)网络功能,无线网络模块用于与网关设备的无线网络模块或者下一跳的无线网络模块通讯。其他器件与网关器件的功能相同。每个温控器系统有零个、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将温控器安装在风机盘管出风口1米左右的范围内,以节省布线。

一、温控器终端可以设置软件模块,软件模块主要负责温控器的智能自动运行、对风机盘管的控制、温控器每天的运行状态统计上报、温控器计时和对于用户设置的定时器进行处理等功能。温控器终端每天自动记录各个档位、模式的运行时间,并在第二天的凌晨零点后上报统计数据(即运行数据)到服务器。

定时开关功能由用户在控制终端(例如手机)app发起设置,温控器终端的软件模块存储下来,到达用户设置的时间点后,自动对温控器进行开关设置。其中app的主界面和配置界面的一种示例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无线网络模块主要负责无线通讯和数据转发。无线网络模块包括网络处理器软件和网络处理器,主要负责无线网络模块与网络处理器之间的协议转换,上报心跳到服务器,采集各个温控器终端的在线状态、环境温度等功能。

其中,温控器终端自动运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温控器终端上电后,温度采集模块开始定时采集环境的温度数据。温控器终端通过判断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自动设置温控器的运行状态、温度、档位。

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温度采集是采用多次采样的方式来决定温控器终端的运行。如果开机时采样的温度上升次数大于温度下降次数,则认为是热风,丢弃掉外界因素导致的抖动数据(判断冷风也是类似策略)。风机盘管出冷风时,将温控器终端自动设置为制冷默认温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制冷默认温度则关闭风机盘管的电磁阀和风扇,如果环境温度高于制冷默认温度则根据环境温度与设置温度的差值大小设置风机的档位。出热风时,将温控器温度自动设置为制热默认温度,如果环境温度高于制热默认温度则关闭风机盘管的电磁阀和风扇(风机);如果环境温度低于制热默认温度,则根据环境温度与设置温度差值大小设置风机的档位。

系统默认制冷默认温度为26℃,制热默认温度为20℃,也是政府对办公区域的温度设置的推荐值,默认该设置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中央空调能耗;在特殊情况下,用户可以设置其他温度值。用户设置其他温度后,上述关闭风机盘管电磁阀和风扇的温度自动做相应的调整。

如果用户在打开温控器终端后,设置了温控器终端的模式,风速,则按照用户设置的方式来运行,自动模式不生效。用户选择自动模式后,自动模式重新生效。

具体说,温控器终端的软件模块包括以下程序模块:

防抖模块,用于筛选采集出来的温度信息的有效变化情况;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温控器打开后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例如变高还是不变;

温度模式自动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指示变高趋势时,设置运行模式为制热,并设置制热默认温度。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指示变低趋势时,设置运行模式为制冷,并设置制冷默认温度(即目标温度)。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指示温度不变时,设置运行模式为换气。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降低趋势下,判断环境温度与默认温度的差值;在升高趋势下,判断默认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风机档位自动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温度不变时设置风机档位为低速。

风机档位自动设置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1,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第三预设速率;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2且不小于0,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第一预设速率;

若所述差值不小于所述温度阈值t2且不大于所述温度阈值t1,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第二预设速率;所述第一预设速率<所述第二预设速率<所述第三预设速率;所述温度阈值t2<所述温度阈值t1。

开关机自动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差值等于0时,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电磁阀为关闭状态;

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3,设置所述风机为关闭状态;所述温度阈值t3<0。

例如,在所述温度模式自动设置模块设置为制冷,并且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为零时设置关闭风机盘管电磁阀,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低于设置温度t3时,设置关闭风机盘管风机,关机一段时间后,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为高于设置温度t4时自动打开风机和电磁阀;在所述温度模式自动设置模块设置为制热,并且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为零时设置关闭风机盘管电磁阀,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为低于设置温度t3时设置关闭风机盘管风机,关机一段时间后,第二判断模块温度差值高于设置温度t4时自动打开风机和电磁阀。

处理器,用于控制温控器和连接温控器各个硬件器件;并用于响应控制终端app的各种温度、模式、档位、开关的设置指令并控制风机盘管的运行;

定时开关模块,用于到用户设置的定时开关时间后,自动开关机设置;

锁定解锁模块,用于管理员锁定温控器后,不允许其他用户进行温控器远程设置,也不允许液晶面板上按键设置;

统计模块,用于自动统计每天温控器在各种模式、档位的运行时间,获得温控器运行数据;

上报模块,用于将上述温控器终端运行数据上报到服务器。

二、服务器主要负责与温控器终端设备、温控器网关设备和控制终端之间通讯;还负责用户的登陆权限管理、用户授权管理和用户操作日志统计等。一般部署在云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自己搭建的服务器。

服务器具体包括:

统计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温控装置统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

操作日志存储模块,用于将用户的远程操作记录存储在操作日志中;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控制终端请求设备列表时,将有权限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控制终端。

统计数据图表绘制模块,用于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管理软件上绘制成图表;

操作日志查询模块,用于管理员查询上述操作日志。

三、控制终端通过app显示温控装置的状态、控制温控装置、响应用户的各类操作、配置温控装置安装地址与名称、设置温控装置定时开关时间。当温控器网关设备的网络处理器是wifi网络处理器时,控制终端还负责配置网关的wifi模块与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控制终端还可以智能的根据网络情况选择在局域网内直接与网关通讯还是通过服务器中转。app主要包括安卓平台和ios平台,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智能手机平台。

具体说控制终端可以包括:

温控器监控模块,用于用户查看和设置温控装置的状态;

定时器设置模块,用于用户给温控装置设置定时开关机;

授权模块,用于管理员给其他用户对某些指定的温控装置授权;

配置模块,用于管理员给新安装的温控装置配置地址和名称;

批量设置模块,用于管理员一次性设置多个温控装置;

自动判断内外网模块,当温控装置与控制终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温控装置的控制自动走局域网控制,不需要经过服务器中转;当温控装置与控制终端不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才需要走服务器终端;app自动判断内网还是外网,不需要用户设置。以控制终端为手机为例,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步骤1、启动app。

步骤2、初始化设置控制温控器命令由服务器转发,检测手机网络。

步骤3、判断手机是否连接wifi。若是执行步骤4,若否执行步骤7。

步骤4、在局域网内广播查找网关消息。

步骤5、判断局域网内是否有网关设备应答。若是执行步骤6,若否执行步骤7。

步骤6、将该网关下的所有设备的通讯标志位置为内网模式。

步骤7、手机控制命令由服务器转发。

四、本系统还可以包括管理软件模块,包括web服务器和客户端模块,其主要是用于温控器的删除、修改、授权等管理,温控器开机时间统计并绘制图表,温控器的操作日志统计等等;主要与服务器模块通讯。管理软件模块也可以使用c/s架构的管理软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一、本发明实施例引入了用智能手机控制风机盘管方法,方便用户远程管理,任何智能手机安装app即可使用。

二、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温控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设计了一套温控装置自动运行系统,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只需要设置温控装置的开关,不需要设置温控装置的模式,风速,温度等信息。用户设置温控装置的定时开关机的时间后,可以不再控制温控装置的运行,智能化全自动运行。

三、由于采用远程管理,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温控装置安装在风机盘管出风口附近(1米范围左右),减少了布线,节省了用户组网成本。

四、温控装置自动统计每天的开机总时间和各个档位、模式的运行时间上报服务器,服务器存储数据后,提供数据给控制终端和管理软件,在控制终端和管理软件上绘制出温控装置每天、每周、每月运行情况的统计图表,方便用户分析温控器的运行情况和能耗情况。

五、为管理员用户提供了温度装置定时开关、批量管理温控装置和锁定温控装置的功能,管理更方便,节能效果更明显。

六、管理员用户可以在控制终端或管理软件上操作给其他用户授权,其他用户得到授权后,也可以用控制终端控制被授权的温控装置和查看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七、如果控制终端和温控装置的网关处于同一个wifi下,控制终端不连接互联网直接通过局域网就可以控制温控装置以节省用户流量和保证控制温控装置的实时性,即使wifi路由器和互联网的连接断开,也不用影响用户监控温控装置;如果控制终端和网关不在同一个wifi下,控制终端才需要连接互联网,走局域网控制还是走互联网控制由控制终端自动判断,不需要用户干预。

八、温控装置硬件上加入功放模块,使得温控器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距离更远。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将实现在手机上对单个温控装置的操控。温控器网关硬件中的网络处理器采用esp8266芯片的wifi模块,无线网络模块采用cc2538模块作为zigbee协调器。温控器终端硬件中的无线网络模块采用cc2530模块作为zigbee路由器。处理器采用新唐0516单片机。如图8所示,操控流程包括:

步骤1.启动app;

步骤2.app用户登陆;app用户可用自己的手机号登陆app,获取短信验证码作为登陆密码。服务器校验验证码是否正确,校验通过后,用户登陆成功。

步骤3.请求服务器配置。

步骤4.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温控器设备控制权。用户登陆成功后,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手机号在服务器查找该用户对哪些温控器设备有控制权限,并返回有权限的设备列表给app,app将设备列表显示在app的界面上。如果该用户没有有权限的设备,执行步骤14。

步骤5.app获取设备列表;查询设备在线状态。如图4所示。

步骤6.判断设备是否在线。如果设备在线,可进入app配置界面,在配置界面添加新设备,如果当前有新的温控器设备,在点击添加新设备按钮后,新的温控器会显示在待配置界面,点击进入,即可对新温控器进行命名和配置,配置完成后,执行步骤7;如果不在线则执行步骤13。

步骤7.查询设备实时状态。温控装置的状态主要有风机速度状态(高速,中速,低速),当前环境温度,温控装置设置温度,温控装置模式状态(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状态,锁定状态。

步骤8.判断设备是否被锁定。若是执行步骤12;若否执行步骤9。

步骤9.判断是否需要控制设备,若否执行步骤11,若是执行步骤10。

步骤10.点击如图5所示各个控制按钮。

具体说,温控器的控制主要有风机速度设置(高速,中速,低速),温度设定,温控器模式设置(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设置,定时开关机设置,锁定设备设置。

app在通讯接口中填写需要控制设备的ieee地址,网关设备的zigbee协调器模块收到控制命令后,判断ieee地址是否为自身地址,如果是自身地址,则直接发命令到mcu去控制空调风机盘管。如果不是自身地址,网关设备的zigbee协调器将app的控制命令原样封装后,查询路由表,将控制命令发送到下一跳zigbee路由器;

zigbee路由器判断收到的控制命令的目的ieee地址是否为自己的ieee地址,是则发命令到mc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去控制空调风机盘管,不是则继续发送给下一跳,直到控制命令发送到对应的zigbee路由器。

其中,手机在向温控器发送控制命令(即设置指令)时,查看控制app的网络连接方式;

如果手机连接为移动网络方式,通过服务器转发;如果手机连接为wifi方式,控制app在局域网内扫描网关设备在局域网内有网关设备应答,则该网关标记为内网设备,控制app与网关设备的通讯都采用直接局域网内通讯的方式,不通过服务器中转;对于没有应答的网关设备,标记为外网设备,与设备的通讯都通过服务器中转。

步骤11.退出。

步骤12.温控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则不能对温控装置进行其他的操作,联系管理员解除温控装置的锁定状态或者退出。

步骤13.显示不在线。

步骤14.配置设备或者联系管理员授权。例如,如果当前没有新的温控器设备,则联系管理员给自己授权温控器使用权限,管理员通过控制app软件或者web软件给用户授权。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将实现在智能手机上同时对多个温控器设备(可以是所有设备)的操控,本实施例主要给管理员批量控制温控器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app用户登陆;

app用户用自己的手机号登陆app,获取短信验证码作为登陆密码。服务器校验验证码是否正确,校验通过后,用户登陆成功。

步骤b.app获取设备列表。

用户登陆成功后,app根据用户的手机号在服务器查找该用户对哪些温控器设备有控制权限,并返回有权限的设备列表给app,app将设备列表显示在app的界面上。

步骤c.用户进入控制app的批量设置界面;

步骤d.对温控器进行批量控制;

温控器的批量控制主要有风机速度设置(高速,中速,低速),温度设定,温控器模式设置(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设置,定时开关机设置,锁定设备设置。

用户进入批量设置界面后,选择需要批量设置的多个设备,点击批量设置按钮后,app按照实施例三中的方案逐个设备发送控制命令。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将实现温控器设备的自动运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备上电;

设备的供电正常,硬件、软件和温度传感器运行正常。

步骤b.设备采集环境温度;

设备的温度传感器每隔5秒采集一次环境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记录下来。

步骤c.设备打开;

用户用手机远程操作设备打开且设置自动模式(或用户手机远程操作设备打开且预定时间内没有操作则认为默认进入自动模式)或者由设备的定时器自动将设备打开。

步骤d.设备判断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

如果环境温度在缓慢降低,则认为风机盘管出风口出冷风,转步骤e;如果环境温度在缓慢升高,则认为风机盘管出风口出热风,转步骤f;如果环境温度不变,则认为风机盘管出风口出自然风,中央空调没有供冷或者供热,将温控器的风机档位置为低档。

步骤e.将目标温度自动设置为26℃,模式为制冷状态;

例如,在升高趋势下,如果环境温度大于30℃,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高档;如果环境温度大于27℃且小于30℃,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中档;如果环境温度大于26℃且小于27℃,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低档;如果环境温度小于26摄氏度,则关闭电磁阀;如果关闭电磁阀后,温度继续降低,则关闭风机。关机一段时间后,如果环境温度高于26.5℃,则重新打开电磁阀和风机。

步骤f.将目标温度自动设置为20℃,模式为制热状态;

如果环境温度小于16℃,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高档;如果环境温度大于16℃且小于19℃,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中档;如果环境温度大于19℃且小于20℃,则空调风机档位设置为低档;如果环境温度大于20摄氏度,则关闭电磁阀;如果关闭电磁阀后,温度继续升高,则关闭风机。关机一段时间后,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9.5℃,则重新打开电磁阀和风机。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将实现在智能手机上对单个温控装置的操控,温控装置的无线通讯技术采用nb-iot,温控装置上安装带nb-iot芯片的sim卡,温控装置定时上报心跳到服务器,心跳中包括sim卡的硬件地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app用户登陆;

app用户用自己的手机号登陆app,获取短信验证码作为登陆密码。服务器校验验证码是否正确,校验通过后,用户登陆成功。

步骤b.app获取设备列表;

用户登陆成功后,app根据用户的手机号在服务器查找该用户对哪些温控装置有控制权限,并返回有权限的设备列表给app,app将设备列表显示在app的界面上。

步骤c.查询温控装置状态;

温控装置的状态主要有风机速度状态(高速,中速,低速),当前环境温度,温控装置设置温度,温控装置模式状态(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状态,锁定状态。

步骤d.对温控装置进行控制;

温控装置的控制主要有风机速度设置(高速,中速,低速),温度设定,温控装置模式设置(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设置,定时开关机设置,锁定设备设置。

app在通讯接口中填写需要控制温控装置的nb-iot硬件地址,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查硬件地址和网络地址的映射表,将控制指令转发到对应的温控装置。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将实现在智能手机上对单个温控装置的操控,温控器的无线通讯技术采用lora,温控器上安装带lora网络处理器,lora网络处理器定时上报心跳到服务器,心跳中包括lora的硬件地址。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中硬件地址属于温控装置标识的一种。

步骤a.app用户登陆;

app用户用自己的手机号登陆app,获取短信验证码作为登陆密码。服务器校验验证码是否正确,校验通过后,用户登陆成功。

步骤b.app获取设备列表;

用户登陆成功后,app根据用户的手机号在服务器查找该用户对哪些温控装置有控制权限,并返回有权限的温控装置列表给app,app将设备列表显示在app的界面上。

步骤c.查询温控装置状态;

温控装置的状态主要有风机速度状态(高速,中速,低速),当前环境温度,温控器设置温度,温控器模式状态(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状态,锁定状态。

步骤d.对温控装置进行控制;

温控装置的控制主要有风机速度设置(高速,中速,低速),温度设定,温控器模式设置(自动,制冷,制热,换气),开关设置,定时开关机设置,锁定设备设置。

app在通讯接口中填写需要控制设备的lora硬件地址,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查硬件地址和网络地址的映射表,将控制指令转发到对应的温控器。

实施例八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用于中央空调温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s101,通过控制终端或采用自动模式设置运行状态;具体包括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非自动工作模式下,通过网络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若所述温控装置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下,按照设定周期采集环境温度;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s102,根据设置的运行状态,向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的风机盘管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风机盘管启动与所述运行状态相应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终端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或者通过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自动设置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温控器需要人工手动设置的问题,提高了现有温控器的控制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包括:

在每个周期节点,获取采集的环境温度;

根据各周期节点的所述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变化趋势。

具体地,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制冷状态、制热状态和换气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包括: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制冷状态,并设置制冷目标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制热状态,并设置制热目标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平缓趋势,将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设置为换气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的判断方式包括:

在预设数量的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降低幅度达到预设制冷阈值,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降低趋势;

在预设数量的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升高幅度达到预设制热阈值,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升高趋势;

在预设数量的周期内,若所述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在预设换气阈值范围内,则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为平缓趋势。

再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变化趋势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平缓趋势下,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为低速;所述工作速度包括低速、中速和高速;

在降低趋势或升高趋势下,根据差值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在降低趋势下,所述差值为当前获取的环境温度与所述制冷目标温度之差,在升高趋势下,所述差值为所述制热目标温度与当前获取的环境温度之差。

其中,所述根据差值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1,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高速;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2且不小于0,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低速;

若所述差值不小于所述温度阈值t2且不大于所述温度阈值t1,设置所述风机的工作速度为中速。

当然,所述根据差值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风机工作速度,还包括:

当所述差值等于0时,设置所述风机盘管的电磁阀为关闭状态;

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3,设置所述风机为关闭状态;所述温度阈值t3<0。

其中,所述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t3,设置所述风机为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当所述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t4时,将所述电磁阀和所述风机设置为开机状态;所述温度阈值t4>0。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数据,将所述运行数据发送给预置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生成分析图表;

将所述温控装置的状态数据发送给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控制权限的控制终端。

可选地,所述通过网络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网络接收设置指令,从所述设置指令中解析出温控装置标识;所述设置指令为以下任一种:控制终端直接发送给所述温控装置的控制指令和服务器转发给所述温控装置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

当解析出的温控装置标识与自身的温控装置标识一致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设置所述温控装置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所述温控装置标识为温控装置的网络地址;

所述通过所述网络接收设置指令,从所述设置指令中解析出温控装置标识之前,还包括:

向服务器上报心跳数据,以使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控制终端控制指令时,根据预置的硬件地址和网络地址的映射表,将接收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转发给相应的温控装置;所述心跳数据中携带温控装置的硬件地址。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风机盘管控制程序,所述风机盘管控制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实施例八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阅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藕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中。

虽然本申请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来本发明的变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构思的启发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进,这仍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