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318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调温装置技术领域,涉及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



背景技术: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源,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温片加热或者冷却水,加热后或者冷却后的水将热量传递到室内。然而,现有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结构简单,造成水与调温片接触时间短,导致加热或者冷却慢,耗电量大,此外,由于调温片上存在水流死角,死角内的水长期不流动,导致水在调温片表面易结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热器内调温片表面容易结垢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包括机身,机身上设置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调温片,每个调温片上设置有引流水道和第一导流孔,相邻的两个调温片之间设置有中间片,中间片上设置有多个湍流孔。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调温片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的位置与引流水道的位置相对应。

温控元件为电缆盘线或冷媒管。

壳体包括前夹板和后夹板,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前夹板上。

第一导流孔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流孔对称设置在调温片两端,两个第一导流孔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中间片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第一导流孔相连通。

壳体包括前夹板和后夹板,进水口设置在前夹板上,出水口设置在后夹板上。

第一导流孔在两个相邻调温片上呈对角线设置,与前夹板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与进水口相连通,与后夹板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与出水口相连通;中间片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的形状为半圆形。

引流水道为多个s型依次相连的形状,每个湍流孔分别与引流水道的拐角相对应,湍流孔的数量与引流水道的拐角数量相等。

沿调温片的一周设置有密封圈,中间片位于密封圈内。

前夹板、调温片以及后夹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机身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由多个调温片重叠组成,能够加大受热面积,确保水与调温片足够的接触时间;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调温片上的引流水道将水引流至中间片上湍流孔,将水及时的排出,从而使水不易在调温片上结垢;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能够促进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水的流速,同时中间片作为副调温片,增大了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加热的效率;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内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内调温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并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串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壳体,3.进水口,4.出水口,5.调温片,6.引流水道,7.第一导流孔,8.中间片,9.湍流孔,10.温控元件,11.前夹板,12.后夹板,13.第二导流孔,14.密封圈,15.螺栓,16.金属片,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机身1上设置有壳体2,壳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壳体2内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调温片5,如图2所示,调温片5包括一对易变形的金属片16,每个金属片16的一面用模具压制有凹槽17,凹槽17为多个s型依次相连的形状,凹槽17内放置有温控元件10,温控元件10为电缆盘线和冷媒管中的一种,电缆盘线能够将水加热,冷媒管能够降低水温。每个金属片16的另一面相应的设置有引流水道6,两个金属片16设有凹槽17的一面相互焊接,每个调温片5上设置有第一导流孔7;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调温片5之间设置有中间片8,中间片8上设置有多个湍流孔9,每个湍流孔9分别与引流水道6的拐角相对应,湍流孔9的数量与引流水道6的拐角数量相等,引流水道6的作用是防止死角的水流长期不流动而导致机芯内的调温片5上结垢,通过引流水道6将水引流进入湍流孔9,湍流孔9能够使水流的速度加快。

沿调温片5的一周设置有密封圈14,中间片8位于密封圈14内。

实施例1

温控元件10为电缆盘线,如图4所示,壳体2包括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进水口3设置在前夹板11的接近地面的一端,出水口4设置在前夹板11上与进水口3相对称的另一端;第一导流孔7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流孔7分别与进水口3和出水口4相连通;中间片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流孔7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13。将第一导流孔7并联设置,适用于水流量大的设备。

前夹板11、调温片5以及后夹板12通过螺栓15固定在机身1上。

实施例2

温控元件10为电缆盘线,如图5所示,壳体2包括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进水口3设置在前夹板11上,出水口4设置在后夹板12上,进水口3与出水口4呈对角线设置;第一导流孔7在两个相邻调温片5上呈对角线设置,与前夹板11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7与进水口3相连通,与后夹板12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7与出水口4相连通;中间片8的四个角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13,第二导流孔13的形状为半圆形。将第一导流孔7串联设置,适用于水流量小的设备。

前夹板11、调温片5以及后夹板12通过螺栓15固定在机身1上。

实施例3

温控元件10为冷媒管,如图4所示,壳体2包括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进水口3设置在前夹板11的接近地面的一端,出水口4设置在前夹板11上与进水口3相对称的另一端;第一导流孔7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流孔7分别与进水口3和出水口4相连通;中间片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流孔7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13。将第一导流孔7并联设置,适用于水流量大的设备。

前夹板11、调温片5以及后夹板12通过螺栓15固定在机身1上。

实施例4

温控元件10为冷媒管,如图5所示,壳体2包括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进水口3设置在前夹板11上,出水口4设置在后夹板12上,进水口3与出水口4呈对角线设置;第一导流孔7在两个相邻调温片5上呈对角线设置,与前夹板11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7与进水口3相连通,与后夹板12相邻的调温片上的第一导流孔7与出水口4相连通;中间片8的四个角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13,第二导流孔13的形状为半圆形。将第一导流孔7串联设置,适用于水流量小的设备。

前夹板11、调温片5以及后夹板12通过螺栓15固定在机身1上。

本发明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的使用过程如下:

并联设置的本发明在使用时:水通过进水口3依次流过每个调温片5靠近地面一端的第一导流孔7及相连通的中间片8上的第二导流孔13,然后通过相应一端的湍流孔9将水流分配,分配后的每股水流经过调温片5上的引流水道6,被调节温度后的水流入中间片8另一端的湍流孔9,随后进入相应的第二导流孔13以及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7,水从出水口4流出。

串联设置的本发明在使用时:水通过进水口3流入相连通的调温片5上的第一导流孔7,再流经中间片8上与第一导流孔7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13,然后流入相应一端的湍流孔9将水流分配,分配后的每股水流经过调温片5上的引流水道6,被调节温度后的水流入中间片8另一端的湍流孔9,随后进入下一个调温片5上的第一导流孔7,如上面所述的进行逐级调温,最终从出水口4流出。

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由多个调温片重叠组成,能够加大受热面积,确保水与调温片足够的接触时间;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通过调温片上的引流水道将水引流至中间片上湍流孔,将水及时的排出,从而使水不易在调温片上结垢;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能够促进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水的流速,同时中间片作为副调温片,增大了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加热的效率;本发明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机芯,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