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950发布日期:2019-03-16 00:1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油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吸式(侧吸式)吸油烟机的不断发展中,为了提升吸油烟效果,常常会在吸油烟机前面板处增加导烟板。由于可伸缩式环吸板离锅口近,且环吸板的面积通常较大,容易造成大量油烟在环吸板的内表面冷凝成油滴,炒菜时间一长,冷凝的油滴就会汇集在一起滴落到灶台上,甚至滴入炒菜的锅中,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如申请号为201320155464.0(授权公告号为cn203231365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侧吸式油烟机》,该油烟机具有前面板和安装于该前面板底部的油杯,在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油烟机的集烟腔连通的开口,在开口的外侧设有覆盖该开口并与前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隔的导烟板,在该导烟板与油杯之间设有导油板。虽然导烟板上的油污可经由该导油板进入油杯中,从而避免油污从导烟板底部直接滴落至灶台上,然而这种导烟板固定,无法运动,导致负压区无法向下扩张延伸,吸油烟的效果有限。

为此,如专利号为cn201621014012.0(授权公告号为cn2060731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自动平移挡烟板的烟机》,该烟机包括集烟罩、挡烟板和挡烟板平移装置,平移装置包括滑轨、嵌设于滑轨内并可沿滑轨移动的滑块及推动滑块的连杆机构、推杆电机,滑块前端与挡烟板固接,滑块后端与连杆机构连接,推杆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滑块移动并进而推动挡烟板平移启闭,该挡烟板(导烟板)在使用时能自动开启,使用后能自动关闭,有效防止油烟的串味,提高了吸油烟的效果,但是在烹饪时,由于导烟板位于前面板的下方,前面板的凝结的油污会滴落到挡烟板上,进而流向挡烟板的下沿,最终滴落到灶台上或会滴落到正在烹饪的锅里。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部分产品在环吸板下边缘装引流槽,将冷凝油液导回烟机的油杯中,但是这种形式的环吸板都是做成固定的,不能进行伸缩;也有部分产品能把环吸板做成活动的,以便在非烹饪时,可以缩回到与前面板平齐,使得外观更美观,打理更方便,但是其下边缘受结构限制就不能装引流槽,所以在烹饪时,其环吸板的滴油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目前环吸板式的油烟机在油路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环吸板做成活动的可伸缩式时,环吸板上的冷凝油会在炒菜时滴到灶台上或锅中;2、不会滴油的环吸板式油烟机,其环吸板都是固定的,非烹饪状态时不能缩回,影响美观,也不便于打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依靠导烟板平推机构的动力来完成集油、卸油的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包括导烟板,所述导烟板的下方设置有下面板,所述下面板下方设有主油杯,所述导烟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向前伸出或向后复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烟板的背侧设有施压件,在导烟板的背部安装有集油部和卸油机构,在所述集油部上开有卸油孔,在导烟板伸出状态下,所述施压件脱离卸油机构而使卸油孔关闭,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所述施压件作用于所述卸油机构而使所述卸油孔打开,所述集油部内的油能从打开的卸油孔流出并经下面板的背面导流流入所述的主油杯内。

优选地,所述的集油部为设于导烟板底部并沿着导烟板宽度方向分布的副油杯,所述副油杯的中部具有向后凸出的安装腔,所述卸油孔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卸油机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腔内。向后凸出的安装腔部分正好覆盖了不进油烟的进风口区域,故不会减弱吸油烟效果,反而因为减小了这段无效进风口的面积,增大了进风口剩余面积的负压,提升了整体吸油烟能力。

卸油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卸油机构包括定位支座、弹簧、导压件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定位支座的顶部,定位支座上开有供所述弹簧放入的弹簧安装腔,所述弹簧的下端抵设在所述弹簧安装腔底部,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导压件上,在导烟板伸出状态下,所述导压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最高位置而关闭所述的卸油孔,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所述施压件作用于导压件而使导压件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打开所述的卸油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卸油机构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腔内,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导向套内,导向套顶部安装有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的上端穿过导向套并连接在所述导压件上,连接螺钉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导向套和连接螺钉后,可以使弹簧的弹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作用于导压件上。

为了使导压件上下移动更为稳定,所述的定位支座有两个,所述卸油孔设于两个定位支座之间,对应地,所述的弹簧有两个,所述的限位板有两块,所述导压件包括横杆和设于横杆中间的竖杆,横杆的两端伸与对应侧导向套的顶部相抵,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卸油孔的密封塞。

进一步优选,所述卸油孔呈圆台状,且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所述密封塞呈对应的圆台状结构。

为了使吸油烟机外观更为美观、打理更为方便,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所述导烟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下面板的外表面相齐平。

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有上面板,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所述导烟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下面板、上面板的外表面相齐平。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导烟板的背侧安装有导油板,所述导油板连接在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所述的施压件固定在所述的导油板上。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导烟板的背部安装有伸缩导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伸缩导轨驱动所述导烟板向前伸出或向后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在导烟板伸出状态下,施压件脱离卸油机构而使卸油孔关闭,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施压件作用于卸油机构而使卸油孔打开,集油部内的油能从打开的卸油孔流出并经下面板的背面导流流入主油杯内,整套机构完全依靠导烟板平推机构的动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源,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导烟板伸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吸油烟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吸油烟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8所示,该近吸式吸油烟机导烟板的集油、卸油装置包括有导烟板1、下面板2、主油杯3、伸缩导轨4、施压件5、副油杯6、卸油机构7、上面板8、导油板9等主要组件。

其中,下面板2和上面板8为一体结构并共同构成前面板,导烟板1(即整流板)设于上面板8与下面板2之间,主油杯3安装在下面板2的下方,伸缩导轨4安装在导烟板1的背部,驱动机构(图中未示)通过伸缩导轨4驱动导烟板1向前伸出或向后复位。导烟板伸出时,导烟板1的四周形成进风口,油烟通过该进风口被吸入吸油烟机内部,导烟板复位时,导烟板1的外表面与下面板2、上面板8的外表面相齐平,使得外观更为美观、打理更为方便。

导油板9设于导烟板1的背侧,且导油板9连接在上面板2与下面板8之间,施压件5固定在导油板9上,即施压件5位于导烟板1的背侧,本实施例中,施压件5为三角形的施压块。

在导烟板1的背部安装有副油杯6和卸油机构7,副油杯为沿着导烟板1宽度方向分布的集油部,副油杯6上开有卸油孔61。本实施例中,副油杯6的中部具有向后凸出的安装腔62,卸油孔61设于安装腔62的底部,卸油机构7安装在安装腔62内。在导烟板1伸出状态下,施压件5脱离卸油机构7而使卸油孔61关闭,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施压件5作用于卸油机构7而使卸油孔61打开,集油部内的油能从打开的卸油孔61流出并经下面板2的背面导流流入主油杯3内。

本实施例中,卸油机构7包括定位支座71、弹簧72、导压件73、限位板74、导向套75和连接螺钉76等组件。其中,限位板74通过螺钉77固定在定位支座71的顶部,导向套75安装在弹簧安装腔711内,弹簧72安装在导向套75内。连接螺钉6安装在导向套75顶部,连接螺钉76的上端穿过导向套75并连接在导压件73上,连接螺钉76的下端连接在弹簧72的上端。弹簧72的下端抵设在弹簧安装腔711底部,弹簧72的上端通过连接螺钉76连接在导压件73上。在导烟板1伸出状态下,导压件73在弹簧72的作用下保持在最高位置而关闭卸油孔61,在导烟板复位状态下,施压件5作用于导压件73而使导压件克服所述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打开卸油孔61。

另外,为了使导压件上下移动更为稳定,本实施例中,定位支座71有两个,卸油孔61设于两个定位支座71之间,对应地,弹簧72有两个,限位板74有两块,导压件73包括横杆731和设于横杆中间的竖杆732,横杆731的两端伸与对应侧导向套75的顶部相抵,竖杆732的下端设有用来打开和关闭卸油孔61的密封塞733。本实施例中,卸油孔61呈圆台状,且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密封塞733呈对应的圆台状结构。

工作原理:吸油烟机处于烹饪状态时,如图1至图4所示,导烟板1伸出,此时,导压件73受弹簧72弹力的作用,被弹簧72向上推起,从而带动导压件73下端的密封塞733将卸油孔61塞紧,因此副油杯6可以承接导烟板1上冷凝下来的油液而不至于发生漏油。当吸油烟机处于非烹饪状态时,如图5和图6,导烟板1复位,此时,导压件73受施压件5的挤压,会推动导压件73下方的密封塞733向下移动,由于卸油孔61呈圆台状结构,因此当密封塞733向下移动时,油杯内的冷凝液就能从卸油孔61与密封塞733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滴落在导油板9上,顺着导油板9的方向流入主油杯3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