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751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锅炉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热油锅炉是橡胶手套厂的重要设备之一,现有的热油锅炉循环管道中,由于热油被加热,管路中容易产生气泡,若不及时溢出气泡会造成管路中压强变大,损坏设备;现有的锅炉系统当遇到有紧急停炉或者循环泵突然停电时,导热油的过热损坏用热设备,然而目前还没看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包括热油锅炉、膨胀罐、用热设备、储油罐和油气分离器;

所述热油锅炉的热油出油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所述用热设备的热油进油端;所述用热设备的冷油出油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油端;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端通过第三油管连接所述膨胀罐的油腔腔底,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端通过第四油管连接所述热油锅炉的冷油进油端;所述储油罐出油端通过第五油管与所述膨胀罐的油腔进油端连接;所述膨胀罐的油腔上侧的溢流端和油腔下侧的泄流端分别通过第七油管和第八油管共同连接第六油管的一端;所述第六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管的进油端连接;

所述第一油管上设置有第一油阀;所述第二油管上设置有第二油阀;所述第四油管上沿油路方向依次串接设置有第三油阀、第一循环油泵和第一油滤器;所述第五油管上沿油路方向依次串接设置有第四油阀、第二油滤器和油泵;所述第七油管上设置有溢流阀;所述第八油管上设置有第五油阀;所述膨胀罐的油腔内设置有油位传感器;

还包括第一旁通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通过所述第一旁通油管旁通连接,第一旁通油管在第一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一油阀和所述用热设备的进油端之间,第一旁通油管在第二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二油阀和所述用热设备的出油端之间,且第一旁通油管上设置有第六油阀;

还包括第二旁通油管;所述第五油管和第一油管通过第二旁通油管旁通连接,所述第二旁通油管在第五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储油罐和第四油阀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油管在第一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一油阀和热油锅炉出油端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油管上设置有第七油阀;

还包括第三旁通油管;所述第四油管和第五油管通过第三旁通油管旁通连接,所述第三旁通油管在第四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三油阀和第一循环油泵之间,所述第三旁通油管在第五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第四油阀和第二油滤器之间,所述第三旁通油管上设置有第九油阀。

进一步的,还包括取样冷却器,所述取样冷却器的进油端通过第九油管与第四油管旁通连接,且第九油管在第四油管上的旁通节点在油气分离器和第三油阀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罐包括储油罐体;所述储油罐体的罐底为向一侧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罐底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阀;所述储油罐体上还设置有油位传感器;

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为低于油液密度的泡沫材质构成的盘形结构,所述浮子底部固定连接有重物砝码,所述浮子漂浮于所述储油罐体液面;所述储油罐体内还包括吸油软管,所述吸油软管的吸油端连接在浮子底部;所述吸油软管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冷却器包括取样冷却器本体;包括取样油管和冷却水流管;所述冷却水流管同轴心穿设于所述取样油管内腔;所述取样油管的一端导通所述第九油管的热油出油端;所述取样油管的另一端导通所述采样管的进油端;所述冷却水流管的一端导通冷水进水管出水端;所述冷却水流管的另一端导通冷水出水管的入口;所述采样管进油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油管和冷却水流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环片;所述换热环片为环片状铜质结构;所述换热环片沿所述取样油管和冷却水流管的轴向等间距阵列分布,各所述换热环片的外环与所述取样油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各所述换热环片的内环与所述冷却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各所述换热环片上沿轴心成圆周阵列若干导烟镂空孔;且相邻两换热环片上的导烟镂空孔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动锅炉至加热状态,打开第一油阀、第二油阀和第三油阀,其他油阀关闭状态;同时启动循环泵,使锅炉中被加热的油通过第一油管流向用热设备,经过用热设备冷却后的油从第二油管流出至油气分离器中,由于锅炉加热的原因管路中产生部分气体,同时使管路内压强变大,在油经过油气分离器过程中,将部分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气体由于气压大于膨胀罐压力,气体继续通过第三油管排向膨胀罐的液腔中,由于气体的进入造成膨胀罐的液腔压力变大,触发溢流阀,使膨胀罐中多余的气体排向储油罐;被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经过第四油管重新进入热油锅炉加热;

随着整个系统的继续运行,整个循环回路中的油由于加热部分气化的原因油量逐渐变小,直到第二油管中的压力小于膨胀罐的压力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膨胀罐中的油通过第三油管进入油气分离器中,并随着油路补充到第四油管中使油循环管路中的油量达到正常水平;

随着膨胀罐中的油量逐渐减少,启动第五油管上的油泵c使储油罐中的油强制流入到膨胀罐中,并根据液位传感器及时停止注油,并及时关闭第四油阀;

当遇到有紧急停炉或者循环泵突然停电时,为了防止导热油的过热损坏用热设备,此时关闭第一油阀,同时打开第七油阀使锅炉中产生的热油直接经过第二旁通油管流向储油管,然后膨胀罐中的在压强差作用下,冷油补充至第四油管中,从而起到短暂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关闭锅炉,停止对导热油加热,然后停机检修;

机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当用热设备只需很小的循环量时,打开第六油阀,使部分油经过第一旁通油管,而不经过用热用热设备降低经过用热设备的热油流量;

机器刚开始使用时,需要对循环系统快速注油,此时打开第九油阀,同时只关闭主循环管路的第三油阀,启动循环泵使油直接从储油罐中通过第三旁通油管迅速充满整个循环管路,然后关闭第九油阀,同时打开第三油阀使整个系统进入正常循环状态。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管路精简,结构简单采用膨胀罐结合油气分离装置,在循环回路运行过程中即时排出系统中的气泡,同时还能即时补充损耗的导热油,使锅炉设备能长时间持续运行;同时储油罐采用浮子式吸油方式,使吸油过程中不至于吸到沉淀物,有效减少了主循环油路中的杂质,使油路始终保持通畅;锅炉系统当遇到有紧急停炉或者循环泵突然停电时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锅炉热循环系统整体图;

附图2为储油罐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冷却取样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冷却取样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油气分离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油气分离装置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附图7为油气分离装置内部结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4所示的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包括热油锅炉、膨胀罐、用热设备、储油罐和油气分离器;

所述热油锅炉的热油出油端通过第一油管3连接所述用热设备的热油进油端;所述用热设备的冷油出油端通过第二油管2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油端;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端通过第三油管4连接所述膨胀罐的油腔腔底,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端通过第四油管5连接所述热油锅炉的冷油进油端;所述储油罐出油端通过第五油管6与所述膨胀罐的油腔进油端连接;所述膨胀罐的油腔上侧的溢流端和油腔下侧的泄流端分别通过第七油管28和第八油管27共同连接第六油管1的一端;所述第六油管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管的进油端连接;

所述第一油管3上设置有第一油阀a10;所述第二油管2上设置有第二油阀a7;所述第四油管5上沿油路方向依次串接设置有第三油阀a17、第一循环油泵c3和第一油滤器n2;所述第五油管6上沿油路方向依次串接设置有第四油阀a3、第二油滤器n1和油泵c2;所述第七油管28上设置有溢流阀y1;所述第八油管27上设置有第五油阀a11;所述膨胀罐的油腔内设置有油位传感器s1;其整体工作过程做如下解释: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动锅炉至加热状态,打开第一油阀a10、第二油阀a7和第三油阀a17,其他油阀关闭状态;同时启动循环泵c3,使锅炉中被加热的油通过第一油管3流向用热设备,经过用热设备冷却后的油从第二油管2流出至油气分离器中,由于锅炉加热的原因管路中产生部分气体,同时使管路内压强变大,在油经过油气分离器过程中,将部分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气体由于气压大于膨胀罐压力,气体继续通过第三油管4排向膨胀罐的液腔中,由于气体的进入造成膨胀罐的液腔压力变大,触发溢流阀y1,使膨胀罐中多余的气体排向储油罐;被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经过第四油管5重新进入热油锅炉加热;随着整个系统的继续运行,整个循环回路中的油由于加热部分气化的原因油量逐渐变小,直到第二油管2中的压力小于膨胀罐的压力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膨胀罐中的油通过第三油管4进入油气分离器中,并随着油路补充到第四油管5中使油循环管路中的油量达到正常水平;随着膨胀罐中的油量逐渐减少,启动第五油管6上的油泵c2使储油罐中的油强制流入到膨胀罐中,并根据液位传感器及时停止注油,并及时关闭第四油阀a3;

还包括第一旁通油管29;所述第一油管3和第二油管2通过所述第一旁通油管29旁通连接,第一旁通油管29在第一油管3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一油阀a10和所述用热设备的进油端之间,第一旁通油管29在第二油管2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二油阀a7和所述用热设备的出油端之间,且第一旁通油管29上设置有第六油阀a8;还包括第二旁通油管30;所述第五油管6和第一油管3通过第二旁通油管30旁通连接,所述第二旁通油管30在第五油管6上的旁通节点在储油罐和第四油阀a3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油管30在第一油管3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一油阀a10和热油锅炉出油端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油管30上设置有第七油阀a6;还包括第三旁通油管26;所述第四油管5和第五油管6通过第三旁通油管26旁通连接,所述第三旁通油管26在第四油管5上的旁通节点在第三油阀a17和第一循环油泵c3之间,所述第三旁通油管26在第五油管6上的旁通节点在第四油阀a3和第二油滤器n1之间,所述第三旁通油管26上设置有第九油阀a21;当遇到有紧急停炉或者循环泵c3突然停电时,为了防止导热油的过热损坏用热设备,此时关闭第一油阀a10,同时打开第七油阀a6使锅炉中产生的热油直接经过第二旁通油管30流向储油管,然后膨胀罐中的在压强差作用下,冷油补充至第四油管5中,从而起到短暂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关闭锅炉,停止对导热油加热,然后停机检修;机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当用热设备只需很小的循环量时,打开第六油阀a8,使部分油经过第一旁通油管29,而不经过用热用热设备降低经过用热设备的热油流量;机器刚开始使用时,需要对循环系统快速注油,此时打开第九油阀a21,同时只关闭主循环管路的第三油阀a17,启动循环泵使油直接从储油罐中通过第三旁通油管26迅速充满整个循环管路,然后关闭第九油阀a21,同时打开第三油阀a17使整个系统进入正常循环状态。

还包括取样冷却器z1,所述取样冷却器z1的进油端通过第九油管31与第四油管5旁通连接,且第九油管31在第四油管5上的旁通节点在油气分离器和第三油阀a17之间;使取样冷却器检测从用热设备出来的油,这样取样油的取样点的油温度偏低,取样冷却后的油温更容易达到冷却要求。

所述储油罐包括储油罐体201;所述储油罐体201的罐底54为向一侧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罐底54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阀52,利于排污;所述储油罐体201上还设置有油位传感器51;还包括浮子58,所述浮子为低于油液密度的泡沫材质构成的盘形结构,所述浮子58底部固定连接有重物砝码57,所述浮子58漂浮于所述储油罐体201液面;所述储油罐体201内还包括吸油软管59,所述吸油软管59的吸油端连接在浮子58底部;所述吸油软管59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6;采用浮子结构有利于软管吸油始终吸油面的油,杜绝了沉淀物。

所述取样冷却器z1包括取样冷却器本体60;包括取样油管110和冷却水流管66;所述冷却水流管66同轴心穿设于所述取样油管110内腔;所述取样油管110的一端导通所述第九油管31的热油出油端;所述取样油管110的另一端导通所述采样管61的进油端;所述冷却水流管66的一端导通冷水进水管62出水端;所述冷却水流管66的另一端导通冷水出水管63的入口;所述采样管61进油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取样油管110和冷却水流管66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环片64;所述换热环片64为环片状铜质结构;所述换热环片64沿所述取样油管110和冷却水流管66的轴向等间距阵列分布,各所述换热环片64的外环与所述取样油管110的内壁固定连接;各所述换热环片64的内环与所述冷却水流管66的外壁固定连接;各所述换热环片64上沿轴心成圆周阵列若干导烟镂空孔65;且相邻两换热环片64上的导烟镂空孔65相互错开;采用阵列设置的阵列式环片形换热片有效增加了换热接触面积,同时相邻两换热环片上的导烟镂空孔相互错开可延长样品油流出行程,使样品油在冷却管路中充分冷却。

如图1所示,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及其工艺,如下: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动锅炉至加热状态,打开第一油阀a10、第二油阀a7和第三油阀a17,其他油阀关闭状态;同时启动循环泵c3,使锅炉中被加热的油通过第一油管3流向用热设备,经过用热设备冷却后的油从第二油管2流出至油气分离器中,由于锅炉加热的原因管路中产生部分气体,同时使管路内压强变大,在油经过油气分离器过程中,将部分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气体由于气压大于膨胀罐压力,气体继续通过第三油管4排向膨胀罐的液腔中,由于气体的进入造成膨胀罐的液腔压力变大,触发溢流阀y1,使膨胀罐中多余的气体排向储油罐;被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经过第四油管5重新进入热油锅炉加热;

随着整个系统的继续运行,整个循环回路中的油由于加热部分气化的原因油量逐渐变小,直到第二油管2中的压力小于膨胀罐的压力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膨胀罐中的油通过第三油管4进入油气分离器中,并随着油路补充到第四油管5中使油循环管路中的油量达到正常水平;

随着膨胀罐中的油量逐渐减少,启动第五油管6上的油泵c2使储油罐中的油强制流入到膨胀罐中,并根据液位传感器及时停止注油,并及时关闭第四油阀a3;

当遇到有紧急停炉或者循环泵c3突然停电时,为了防止导热油的过热损坏用热设备,此时关闭第一油阀a10,同时打开第七油阀a6使锅炉中产生的热油直接经过第二旁通油管30流向储油管,然后膨胀罐中的在压强差作用下,冷油补充至第四油管5中,从而起到短暂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关闭锅炉,停止对导热油加热,然后停机检修;

机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当用热设备只需很小的循环量时,打开第六油阀a8,使部分油经过第一旁通油管29,而不经过用热用热设备降低经过用热设备的热油流量;

机器刚开始使用时,需要对循环系统快速注油,此时打开第九油阀a21,同时只关闭主循环管路的第三油阀a17,启动循环泵使油直接从储油罐中通过第三旁通油管26迅速充满整个循环管路,然后关闭第九油阀a21,同时打开第三油阀a17使整个系统进入正常循环状态;

如图5至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油气分离器140包括分离容器72;所述分离容器72由上分离腔79和下漏液腔70构成;所述下腔为锥形漏斗结构;所述上分离腔79为竖向筒状结构;所述分离腔79内腔从上至下依次等间距水平设置有第一分离盘67、第二分离盘68、第三分离盘69;所述第一分离盘67、第二分离盘68和第三分离盘69的圆形轮廓固定连接上分离腔79内壁;所述第一分离盘67、第二分离盘68和第三分离盘69的盘面分别镂空设置有第一漏液孔73、第二漏液孔74和第三漏液孔71;其中第三漏液孔71下方导通所述下漏液腔70;所述第一分离盘67上方导通出气口89;所述下漏液腔70侧壁导通待分离进液口90;所述下漏液腔70底部导通液体出口91;该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在各层分离盘上凝结的油液累积后重新通过各漏液孔流向下漏液腔70中,采用多层分离盘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滤网式油气分离结构,有效解决了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