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5094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新风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气潮湿趋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南方一带,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空气的湿度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空气的湿度过高,易对生活用品、产品等造成腐烂及发霉等,对人体也会有影响,市面上普通的新风机只有新风功能而不能进行除湿,能同时进行新风交换和除湿的设备较为昂贵,而且还不能同时进行新风回流作用,且内部的用于除湿的组件需要定期或者经常更换,十分不便,而且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及其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旧风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出风管道和除湿箱,所述除湿箱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内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可通过转换机构使两个所述除湿装置在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进行位置对换;

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与出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管体穿过新风管道的管体设置在新风管道的内部,所述出风管道同轴间距设置在新风管道内,且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延伸至新风管道的管体外部,所述出风管道位于新风管道内的管体上开设有若干对流孔;所述出风管道通过若干对流孔与新风管道进行气体的对流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管道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风管和位于两个连接风管之间的对流风管,所述对流风管同轴设置在新风管道内,且所述对流风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风管通过转动组件总成转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对流风管为螺旋形管体,且螺旋方向与对流风管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对流风管转动时使新风管道内的气流向新风的流动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平行间距设置,所述转换机构设置在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所述转换机构包含转轴,所述转轴与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平行设置,两个所述除湿装置间距设置在转轴上,且两个所述除湿装置相互之间为旋转对称设置,所述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进行周向转动,使其中一个除湿装置在进风通道内对新风除湿,且另一个除湿装置在出风通道内通过旧风风干。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装置包括除湿部和转接部,所述除湿部和转接部通过转换机构进行转动,使除湿部、转接部分别转动至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内;所述除湿部包括除湿通道,所述除湿通道内设置有除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装置内开设有u型状风干风道,所述风干风道从转接部的端部开口进入,并绕经除湿通道后再延伸至转接部的端部开口,形成u型腔结构,所述风干风道的壁体上开设有若干与除湿通道连通的的风孔,所述风孔围绕除湿通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部的端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与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转接部经转换机构转动后,弧形结构与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的内壁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箱还包括若干风干管,所述风干管沿出风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干管为u型结构,所述风干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出风管道,且所述风干管的管体绕经进风管道设置,且至少两组分干管分别靠近除湿装置设置。

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的方法:新风通过新风管道进入,并依次通过与出风管道进行热交换和空气的对流交换、除湿装置的除湿处理后进入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旧风通过出风通道进入出风管道,并在出风管道内与新风管道内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和空气的对流后,最终通向室外空间;

在新风系统运行状态下,由于出风管道设置在新风管道内,在旧空气流出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新风管道内部的出风管道进行热量交换,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同时旧空气通过若干对流孔与新风对流,使旧空气一部分汇入到新风中,另一部分流出到室外空间;

在除湿箱内,新风通过进风通道时经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处理,旧风通过出风通道时经过除湿装置,并对出风通道内的除湿组件进行风干处理;

通过转换机构使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内的除湿装置进行位置对换,使进风通道的除湿组件转动到出风通道内,使出风通道的除湿组件转到进风通道内,使两组除湿组件进行循环转换。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出风管道设置在新风管道的内部,并且通过出风管道出风时,通过出风管道与新风管道进行热量交换,对新风进行预加热,减少旧风流出时带走的热量;在热交换的同时,通过对流孔部分旧风流向室外,部分旧风与新风混合,可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减轻室内空调系统的负荷;除湿装置可在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内进行转换,利用旧风流出时的能量对除湿组件进行风干,以达到其再生使用的目的,使两组除湿组件循环使用,减少除湿组件的更换频率,同时提升旧风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除湿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除湿箱的侧向剖面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1、出风管道2和除湿箱3,所述除湿箱3包括进风通道5、出风通道4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5、出风通道4内的除湿装置6,所述除湿装置6可通过转换机构7使两个所述除湿装置6在进风通道5与出风通道4之间进行位置对换;利用旧风流出时的能量对除湿组件进行风干,以达到其再生使用的目的,使两组除湿组件循环使用,减少除湿组件的更换频率,同时提升旧风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所述进风通道5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1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通道4的出风口与出风管道2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2的管体穿过新风管道1的管体设置在新风管道1的内部,所述出风管道2同轴间距设置在新风管道1内,且所述出风管道2的出风口延伸至新风管道1的管体外部,所述出风管道2位于新风管道1内的管体上开设有若干对流孔10;所述出风管道2通过若干对流孔10与新风管道1进行气体的对流交换。将出风管道2设置在新风管道1的内部,并且通过出风管道2出风时,通过出风管道2上的对流孔与新风管道1进行热量交换,对新风进行预加热,减少旧风流出时带走的能量;在热交换的同时,通过对流孔部分旧风流向室外,部分旧风与新风混合,可减少能量的损耗,并且使部分旧风再次流向室内,也同时减轻了室内净化器或净化装置的负荷。在新风管道2的入口处设置有初步净化装置8,对新风进行初步净化,在出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有二级空气净化装置,新风通过净化后再次流向室内空间。

所述出风管道2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风管21和位于两个连接风管21之间的对流风管13,所述对流风管13同轴设置在新风管道1内,且所述对流风管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风管21通过转动组件总成12转动设置。所述转动组件总成12包括分别套设在两个链接风管21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同轴固定设置在新风管道内,靠近所述出风管道2的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连接风管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对流风管13的一端且向管体轴心聚拢,且所述连接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进行转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连接风管内。通过使对流风管13转动,使旧风从出风管道上的对流孔流出时,造成对流风管13所处新风管道1中区域的气流扰动,新风气流会有一定程度的转动,通过多股小的气流使新风与旧风混合均匀,能量传递充分,同时也通过出风管道2的管体对新风进行热量交换,且从新风管道1的进风口到出风口,能量交换的程度逐渐增加;所述对流孔10的孔口边缘为锯齿状或是网状,通过锯齿状或网状结构可将气流分割成多股更小的气流,进一步地增加旧风与新风的混合程度,同时也使新风的预热更充分。

所述对流风管13为螺旋形管体,且螺旋方向与对流风管13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对流风管13转动时使新风管道1内的气流向新风的流动方向运动。所述螺旋形管体转动,具有推动气流的作用,使新风管道内的新风加快向室内流动,同时新风管道1的新风气流流速增加,使新风管道区域内的压强减小,促使出风管道2内的旧风更多的向新风管道1内涌入,使旧风更多的汇入到新风中,减少室内净化器的负荷。

如附图3所示,所述进风通道5与出风通道4平行间距设置,所述转换机构7设置在进风通道5与出风通道4之间,所述转换机构7包含转轴,所述转轴与进风通道5、出风通道4平行设置,两个所述除湿装置6间距设置在转轴上,且两个所述除湿装置6相互之间为旋转对称设置,所述除湿装置6通过转轴进行周向转动,使其中一个除湿装置6在进风通道内对新风除湿,且另一个除湿装置6在出风通道内通过旧风风干。利用旧风流出时的能量对除湿组件进行风干,以达到其再生使用的目的,使两组除湿组件循环使用,减少除湿组件的更换频率,同时提升旧风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如附图3至附图5所示,所述除湿装置6包括除湿部18和转接部19,所述除湿部18和转接部19通过转换机构7进行转动,使除湿部18、转接部19分别转动至进风通道5或出风通道4内;所述除湿部18包括除湿通道16,所述除湿通道16内设置有除湿组件15。新风通过除湿组件进行除湿处理,如附图4所示,所述除湿装置可转动在除湿箱内,进风通道5与出风通道4的直径相同,或者至少除湿装置6转动的区域中,进风通道5与出风通道4的直径相同;还包括隔板27,所述隔板27固定在除湿部各转接部外圈,并转动设置在除湿箱3内,使除湿装置转动后,仅出风通道4和进风通道5为风向通道,避免气流外泄。

如附图6所示,所述除湿装置6内开设有u型状风干风道25,所述风干风道25从转接部19的端部开口进入,并绕经除湿通道16后再延伸至转接部19的端部开口,形成u型腔结构,在转接部的端部开设有凹腔17,所述凹腔17连通风干通道的两端,且所述凹腔17使新风或旧风更易流入到风干通道内,所述风干风道25的壁体上开设有若干与除湿通道16连通的的风孔26,所述风孔26围绕除湿通道16设置。所述除湿组件为吸湿材料,部分旧风通过风干通道时,旧风携带的热量可进一步的对正在进行除湿作用的除湿组件进行风干或者水分蒸发,增加进风通道内的吸湿材料的耐用性,减少其更换频率,而且只会有少量的旧风会汇入都新风通道内。

所述转接部19的端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与进风通道5或出风通道4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转接部19经转换机构转动后,弧形结构与进风通道5或出风通道4的内壁平齐,防止转动后转接部19凸出到新风通道或出风通道内,造成对气流的阻挡。

所述除湿箱3还包括若干风干管14,所述风干管14沿出风管道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干管14为u型结构,所述风干管14的两端分别连通出风管道4,且所述风干管14的管体绕经进风管道5设置,且至少两组分干管14分别靠近除湿装置6设置。例如在冬季时,旧风的温度高于新风温度,出风通道4内的部分旧风通过风干管14循环一周,使风干管的热量对除湿组件进行烘干,增加除湿组件附近环境中的环境温度。

一种节能除湿的新风系统的方法:新风通过新风管道进入,并依次通过与出风管道进行热交换和空气的对流交换、除湿装置的除湿处理后进入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旧风通过出风通道进入出风管道,并在出风管道内与新风管道内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和空气的对流后,最终通向室外空间;

在新风系统运行状态下,由于出风管道设置在新风管道内,在旧空气流出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新风管道内部的出风管道进行热量交换,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同时旧空气通过若干对流孔与新风对流,使旧空气一部分汇入到新风中,另一部分流出到室外空间;

在除湿箱内,新风通过进风通道时经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处理,旧风通过出风通道时经过除湿装置,并对出风通道内的除湿组件进行风干处理;

通过转换机构使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内的除湿装置进行位置对换,使进风通道的除湿组件转动到出风通道内,使出风通道的除湿组件转到进风通道内,使两组除湿组件进行循环转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