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339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餐桌,具体涉及一种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厅内使用的铁锅炖餐桌主要是在桌面下由砖块或土坯砌成炉灶,然后将铁锅放置在炉灶上来实现的,其施工繁琐,且局限于一桌一锅,使食客不能同时享用几种不同口味的铁锅炖菜品,此外桌面为固定式的,不便于食客食用不同位置的菜品。 现有技术中有具有多个炉灶的旋转餐桌,但桌面的旋转是由电机驱动的,需消耗较多的电能,若电机出现故障则无法使桌面进行旋转,影响食客的就餐,且旋转结构过于复杂,提高了加工成本,若某部件出现腐蚀老化则无法更换、不便于维修。此外现有餐饮桌的结构主体大多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但灶炉等部件易老化,更换频率相对较高,不能使用后主体也随之被替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后难以拆卸,造成搬运十分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是由底座、灶膛和台面构成,其底座上轴向连接支撑柱,在支撑柱上同轴动配合了灶架,在灶架顶端同轴固定了台面,在台面下的灶架的环周设有至少两个灶膛,在灶膛中设有屉式灶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柱为管状、并与底座垂直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灶架为笼型、并通过轴承与支撑柱同轴动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笼型灶架的环周横向布置了至少两个灶膛,屉式灶炉通过滑道座于各灶膛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屉式灶炉由篦板分隔为上部是燃烧室、下部是除灰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台面上设有对应于灶膛的灶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灶膛的底部通过灶架横向与管状支撑柱连通,管状支撑柱的下部有排烟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台面下依次设有隔热硅酸铝卷毡层、耐火土层和铁板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有零部件均采用螺杆固定连接,拆卸、安装方便,便于维修、运输等。同时方便零部件的更换,克服了现有装置因焊接成一体,部件腐蚀老化而不得不将整个餐桌废弃的问题,尤其是灶膛使用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和维修,采用屉式灶炉,便于更换和安装,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个灶口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是由底座1、灶膛2和台面3构成,其底座1上轴向连接支撑柱4,在支撑柱4上同轴动配合了灶架5,在灶架5顶端同轴固定了台面3,在台面3下的灶架5的环周设有至少两个灶膛2,在灶膛2中设有屉式灶炉6。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组合式多功能旋转灶台,是由底座1、灶膛2和台面3构成,其底座1上轴向连接支撑柱4,支撑柱4为管状、并与底座1垂直固定。在支撑柱4上同轴动配合了灶架5,灶架5为笼型、并通过轴承7与支撑柱4同轴动配合连接。笼型灶架5的环周横向布置了至少两个灶膛2。在灶架5顶端同轴固定了台面3,在台面3下的灶架5的环周设有至少两个灶膛2,在灶膛2中设有屉式灶炉6,屉式灶炉6通过滑道座于各灶膛2内。屉式灶炉6与灶膛2是分体结构,可抽出。屉式灶炉6由篦板8分隔为上部是燃烧室9、下部是除灰室10。台面3上设有对应于灶膛2的灶口11。灶膛2的底部通过灶架5横向与管状支撑柱4连通,管状支撑柱4的下部有排烟管道12。台面3下依次设有隔热硅酸铝卷毡层13、耐火土层14和铁板层15。灶膛2的底部均设有出烟口通过灶架5、管状支撑柱4和排烟管道12构成烟道。底座1上均布着三个以上的调节螺杆16,用于调整底座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桌面上均布着三个以上的调节螺丝17,用于对桌面的水平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