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59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车烤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大批量产品同时烘烤的生产需要,生产者多采用台车烘烤箱。然而,市面上的台车烤箱使用时,台车为支架一体式,产品装卸不方便,从而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同时,被烘烤物在烤箱中烘烤是不能移动的,这样不同位置的被烘烤物受到的加热风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烘烤物间的烘烤不均匀,影响烘烤质量,采用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在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工作时对滚筒的转速检测是一个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可有效检测滚筒的转速。

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包括烤箱本体,可推入推出烤箱本体的台车,所述台车包括落地式支架,落地式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筒,滚筒的一端设置有滚筒驱动连接装置,烤箱本体安装有本体驱动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滚筒驱动连接装置与本体驱动连接装置连接,本体驱动连接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

滚筒驱动连接装置上设置有凹凸转盘,并且凹凸转盘与一左右移动杆的一端连接,左右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一光电检知固定座与一光电检知片连接,光电检知片所对应的光电检知单元设置于烤箱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光电检知固定座上设有上下并排的主动固定装置与从动固定装置,并且光电检知固定座设置于烤箱本体上,主动固定装置与左右移动杆连接,并且主动固定装置的轴与从动固定装置的轴通过连接片连接,光电检知片设置于从动固定装置的轴上。

优选地,所述左右移动杆上设置有弹簧与凹凸转盘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筒驱动连接装置和本体驱动连接装置为转盘轮,转盘轮间齿状啮合。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转动马达减速机。

优选地,所述各滚筒两端设置有透气网,各滚筒的筒体上设置有密闭门。

优选地,所述台车底部设有便于推动的导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滚筒驱动转盘轮后端还设置凹凸转盘从而通过左右移动杆连接光电检知片,可有效检测滚筒的转速。同时,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产品烘烤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烤箱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台车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台车结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检知功能的可自转滚筒式台车烤箱结构,包括烤箱本体9,可推入推出烤箱本体9的台车1,台车1包括落地式支架3,落地式支架3上设置有两个滚筒2,各滚筒2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滚筒驱动连接装置7,滚筒驱动连接装置7与烤箱本体9的本体驱动连接装置8连接,本体驱动连接装置8与驱动装置(未标识)连接。

本实施例中,各滚筒2上下排列安装,落地式支架3在台车1上前后两端设置为梯形结构,各滚筒2上下排列安装。

滚筒驱动连接装置7上设置有凹凸转盘15,并且凹凸转盘15与一左右移动杆11的一端连接,左右移动杆11的另一端通过一光电检知固定座12与一光电检知片13连接,光电检知片13所对应的光电检知单元17设置于烤箱本体9上。

光电检知固定座12上设有上下并排的主动固定装置12b与从动固定装置12a并且光电检知固定座12设置于烤箱本体9上,主动固定装置12b与左右移动杆11连接,并且主动固定装置12b的轴与从动固定装置12a的轴通过连接片14连接,光电检知片13设置于从动固定装置12a的轴上。

左右移动杆11上设置有弹簧16与凹凸转盘15连接。

滚筒驱动连接装置7和本体驱动连接装置8为转盘轮,转盘轮间为齿状啮合可以增加稳定性。

各滚筒2两端设置有透气网4,各滚筒2的筒体上设置有密闭门5。

驱动装置(未标识)为转动马达减速机。台车1与烤箱本体9间设有机械式定位单元10和光电电子定位单元(未标识)。台车1底部设有便于推动的导轮6。

此外,滚筒2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或五个。

在本实施例中,光电检知装置的工作原理:在烤箱工作时,转动马达减速机(未标识)带动各转盘轮转动,凹凸转盘15随之转动,左右移动杆11通过弹簧16轴压顶住凹凸转盘15,从而左右移动杆11会均匀的左右移动,从而驱动光电检知片13均匀的动作,光电检知单元17通过检知光电检知片13的动作即可判断滚筒的旋转状况.也可通过速度表显示滚筒的旋转速度,从而有效检测滚筒的转速。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