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74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器,特别涉及一种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不仅能够调节空气湿度,还能够调节特定空间内的光亮度。



背景技术:

能够兼具调节空气湿度和调节空间光亮度的多功能加湿器在市面上比较多见。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610145703.2中提出的一种带加湿器的充电式小夜灯。所述带加湿器的充电式小夜灯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储水装置。在所述底座内置有加湿装置和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加湿装置连接的出雾管,在所述出雾管的顶部设置有出雾口以及固定于所述出雾管顶部的灯罩,所述灯罩内设有LED灯。所述带加湿器的充电式小夜灯具有光照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加湿功能。

又或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0920295707.0中提出的一种具有夜灯功能的空气加湿器,所述空气加湿器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与所述储水箱连通的雾化水槽,所述雾化水槽位于所述雾化装置 的上方。在所述雾化槽的上端安装有灯光组件。将所述灯光组件安装在所述雾化槽的上端使得所述灯光组件更接近所述水箱内的水,这样能产生很好的装饰效果和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专利201610145703.2和200920295707.0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所披露的加湿器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所述加湿器中的发光体都靠近雾化装置设置,甚至浸泡到水箱内,例如专利200920295707.0中提到的方案,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所述发光体照射到雾气上而产生一种光照效果。但是需要所述发光体的密封结构满足比较严格的要求,不然液体或水雾会渗漏而损坏所述发光体。而且由于雾汽的折射作用,所述发光体的光线强度会被大大削弱。其次,由于发光体是固定在壳体上不能随意移动而改变投射方向,为此上述两个专利中的加湿器也只能形成单一的照射方向,即只能向所述加湿器的上空照射。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对加湿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能够为发光体和出雾孔提供一种新式的布局方式,同时还能够便捷地调整发光体的照射方向。当进一步优化液体密封结构后,还能够同时调整出雾孔的喷雾方向。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整体上大致呈葫芦状从而具有左、右分置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在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的下部壁体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左平台部和右平台部,在所述左腔体或所述右腔体的侧部壁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加湿器竖立布置的侧平台部;所述左腔体的非平台部上设置有透光区,在所述左腔体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发光体;在所述右腔体上设置有能够对所述右腔体内的液体进行雾化处理从而产生雾化汽的雾化装置,所述右腔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导出所述雾化汽的出雾孔。

其中,所述加湿器整体上大致呈葫芦状从而具有左、右分置的左腔体和右腔体,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加湿器的外形轮廓以及主体结构。所述加湿器类似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葫芦具有左、右分置的两个腔体,即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可以呈圆球状、椭圆球状或方体状等立体形状,它们衔接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也正由于所述加湿器具有大致呈葫芦状的外观形状,促成了所述加湿器借助其所具有的独特外观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左腔体和右腔体。

其中,在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的下部壁体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左平台部和右平台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加湿器的一种放置方式,在所述左平台部和右平台部的协同作用下,所述加湿器能平卧布置。其次,所述左平台部或右平台部可以为水平支撑面,或者能够提供水平支撑的水平支撑凸点。当所述左平台部和右平台部其中一个采用水平支撑凸点的支撑方式时,另一个平台部可以为水平支撑面,或由于多个水平支撑凸点组成。

其中,在所述左腔体或所述右腔体的侧部壁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加湿器竖立布置的侧平台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加湿器的另一种放置方式,在所述侧平台部的支撑下,所述加湿器能够竖立布置。在上述竖立布置的放置方式下,所述左腔体和所述右腔体从而整体上来看也就处于上、下叠置的状态。其中,所述侧平台部为竖立支撑面,或者能够提供竖立支撑的多个侧支撑凸点。

其中,所述左腔体的非平台部上设置有透光区,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透光区是布局在所述左腔体上,其次还定义了所述透光区是布局所述左腔体的非平台部上。在所述左腔体的非平台部上都可以设置透光区,所述非平台部是在所述左腔体上没有设置有所述左平台部和所述侧平台部的壁体,这样在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或竖立布置的情况下,所述透光区也不会被遮挡而影响光照效果。

其中,在所述左腔体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发光体,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发光体的布局位置,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左腔体内。其次,还定义了所述发光体与所述透光区之间的布局关系,所述发光体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发光体可以靠近设置在所述透光区的内侧,所述发光体的光线直接透过所述透光区照亮外界空间。所述发光体还可以远离设置在所述透光区的内侧,所述发光体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光件、透光件等光学器件改变光传播路径后透过所述透光区照亮外界空间。另外,为了能够在所述左腔体上形成所述透光区,所述左腔体整体可以采用具有透光物理特性的材质制造,例如PC材质、玻璃材质等等;又或者所述左腔体整体采用非透光材质制造,在所述左腔体上设置镂空区域,然后在所述镂空区域填补由具有透光物理特性的材质制造的透光板也是可以的。

其中,在所述右腔体上设置有能够对所述右腔体内的液体进行雾化处理从而产生雾化汽的雾化装置,所述右腔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导出所述雾化汽的出雾孔,上述特征主要定义了所述雾化装置和所述出雾孔布局位置,所述雾化装置和所述出雾孔都设置在所述右腔体上。

另外,上述说明中定义的所述左腔体、右腔体仅是在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情况下按照相对方向给予的定义。在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情况下,所述右腔体是位于右侧的腔体,所述左腔体即为位于左侧的腔体。相应地,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的下部壁体也是在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情况下按照相对方向给予的定义,所述下部壁体是朝向搁置所述加湿器的置物台一侧的壁体。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加湿器整体上大致呈葫芦状,为此能够巧妙地利用葫芦状的外观特点和结构特点把左、右分置的左腔体和右腔体结合一起而不会显得过于生硬,所述加湿器具有美好的外观而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装点家居环境。另外,由于在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借助所述腰部还能够把绳索系在所述加湿器上而把所述加湿器悬挂设置,为此,呈葫芦状的外观特点和结构特点还为所述加湿器提供一种特别的悬挂放置方式。

2.由于在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的下部壁体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的左平台部和右平台部,在所述左腔体或所述右腔体的侧部壁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加湿器竖立布置的侧平台部,为此,所述加湿器不仅能够平卧布置还能够竖立布置。这样,加上上述悬挂放置方式,所述加湿器至少具有三种不同的放置方式,从而可以按照摆放的空间选择不同的放置方式,还能够通过调整放置方式调整所述发光体的投射方向。当需要在调整不同的放置方式后仍能够同时使用所述加湿器的光照功能和加湿功能,所述右腔体需要在不同的放置方式中都具有理想的液体密封结构,这样,在通过调整放置方式的同时还调整了所述出雾孔的喷雾方向。当所述右腔体只在某种放置方式中具有理想的液体密封结构时,那在其他放置方式中,只能使用所述加湿器的光照功能。

3.由于所述加湿器具有左、右分置的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发光体与所述出雾孔分置在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上,为此能够相对地增大所述发光体与所述出雾孔之间的间距,减少由所述出雾孔喷射出来的雾气对所述发光体光线强度的影响,其次,所述右腔体内的液体也不会由于渗漏而滴落到所述发光体上而对所述发光体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所述发光体的密封性的要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腔体包括上、下对接的左上壳体和左下壳体;所述右腔体包括上、下对接的右上壳体和右下壳体;所述右上壳体包括具有上加水口的储水箱以及可盖设在所述上加水口上的水箱盖;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上,所述出雾孔设置在所述水箱盖上;所述左上壳体与储水箱一体化设置;所述左下壳体与所述右下壳体一体化设置。这样,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分别采用了上、下分体设置的结构形式,并且所述左上壳体与储水箱一体化设置为总上壳,所述左下壳体与所述右下壳体一体化设置为总下壳,分离所述总上壳和总下壳后即能够便捷地分别在它们上安装所述雾化装置和所述发光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上壳体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主壳以及装饰壳,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装饰壳上;所述左上主壳与所述储水箱一体化设置。这样,所述装饰壳可以脱离所述左上主壳的限制而采用不同的材质、工艺制造,并赋予不同的外观效果,从而优化光照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平台部为水平支撑凸点,所述水平支撑凸点设置在所述左下壳体的下部壁体上;所述右平台部为水平支撑面,所述水平支撑面设置在所述右下壳体的下部壁体上。这样,所述水平支撑凸点与所述水平支撑面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右下壳体的下部壁体上设置有防滑垫片,所述水平支撑面设置在所述防滑垫片上。这样,所述防滑垫片不仅能够协同所述左平台部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还能够增大所述加湿器和桌面间的摩擦力,优化所述加湿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水箱盖的外沿边搁置在所述右下壳体上,所述水箱收藏在形成于所述水箱盖和所述右下壳体之间的收纳腔内;在所述水箱盖和所述右下壳体的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站立布置的竖立支撑面,所述竖立支撑面形成所述侧平台部。这样,所述水箱盖能够收藏所述储水箱,使所述加湿器具有浑然一体的外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左腔体内还设置有鼓风机和控制器,所述鼓风机能够把外界气流强制引入到所述储水箱内,所述鼓风机、发光体和雾化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左下壳体的下部壁体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水平支撑凸点布置在所述进风孔的孔周壁上。这样,借助所述水平支撑凸点能够撑起所述左下壳体的下部壁体,不仅能够协同所述右平台部让所述加湿器平卧布置,还能够是气流顺利地进入到所述左下壳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水箱盖和所述右下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出雾孔设置在靠近所述左腔体的一侧的水箱盖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所述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所述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一种带光照功能的加湿器100,所述加湿器100整体上大致呈葫芦状从而具有左、右分置的左腔体1和右腔体2;在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的下部壁体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的左平台部13和右平台部23,在所述左腔体1或所述右腔体2的侧部壁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加湿器100竖立布置的侧平台部(201、221);所述左腔体1的非平台部上设置有透光区120,在所述左腔体1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透光区120设置的发光体6;在所述右腔体2上设置有能够对所述右腔体2内的液体进行雾化处理从而产生雾化汽的雾化装置8,所述右腔体2上还设置有能够导出所述雾化汽的出雾孔220。

另外,上述说明中定义的所述左腔体1、右腔体2仅是在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的情况下根据相对方向给予的定义。在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的情况下,所述右腔体2是位于右侧的腔体,所述左腔体1即为位于左侧的腔体。相应地,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的下部壁体也是在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的情况下对相对方向给予的定义,所述下部壁体是朝向搁置所述加湿器100的置物台一侧的壁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加湿器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从整体上观看,所述加湿器100大致呈葫芦状。所述加湿器100类似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葫芦具有左、右分置的两个腔体,即左腔体1和右腔体2。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分别呈圆球状左、右布置并衔接一起,在它们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3。也正由于所述加湿器100具有大致呈葫芦状的外观形状,促成了所述加湿器100能够借助其所具有的独特外观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左腔体1和右腔体2。为此能够巧妙地利用葫芦状的外观特点和结构特点把左、右分置的左腔体1和右腔体2结合一起而不会显得过于生硬,所述加湿器100具有美好的外观而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装点家居环境。另外,由于在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3,借助所述腰部3还能够把绳索系在所述加湿器100上而把所述加湿器100悬挂设置,为此,呈葫芦状的外观特点和结构特点还为所述加湿器100提供第一种放置方式。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左腔体1或右腔体2还可以呈椭圆球状或方体状等立体形状。

如图3所示,所述左腔体1包括上、下对接的左上壳体14和左下壳体10;所述右腔体2包括上、下对接的右上壳体23和右下壳体20;所述右上壳体23包括具有上加水口210的储水箱21以及可盖设在所述上加水口210上的水箱盖22;所述雾化装置8设置在所述储水箱21上,所述出雾孔220设置在所述水箱盖22上;所述左上壳体14与储水箱21一体化设置;所述左下壳体10与所述右下壳体20一体化设置。这样,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分别采用了上、下分体设置的结构形式,并且所述左上壳体14与储水箱21一体化设置为总上壳,所述左下壳体10与所述右下壳体20一体化设置为总下壳,分离所述总上壳和总下壳后即能够便捷地在它们上分别安装所述雾化装置8和所述发光体6。

如图2所示,在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的下部壁体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的左平台部13和右平台部23,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加湿器100的第二种放置方式,在所述左平台部13和右平台部23的协同作用下,所述加湿器100能够平卧布置。具体说,所述左平台部13为水平支撑凸点13,所述水平支撑凸点13设置在所述左下壳体10的下部壁体上;所述右平台部23为水平支撑面,所述水平支撑面23设置在所述右下壳体20的下部壁体上。这样,所述水平支撑凸点13与所述水平支撑面23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右下壳体20的下部壁体上设置有防滑垫片5,所述水平支撑面23设置在所述防滑垫片5上。这样,所述防滑垫片5不仅能够协同所述左平台部13让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还能够增大所述加湿器100和桌面间的摩擦力,优化所述加湿器100的稳定性。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左平台部13或右平台部23可以同时为水平支撑面,或者能够提供水平支撑的水平支撑凸点。当所述左平台部13和右平台部23都为水平支撑凸点时,至少其中一个平台部(13或23)由于多个水平支撑凸点组成。

另外,在所述右腔体2的侧部壁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加湿器100竖立布置的侧平台部(201、221)。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加湿器100的第三种放置方式,在所述侧平台部(201、221)的支撑下,所述加湿器100能够竖立布置。具体说,所述水箱盖22的外沿边223搁置在所述右下壳体20上,所述水箱21收藏在形成于所述水箱盖22和所述右下壳体20之间的收纳腔内;在所述水箱盖22和所述右下壳体20的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协同让所述加湿器100站立布置的竖立支撑面(201、221),所述竖立支撑面形成所述侧平台部(201、221)。这样,所述水箱盖22能够收藏所述储水箱21,使所述加湿器100具有浑然一体的外观,并借助所述侧平台部(201、221)使所述加湿器100竖立布置。在上述竖立布置的放置方式下,所述左腔体1和所述右腔体2从而整体上来看也就处于上、下叠置的状态。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把所述侧平台部设置在所述左腔体1的侧部壁体上也是可以的,而且所述侧平台部还可以为能够提供竖立支撑的多个侧支撑凸点。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左腔体1的非平台部上设置有透光区120,这样,所述透光区120首先是布局在所述左腔体1上,其次所述透光区120是布局所述左腔体1的非平台部上。所述非平台部是在所述左腔体1上没有设置有所述左平台部13和所述侧平台部(201、221)的壁体,这样在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或竖立布置的情况下,所述透光区120也不会被遮挡而影响光照效果。为了能够在所述左腔体1上形成所述透光区120,所述左腔体1整体可以采用具有透光物理特性的材质制造,例如PC材质、玻璃材质等等。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左上壳体14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主壳11以及装饰壳12,所述左上主壳11与所述储水箱21一体化设置。这样,所述装饰壳12可以脱离所述左上主壳11的限制而采用不同的材质、工艺制造,例如所述装饰壳12采用具有透光物理特性的材质制造,在所述装饰壳12上形成所述透光区120。

如图2所示,在所述左腔体1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透光区120设置的发光体6。具体说,所述发光体6设置在所述透光区120的正下方从而靠近设置在所述透光区120的内侧。这样,所述发光体6的光线直接透过所述透光区120照亮外界空间。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发光体6还可以远离设置在所述透光区120的内侧,所述发光体6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光件、透光件等光学器件改变光传播路径后透过所述透光区120照亮外界空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左腔体1内还设置有鼓风机(图中未画出)和控制器5,所述鼓风机(图中未画出)能够把外界气流强制引入到所述储水箱21内,所述鼓风机(图中未画出)、发光体6和雾化装置8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电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左下壳体10的下部壁体上设置有进风孔101,所述水平支撑凸点13布置在所述进风孔101的孔周壁上。这样,借助所述水平支撑凸点13能够撑起所述左下壳体10的下部壁体,不仅能够协同所述右平台部23让所述加湿器100平卧布置,还能够是气流顺利地进入到所述左下壳体10内。在所示左腔体1的左侧壁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4,所述控制开关4与所示控制器5电连接。

综上所述,所述加湿器100整体上大致呈葫芦状,以及设置有所述左平台部13、右平台部23和侧平台部(201、221),使所述加湿器100不仅能够平卧布置、竖立布置还能够悬挂布置。这样,所述加湿器100可以按照摆放的空间选择不同的放置方式,还能够通过调整放置方式调整所述发光体6的投射方向和所述出雾孔220的喷雾方向。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所述水箱盖22和所述右下壳体20之间没有设置密封所述储水箱21中液体的液体密封结构,当竖立布置或悬挂布置所述加湿器100时,所述右下壳体20内不能够储存液体,则不能使用加湿功能而仅仅能够使用光照功能。当需要在调整不同的放置方式后仍能够同时使用所述加湿器的光照功能和加湿功能,所述右腔体2需要在不同的放置方式中都具有理想的液体密封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水箱盖22和所述右下壳体20之间增设密封圈,把所述出雾孔200调整到靠近左腔体1的一侧位置的所述水箱盖22上,并合理控制所述储水箱21内液体的最高水位,这样,即使竖立布置或者悬挂布置所述加湿器100,所述储水箱21中的液体也不会泄漏,这样,不论是平卧布置、竖立布置还是悬挂布置所述加湿器,都能够同时使用光照功能和加湿功能,并同时调整所述发光体6的投射方向和所述出雾孔220的喷雾方向。

另外,由于所述加湿器100具有左、右分置的左腔体1和右腔体2,所述发光体6与所述出雾孔220分置在所述左腔体1和右腔体2上,为此能够相对地增大所述发光体6与所述出雾孔220之间的间距,减少由所述出雾孔220喷射出来的雾气对所述发光体6光线强度的影响,其次,所述右腔体2内的液体也不会由于渗漏而滴落到所述发光体6上而对所述发光体6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所述发光体6的密封性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